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返回上级目录】

【伯二1「又有一天, 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但也来在其中。」

 

【根据約伯记二1-2,撒但可以站在神的面前;这段经文是否指明了撒但会上到天堂,并能够自由往返于天堂与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之问?此外,第一节「神的众子」所指的又是什么呢?】

     以弗所书二2指出,撒但是「空中掌权者(exousia)的首领(ar-chon)」。这节经文中的「空中」,希腊文是aer,意指环绕着地球的大气;却不是aither,后者意指太空。甚至在堕落及等候审判的情况里(彼后二4),撒但能力所及的范围也颇广阔,足以使他与天使长米迦勒接触(犹9),更能够在他所负责巡察人的行为这事情上,可以与神交谈。

    因此,从撒迦利亚书三1可知,先知看见一个异象(学者认为这异象带着象征意义),当时以色列的大祭司站在神审判的宝座前:「天使又指给我看,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耶和华的使者(译按:中文和合本作「耶和华」)对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

    根据这节经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最低限度在基督钉十字架之前,撒但有机会到神面前,人类犯罪令撒但有机会在神面前提出控诉,要求神审判并加以惩罚。又或者当信徒对神的动机不诚恳,撒但亦有机会在神面前提出控诉。因此,撒但被称为控诉者(the Accuser,希腊文是ho diabolos),就是在主面前昼夜控诉基督徒的(参启十二10)经文清楚显示,撒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与天上的使者一起站在神面前;经文指天上的使者为「神的案子」(参伯一6,二1,三十八7「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经文里的「那时」,意指在太古时代,远在创造人类之前。)

    約伯记所提及撒但站在神面前的这两幕情景,却有一些情节是难以解释的。假如这幕「天上法庭」的情景真发生在天堂,那么,它是在天堂的那一部分呢?根据哥林多后书十二2可知,最低限度有三重天,因为保罗曾提及他被提升到「第三层」天,得睹在上的荣耀。約伯记第—、二章那两幕情景,不会发生在最高及最圣洁的那一层天,因为不洁净及可憎之物都不能进入「神的城」参启二十一27)。但神有可能偶然在较低层的天举行天上的集会,而撒但就成了不速之客,闯入这些集会里。

此外,尚有一些情节令我们大惑不解。当撒但站在神面前时,神似乎以若无其事的态度对待这位「罪恶之王」;还询问撒但最近忙些什么,有没有继续监察义人約伯。我们似乎不大清楚撒但是否有继续站在神审判的宝座前控诉人类,但我们可以肯定,撒但曾在旷野试探神的儿子,阻挠他的救赎工作(参太四;路四)。

         无论如何,撒但的结局肯定是悲惨的,神已命定在千禧年的时候,将撒但捆绑一千年(参启二十2-3)。在这段期间完结时,撒但会对基督作最后一击(7-10节);之后,撒但便被扔入硫磺与火湖,永远受苦,被神定罪及受咒诅。──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夫妻同心爱主,胜过一切(二110)】約伯被撒但第二次攻击以后,他一生当中直与他同甘共苦﹑一个最忠实的伴侣,终于抵挡不住垮下去了,成为約伯那可怕仇敌的助手!她建议約伯放弃他一贯为人的作风﹑放弃神﹑放弃自己的生命。神看为最宝贵的东西,她要約伯来放弃。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相互影响是何等的深刻,建立家庭,要夫妻一同长进。我一生面对很多的风波,若不是能够夫妇二人一同的面对,就早已经失败了。

  今天我要引述一个弟兄的见证,藉以叫众人从中得着帮助。这位弟兄家在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夫妻俩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一九四八年大学毕业时,美国的惠敦大学发给他奖学金到美国留学去,但是昔时中国的局势不稳定,他为着爱主的缘故,就愿意留在国内为主作见证而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后来他成了王明道先生的同工。当他结婚的时候,夫妇二人同有一个心志:要一辈子事奉神。果然,在往后的岁月里,他俩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差不多每一轮的风波,他们都受到波及。再加上他是王明道先生的同工,就更加备受监视。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被拉去当苦工,用手推车运煤炭。虽受如此试炼,他们夫妻俩仍旧照样的服事主,并同心祷告神,叫他们能够面对这场风波。终有一天,逼迫又来了,他被抓去剃了头,再拉到街上游行,要羞辱他。在他被抓的当天,他的妻儿们都哭了;三个儿子还没有信主,因他们对父母的信仰极之不满,认为是信仰叫他们一家受苦,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所以,父母长期以来,一直不敢向儿女传福音,现在父母被捉去了,儿女爱父之心也因此而流露出来。母亲于是趁机带领她的儿子们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并将多年来的苦衷向子披露。儿子们获悉父母的理想,就与母亲一起抱头痛哭,同心合意的为父亲代祷。话说他们父亲游街之时,要一面走一面喊:「打倒坏人(自己)!」如果声音不够就要挨打;这位做父亲的怎么也喊不出来,忽然有一把声音对他说:「你不是罪人么?早就应该打倒了!」于是也就高声喊出来:「打倒罪人!」结果路人见他思想变通,就没有打他,并放他回家。三个孩子因祷告得见父亲平安回家,就因此而愿意接受主。那料父亲受逼迫竟成了儿女信主的催生剂,亦是由于这对夫妻同心爱主胜于一切的果效。──焦源濂《約伯的启示》

 

【伯二2「耶和华问撒但说:“你从哪里来?”撒但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

 

【伯二3「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約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远离恶事。你虽激动我攻击他,无故地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

    这一次,耶和华重复了祂在第一次会议所论及約伯的话之后,加上了:你虽激动我攻击他,无故的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約伯持守了他的「忠诚」(Moffatt)。撒但想要使約伯丢脸的努力失败了。以「虽」或类似的字眼来翻译 waw 连续句(waw-consecutive)保留了很好的意思,但却缺乏文法上的支持1033b节的第二个子句可以作为第一个子句的平行句(或连续句),译作「故此,(你看)你激动我去攻击他、毁灭他──全都是无用的!」(参吕译)最后这个字的希伯来文 h]inna{m 在廿二6的意思是「不公平地」(和合本:「无故」),所以是「无缘无故的」(现中)。——《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4「撒但回答耶和华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

 

【伯二5「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

    第一回合不是一个真的试验,因为仇敌并未获准伤害到約伯本身(一12)。现在,撒但怂恿耶和华伤害里面的皮,因为财富和家庭的损失只是为外面的皮搔痒罢了;如果約伯的身体──他的骨头和他的肉──受到神的伤害,他就会公开地辱骂神自己,显露出他真正的品格来。撒但改变了牠的根据地,牠在第一次并没有要求这么多,那时牠说只要毁坏約伯的财富就足以使他咒诅神(一11);撒但不因头一次的这个失败而害羞,但約伯的信心已经证明是比牠所预期的还要更为坚韧。——《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6「耶和华对撒但说:“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执行的人再次由撒但来担任。牠获得授权(字义是)照牠所喜欢的去做,只是不能杀死約伯;把約伯杀了,当然就是不给他机会来证明他的性格。——《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7「于是撒但从耶和华面前退去,击打約伯,使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

    这里在叙述上的连续性──与一12和一13之间的中断正好相反,那里暗示有时间的消逝──显出今次撒但着手进行牠可怕的努力的迅捷。約伯所受的打击,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病涵盖了他整个的身体。——《丁道尔圣经注释》

 

【纯正的信仰本质(二710)】撒但认为只要剥夺約伯一切的所有,他就会把神当面的弃掉;但約伯的反应,不单没有丢弃神,反而更亲近衪。他并不把自己当作神,也不视财物为神。神从过往到现在一直是神,他持定这个纯正的信仰一直不变;正因他有纯正的信仰本质,故而有纯正的人生态度及人生观。

我是在廿一岁,大学二年级时信主的,在还没有信耶稣之前,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大概与时下的大学生差不多,立志要做个思想纯正的人,并要干番事业,使中国可以脱离可怜﹑败坏的景况,头脑很倾向当时新兴的进步学说。自从信主之后,我十分注重个人的婚姻问题,期望找一个信主的姊妹,终于找到一位情投意合的上海姑娘,彼此都是读书人,感情发展得十分稳固。可是到了大学快将毕业的时候,不免要寻求人生的方向,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怕神要召我去当穷传道,但是当我越祷告就越清楚应如何去作出决定,亦难免要跟女朋友谈及此事,女朋友亦不赞成我当传道。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转变中的大时代,在清楚确定神的心意之后,我就带着眼泪勉勉强强的走进神学院去。

一九四八年,甫进了神学院,就马上觉得自己不配当传道,因不晓得讲道。一九四九年,中国政权转移,时人都一窝蜂的投向新潮流去,其中也有大学团契里的弟兄姊妹,我的心也在跃跃欲动,女朋友看见我走的是苦路,是死路,就来以眼泪相劝,于是我俩在神面前抱头痛哭呼喊说:「神啊,我不是传道的材料,就放我走罢!我为着爱您,已把理想,爱情都放弃了,但愿你像还亚伯拉罕以以撒一样的,把理想,爱情都还给我罢!」当时,想借故跑掉的我,心中始终感到七上八落﹑忐忑不安。就在两次的祷告之中,有一段《圣经》重复出现于我脑海里,就是主耶稣用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后,众人来拥戴祂为王,但衪当面的拒绝他们说:「我就是从天上来的粮……,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约六3566)在这个「退去」的潮流中,主向衪的十二个门徒发问说:「你们也要去么?」彼得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8)我的心亦因这段经文而立定了意向;然而,爱情的这一关是更难胜过的,唯有靠着祷告。正祷告时,另一段《圣经》又出现于眼前:「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长存。」(约壹二17)这话一来,我的心情马上彻底的改变,看到永恒的,暂时的就很容易放下了。

当我从这次祷告再站起来的时候,就晓得这样的对女朋友说:「如果你不肯与我同走此路的话,咱们就一刀两断罢!」结果就真是一刀两断,但我并不后悔,并非因我聪明,懂得决断,乃是因我得着神话语的光照,持定永生。各位弟兄姊妹,你今天所持定的是甚么?在患难之日将要显明出来,求主带领我们。── 焦源溓《約伯的启示》

 

【伯二8「約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

    这个不幸的家伙坐在炉灰中(参撒下十二16),这可能是指城外的垃圾堆,可以说明他现在已经是被人遗弃的了,就跟被以色列人公共健康的规条禁忌所隔离的痳疯病患一样;但若是那样,那他的朋友们就无法接近他了。这种自我牺牲比较像是他自己悲伤的方式,接受他的新身分,就像人类的垃圾一样,与其他残房一起被丢在「这个抛弃东西的地方」105刮身体:他用一块破裂的瓦片刮自己的身体,这比较像是因为皮肤痒的缘故,而不是在悲伤中割破自己〔这是乌加列传说中以利(El)的态度,他在巴力死时用树枝与石头猛砍自己〕。七十士译本附加了解释,说約伯用「陶器的破片」把脓汁给刮掉。——《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9「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 神,死了吧!”」

    这里就不再照着第一回合的模式了,在那里,約伯立刻就说出他那尊贵的称颂语;在这里,他的妻子第一次出现在剧情中。这里对她品格的细节未作交代,所以释经学者得猜想她是什么样的女人。马所拉经文的沉默已经由一些传统所补足,这些传统或是赋予她一篇较长的讲论106,或是说到她为了他的缘故而有的举动。——《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10「約伯却对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 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在这一切的事上,約伯并不以口犯罪。」

    无论她的话背后是什么意思,約伯都忿怒地拒绝了,但他并不是称她为「恶人」,只称她为愚顽的妇人;也就是说,她缺乏辨识力,认为神错待了約伯,应该受到咒诅;約伯则不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有什么不妥。这时約伯的试炼进入一个新的层面,是所有试炼中最熬炼人的。他的妻子与他朋友们的言语,非但没有帮助他,反而令他更为痛苦,比到目前为止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还要给他更大的压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11「約伯的三个朋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听说有这一切的灾祸临到他身上,各人就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

    提幔是与以东有关的地方(耶四十九720;结廿五13;摩一12;俄89),而以利法是个以东人的名字(创卅六1115),而且那个以利法有个「儿子」(名祖?)提幔(创卅六11;参创卅六42)。然而,提幔也与亚拉伯的提玛(Tema)有关联110。我们无法确定比勒达这个名字在语言学上的族群,更遑论它的意义了,虽然这样的名字可从努斯〔Nuzi;译注:指努斯文件(Nuzi Text))上得知111;但他的家乡却可以颇似合理地确认为幼发拉底河中部的一个地方,在楔形文字的经文里提及,在创世记廿五2与亚伯拉罕的一个儿子连在一起。琐法这个名字在約伯记之外不曾出现过112,也没有听说过有拿玛地或拿玛族,它几乎不可能是约书亚记十五41提及之犹太人的城市。——《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法(名意「神是纯金」)──提幔人,提幔是以东地方(参耶49720;结2513;摩112;俄89),庇推尼省长皮利尼(Pliny)及教会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谓提幔是新约尼拜约(Nabeteans)所在地。以利法可能是以扫之妾亚大所生之子(参创3610111542),故是以扫的长子(参代上13653)。

   比勒达(名意「比勒所爱的」或「竞争之子」)──书亚人,书亚在中东楔形文献里指伯拉河域的一座城市。比勒达可能是亚伯拉罕之妾基土拉所生之幼子之孙(参创252)。

   琐法(名意「雏鸽」)──拿玛人,拿玛地点不详,可能是犹大南部一城镇(参书1541),离以东地不远。── 马有藻《揭开痛苦的面纱──約伯记诠释》

 

【知友陪伴的約伯──肢体生活的榜样(二1113)】爱是非常复杂的一回事,既甜又苦,当看见所爱之人受苦时,我们就苦,这就是爱的特点。此外,我还看见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大家都超越了背景和习惯。以利法是提幔人,比勒达是书亚人,琐发是拉玛人,用今日的话来讲,他们都是不同籍贯的人。此外,还有另一位朋友,名叫以利户(伯卅二26)。这群不同背景,不同种族的朋友,却有一种相同的﹑紧密的肢体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全无代沟,約伯和他的三个朋友年迈,以利户年青,但相互间没有隔膜,最后连以利户也起来讲话。他们正因为信仰相同的缘故,而把许多的不同都消除了,这是否就是信仰的伟大之处?他们在基督里,不分种族,不分年龄,都成为一了。他们亦懂得以实际的行动来突破人间的困难,他们并不是寄一封信来慰问約伯,或是托人带一些钱去送予約伯。他们乃是自动的相约联襟而来,不怕路途遥远,放下家人,并且下了决心,不惜代价的,定要把他们的朋友从苦难中救出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弟兄姊妹,他们这超然的行动乃是极之重要,不然的话,肢体间爱心的美就没法显出来了。

  谈及教会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合一的,但必须肯付代价:把人与人之间的墙拆毁;若不把彼此的阻隔除掉,合一的美就无法呈现。世界上人际关系的第一重障碍就是人与人中间有墙﹑有隔膜,无法了解。各式各样的差异都会造成困难,所以,我们总喜欢找一些与自己相同的人交往,稍有不同就没法交通。有一姊妹,年青的时候就开始去做礼拜,有一次因睡觉过了时而迟了出门,当她踏进会堂发觉牧师已经上了台,于是很犹豫应否进堂里呢?因牧师常骂迟到的人,她既怕挨骂,但不做礼拜又不心安,遂于门外徘徊不去。不料,转眼间,牧师低头祷告,姊妹趁机马上冲进堂内,在位子上坐下,并没有使牧师发觉;可惜坐在她两旁的是两位老太太,她的老友则坐在前排,这叫她坐得浑身不自在;正动弹不得之时,牧师第二次祷告了,她马上跑到前排的老友们中间;这两回的走动都没有被牧师发现,而她却在听道时大受感动。礼拜完了,正欲离去,竟发现刚才坐在她两旁的老太太牵手而来,问她说:「年青的姊妹阿,刚才你不是坐在我们中间吗?为甚么又跑到前面去呢?」她回答说:「我喜欢阿!」老太太竟说:「为甚么喜欢她们,不喜欢我们,是嫌我们丑吗?让我来告诉你,年青的时候,我们都比你还漂亮哩!」这所教会有代沟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有年龄的墙的阻隔,叫他们不能合一,这委实在是很令人惋惜的一件事!

  在教会中,我们常常看到人总喜欢找与自己背境相同的人走在一起。我意思不是说不应把团契分为老年团契﹑青年团契,而是不应自成一组﹑孤立开去。我们既是基督身上的肢体,就是痛痒相关的了;如果平时不学好,到有人受苦时,又怎能像約伯三个朋友那样关怀别人呢?我们都是教会中人,应有基督的生命从生活中流露出来。我们本来就是外邦人,在信仰上跟犹太人有一段距离,所以在主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但感谢神,基督为罪人死了,靠着祂的血,我们就可以得亲近了。我们与犹太人都是一个价钱买来的,如今就不是局外人了,都是神的儿子,有同样的生命。故此,只有在教会里,才有合一的可能。──焦源濂《約伯的启示》

 

肢体生活的榜样——彼此之间没有阻隔的墙(二1113世人往往是有能者建墙,本领越高,金钱越多,所筑的墙就越高,墙头装上有刺的围栏。皇帝住在紫禁城中,护他的墙就更多更森严了。然而,没有钱的人往往要带头拆墙,闹革命,试图破墙而入,抢夺政权。世界的局面确是如此,但属灵的工作却不一样,有主基督生命,在属灵方面有本领的,应当带头拆墙

昨天我曾谈到小儿生了女儿,数年之后,我有机会到他家里小住;儿媳上班,家中只剩下我和孙女儿,要打发这段时间真是蛮费脑筋。从孙女眼中可看出她敌视的目光,不知道从那里来了一个丑老头儿。从这不友善的目光中,我知道与她之间有隔代的墙。在观察当中,发觉她也是无聊之极,整天跑来跑去,不跟我谈半句。于是,我想起一个办法,提议与她玩捉迷藏的游戏,她马上有了反应,并说要躲起来让爷爷去找;我就装作不知她躲到那里去的四围找,她有时候「扑通」一声的跳出来,我就诈作不知的被她吓得愕住了,她就高兴得不得了,向我提议玩另外一个游戏,这就是骑马的游戏:「你做马,我来骑!」我并没有摆出一副老牧师或是爷爷的尊严,只说:「骑上来罢!」她骑上来了之后,还快马加鞭的用手来拍打我,她越打,我就越开心。从此以后,我们之间的墙就拆掉了。后来她跟随父亲到泰国宣教去了。有一次顽皮起来,父亲管她,她就冲口而出说了一句话:「我要回美国找爷爷去!」以后就算有甚么事发生,她都要回来找我,这就是彼此之间没有墙阻隔的表现。我俩中间的墙是由谁去拆的呢?是由生命成熟的一方。弟兄姊妹,你在教会这么多年,到底与人的关系怎样?不要忘记,他们都是你的弟兄姊妹,是你的肢体,为何你长久以来都是那样独来独往,为何你单单与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巴不得各位都在这次聚会中看见肢体关系的重要,起来除掉人际间丑恶与不理想的现象。──焦源濂《約伯的启示》

 

【伯二12「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

    他们……认不出他来」既然他们离他还远,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把他当作是别人了,他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个人看来与他们上一次会面时有多大的不同。参以赛亚书五十二14及五十三3。悲伤的一般姿态──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头上113──伴随着大声哀哭,并不因着它们是依照成规而不需真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伯二13「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

    相同的原则也应用在他们同他一起坐在地上。如果約伯是照着专门的含义所说的被遗弃的人,这一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約伯是个大痳疯病患,这种认同的行动就只有耶稣的怜悯才能相配(可一41)。七天七夜是为死者举哀的法定时期,但如果认为这三个人把約伯看作是死人一样,可就太过拘泥于字句了。以西结与被掳之人相会时,茫然若有所失地坐了七日(结三15);在这里也有着类似的理由:「他们看见約伯的痛苦那么深重!」(现中;参思高、吕译)——《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的胜利(二113)】

一、撒但的狡辩(16

二、变本加厉的打击(710

三、約伯的反应及安慰(1013

——《新旧约辅读》

 

【約伯三个朋友的好处(二1113)】

一、有心──他们都从远方约会同来,不是「有心」是做不到的

二、真情──他们都有眼泪,表明是真心同情,在这世界中,见到真情之泪,并不太多

三、体贴了解──他们同坐一处,七天七夜,不说话

──曾霖芳《約伯记精义》

 

【他有全人的健康也是他能胜过这场风波的基要条件(二章)】

一、約伯一直持守着他过去那种纯正的人生态度(伯二3);就是完全﹑正直及远离恶事

二、他守着一种纯正的人生观,就是他重视本身的「所是」过于他的「所有」

三、他有着纯正的信仰本质

──焦源濂《約伯的启示》

 

【約伯记第二章】

一、你咒诅上帝,然后去死吧!(110

二、他们放声大哭(1113

——《每日研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