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锡安的儿女 3个旧约的主题浓缩在这篇诗篇中,并解释了这诗篇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1.‘城’的主题(赛 2:2-4>赛二2-4,
26:1-4>二十六1-4,赛 54:1>五十四至赛 55:1>五十五, 赛60:1>赛六十;来
12:22-24>来十二22-24)。人类第一次尝试在没有神的参与下组织这世界,结果建造了一个城(创
11:1-9>创十一1-9)。圣经描写神再造之工的圆满时,以‘祂’那将要来临的普世之城为题(启 21:1-2>启二十一1-2、启
21:15-27>15-27)。2.‘血统’主题。当尼希米重建新锡安时,想成为公民的人,必须证明他们有公民权(尼 7:64>尼七64及其后;参拉
2:59>拉二59、拉 2:62>62)。这相当于‘重生’(约 1:12-13>约一12-13,约
3:3-8>三3-8)。3.‘册子’主题(出 32:32>出三十二32;诗 56:8>诗五十六8,69:28>六十九28;结
13:9>结十三9;但 12:1>但十二1;路 10:20>路十20;腓 4:3>腓四3;来 12:23> 来十二23;启
3:5>
启三5)。以赛亚书四章3节是重要的‘册子’主题经文,因它把册子与锡安连系起来。这3个主题形成了八十七篇的内容。它是一篇‘锡安’诗篇(1-3节)、‘血统’诗篇(4-5节)和‘册子’诗篇(6节)。事实上,在神那将临的普世之城中,公民权扩展到先前敌对的异教国度(4节)。外邦人的名字已在主的册子上了(6节)。
第4节 ‘拉哈伯’:埃及的绰号(赛 37>赛三十七)。‘埃及’、‘巴比伦’:两个强横的压迫者;‘非利士’、‘推罗’:分别是世界军事和商业中心;‘古实’:地球最偏远的领域。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