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第十二讲、 《历代志》结论 以色列人是神差摩西拯救建立的子民与国度 以色列人是与耶和华神有约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后裔;也是耶和华神以大能,从埃及拯救出来的为奴之民。以色列国是神的仆人摩西,受差遣按照神圣的律法、典章、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度。迦南地是神应许赐给以色列子民,建立神子民国度的土地,是祂应许祝福的流奶与蜜之地。 当神差遣摩西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与法老的奴役,带出了埃及,在西乃旷野时,神就藉摩西将神的律法典章制度,传给以色列人了;并且也将他们按照神圣的制度,建造成为一个在人世间最高文明、公义、仁爱、安和、欢乐的神子民国度,是一个被神的荣耀充满,蒙神同在又赐福的国度。那时,他们已建成了国,尚未得着神所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在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前,神藉摩西曾与以色列人立约: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若持守对耶和华神的忠诚信仰,遵从祂的诫命、律法、典章、例律、和话语,真正作祂的子民,祂就会永远的保护与赐福给他们的国度与后裔。相反地,若是他们背逆祂,丢弃祂的律法典章与话语,转从列邦的风俗,事奉各种偶像或邪恶异教时,神也会抛弃他们,任由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被列邦掳掠折磨苦待,在万国中被人抛来抛去,遭受各种咒诅灾祸,直到他们从心灵中悔改认罪,回转头归向耶和华,仰望祂的拯救,神会再施恩拯救他们。 神的律法典章和制度,神的诫命与教训,摩西都记录在《创、出、利、民、申》五经之中,传给以色列人。这些都是世界上人类历史中最早的经书,也是最早,记录最详细完整的历史书卷。神对以色列子民的应许和警诫,摩西更是仔细而清清楚楚的记录在《申命记》最后的部分。当日他还曾呼天唤地的提醒子民要谨记遵行,他说这是神赐给他们最珍贵的珍宝,是以色列人在历世历代万民中的智慧(申4:5-8,30:19-20)。 在迦南地士师时期的以色列国度 神藉约书亚领他们进入迦南后,带他们征服并赶出了迦南七族,将土地分给他们为产业,让他们都得着一分自己的地业,使他们可以自主经营,不再作人的奴仆,都可以按着神公义、良善的律法典章制度,受到公平保障的安居乐业生活。这是约书亚按神旨意,照神所赐的律法、典章、制度和话语,建立的神子民「以色列国度」。 在初期的四百年中,在他们中间并没有设立君王管束或治理他们,神让他们都可以独立自主,自我管理的生活。士师、祭司、利未人都只是服事他们的人。有纷争自己不能和平解决时,可以找士师按律法、例律公正裁判。要向神献祭、祷告、认罪赎罪,化解怨仇,恢复和平,有祭司和利未人帮助服事他们。平时且常有祭司和利未人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例如:对于子民生病时的检疫、医治、照顾;对于生活环境、住宅、身体卫生的教导与检查;将神律法、典章、例律、与神话语教导他们;对敬虔生活的认识、实行、与传承等,都有祭司和利未人,作教化他们的工作。神赐给了他们有珍贵的自由、法治的社会、开明的教化、与丰富的资源。他们可谓是过着世上最幸福,最文明,最有文化水平的生活。这是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建立的荣美国度。 可是,以色列子民并没有看重这位爱他们的神,也没有珍惜神所赐给他们的丰富。他们总是轻易的受外邦人引诱,丢弃他们的宝贝,去模仿效法外族的邪风恶俗,愚昧的向受造之物敬拜,悖逆的顶撞神,离弃神的教训和警诫,因而屡屡堕落,以至失去神的保护,落进外邦仇敌的手中受苦受害。 当他们在苦难中受尽折磨才醒悟,悔改回归到耶和华神面前,呼求神的拯救时,神总是基于祂的信实与慈爱,兴吉士师来,借着祂大能奇妙的作为,拯救他们。重新建立他们的国度和信心,使他们又得以恢复蒙恩的生活。他们这样起起伏伏四百年之久,经过至少八次重大的败落与拯救。这就是《士师记》所记录「士师时代」的以色列历史。 以色列人要求设立君王的统治 经过那样长的历史教训,以色列人始终没有从历史认识神,更没有看中神的例律典章与法度。他们一直总是受世俗的影响,想效法世上列邦的邪风异俗,看见列国都有君王统治管理,因此以色列人也要求年老忠心的士师撒母耳,为他们立王。神知道这些以色列子民,若没有受到更多惨痛的教训,他们是不会从心灵中真正敬服神的。所以,神就要撒母耳照着以色列人当时的想法,为他们膏立了扫罗作他们的王。从此以色列国度的历史进入了「君王时期」。 君王能带进荣美的国度,带进人民生活的自由、平安、和幸福吗?以色列的君王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君王若没有正确认真的信仰,全都是邪恶的,他们都是鱼肉人民的野兽。《列王记》就记载了从所罗门王以后,历代以色列王与犹大王的更递与消灭的历史。君王的好与恶,就决定于他们对神的信仰与事奉态度。对神不忠诚的,不可能对人民良善。不事奉神的,必然是撒但恶魔的工具,这是千古中外不变的定律。 历史上能够服事子民,建立神国度的君王,只有那些真正敬畏耶和华神,按照神的诫命、律法、典章和话语,治理与教化子民,并且谦卑的活在神面前,不断寻求仰望神的君王。他们才能建立神圣荣美的国度,带给子民长久的自由、公义、良善、法治,产生欢乐幸福的社会,蒙神赐福成为兴盛丰富文明荣耀的国度。 《历代志》中的记录,就是神子民国度中的君王见证史。这部历史启示我们,神子民的荣美国度,绝不是靠人,或靠君王的才智能力与手段方法,所建立起来的。以色列和犹大国的历史显明,只有那些敬畏耶和华神,遵行祂所赐的律法、典章、制度与神话语的君王,曾带给以色列子民或犹大子民荣美幸福的国度和生活。否则,那些君王都是子民与百姓的灾难和祸患,国度因他们而毁坏灭亡。那些君王不仅他们的施政、作为、直接影响子民的幸福,他们隐藏的私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婚姻关系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对国度与子民的影响更深更厉害。 《历代志》中的先祖家谱 《历代志》前九章的历代先祖的家谱,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使世上历世历代万民的子孙知道自己的根源来自何处。凡是记念敬畏神,认定耶和华神是独一创造主的人,神也记念他们,他们的名就被记在神的生命册上,《历代志》的家谱,是个小影。不承认祂的,神也不记念他们,他们将永远灭亡消失。旧约如此,新约也如此,神并不偏待人。由《历代志》的家谱,可以延续到新约《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中耶稣基督的家谱。凡是因信基督耶稣之名的人,就是因信神儿子之名而重生的人,神就叫他们得着永生,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是从神生的(约1:12,3:16,17:3)。他们就连于这个家谱,永不灭亡,记在神的生命册上。 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 扫罗(Saul)是第一位被选被神所膏,被以色列人共同认同的第一位君王。士师撒母耳奉神之命,将他已经服事重建起来的国权,交在他手里。扫罗虽是神的子民,掌权之后就不敬畏神,不听从神,也不寻求神,不学神的律法典章,他很快的就从一位人眼中看为好的君王,变成了一个迫害子民的恶王。他的结局是国破家亡。他的历史《历代志》的作者不堪重述,只以一章记载他和儿子的为国殉难,以示记念。(代上10:1-14) 以色列的第二位君王大卫 大卫(David)本是一个不起眼的牧童,鉴察人心肺腑的神知道他,差撒母耳去预先膏他。他曾为国立功,杀败非利士的巨人,却因以色列妇人的夸赞,而引来扫罗王的嫉妒与追杀。他虽有两次可置扫罗于死地,但他因敬畏耶和华,而不敢造次,宁可自己在旷野逃亡十余载。因着他敬畏神并爱神,使人受感。同样在绿林逃亡的盗贼,因遇到他而不再为非作歹,甘愿追随他,义务性的作保民护乡的工作。这些事《历代志》亦没有重复。其实,当大卫被以色列人拥戴作王时,以色列只是一个残破的国。 《历代志》只清清楚楚记载大卫作王之后,怎样一步一步按照神的心意,把以色列子民导正为一个事奉耶和华神的国度。他也曾因没有寻求清楚而犯错,但他保持谦卑的心,受教的灵,在归正之后更新往前。他总从神的律法典章与话语中,寻求神面前正确的答案。他学习了,也进一步教导以色列子民。他一直以神的律法典章与话语,来教化培养以色列子民。他看重子民在神面前忠诚的事奉,也敬重他们的服事,记录他们的事奉。 在他执政时代的历史,有最多的人名事奉记录。他依神的启示建立规章制度,传之久远。神的国不是由人说了算,任意而为随心所欲。他知道他虽是王,只是神的仆人,他不是神,他不能随心所欲。他的任意就会成为他的罪孽、人民的灾难、国家的祸害。王应该在神的子民中,作尽心忠诚事奉神,爱心服事子民的榜样。《历代志》用十九章的篇幅记载大卫王的事奉,其意义在此,值得后世事奉神的人仔细揣摩。(代上11~29章) 以色列的第三位君王所罗门 所罗门(Solomon)是大卫犯罪悔改后,悉心教育培养的儿子,他确实得着了父亲在信仰上的传承,继承了大卫的遗志。他继位之后,仰望神赐他智慧治理以色列,服事他的子民。神也确实赐给他无人能比的智慧与财富。他建造了辉煌的圣殿,建立了祭司、和利未人各种事奉的体制与班次,把以色列民真是带进到对神完全的信仰中,使以色列国成为耶和华神见证的国。使神的荣耀与丰富充满国中,使以色列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甚至可说是迄今为止,未有再现的光辉与文明中。 可惜,所罗门王因得着极高的荣耀与丰富,而心生傲慢。先放纵自己于情欲奢华之中。他因着早期曾得着神的启示,撰着了《箴言》与《雅歌》,深得子民的喜爱敬重,他就骄傲的拒绝与他同期先知的警诫,又不能在神面前坦白的谦卑悔改,以至他后面的十年堕落败坏的愈过愈深,蹧蹋了他自己,也埋下了以色列国分裂与破败的种子。虽然他后来又撰写了《传道书》劝世人乘早追求认识记念造人的主,但并不表示他向神公开的认罪悔改。《历代志》的作者,以九章记载他的事奉、丰富与成就,目的是要人效法他的善。作者不再记载所罗门王的恶,因在《列王记》中已经记载的够清楚了。(代下1~九章) 以色列成为一国,在共同的君王治理统治下,就经历了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位君王。他们分别各在位四十年,共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扫罗王使这个初创的君王国度在他手中败亡。大卫王使这个败亡的国,在他的服事中统一,并建立成为迦南地唯一事奉耶和华神的见证国度,是使四周列邦尊重甚至臣服的荣耀国度。所罗门王继承父志与遗命,将耶和华神的圣殿建造起来,并将祭司、利未人事奉国民的体制,具体的实现了出来,把神子民的国度,带到荣耀的高峰。然后他堕落,为他所建造的国度,亲自埋下了分裂的种子。所以到他一去逝,以色列就分裂了,走向没落败亡。 《历代志》不记载分裂后的北国以色列君王 在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一分为二。北国仍称为以色列,包含以色列十个支派的子民与土地,是比较大的国,由以法莲支派的耶罗波安为王。他虽得着神藉先知赐他的应许,得以作王,他却不尊重事奉耶和华神,他竟悖逆耶和华,以信仰为政治的手段,建立两个偶像的敬拜中心,引诱信仰不坚定的以色列子民去事奉偶像,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是神眼中邪恶的君王。从他以后的以色列君王,却都效法他所行的恶,没有一个悔改归向耶和华。他他的王朝并不长久,往往第三代就被人屠杀篡位了。虽然神基于祂的慈爱,曾差遣许多先知,例如:以利亞、以利沙、米该亚、約拿、耶户…等,去警诫、去劝戒,那些以色列王,他们总不悔改,他们的后代总是在篡位中,被人屠杀而死于非命中。最后被亚述帝国灭亡。在《列王记》中已有清楚的记录,因为乏善可陈,《历代志》不再记载他们。 《历代志》只记载南国犹大的君王 分裂后的南国则称为犹大,只包含两个支派的子民与土地,是比较小的国,继续以大卫的子孙为君王。由于在京城耶路撒冷,有耶和华的圣殿在其中,犹大许多代的君王都还忠诚的持守对耶和华神的信仰,他们曾经遵行神的律法典章与神的话语,有过很好的事奉,对子民作过良好的服事,带他们建立单纯圣别的信仰,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对神的事奉上,对子民的服事上,有过好的成绩,神记念他们曾有的作为,要《历代志》的作者详细的撰录下来,让后世的人记念,从中得着启示,有所学习。 其中有许多重点,是值得后世事奉神的人,去学习与揣摩的。虽然,犹大国最后也被灭亡,犹大的以色列人也都被掳而分散到列国万民中去了。但这些犹大的以色列人总能在异邦列国,受人尊重,总不被同化,也不被消灭,这与他们坚固的信仰,有极密切的关系。他们虽也有过许多的失败,跌倒,他们却能在危亡中,奇迹似的重新站立起来,甚至复兴起来,回归迦南地重建,复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神奇妙信实的作为,对于祂话语的应验。我们读《历代志》的历史,是要我们从中会悟灵明,获得神国度的事奉要领与原则。 无疑地,在神子民的国度中,君王代表属灵与事奉的领袖,他们的态度与作为,直接影响神国度中绝大多数子民,对神信仰与对神事奉的观念、态度、与发展。从历代君王的身前、执政、身后的继位子孙发展,也可以看见君王的婚姻与私生活,对国度与子民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与严重。 历史上五个阶段的犹大君王 犹大国的历史,从罗波安王之后,我们将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讨论: 一、从罗波安王的分裂到亚撒王的自强 这一段历经罗波安、亚比雅、亚撒三代君王,共约六十一年。这段时期的三代犹大王,基本上都尚能敬畏事奉耶和华神。由此可见,自从大卫王从国家之乱平定他自己深切痛悔后,他不仅悉心致力于国政,建立对神国度的事奉,为建造圣殿作多方的预备。同时他也悉心教导培养他的儿孙,使他们务必在家中得着信仰良好的传承,使他们都敬畏神,都敬重学习神的律法典章与话语,这成了他们的传家之风。所以从他之后的五代,所罗门、罗波安、亚比雅、亚撒、以至约沙法,都能一贯的持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虽然他们都可能有局部性的软弱,行的不一定十分完全,可是神国之道,他们尚能维系,甚至不断进步。因此,在这一段期间,犹大国虽小,却是美而富,平安而有神祝福的国度。事实上,她四周没有任何国家堪与她相比。在罗波安之后,所有进犯犹大的敌人,都遭到神严厉的惩罚。(代下10~16章) 二、从约沙法王到亚她利雅的篡位 这一段历经了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三位君王,连同屠杀大卫家族篡位的亚她利雅,共约四十年。约沙法是使大卫王室,犹大王国几乎频临灭亡的肇因者。 约沙法本是一位敬畏事奉耶和华神的君王,何以他后面的三位接续者都背逆耶和华神,事奉巴力呢?乃因约沙法轻看了神的教训,也轻看了婚姻对信仰的影响。 首先,他在治国的交往上,对交往者的信仰采取了「自由主义」,他自以为在信仰上坚定,而与事奉巴力的以色列王亚哈结交,与引诱以色列人偏离神的邪恶者结盟,是无关紧要的。其实,他大错特错了。一个国度的领袖,他的交往对他的百姓,和家庭子孙后裔,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与影响。 接着,他又自以为聪明,将他儿子的婚姻,当作政治的工具与手段,要他的儿子约兰,娶亚哈的女儿亚她利雅为妻。以至他引狼入室,为撒但在他大卫王室的后裔中,带进了毁灭的差役。在约沙法死后,他儿子约兰在亚她利雅的唆使下,先屠杀了他所有兄弟的家人。接着约兰的儿子亚哈谢,去看望亚她利雅的兄弟时,又被以色列的篡位者所杀。亚她利雅得知儿子被杀之后,她竟然以太后的身分起来,把亚哈谢所有的儿子,也就是约沙法所有的子孙后裔全部屠杀净尽,她便篡夺了大卫家的王位,这是约沙法为他儿子娶亚哈女儿为妻所付的惨痛代价。 若不是神基于对大卫的应许,为他存留余种,藉大祭司耶何耶大保护了才一岁的王子约阿施,其实犹大国早就灭亡在亚她利雅的手里了。这实在是约沙法的罪孽。从他以后,大卫王室家的信仰传承与教育也就中断了。 更严重的是,从此以后,犹大国中的偶像到处充斥蔓延,犹大子民的心灵与信仰,大受戕害。犹大不再是个单纯事奉耶和华神的国度,神国度的见证大受破坏,虽然经过许多代好的君王努力消除偶像,却都扭转不过来。约沙法自以为聪明的妄行,其为害之大,是难以估算的。在这一阶段犹大国的见证,从优美而变成混乱。(代下17~22章) 三、从耶何耶大辅政到亚哈斯王的背逆 这一段经由大祭司耶何耶大的辅政,使犹大的王位还政与大卫子孙,历经了约阿施、亚玛谢、乌西雅、约坦、亚哈斯五代君王,共约一百五十三年。是犹大国历史中,较平和安定的一段年代。前四位犹大王初期都敬畏事奉耶和华神,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这不能不归功于耶何耶大辅政与教育的成功。他的辅政包括对约阿施王婚姻的辅导,使他娶了敬虔贤惠的妻子,使王室在信仰的传承上得以重建,使后代的儿子继政时,不因前代的偏离而偏离。 前面的四代君王,在初期都行的正,是因受母教的结果。至于他们后来的变坏,则多是因他们前期执政的成功,而心生傲慢变坏了,这是他们自己要负责的。 大卫的王室得以中兴,显然是受益于耶何耶大的辅政。他对王子约阿施的教育培养,并且为他娶了敬虔的妻子,为王生养教育儿女,使王室在信仰上的传承,得以延续。由此可见,王若娶了敬虔的妻子,不仅于对王室本身的儿女,在信仰的传承与教育上有益,将来更影响后来的世代,对全国的子民都有益。 辅政不限于耶何耶大对于约阿施的辅导教育。更重要的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辅导教育,包括母亲对于儿子的辅导教育,也包括父亲对儿子的辅导教育。乌西雅在位时,因生大痲疯而退居背后,辅导儿子约坦代为执政,显然对于约坦继位后的执政,产生驾轻就熟,持续走在正道上的作用。 何以亚哈斯王起来,会悖逆他父亲,离弃耶和华神的道,则显然是因约坦忙于公务,忽略了儿子,产生了代沟而心生怨恨,反其道而行所致。这是很可惜的。所以,神国度的领袖绝不要以忙为借口,忽略了亲自辅导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否则,很可能他虽作的成果很好,却遭遇到被后面的继位者推翻掉,这对神国度的损害,是何其的严重。在《历代志》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形。(代下23~28章) 四、从希西家王中兴到亚们王的背逆 这一段经历希西家、玛拿西、亚们三位君王,共约九十年。 希西家是一位很好的犹大君王,能从亚哈斯王的家中产生,不能不归功于他母亲的教养传承。也可能在王室的教育上,得着了良师的开启。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但毫无疑问地,良母的坚持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据说先知以赛亚正是其良师。我们要知道,亚哈斯是一个抵挡耶和华的王,若不是其妻子的坚持,以赛亚不可能成为希西家的老师。无论如何,在母亲的坚持下,希西家得着了良好信仰的传承与教育,这是犹大国与子民之福。 然而,何以希西家之后的玛拿西与亚们会如此恶劣呢?这又明显是母教使然。因为,希西家在他得着神给他延寿十五年之后,他竟娶了一个年少的外邦女子为妻,两年后生下玛拿西,母亲自幼带着他接触偶像。 玛拿西继位时才十二岁,当然由他母亲辅政。从此之后,偶像大举汜滥侵入犹大国,子民仿效王室,一发而不可收拾。玛拿西长大亲政,自然顺着他母亲的路线发展。表面上,是玛拿西所行的恶,也的确与他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岂不是由希西家轻视神的话,娶外邦女子为妻,又将偶像崇拜引进王室,带进国中所造成的吗?一个国度领袖的婚姻,并非只是他个人的私事,而是大大影响家人,影响百姓,影响国度发展的大事。(代下29~33章) 五、从约西亚王重建到西底家王的覆亡 这是犹大国最后一段的历史,历经了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五位君王,其实只是两代,共约五十三年。约哈斯、约雅敬、西底家三人是兄弟,都是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斤虽为约雅敬的儿子,被人带上位时,他才八岁,只三个月,就被尼布甲尼撒带去巴比伦了,他根本没有执过一天政。 在这一段历史中,只有约西亚是真正作过犹大国的王,其他三个人都是作埃及或巴比伦分封的王,只是傀儡。 约西亚接续王位时,他才八岁,显然是由他母亲辅政。他的父亲亚们是个很恶的王,恶到一种程度,被他的下属所杀。这种事情,在外邦异族的国家中司空见惯,但在神子民的国中,绝无仅有。亚们何以会娶这样一个虔诚的贤妻良母呢?原来是在玛拿西被掳归回还政之后,那时他已悔改归向耶和华神之后,才为他儿子娶的妻。那时,他已深深知道唯有耶和华是独一的神,是祂拯救了他,是他祖大卫的神,他父亲希西家的神,是犹大的神,是他该事奉的神,也该是他儿子该事奉的神,他看中他儿子的婚姻,为他娶了一个敬虔良善的妻子。这虽然没有能挽回儿子,却拯救了他孙子,仍是犹大子民的福。 约西亚不该去打那场神不要他去打的战,否则他多有些年日,犹大不至于那样快灭亡。一个敬畏事奉神的人,绝不该自认为是虔诚的,就可以不听神的话,自己去冒险,以为神一定会拯救他。事奉神的人更没有任意妄为的权利。 约西亚之后的四位君王,有三位是他的儿子。其实他们都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犹大王了,而是听命于埃及王或巴比伦王的附庸王了。因为自从约西亚战死之后,犹大的国防已完全瓦解。在短短二十二年的历史中,他们被掳了四次。第一次是被埃及王尼哥所掳。后面三次都是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掳。第一次至第三次的被掳,都是小规模的被掳。最后一次的被掳,乃是大规模的被掳,是彻底的灭亡。圣殿与耶路撒冷城都被焚烧拆毁,犹大子民没有被杀害的,都被掳去巴比伦作奴隶。犹大和以色列在迦南地的国,完全结束。 这一段无疑是以色列子民惨痛的历史。最后的四位君王,可谓都是亡国之君。他们的问题是对耶和华神、对人都不忠诚,他们一面敬拜耶和华神,一面又事奉偶像邪灵。他们不听神先知耶利米的话,却听假先知、巴力祭司的话。犹大百姓也跟他们一样,以至他们不能得救。神让他们被彻底灭亡,好在被掳之地巴比伦,拯救那些听从先知以西结和但以理,彻底向神认罪悔改的人。使他们能够照先知耶利米所预言,七十年后得以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是《历代志》的记录的结束。(代下34~36章) 神国度中贤良领袖应具备的特质 根据《历代志》记录与启示,神子民国度中的君王,或以今日眼光来看所谓的教会领导者,要成为一个合乎神心意,能贤明良善的事奉神国度,智慧的领导与教化服事神子民的仆人,应具备的特质如下: 1、他是一个自小在神国度中生长的人。认识神国的事。 2、有信仰纯正敬虔的双亲、或父亲、或母亲的教养。 3、受到过父母或国度中优良导师,信心的培养传承。 4、在神的话语上受到过纯正的启发、教育、与学习。 5、养成了每日敬虔的生活习性,与神有亲密的交通。 6、养成了定期性参与祷告、读经、聚会、服事的生活。 7、在感情与婚姻的生活上,是坚定正常持守神心意的。 8、对神子民有关心爱护家庭与孩子活动的心情与素养。 9、性情温和,持守真理,尊重神的先知、仆人与子民。 10、生活上不落入财气、情欲、权势、和傲慢的陷阱。
为着神的国度与教会的发展,教会与神的仆人,应尽所能的培养这样的人。 在《列王记》中,在论到一位好犹大王时,常有「效法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上15:11),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下12:2,14:3,15:3)。但在《列王记》中,并没有把大卫所「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说清楚。在《历代志》中就说的非常具体清楚了。这包括: 1、他自己尊神为大,以事奉神为乐,以服事子民为志,把跟随他的人,都感化的与他同心合意,一同建国。 2、他以神的宝座与约柜为事奉中心。自己常活在主面前,也尽心劝化子民,全心归向神。 3、他凡国中的大小事,都寻求神的旨意,无论是战事、国事、事奉的事,都按主的话解决。 4、他忠诚单纯的事奉耶和华独一真神,不掺杂,不妥恊带领百姓清除国内一切偶像与异教的迹像及残余。 5、他按主的话语,培养训练祭司与利未人(即全职的事奉者),并将他们按职责、所长编组,使他们配搭服事。 6、他关心照顾子民的生活,并指导正常的生活,差遣专业的利未人去促进并领导促进子民事业的发展。 7、他重视对全民的教化,派遣祭司利未人,到各支派各城各乡,担任士师官长,将神的律法典章教导子民。 8、他在生活与政务上,不奢华筵乐,不搞排场,不课征重税劳役,爱护子民,秉公行义,务实施行仁政。 9、他按神的旨意,善待祭司与利未人,而为子民的国度建立了忠诚公正,为民服务的专职公务员制度。 10、 他使圣殿与圣会的事奉,更加丰富深厚,尤其将专职的圣诗与圣乐的元素导入,加强教化与感化作用。 11、 他自己真诚过奉献的生活,作百姓的榜样,也劝化子民过奉献的生活。尊重先知的话,敬重祭司的服事。 12、 他在信仰与事奉上,对儿子所罗门和子民,作了很好的传承,使他对国度的事奉可以延续并发展。 以上所列,都是在《历代志》中明确的记录,是留给作领袖者的榜样,也是《历代志》在圣经中最重要的价值。 ── 漆立平《历代志下精华》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