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灵魂的黑暗处:在忍耐中的信心,在信心中的忍耐 这诗篇的3个段落有诗篇常见的3个特色:每一段都以持久的祷告见证(1-2、9、13节)开始;每一段都经历黑夜的悲叹(6、12、18节);每一段都提及死亡(5、10、15节)。简单来说,这是一篇‘绝望之诗’。认识神是‘拯救我的神’(1节)的人,面对死亡时却没有盼望(9-12节)。恒切祷告的人发现在痛苦中是没有出路的。神的愤怒(7节)、朋友的疏远与使人虚弱而又逃不脱(8节)的忧伤(9节),充满整个生命。向上看,只有愤怒;向内看,只有惊慌(16节);向外看,只有威胁而没有朋友(17-18节);向前看,只有不能除去的黑暗(18节)。
世上究竟有没有与神‘隔绝’的‘死人’?其实是有的:他居住在‘极深的坑里……黑暗……深处’(6节),被神的‘愤怒’(7节)追迫。当诗人感到他那久病不愈的身躯(15节)接近它的尽头时(3节),他思索是否要在愤怒下死去?他就是被这感觉折磨着,也是这感觉驱使他去祷告(1-2节;注意第3节的‘因为’)。
求救的呼喊(13节)变成求解释的呼喊(14节),可是答案并没有出现──正如神在最后都没有给予约伯解释,我们同样糊涂地,但可以理解地,发出相同的问题,并且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真有答案,毫无疑问,这答案与原先要解释的情况同样会使人困惑。人生的境遇是祂所命定,也是祂所造成的。在人生的风浪中,我们遇上祂的波涛(7节),在害怕中遇上祂的惊吓(16-17节)。神并不解释祂主权的作为,这作为充满了无限的智慧、爱、能力和公正,因此,它超出了我们所能掌握和明白的──当所有(18节)都是漆黑一片时,神的主权成了我们可安枕的地方(86>八十六篇)。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