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同心为神谋大事(十一136

 .看守全国(124):尼希米不单重建圣城,也要看顾整个国家,免受敌人攻击,所以有人要留守圣城,有人要到其它的城镇去。这样,全国都有人看守了。看!尼希米的志向何等大,愿我们也能为主图谋大事。

  耶路撒冷是圣殿所在,比其它城镇更为重要,故此,住在里面的人很多,亦最有才干(141617),领袖们也住在其中(1),我们看重神的殿吗?

 .人尽其才(2536):要看守全国,以色列人就得接纳尼希米的安排及委派,否则若全部都住在圣城,其它地方就会易被侵略,耶路撒冷也因挤逼而产生社会问题。在顺服及接纳委派之下,神的国度就得到照顾了,我们能顺服吗?顺服神而不愿接纳教会长者在工作上的委派,许多时是不对的。

祈祷 求主赐我们大志,为天国图谋大事;求主给我们顺服的心去完成这些大事!──《新旧约辅读》

 

定居(十一1-36

跟在后面的,有很长的一段经文,多半包括在各时代,自所罗巴伯(十二1),至以斯拉及尼希米(十二26)居住的名单。这里所有的问题,在七章四节首先提出,十一章一至二节再次提出。在城墙建成以后,耶路撒冷的居民不足。居民必须重行分配居住,方能使这圣城显得有生气。在第七章的名单,那些第一批从巴比伦返归的人民,可作为解决问题的素材。现在的名单(特别是十一章的)乃在尼希米设法补救,将百姓迁移到耶路撒冷以后的人口分布情况。四至六节指出犹大支派迁往耶路撒冷的数字,随为便雅悯人(7-9节),接祭司,利未人,守门人及长官(直至24节)。余下所说的是犹大边区的人口。我们常常看到犹太的人口惊奇地向外伸展,远及别是巴(十一30),在传统上是在境内,或许在当时划在阿拉伯(基善的)势力范围之内。再次被占领的耶路撒冷景况,被偏远的村落市镇所围绕。这些村镇,在传统上是犹大的边防堡垒,巧妙地重现古国风貌:这正是参巴拉,多比雅,及基善所恐惧的。

首两节描述怎样增添耶路撒冷的人口,加强了这种景况。其目的是要达到圣城与偏远区域一比九的人口比率(1节)。也有自愿往耶路撒冷居住的(2节)。他们用掣签的方法,决定居住那里(这是寻求上帝旨意的方法,避免发生嫉汌或埋怨)。至于是否必需采用掣签的方法强制百姓往耶城居住、或是因过多志愿的人以减低数目、或是要说明那些被抽中的人也很愿意前往,就不太清楚了。

无论怎样,那些往耶路撒冷住的人,都『甘心乐意』,并且接受百姓们的祝福。我们在第七章里已经注意,那些前往居住耶路撒冷的人.很清楚是一种牺牲──出于恋栈故居,或是圣城附近一带古地不如犹大其它地方土地肥沃。他们没有像英国一样为发展新兴城市的『徙置津贴』或类似其它鼓励金。那些前往的人,只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大众利益之下。这种由社体发起,而获个人同意的徙置,相互间起了很好的平衡,与今天教会中发生的事很类似。有的人觉得很适合担任某些角色,他们的才干同时也被其它的人『定位』。教会在这些事上,可以扮演指导的角色。还应该与个人自己的洞察力互相协调。

第二节所用的词语,又使人想起另外一点。它们和士师记五章二节、九节古代底波拉之歌非常类似。该处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又呼召『颂赞耶和华』。很可能尼希米记的作者,在他写的时候,心里存有士师记的经文。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含有这诗歌的本质,耶和华乃是战士,战胜祂的仇敌。耶路撒冷的百姓,由于立意顺服,更迈进一步,完成上帝拯救的应许。──《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