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被敌围困靠主施援 我们今天不太懂「在洞裡」。我在美国读书时在Kentucky州附近,那裡有很多岩洞,进去可以很深,有几哩或十几哩长,甚至还有人画出裡面的地图。那裡有个Mammoth Cave,甚至以前有印第安人成百成百的住在裡面。裡面也有天然的地下通道、地下水、也很乾净,也可以起房屋来躲野兽。 我看大卫所躲避的洞也有这情形,撒母耳记上22:1,「大卫就离开那裡,逃到亚杜兰洞」,就好像宾拉登逃到某个山区,或谁逃到中央山脉的什麼地方一样,总之就是逃在一个地方,这地方居然是一个洞。可能就跟Mammoth Cave一样可以住很多人的很大的洞。 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就照那字面来讲,大卫逃到那洞,然后说「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裡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裡;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是不是那亚杜兰洞可以住四百人,看起来是这样。总之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洞通常比较高,易守难攻,大卫躲在那边。 或许在想这洞时,可以把它想成罗宾汉他们躲在的舍伍德(Sherwood)森林裡。大卫的情形也跟罗宾汉有些相像,罗宾汉作强盗头子,其他那群人就是这裡讲的「受窘迫的、欠债的、心裡苦恼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大学没考取的,老爸要揍他的,警察要抓他的,没有地方可去的…。我倒不是鼓励犯罪,但这裡的确这群跟随大卫的人是当时社会容不下的人。 而这裡有极重的救恩的味道:当这世界我们无处可去、无地可立足时,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中国歷史上也好多这样的例子,逃避灾难。听说郑和下西洋就是明成祖要追杀他弟弟(不知道现在歷史课本是不是还这样写),也有人说郑和的舰队到过非洲,如果到过非洲,也可以看出那追杀、一定要追到的狠。 从现代来讲,亚杜兰洞就是英国的舍伍德(Sherwood)森林;从我们中国人来讲,就是梁山泊,躲避的地方;在今天,就是教会、团契。不是说我们考不上大学、欠债的躲在这裡,而是说我们心中艰难的、困苦的,这是我们的家。这是一群最可怜的人,从一个角度来讲,可能也是匪徒,也是最坏的一群人,没有地方可去的人。我们通常对大卫身边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印象,但我们要有这印象,就是这是一群社会容不得的人。管他好也好,坏也好。大卫自己是好,但他现在需要很多帮手。 在大卫逃亡的生活裡,的确有说「有些跟随大卫的匪类」,所以说他们是土匪也没有错。但要把这拉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需要在教会生活、对主的信仰裡,有避难所。 我不知道「避难所」这字对我们有没有意义,可能不太有,因為我们多半没有逃过难。去问那些逃过难的人,像我爸妈这一辈的人,台湾也是他们的亚杜兰洞,避难所、逃难的地方。现在跟逃难最近的,大概就是你们自己的房间,房间门一关,谁都不要进来。我们能不能想像有这样一个地方,是可以找到安慰、安息。躲避也不是全然消极,因為我们需要躲避困难和危险(当然或许我们想到的躲避是逃避现实)。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我看中外歷史,当皇帝(或有权势的人)要杀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只杀了他了事,连他的婴孩都要杀掉;赵氏孤儿就是这样,他们连小孩都不放过。 当时大卫是很窘迫的。我们也是很窘迫的。有时压力很大,我们需要躲到一个地方,这是消极的,或许是欠债、吸毒、有困难的,对上帝来讲,这都没有关系。不是说犯罪没有关系,而是说我们去投靠上帝,上帝一视同仁的吸收,当然吸收也要我们悔改,祂也更新、修正、造就我们。上帝门是开著的,祂是我们的避难所。马丁路德写过一首诗:上帝是我们有力量的一个城堡。 这些可能我们(如果没有逃过难的)今天不太容易去想像,但我觉得每个人心灵裡都会有这种「需要能找到安息的地方」的感受。这地方就是上帝,而从这裡来讲,真的就是教会。因為上帝你还可以跟祂单独面对面,在教会裡还有一群其他的,跟我们一样窘迫、心中苦恼的人。 我作牧师的,很怕使人在窘迫、苦恼中间更苦恼,那就不是我作牧师的目的;希望我们教会是一个避难所。我知道精神病院叫做asylum,这字也有庇护、避难的意思,恐怕都跟圣经的背景有关系,精神病人恐怕也有很多心灵中需要避难的地方。 这一切都在上帝那裡找得到。教会不是一群贼窝,在这裡不是就训练每个人偷、抢、杀的本领,有很多避难所是这样。或说教会是一群贼窝,有病的、有罪的都到这裡来,但得到了安慰、更新、休养、重生、爱的帮助,而有了新的生命。当然即使在大卫身上、在保罗建立的每一个教会,也没有这麼好,但上帝的圣灵可以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完全。 再看后面22:5,「大卫就离开那裡,进入哈列的树林。」,的确大卫也进到树林裡去躲,大概人更多了。 我心中理想的教会也是这样,这世界上窘迫、困苦的人都可以来,来了第一步是可以得到平安。这也有一点像约书亚记,甚至民数记裡讲到的「逃城」。将来以色列人进到那流奶与蜜之地时有逃城,就是无心杀了人的人可以去到那地方得到保障。所有逃城都在利未人的管理之中,我觉得意义真是重大,利未人做的是使人跟上帝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和好的工作,叫仇恨、害怕可以消除。 这些都是「大卫在洞中」这件事上我联想到的。「大卫逃避扫罗,藏在洞裡」时,这裡的描述实在很棒,就是说,不是大卫一个人逃,是很多人一起逃,因此好的、坏的都增加了。好的是有同伴,我们信靠主、单独跟主有关系,但我们也需要肢体的扶助,所以有同伴是好。而且这些窘迫的人裡,不乏人后来成為大卫的勇士。我们能不能在信友堂裡,不管在最老、最小的团契,可不可以在这些窘迫裡,也能够成為基督的精兵。 好处是大卫逃亡,现在有人帮忙了。坏处是什麼?就是他目标更大,扫罗更是会派大军来围剿他。还有一个坏处,就是这群人本身也有麻烦。看灾难片或真实的小说裡,逃亡人群裡,份子不良时也很麻烦。有时逃亡需要速度,但有妇人需要生孩子,或有人脚跛了,要不要把他丢掉?带著他,全体通通会被追上,把他丢掉可能很残忍。事实上大卫后来跟亚玛力人作战时,就抓住了这样一个人。 我们同样讲,上帝保守我们这教会、团契,人多,很好,感谢主,都来听主的福音、神的话,但有时也会有互相的牵制。教会不是俱乐部。俱乐部是有共同的一个兴趣,登山社,大家去登山,别的都不管,所以很愉快,但教会不是俱乐部,教会是各种参差不齐的人在一起,所以教会裡要有爱,真是非常大的神蹟,也是非常大的困难。 大卫身边这些人有些成為他的勇士、谋士,用今天的话是教会裡的长老、执事。所以当大卫跑到洞裡,这麼多人来跟随的时候,就像我们今天在教会一样,让我们就更多的想到倚靠上帝的恩典。包括在哥林多前书第12章讲的,我们不是都是眼睛、手、脚;不是齐一的,但希望这些不一样的东西能叫我们合一,求主帮助我们。 这是大卫在洞裡第一次的记载。另外一次记载在过两章之后,撒母耳记上24章,那裡更好笑。扫罗带了三千精兵去追大卫,24:3,「到了路旁的羊圈,在那裡有洞,扫罗进去大解。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正藏在洞裡的深处。跟随的人对大卫说:耶和华曾应许你说: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时候到了!大卫就起来,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说起来不是太卫生,如果我们说什麼都在上帝的计画中,连扫罗出来要拉肚子,也在上帝的计画中。国王要拉肚子,不能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有安全和失体面的问题。可能他们也探测了一下这洞,看起来安全,王就进去,卫兵在外面守护。 这我也想到一个圣诞节的故事,圣诞树上不是会装饰一条条银色的线?那东西,传言是蜘蛛网,是耶穌跟约瑟、玛丽亚在逃希律的追杀,跑到一个山洞裡。追兵近了,就有一隻蜘蛛很快的在洞口结了张网,追兵一来看到那网,就说不必进去找了,不会有人在裡面的,就不进去。那网就成為圣诞节一个纪念的东西,不过这是个故事。 扫罗进到洞裡上厕所,一定是个最安全、隐密的地方,他绝对没有想到在那裡碰到大卫,当然他不知道。我想大卫和他朋友在洞裡的那兴奋和激动是很难形容,大卫是无论如何好像逃不掉,但现在扫罗被送到他手中,可以杀他,可以挟持他,是上帝把他交在他手裡;或最起码这群匪徒的建议下大家同归於尽。但大卫只是把他的衣襟割下来。后来扫罗出去了,大卫随之出去,在洞口对扫罗的一番讲话很动人,是叫人掉眼泪的一段话,今天就不去讲。 这两次是大卫在洞中的记载,这种复杂的情绪,就让他写了57篇。当然不知道是撒母耳记22章还是24章,哪一次的洞中的经验叫他写了这诗篇57篇,或者是他平常在洞中想到哪一次经歷而写,但可以照这背景来看57篇。 五十七1 (大卫逃避扫罗,藏在洞裡。那时,他作这金诗,交与伶长。调用休要毁坏。)神啊,求你怜悯我,怜悯我!因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 「神啊,求祢怜悯我,怜悯我!」重复的句子有它的意义。「怜悯我」稍微文诌诌了一点,直接讲就是「可怜我」,「主啊,可怜我!」。这一类的呼求也可以想到那瞎子、女儿被鬼附的妇人、长大痲疯的,也这样对耶穌呼求过。这是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候,而且也不是叫一两次,是一直叫。因為这时候大卫谁都不能叫,他爸妈都还要他来保护;也不能叫约拿单,约拿单后来也不能自保,扫罗也要杀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找公主帮他,算起来大卫是王的女婿了,他的太太公主米甲也不能帮他;撒母耳也不能,都不能保护他。 我们有很多朋友也很好,但愿我们在很多时候像路加福音18章那寡妇一样:我除了倚靠上帝以外,什麼都不能倚靠。 我不知道我爸爸现在在昏迷的状态,他心裡是不是还能向上帝呼叫。我们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也这样叫过,祂代替也代表了我们所有人受苦。神绝对不会撇弃我们,但神的确会让我们经歷「洞中的经歷」,让我们发出那种呼喊。 我也不知道约瑟在被他哥哥杀、被卖去做奴隶时、波提乏妻子引诱他,他不知道怎麼办的时候,是不是也说出这样的话。彼得在海上行走时,恐怕也说出类似的话,「求你怜悯我」,因為我们实在状况很不好。 「因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诗篇18:30,「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盾牌的意思是保护,在灾难时的保护。那鸿书1:7,耶和华「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耶和华每个都认得,耶和华也认得恶人,也认得好人,不过圣经裡讲的「认得」有爱的意思,所以耶穌说:「我认识我的羊」。 当然我们说任何时候呼求主名,主就拯救,但在这裡的意思是:神认得、拯救那些认识祂、投靠祂的人;也就是:「这是我的羊,他习惯有错、有问题就要来投靠我,我就接受他」。 我不愿意说神就不接受那些不投靠的、灭亡的人,当然神也有这样的拣选,但就让我们去投靠祂。投靠祂,祂就认得我们;让我们习惯的投靠祂,越习惯投靠祂,祂越认得我们。 当然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讲法,神认得投靠祂的人。问题在你而不在神,你会不会去投靠神?若不知道祂可靠,你不会去投靠祂。我们到医院去,一定找我们所知道的医术好、亲切体贴的医生。如果从来不认得祂,你就不会去投靠祂,不去投靠祂,我们就在旷野、乾旱疲乏无水之地死亡了。我们这一生都需要投靠祂。 这「翅膀的荫下」我们也不太懂,大概只知道可以吃的鸡翅膀。「翅膀的荫下」通常是母鸡、飞禽类保护小鸟的动作,柔和、安全的动作。我们是在上帝的「翅膀的荫下」被保护,如果不知道祂有强有力的翅膀、温和的羽毛、温柔安息的地方,你也不会去投靠祂。但你怎麼知道?听上帝的话,上帝的话说;还有上帝的圣灵提醒你。我们要有上帝的话,也要有圣灵,使我们投靠在祂翅膀的荫下。 「等到灾害过去」。这有一点像等到灾害过去,母鸡就把翅膀打开,小鸡就跑出来。不过这不一定是说有需要时才来找上帝,没需要就走开。不过这节经文我们还要想一点:各位,灾难什麼时候过去? 大卫的灾难什麼时候过去?扫罗死了,他的灾难就过去了吗?没有,扫罗死了他继续有灾难、战争,包括从他儿子那裡来的。人生在世都有苦难,人生在世也都有神的拯救,因此我觉得「等到灾害过去」的意思恐怕就是我们这一生都要倚靠、投靠祂。 不过也不要用一节圣经或一句话来瞭解整个基督徒生活,我们投靠上帝并不是只有在灾难、有需要的时候,也有在喜乐的时候,上帝不只是一个避难所,上帝也是我们的迪斯奈乐园。这圣经有没有根据?有的,「你是我最喜乐的神」,还有在生活中的经验也知道。不过这裡没有讲上帝是我们的乐园,我就先不去讲。 这裡是一个非常平安的地方,让灾难过去。如果真的用小鸡和母鸡的比喻,也看过在火中,有时母鸡都被烧死了,救难人员还发现翅膀底下有活著的小鸡。这也可以来瞭解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们所承受的灾难,让我们有平安。我们总是去倚靠、投靠上帝。 五十七2 我要求告至高的神,就是為我成全诸事的神。 「至高的神」,在创世记就出现过,亚伯拉罕献祭给至高神。上帝是至高的,非常的高,非常伟大,但在耶利米书23:23讲:「耶和华说:我岂為近处的神呢?不也為远处的神吗?」至高,讲祂的伟大、全能、神圣不可侵犯。但这至高的神却又跟我们非常的亲近;你的呼求,祂会听到。我们的上帝不需要透过总机、秘书,直接找得到祂;祂有个专号,一打就通,就是信心。 「我要求告至高的神」。这至高神不是高高在上,满有能力而已,祂俯就卑微的人,来為你成全诸事。 「成全」这字要花一些时间来讲。创世记28:15,「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那时雅各在逃亡(跟这裡的情形差不多),被他哥哥追杀,神在伯特利的旷野向他显现说:我会成全向你一切的应许。 上帝不是只有空讲一些安慰的话。我们有时是空讲一些安慰的话,口惠实不至:「你有事就打电话给我」,真打来了我又说我太忙,我们常常是这样。上帝不是,你求告祂,有信心继续倚靠祂,祂一定帮助你。祂向雅各成全了。但每个这些经文都要小心看,不要太把它想成像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肚子饿,一求,马上就饱了。不一定。 神向雅各应许也成全了,那是一生的事情;大卫也是这样。马太福音9:29;15:28,耶穌都会在一个人身上成全他所要的(9章是对那瞎子,15章是对迦南妇人),但那是「照著你的信心成全」;都是在很艰难的时候他们们愿意继续信靠上帝,就成全了。我们要凭著信心,不是凭著我们的肉身。加拉太书3:3,「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我们一切要靠著信心,靠著圣灵。但靠著信心不是没有行為的,所以雅各书2:22,「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信心要因著行為才得以成全。 另外罗马书9:28,「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的完结。」上帝的话,对我们的应许,每一个字都会实现、成全的。 希伯来书7:27、28,耶穌一次把自己献上,就成全到永远;祂祭的果效就到永远。希伯来书13:21,上帝会在各样的善事上成全我们。也很奇妙,上帝这些话是為你们也是為我自己预备的,祂会让我在有重担的时候有比较大的信心(因為我明天还有一天的服事),神会在各样美善的事上成全我们,求主给我们这样的信心。 彼得前书5:10,神会带我们经歷各样患难之后,亲自来成全我们。肺立比书1:6,以弗所书4:12,耶穌会成全祂的工作,这个成全是每一个圣徒各尽其职。我相信上帝会成全祂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工作,使我们善良。 诗篇57篇在洞裡,不是大卫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就像今天一样,神成全我们,也成全整个教会,也成全我们这个团体、团契。祂為我们成全诸事,包括让我从患难中被拯救,让我们冤屈得以伸张,让要给我们的祝福成就在我们身上,当然也包括恶人的消灭。 五十七3 那要吞我的人辱骂我的时候,神从天上必施恩救我,也必向我发出慈爱和诚实。 这讲的是三张口的对比,一个是坏蛋的口。这坏蛋的口要做两件事,一个要吞吃大卫,一个要辱骂大卫。这些我想我们今天生活中都不太多,没有人要置我们於死地,也没有人要辱骂我们,但我们心理可得有準备。若真的在这世上信靠上帝,魔鬼会攻击、吞吃我们;会把我们的信心、爱心、盼望、喜悦都要吃掉;会羞辱我们让我们都抬不起头来,但我们记得:我们求告神。 三张嘴,一张是恶人的嘴,要吞吃、要辱骂;一张是我们的嘴,我们求告至高的神。还有一张是上帝的嘴,祂向我们发出慈爱和诚实,包括慈爱诚实的话,和慈爱诚实的手。 我们的神从天上施恩,会救我们脱离患难。这慈爱有信实的意思,总不会改变,总是可靠的。因此我越在这些时候就越感恩,好像魔鬼一直要妨碍我,让我在生活裡没有力量也没有信心、盼望、喜乐,我就经验神在这个时候从天上施恩救我。 五十七4 我的性命在狮子中间;我躺卧在性如烈火的世人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快刀。 「我的性命在狮子中间」,我们知道但以理真的经验过这样的事。「我躺卧在性如烈火的世人当中」,那就是我自己,我的脾气常常是「性如烈火」的。「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快刀」,在箴言裡常常看到恶人的舌头如何伤人,事实上我们的舌头也很会伤人。在教会、团契、办公室,以及常常听到的事情裡,就是我们的嘴,我们的嘴会伤人,真的像刀、枪一样。 大卫的生活裡有这情形,大卫后来在跟扫罗喊冤的时候就说:「如果有人在你我之间挑拨离间,愿神如何如何」。我们也看到像以东人多益就是这样的人,就是会挑拨离间、落井下石,会说一些话伤害人。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对孩子也会这样,孩子对父母也是这样。求主帮助我们对孩子、对父母讲话都不是那种刀、箭,我们的舌头,愿是常常颂讚神的。 雅各书也讲到:一个泉源不能发出两种水,不能又是甜的,又是苦的。我们常常用嘴在讚美上帝,又对人有很多的批评、论断和苦毒。让我们倚靠主。 五十七5-6 5神啊,愿你崇高过於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6他们為我的脚设下网罗,压制我的心;他们在我面前挖了坑,自己反掉在其中。(细拉)
第5节夹在4和6节中间,有一点像啟示录裡有时在讲地上的一些灾难时,突然插入一段天上的状况,那是我们在四面楚歌时的力量的来源。有这麼多的牙齿、枪箭、快刀、网罗,甚至我的心都被压制,我仰望那高过诸天、充满荣耀的上帝。 「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我们因為看到那荣耀,那上帝為我们预备的,就轻看羞辱,也轻看一切的困难,笑傲撒旦。当然我们常常是苦中作乐的笑,我现在就常常希望我能讥笑撒旦,牠是一直要攻击我,但主帮助我们。 大卫说他们自己挖坑,反掉在其中。扫罗可以说就是这样,他带人来追,到了一个最安全的地方,反而被大卫割掉了他的衣襟。世界上的恶人常常都是自作自受,总是「人种的是什麼,收的是什麼」,每个人都自作自受;你投靠上帝就平安,害人就自己掉在其中;就算人家被你害了,你毒很的心也把自己害在其中。 五十七7 神啊,我心坚定,我心坚定;我要唱诗,我要歌颂! 这裡跟第1节的「怜悯、怜悯」一样,重复的,是提醒自己。可能我的心没有那麼坚定,就更提醒自己坚定。 「我要唱诗,我要歌颂!」我们既有舌头、五官、四肢、身体每一个部分,我们是看重我们的心不错,一生的果效从心发出,但如果有那样的心,就会有那样的行动,那样的行动就要求神藉著我们的四肢来做。「我要唱诗,我要歌颂」,这都是有声音的。 我们教会比较没有开口祷告(我不是在鼓励做任何事),我自己也不太习惯开口祷告,但我知道开口祷告对我常常有提醒的作用。有声音帮助我们心更稳定也很好。 五十七8-11 8我的灵(原文是荣耀)啊,你当醒起!琴瑟啊,你们当醒起!我自己要极早醒起!9主啊,我要在万民中称谢你,在列邦中歌颂你!10因為,你的慈爱高及诸天;你的诚实达到穹苍。11神啊,愿你崇高过於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 「我的灵(原文是荣耀)啊」,就是我心中最宝贵的,就是我的心。 我认為在这四节裡面,好像大卫都已经忘记他的困难,当然相信他没有忘记,因為在洞裡。我们的信仰绝对不是一种鸦片,让我们不能面对现实。信仰是真实,让我们能够面对现实。但那信仰对不信的人来讲真是不能理解:「你现在在洞裡,要想怎麼逃亡,怎样把刀枪磨利、把粮食储存好,这时还有时间去吟诗作赋祷告?等困难解决了再去祷告吧?」。但让我们现在就知道祷告,在求神怜悯的时候,我们就要来讚美主。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让我们不是看到今天的问题有多少,让我们或睡或醒,就是要提醒自己来颂讚主、称谢主。 第9节「我要在万民中称谢你,在列邦中歌颂你!」两个意思,一个是说我到哪裡都要歌颂你,另外一个意思可能他流亡到外邦、万民当中,离开了以色列,也要在那裡颂扬神。 我们在人前吃饭时不太敢谢饭、不太敢发福音单张、不太敢表现我们是基督徒。我也不是说我们故意要表现出来好像叫人家不方便,但常常在眾人面前颂讚我们的主是对的,因為祂是配得颂讚的,而眾民不太会颂讚他,我们就应当把祂当得的荣耀彰显出来。尤其这荣耀、慈爱是降在我们身上,是在我身上有这麼多的保守。 不知道这篇诗篇是在扫罗走了以后(神几乎是藉著一个神蹟让大卫在洞中被解救之后),他很高兴写这篇诗篇,还是在他逃亡时写的,还是都有。但我愿意我们都有这样的信心:有求神怜悯,有颂讚主,而且更多的感谢主:「愿你的荣耀高过天地。」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