第十八章
向罪恶势力妥协(十八1~11) 约沙法曾经靠神话语的力量,奋力消除国内极大的罪恶势力。无奈,当他一旦大享威荣时,他竟逐渐走向腐败之路。 .失败的第一步(1)──北国亚哈王是一位败坏的君王,他不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约沙法完全不计较,竟与亚哈建立姻亲关系。他忘记了自己蒙神祝福乃因忠于神的缘故,结亲的决定实属不当。 .进一步与罪恶势力结连(2~3)──在欢乐的饮宴吃喝中,约沙法不再理会神的心意,决定与北国结盟,共同攻打基列的拉末。 .正邪力量酝酿斗法(4~11)──约沙法对这次军事行动仍有点犹疑,他盼望从先知口中得到一些确据。北国四百位先知虽异口同声说可以去,但他仍感不满意;他的良知已亮起红灯。结果,米该雅被召说预言。米该雅是位孤独的先知,因他常说逆耳之忠言,与大众期望的意见不相符。代表四百位先知的西底家,拿出两个铁角,象征「有力量」,可以上去攻打拉末,取得完全的胜利。他们也相信,藉此等预言和行动,有助于夺取胜利而归。米该雅却不同意他们的见解。 列王的失败经验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们,警醒是十分难学的功课。尤其当我们在属灵事工取得一定的成果时,往往又在不如不觉中走回倒退妥协的道路上。我们的失败多不会在朝夕之间发生,却往往因在微小的事情上让步所致。结果,妥协愈多,听从神的声音就越少。这不是说,神不愿意再提醒我们何谓善何谓恶,其实,乃是我们听而不闻而已!心妥协了,求问真先知之言又有何用呢! 思想 静静回想一下,这些日子有否与罪恶势力妥协。 真先知的胜利(十八12~34) .真先知权柄的来源(12~13)──米该雅认为真先知之言有权柄,不在乎众人怎样说,乃在乎神怎样说。 .真先知的话洞悉真相(14~22)──起初米该雅的话与其它四百位先知所说的相同,好像他与他们的立场一致。其实不然,他还看到其它先知所看不见的,就是以色列王(即牧人)将会死亡,战争只得结束,各人平安回家。米该雅还更深的看到灵界真相,就是导致亚哈敢于起兵攻打亚兰王,乃因谎言的灵藉四百位先知的口,引诱王踏上阵亡的路。这一切发生,都为神所准许,所以说「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祂左右」(18),表明神掌管一切。终极上耶和华与这些事有关连,所以经文在描述时将神放在主动策划的位置上。 .否定真先知的话(23~27)──他们不相信米该雅的话。但米该雅指出,西底家终有一天逃避神的审判时,躲在内屋,就会想通了。「王的儿子」多是指一种与处理囚犯有关的王室职分。平安回来即安全返国的意思,也就是亚哈不相信自己会阵亡。 .真先知的话应验了(28~34)──真先知之言经得起考验。果然,「恰巧」的箭就成了「耶和华」的箭,亚哈难逃劫数。 当国家陷在罪恶中,宗教也极易腐败。纵然维持了表面的宗教仪节及职分,但属灵的实况却是贫乏的,再不能听到神的声音及洞察到神的心意。我们处身在极世俗化的社会里,也当小心。否则,我们一切的外表宗教仪节与职分尽归徒然,不能在生命里触及灵界真相,更不用谈明白神的旨意为何。在混乱景况中洞悉神的心意及为神说话确是孤单的,但能作个现代的米该雅岂不也是蒙福的人吗! 祈祷 主啊,求容我进到的深处,得见的权柄与荣光。──《新旧约辅读》 谎言(Ⅰ)(十八1-34) (一) 历代志对约沙法既作了一般的判断,认为他是公义的,现在却要叙述他的一个大过失。(王下三章记载了另一件事,在这里没有提及。)他与亚哈的婚盟似乎是够愚昧的了,但这样的联盟在古时的近东寻常都有政治的含意,正如在别时别地,也如这一章所显示的情形。进一步讲,由这婚姻而为约沙法的儿子约兰娶得的伴侣,乃是那个可怕的亚他利雅,她正是我们将要看到的耶洗别的亲生女儿(廿二10-廿三21)。 婚姻的布局,祗是用来为现在叙述的约沙法陷入的错误作准备;也即为他在以色列向亚兰进行的战争中与亚哈缔结军事同盟作准备。诚然,圣经告诉我们,亚哈利诱(译按:中文本作『劝』)约沙法,在奉承他的庆祝中用展示财富来诱引他。然而,这样说并不是要减轻约沙法的罪咎。听从亚哈的建议,根本上便是与对方妥协。约沙法可能并未充分察觉到自己行动已出卖了原则。他在第三节所说的话,按其原意的意义而言,即犹大和以色列仍然在理想上是联合的,而且对应许之地的攻击应采取一致的行动来抗拒,这是值得赞许的。然而,这联盟毕竟也包含了对耶洗别在以色列之暴行的认同,以致使约沙法不可能保持他的正直。(亚哈和耶洗别的故事载于王上十七至廿二章;王下九30-37。) (二) 十八章的行动,以这次战役寻求上帝的话为中心。这个故事往往使人觉得它是旧约里面最成问题的故事之一,因为它使人联想到上帝自己用祂『神灵』的权力作恶行骗(20节),『在他(亚哈)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21节)。 然而,预言的可信性,一开始就出现了。约沙法非常正当的坚持要听到那作上帝口舌的先知关于这次战役所要说的话(4节),支持他在这罪恶勾当上含意有太过天真之成份的观点)。我们最先得到的暗示是:他对最初表明万事都吉利之鼓励性的预言显得不满意,并发出问题使亚哈不得不提出米该雅来(6节及以下各节)。亚哈不愿听从该雅(7节),在某种层面上是圣经中最耐人寻味的章节之一。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不愿听米该雅,把他的本性完全揭露无遗,构成他当前行动的中心,也提供开启其中奥秘之钥。 想明白这一章圣经,首先便要问:上帝怎样可以制造虚伪呢?这是人没有察觉到:虚伪的问题,早在第十九节以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亚哈的整个朝代和以色列国的构成,都是出于虚伪。这样的说法,决不是企图规避这个问题,而是能用旧约中那些恰当的模拟加以证明的。先知耶利米用这里译作『谎言』的那个字(sheqer),不但指一个直接了当的谎言(耶卅七14),而且更加彻底地描述当日犹大所深陷之背道的情况。(耶九3-6是他对当日的同胞虚伪的特征持续萦扰于心的一段默想。) 在耶利米看来,正如与历代志作者的看法一样,一个王,专顾自己的伟大而置上帝于不顾;那些先知,利用自己的地位,祗顾给王提供他爱听的答案;一百姓,被那些奉召为他们服务,并给他们公义判决的领袖所剥削,这一切已构成了根深蒂固的虚伪状况。那种虚伪之所以极可憎,乃在于实际上涉及的人民是以色列民,是享有与上帝之立约关系的。对上帝或对祂的诫命不感兴趣的以色列,并不是『真正的』以色列,而且在这种关联中,不能以任何『真正的』方式要求上帝的祝福和保护,为保存国土效力;这一切只有在顺服中才有权利获得的。因此,米该雅不能对亚哈预言吉语──由于『吉』不是别的,乃是对于约忠实的产物。当约沙法说,『王不可这样说』(7节直译)时──有意或无意地──也暗示亚哈不是真正的王,这话极可能含有『一个王不应说这样的话!』的意思。十六节,当米该雅说,以色列没有牧人(牧人一词往往用来指以色列的王以及其它领袖),并且宣告上帝的裁判。指出亚哈没有作主的资格,也没有任何权柄从事『圣』战。 谎言(Ⅱ)(十八1-34)(续) (三) 既认识到亚哈治下之以色列的法制(构架)是一种谎言,我们接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的国家事务,只能藉对真理顽固的镇压才能维持下去。这种情势影响了亚哈和他那些『御用的』先知。亚哈已知道米该雅不但不会为这次战争,也不会为任何事情告诉他从上帝而来的认可──二人的道路在以前已清楚相背了!他深知不是因为米该雅是个难于相处的家伙,决心令他不满;而是因为他的良知告诉他:说他根本上是背逆上帝的。 众先知也保持他们对米该雅排除异议的声音之兴趣。十二节那个使者所说的话,不仅指出米该雅的行动和他的利益的关系,也与御用众先知可能是对的假虔诚连结起来。那些话等于一种威吓。众先知『工会』施压力于米该雅──藉亚哈的组织的另一成员──要他遵循这个团体的路线。不久(23节)那个先知阶层的忿怒,从西底家上前来打米该雅,和米该雅冒出一句不吉利的责备的话(24节)可清楚见到。 在米该雅与假先知们之间的对抗中,我们进一步预感到将来像耶利米的遭遇那样:先是公开指责,然后与那些目的在支持现状的假先知公开冲突(耶廿三9-40;廿九15-23)。从那个冲突中,押索的儿子,哈拿尼雅的命运(耶廿八15-17),表明西底家的地位也是同样危险(24节关于其含意,请比较赛二19,21)。亚哈与米该雅最后的交锋(见25-27节),在交锋后先知被下监。当他被押下去时,再次直言亚哈不可能有平安,亚哈最后还怒不可遏的企图压抑真理。(压抑真理乃是人在背逆上帝时的作为,请进一步参阅罗一章十八节以及所论范围更广的上下文。) 看见那些御用的先知被模成为阻挡真理的这种角色,真使我们震惊。实际上这些以色列的先知,他们所以被提及,是因为他们的宣告被记在圣经中作为正典,可能是他们不顾那些享有先知之名的人的反对。那些御用的先知在阿摩司的眼中是那样不名誉,以致他清楚表明自己不是其中一员(摩七14)。他们被记录下来,对于教会来说,也是一种警告。他们常常放弃先知的角色,给政府那些不管多么令人不快的政策提供宗教上的认可。个别的基督徒多么需被提醒,注意那种使宣扬福音与个人发达谋求一致的试探。倒不如让我们──不论用何方式──都与米该雅一样说:『我指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的上帝说甚么,我就说甚么。』 (四) 我们现在回到从天上的会议差派『谎言的灵』这一个论点上来。上帝的行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理解:(甲)从对以色列为一般的、而对亚哈则为特殊的回应来看它时,那『谎言的灵』,或更按字义地直译为『虚伪的灵』,恰巧与盛行于以色列之『虚伪的灵』相应,而且表明上帝拒绝以『平安』作为回报,因这种回报的先决条件必须是真理。(乙)要紧的是要知道,那由上帝差来的『谎言的灵』实际上没有迷惑任何人。它,正如我们所看见的,是被差遗到那些认识真理而又加以压抑的人那里去。当米该雅初次在第十四节用反意的话(那就是用『谎言的灵』的说法)向亚哈讲的话,亚哈立即真正明白了,并且要求──反意的反意──他说实话(15节)!当亚哈往战场去时,他已听见并明白了真像,他并不假装他不知道。他在十七节的悲叹,并不是对先知的指望,而是倔强地了解到:他决不会享受到从上帝而来的祝福。他走向他攻击亚兰的命运,因为──尽管有上帝的话──他决心做无神者。 (五) 28-卅四节,描述亚哈凄惨、但无避免的结局。这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明显地强调,是上帝的手支配本丢彼拉多向革老丢謮安那些事件。『谎言的灵』的一个功能,是肯定甚至当那些先知可鄙地不忠于他们的职责,上帝仍然『完成祂的旨意』(正如有首赞美诗所说的)。这一点决不能减少那些先知的罪咎。这祗是表明上帝在一切环境中都凭己意行事,成就祂自己所定的目的。这个主题现在在亚哈的故事中继续演绎下去。亚哈以为他改装上阵会确保自己的安全,而让约沙法穿盛装的征战王服(约沙法的天真行为在这里似乎再度达于最高点!)故事的叙述,为要这个要点得到最高的果效。因为亚兰王对作战所作的指示(30节),使不利因素堆积在约沙法身上也愈来愈多。但是,当约沙法求告上帝时,上帝便『感动他们(亚兰人)离开他』(31节)。很恰当地,用于上帝使亚兰人『离开』的那个动词,与第二节亚哈『诱使』约沙法的诱使是同一个字(译按:中文译作『劝』,见上)。因此,上帝是留意控制那种情况,搭救他的仆人脱离背道的网罗。也许极其不幸的情况,正显出约沙法的心真正所依,那就是依赖上帝。在这里,不要像那些假先知,让我们肯定上帝的至高消除了人的失误。 与约沙法的蒙搭救成对比的,是亚哈的败亡。有个亚兰人(译作希伯来人是不正确的,编按:中文和合本只译『有一人』,)随意开弓,而且,我们可以说,亚哈的命运就写在那皮箭上。这样,亚哈违抗上帝,他便遇到报应,那是无法逃避的。――《每日研经丛书》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