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返回上级目录】

智慧地生活(十117

  由十1~二十二16为止,箴言列出一连串精警的短句,可称为人生的隽语,带给人无限的反思。读者读这一大段箴言的时候,应当尝试与日常生活作比较;并且以每一小段,甚至每一节作一独立的内容,因为这正是箴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基于此,笔者只能选择其中部分尝试与大家一同思想:

 .论智愚(1)──这是箴言的主题,也是我们应当力求与避免的事物。

 .论钱财(2)──与人无益的是「不义」之财,想想我们对钱财所存的态度,会不会用「不择手段」的方法追逐金银。

 .论勤懒(45)──懒者贫、勤者富是我们生活的经验;而「聚敛」即今之储蓄,对以农为生之人,积存谷物自是冬闲时粮食的保障。神固然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但我们仍需作「积谷防饥」的人。

 .论恨爱(12)──一件事以爱与恨的态度处理,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愿我们均以爱面对事物,作为感化他人之法。

 .论富贫(15)──这里正面肯定财富的价值,说明神并非要人身处贫困;神所不悦的,是人的贪财、爱财,甚至寻求不义之财。我们的财富,若成为我们的偶像,那怕千万家财,也必成为我们败坏的根源。

 .论生死(16)──得生与致死的原因很多,这里提出其一。这节形容同一的事物,在义人与恶人手中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且是生、死之别;可见外表的行为工作,不能改变我们的本质,而本质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生活要素。

思想 作为人生的警语,我们能否以古鉴今,将智慧的教导转化为我们今日生活的指引呢?

义人与恶人(十1832

  从人的经验看来,箴言尝试将个别事情的理由加以阐述,但此并非事物绝对的根基。较稳妥而言,只是事情的某一因由,若要得事物的全部真相,则综合与比较是必经的步骤,这是读箴言者不可不知的诀窍。

 .论怨恨(18)──从与人相处的经验看,这是事实的所在,我们若心怀对人的恨恶,不加以清理,到头来会引发个人的谎言:若能正面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怨恨,也可免落入心口不一的景况中。

 .论言语(1921)──言多必失为常用的谚语,箴言也对此提出警告:言语的价值在乎源于义人的口或恶人的心。今日我们当谨慎自己的言语,作个教养多人的人,别作语多而无用者。说得恰当、说得智慧,是我们当学习及祈求的。

 .论义人与恶人的结局(2425)──恶人要得报应,而义人则可得福,因为他有稳固的根基,可以抵挡暴风。义人可以处变而不惊,恶人则惶惶不可终日;义人勇于面对未知的将来,恶人却为未来而忧虑,试以你对结局所存的态度作比较,可略知自己为义或为恶。

 .论日子长久(27)──这是义人与恶人所享寿数的常理,但经验指出并非绝对,因为神才是赐人日子的神,祂对人自有安排,且是最好的安排。对于与这相反的事实,我们需要更大的顺服。

 .论神的道(29)──这里的「道」是指「道路」,亦即行在神的指引之中;但恶人同样在神的掌握之中呢!我们因此可以发现,世人以为自己可以为自己选择道路,不要神,不认神;殊不知却仍然在神的手中,至终招致败坏。深愿我们均为正直人,在神的道上得保障,得生命。

思想 箴言所述,是现实的经验,但是否不变的事实呢?──《新旧约辅读》

 

贰 所罗门的箴言 十1~廿二16

  这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涵盖了一些独立及大部分混杂的双行格言和诫命,共计三百七十五则,几乎杂乱无章,不拘一格,注释较为困难。从十1~十五33的双韵对句大部分是相对性的箴言,而十六1~廿二16的双韵对句则大部分是平行的,这是本书三次标明作者为所罗门的箴言之第二次(参一1,廿五1),绝大部分近似于第一次,但比较在语气上世俗化一些,也较少教训的意味。有关所罗门王是否为箴言的作者一节,请参阅本注释的作者部分{\LinkToBook:TopicID=102,Name=所羅門及其箴言}

一 比较:善恶的对照 十1~十五15

  这是相对性的双韵对句法,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对仗工稳,读起来有点像是中国的对联,言简意赅,充分表现了古希伯来圣贤立身处世的智慧结晶。

{\Section:TopicID=169}1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上一句看起来好像是民间的谚语,而下一句却是补上去的相反的对句。谚语的本身在十五20重现,而对句稍微有些不同。这是箴言中很受偏爱的主题。参阅十七2125,廿三2425,廿八7,廿九3

{\Section:TopicID=170}2

  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公义另译为诚实、正,亦可译为德行、仁爱。脱离死亡死亡或指生命的危险,见十16,十三21,二十21,皆指出上帝保守支持道德的惯例。

{\Section:TopicID=171}3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 见诗卅四910,卅七1925。本章23两节应是箴言里普遍提到的现象。虽然难免有例外,但无可否认的,自然的法则显示精明的人能够明哲保身,避凶趋吉。

{\Section:TopicID=172}45

  手懒的 指游好闲的人,这又是箴言偏爱的劳工神圣主题。参十二112427,十八9

{\Section:TopicID=173}6

  福祉临到义人的头,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本节的对句,很显然是由11节处移过来的,后者比较与其上句对仗。若然,则本处的对句可能遗漏了。

{\Section:TopicID=174}7

  义人的记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 意指正直人有口皆碑,邪恶人却身败裂,历史的审判最为公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中国历史上对忠奸下场最好的对照说明,另参诗一一二6;何十四8;伯十八17等处。

{\Section:TopicID=175}8

  心中智能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此乃指聪明人,从善如流,而口里愚妄的,或饶舌回嘴的,遭衰亡。

{\Section:TopicID=176}9

  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些行事弯曲的人,终必败露

{\Section:TopicID=177}10

  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 指那些挤眉弄眼、指桑骂槐,而不肯面对事实、单刀直入的人,他们会带来麻烦、惹动纠纷。参看六1215

{\Section:TopicID=178}11

  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蒙蔽意指遮盖,参看伯卅六30:「遮覆海底」。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川流不息,滔滔不绝,滋润众生:恶人的口,遮,却欲盖弥彰,成为罪恶的渊薮。

{\Section:TopicID=179}12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下半段曾在彼前四8引述过,参看林前十三47。这是箴言书里有关医治精神病症的药方之一,其余参看六34,十二25,十四30等处。

{\Section:TopicID=180}13

  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 参看廿六3解释{\LinkToBook:TopicID=587,Name=廿六3}:「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因为他们常常违背教训,一意孤行。

{\Section:TopicID=181}14

  智能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智慧深藏若虚,隐讳自己的学问;不像愚妄人冲动偾事,不控制自己的,到处闯祸。参看本章19节,十二23,十三16,十五2;雅三1318

{\Section:TopicID=182}15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此处并未暗示作者意谓贫富悬殊乃由于任何不公正的差别待遇。财物并非指可敌国的收藏,而是足够小康的产业,经由殷勤工作而获得(参第4节)以及耶和华赐福正直生活的结果(22节)。贫乏反之,却认为是懒惰的后果(4节)。俗语云:「牛耕田,马吃谷;穷人受苦,主享福」。至于智慧师与先知不同,其社会生活非常保守,注重淡薄宁静,正如传道经所说:「文士的智慧,是从优闲中得来的;事务不繁忙的人,方能成为明智的人」(卅八25)。此处指出富的力量:产是有钱人的保障,贫乏毁灭了穷人,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有关旧约的财富观,参看\cs1622节。

{\Section:TopicID=183}16

  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 这是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能够获得命,而作作法自毙,有余辜。保罗说到:「罪的工价乃是」(罗六23)可能取材于此。

{\Section:TopicID=184}18

  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 前者指那些心口不一的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后者指那些散布谣言的人,不可及。说谎指花言巧语,搬弄是非,或流长蜚短,作假见证,在智慧书里皆被斥为恶行,参看六1719,十二22,十六28;伯卅一5等处。中国古人劝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正好应付上述这些弊端。

{\Section:TopicID=185}19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这是有关「言语科」的箴言,被引用最多的警语,虽然语涉消极,却是过来人的经验:多必失,不如不说。

{\Section:TopicID=186}20

  义人的舌,乃似高银;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高银指贵重的纯义人的舌,贵恶人的心,贱似草芥。

{\Section:TopicID=187}21

  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 参看耶三15有牧者以知识和智能牧众民;及何四6的众民因无知,他们扬弃识,自己也要被上帝忘记。

{\Section:TopicID=188}22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此处补充15节的财富观念,按追求财不仅是为了富足本身而已,财富实是洞察了人生的意义,及遵行上帝的诫命,耶和华所赐的福气。换言之,上帝赐福给那些遵行祂旨意的人。祂将智慧交给这人,将财托给那人,为的是要他们分配给祂的百姓。因此,财乃是上帝的恩赐,使人作工得工价,享受工作的果实,并向造物主感恩。約伯说:「赏赐的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一21),上帝使人升高,也使人降卑(雅一910)。

  希伯来人的先祖遵守上帝诫命的,蒙赐牛羊成群,孳生千万,被领到青草地上,又带到幽静的井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

  反过来,财产过多,可敌国,并不是气,有人可能因此而忘了上帝,以致骄奢淫逸,归功于自己的权力和智慧,到头来毁了自己(参看申八1314;箴十一28,十五27,廿三45,廿七24;传五1017)。

  财的秘诀,不在乎数量的多寡,乃在乎它带给财主的喜乐、满足和气。下列气歌,可以见微知着:

  人生尽有,独苦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小憩便是

  思量烦恼苦,平安便是

  思量病痛苦,健康便是

  思量冻饿苦,衣食便是

  思量露宿苦,有屋便是

  思量争吵苦,和气便是

{\Section:TopicID=189}25

  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 这项象征,可参看诗一4;赛廿八18;以及太七2627的两种根基

{\Section:TopicID=190}26

  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熏目 这是懒惰者典型的讽刺明喻;参看六611,二十4,廿六1316。相反的图象,可参看廿五13。这种明喻在廿五至廿六章内屡见不鲜,且含有双重和甚至三重的比较;参阅廿五12182026如醋倒牙,如烟熏目,都是刺激人的感官,令人非常难受。本节经文似乎是2425节与2730节中间,有关义人和恶人的比较,硬插入的一句,可能是作者喜爱的主题,好像交响乐的旋律,不断地重现。

{\Section:TopicID=191}2730

  继续作善恶的比较,那些常年与耶和华作对的人,命短福薄,指望成空,流离失所;对照那些一意跟随主的人,延年益寿,盼望如愿以偿,安居乐业,真是天渊之别。参廿一15;诗卅七39,四十一2等处。

{\Section:TopicID=192}3132

  此为本章经文的结尾,继续比照义人和恶人的行径,这回以他们的话语所彰显的人格来作比较。

  滋生 意为结果。此处的图画为一棵树的象征。义人的树,结出智慧的果子;而恶人的树,只能「树倒猢狲散」,必被砍倒割断。参看西四6;弗四25。另外耶稣说:「凭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七1620),也可以应用在这里。──《中文圣经注释》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