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36:1-21 犹大王国末期的历史 约西亚死後,王位由三个儿子先後继承;可惜他们都庸碌无能,又不 效法父亲专心事奉神,加上犹大国夹於东(巴比伦)南(埃及)两大 国之间,处於二强争霸天下的洪流中,末期的国运遂全由外强操纵了 。 1-4 约哈斯事迹 约西亚死後,国内元老拥立次子约哈斯为王,奉行先王亲东方的政策 ,招惹埃及干预犹大内攻: 1 废约哈斯而立约西亚长子以利雅敬为王,改名约雅敬(2), 授令采取亲埃路线; 2 把约哈斯囚死於埃及(4; 见耶22:11-12); 3 强惩罚款(3)。 1 「国民」:指国家的决策机关。 5-8 约雅敬事迹 他比乃弟约哈斯更加昏庸,兼且「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5, 8 );而他的亲埃立场最後导致巴比伦入侵犹大和抢掠圣殿(7),他 自己亦失去王位(6)。 9-10 约雅斤事迹 他在国策上仍执行父亲约雅敬的路线,结果受巴比伦人膺惩而被掳至 巴比伦(10)。 9 「八岁」:应作十八岁。 11-21 西底家事迹 西底家原名玛探雅,乃约雅斤的叔叔。 作者记述西底家在宗教上对神不忠及导致圣殿受抢掠,对这位末後君 王生平的记载,与前任的两位相同;除此之外,作者更强烈地把亡国 的责任都归在他身上。作者重复指出他的失败: 1 离弃耶和华(12, 14); 2 不服从先知的责备(12, 15-16); 3 政治上背叛巴比伦(13, 17-20)。 12 「先知耶利米 ...... 自卑」:先知由於忠心耿耿地传递神的信息 ,多次受奸臣迫害(耶37:1-16; 38:1-6),西底家虽曾救他脱离 险境,又向他谘询有关前景的看法,可惜始终没有依从。 13 「他却背叛」:西底家的外交攻策一向举棋不定,初期接受埃 及的援助,法老尼哥死後则转而投向巴比伦(耶51:59),最後 又破坏誓言,转与埃及结盟。作者指出这不但反映西底家缺乏 政治才能,更显示他不肯归服神。 15 「从早起来」:见耶7:13注。 16 「无法可救」:「救」与7:14的「医治」原文同属一字。 17-21 耶路撒冷的失陷 作者对主前五八六年发生的这一幕犹大亡国恨,作出如下的神学反省 :1 犹大国受到巴比伦人的蹂躏是出於神的准许(17); 2 犹太人被掳导致应许地享受安息(21); 3 在作者当日,先知所预言的七十年已过去,波斯已经取代了巴 比伦,显示神的刑罚已经过去了(20-21)。 17 「使」:可作「带领」。 18 「神殿里的大小器皿 ...... 都带到巴比伦去了」:这其实也是神 保守这一切之法(参但1:2; 拉1:7-11)。 36:22-23 後记 ──古列下诏释放犹太人回耶路撒冷建圣殿。 有关注释及与以斯拉记的关系,请参拉1:1-3。 思想问题(第36章) 1 犹大几位君王;希西家(贤) ── 玛拿西(恶) ── 亚们(恶 ) ── 约西亚(贤) ── 约哈斯(恶) ── 约雅敬(亚)。 贤明敬畏神的君王竟生出远离神的儿子,这样看来,对神的敬虔 能否世袭? 基督徒父母对子女的信仰能有什麽影响? 2 试根据代下34-35; 耶22:13-19; 36:20-25等经文,比较一下约雅敬 与其父亲约西亚对神及对国家人民的态度。 对神的态度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吗? 3 犹大国灭亡是因他们向神背约不忠,还是当时中东政治史上一件 无可避免的事? 从迦勒底(巴比伦)王及古列王身上可见外邦君王在以色列人的 历史中扮演什麽角色? 谁真正掌握政局? 4 犹大亡国是因为政治领袖(王)及宗教领袖(祭司长)的罪,还 是因人民的罪?见11-16节。 以色列的领袖应扮演什麽角色?参耶23:1-2。 5 犹太人所认识的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 并有丰盛的慈爱 ...... 」(参尼9:17),这和犹大国国破家亡的遭 遇有冲突吗? 历代志的作者如何提到神的怜悯和慈爱?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