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经文:约伯记25:1-28:28 主题:比勒达的第三次辨论(第25章) 约伯的回答(第26-27章) 约伯的智慧诗(第28章) 重点:敬畏神──找到智慧 大纲: 二. 诗歌 (3:1-42:6) 2. 责备约伯(4:1-27:23) 3) 第三回合(第22-27章) c. 比勒达的第三次辩论(25) d. 约伯对比勒达的回答(26-27) 3. 约伯的反省(28章) 介绍: 随着第三轮辩论即将结束,显然,约伯的朋友们越来越难以找出什么值得一谈的话来说了。比勒达的最后一次发言只有六节长,而琐法干脆就没有第三次发言。约伯还没有听到以利户的意见(第32-37章),但是他的三个“辅导员──朋友”却要结束他们的发言了。他们不光象42:7指明的那样是不好的辅导员,而且他们的回答是错误的;对此,神是不喜悦的。 观察与注释: 比勒达的第三次讲论(25:1-6) 1. 比勒达在这最后一场的表现方式是简单明了的:在神与约伯当中,神一定是对的,而约伯在两个方面是自高自大的:一是自以为义(“妇人所生的,怎能洁净”);二是与神争辩(25:1-6)。在神的面前,所有的人(包括约伯)都是“如虫”。 约伯攻击比勒达(26:1-4) 2. 约伯用一种完全讽刺性的口吻,感谢比勒达是一个不值一文的辅导员!(26:1-4,尤其是第3节) 约伯同证神的伟大(26:5-14) 3. 约伯首先高举神的无所不知(26:5-6),然后他的创意天才(26:7-10),然后他的无所不能(26:11-13),最后他的深不可测的知识(26:14),从中约伯得出结论说:神比我们所知道他的还要更无限地伟大。 4. 注意在这一段内,约伯以极为准确和科学的语言描述了地球是一个被悬在虚空的球体(26:7-10)。 5. 在26:12和9:13提到的“拉哈伯”(Rahab)也许是指一个神话中的海洋怪物,被巴比伦神话中的主神马尔杜克(Marduk)在一场天地大战中打败和杀死。“提亚玛特”(Tiamat)和“列维坦”(Leviathan)也许是“拉哈伯”的其它名字。从象征的意义上来讲,“拉哈伯”代表一切的人类的骄傲,尤其是向神自高、挑战的,如巴比伦和埃及(见诗87:4;赛30:7)。 *中文版注:现代的创造科学家(相信创世记和约伯记是可以字义解释的圣经和自然科学学者)一般都认为“拉哈伯”是指在大洪水前曾经与人同时生活过的恐龙。恐龙都在洪水中灭亡,时间是在主前2500左右。当时恐龙突然被泥土覆盖,加上大地分裂移动造成的高温,使之形成化石。在任何其它情况下都只会腐烂消失。* 约伯再次声明自己的清白(27:1-23) 6. 约伯在自己对三个朋友们的最后的回答中,无条件地宣布自己是无辜的。“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27:1-6)。不过约伯仍然怪罪于神(27:1-2)。 7. 约伯毫不怀疑地认定:自己对神的认识是超越于他们的(27:11-12),而且请神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仇敌来对待(27:7-8)。 8. 最后在27:13-23,再次同证恶人也要死亡的命运,那时神定要与他们算帐(见27:13)。不仅他们自己要灭亡,而且他们留下的财产和后代也不能兴旺。 约伯承认智慧的真来源(28:1-28) 在第28章里,约伯写下了一首关于智慧的诗篇,在其中他写到了人类的虚妄的试图得到它的努力,还有它的真正来源:神。约伯试图得到答案的追求开始转向神。 约伯赞扬人的能力(28:1-11) 9. 约伯回想起人的令人难以质信的能力,能从地球深处挖掘出宝贵的矿物质来。这些事动物们绝对不能做。不过人依然还是人(28:1-11)。 但是智慧是人得不到的(28:12-22) 10. 虽然宝石不能逃脱人类的追索,但是价值更高的智慧却一直漏过人的手指──“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28:12) 11. 约伯继续下去,写出了一系列对智慧的重要声称: a) 它的真正价值没有被人理解(28:13)。 b) 它不是从人里面而来的(28:13)’ c) 在海里找不到它(28:14)。 d) 它不能被用金子买到(28:15)。 e) 它的价值没有其它与之相比(28:16-19)。 f) 它的源泉不能被人发现,就是鸟也不行(虽然它们有好的眼目和聪明)(28:21)。 g) 在恶人死后的暂时的居所,它也不被知道(28:22)。 智慧的来源是神(28:23-28) 12. 在一个美丽的宣言中,约伯声明:唯有神才是智慧的源泉,因为“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28:23)。 神是智慧的来源,是因为他是无所不知的(28:24)万物的创造者(28:25-26)。 注意关于智慧,神: “看见”(认识) “述说”(宣布) “坚定”(确立) “查究”(求索)(28:27) 13. 唯一能找到智慧──也就是成为聪明──的道路就是:与神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其中关系到“敬畏主”(28:28),而凡是敬畏主的人都会“远离恶”(28:28)。 14. 第28章的结尾自然地引入第29章,约伯在那里宣布他自己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他敬畏神,这可以以他的恨恶罪为证。 在你思考“智慧”的含义之时,请记住在希伯来文中以下词语的区别: 知识 = 内容; 认识 = 理解,明白; 智慧 = 明白知识而且能把它熟练地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和理解就都是无用的东西,除非它们能够被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那就是约伯所追求的,而它从根本上取决于对神的正确观念。 另外也请记住:“敬畏神”(又见林后7:1)包含有对神的畏惧、尊重、荣耀和顺服,也包含对罪的恨恶。智慧是从敬畏神中来(28:28;又见1:1)。还要记住:愚顽人(就是傻瓜)就是自己对自己说:“世上没有神”的人;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活得好象神根本就不存在的人(见诗14:1;伯21:14-15)。 指导研经题 约伯记25:1-28:28 1. 比勒达的最后一次讲论为何如此之短? 2. 你是否同意约伯对比勒达对他有多大帮助的评价?为什么? 3. 你怎样才能协调27:1-2与27:3-6? 4. 恶人在死去的时候灭亡,这是否能满足约伯(和我们)?(见27:13-23;诗34) 5. 为什么人不能自己发现智慧? 6. 按照28:12-19,在今生中有没有比智慧更宝贵的事物?为什么没有? 7. 神的智慧是基于什么? 8. “敬畏神”这句话对你的含义是什么? 9. “远离恶”与敬畏神的关系是什么?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