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返回上级目录】

属灵的财富(十三125

 .论懒勤(4)──这里所强调的,是以行动辨识懒惰与殷勤。人的思想、心意若不外露,无人可知;只有付诸行动,方能使人认识。若从信仰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做一个属灵的殷勤人,让信仰与行为彼此并行,显露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之中。

 .论富足与穷乏(7)──这是一节不易解释的经文,其所论的主旨也不明显。常见的解释是正反之比或两者都作负面解,意即富者实穷,穷者则富,因为贫富本于神,而非人;另一解释则是不论富装贫或贫作富,二者皆为愚昧的行为。两者在解释上均可接纳,也有其对人所存的教训,让我们也以之为戒。

 .论骄傲(10)──骄傲带来争竞是铁一般的事实。以西结先知论泰尔时,也指出她因骄致败,因她要高升至与神平等。骄傲是罪的化身,也是人所面对的主要诱惑。就是信主的人多少时候也为骄傲所困扰,以致形成斗争,带来破坏。求主赐你一颗谦卑的心。

 .论择友(20)──这里提及两种朋友,一为良师益友,另一为猪朋狗友。你所交的朋友是怎样的朋友呢?你们相聚的地方是哪里?你们谈论的内容又是些甚么呢?经文说,朋友可带来智慧,也可带来亏损,谨慎地选择朋友是明智之举。

 .论义人与恶人的财富(22)──义人的子孙可以承受产业;而恶人所积蓄的财富,却为义人所得。这是与现实生活不协调的,但从终极的角度看,恶人必受审判,也必一无所有;而义人得神所赐的丰富却是真确的应许。我们为子孙所存留的是甚么呢?盼望我们不单留下物质的财富,更要留下属灵的财富。

思想 我有甚么属灵的资产可以让人承受的呢?──《新旧约辅读》

 

{\Section:TopicID=243}十三1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 上一句的原文里没有动词,故把下一句的动词挪到上面借用。有的译本,因为希伯来文的「父亲」把子音稍为变化一下,成为动词的「爱」字,故上一句翻成智慧子喜爱教训,对照下一句亵慢人不听责备。无论如何,都说明两者的分野在于接受或拒绝劝告。智慧和「孺子可教也」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Section:TopicID=244}十三2

  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诈人必遭强暴 上一句,七十士译本译作:「义必饱尝正义的果实」,参看十二14,十八20。下一句,现代中文译本作:「诡只图饱食强暴」,成为强烈的对比。原文里,下一句没有动词,只好托庇于上一句的动词才更成气候,而诡\cs9诈人 nephesh 在和合本中阙如,可译作:「欲望、胃口、情绪、激情」。故思高圣经学会译为:「恶的欲望只有饱食强暴」。

{\Section:TopicID=245}十三3

  以原文的言简意赅,及内在的押韵来看,这可能是一句流行的口语,合乎国人「惟口启羞」的格言。参看十10,十七28;诗一四○3,一四一3;雅一26。这一句话可用以成语译作:「言慎行,明哲身;信开河,自招灭」,用作座右铭,终生受用无穷。参阅本书附录三{\LinkToBook:TopicID=914,Name=附錄三}

{\Section:TopicID=246}十三4

  懒惰人 再次成为讽刺的对象。这一句迹近幽默的隽语,道出单单「心向往之」,乃徒劳无功。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人,才能盼到收。西谚有云:「如果愿望为马,乞丐都会骑在上头」,正是懒惰人的反讽。汉书有谓:「临渊鱼,不如退而结网」,也是同样的意思。这一句话可以译为:「懒惰,但一无所得;劳的,却如愿以偿」。

{\Section:TopicID=247}十三7

  假作富足的,却一无所有;装作穷乏的,却广有财物 这是一幅现实的浮世绘,一种两极的社会心态:一方面打肿脸充胖子,其实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坚持不露白,实是贪得无厌。现代中文译本作:「有人有,其实贫如洗;有人装作穷,却是腰缠万贯」。另外也可解释作人对财富的不同态度:有人虽然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却拥有爱心、喜乐、满足的心绪,虽穷实富,好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外有些暴发户的铜臭味特浓,他们除了金钱以外,甚么都没有。参看启二9,三17;箴十一24

{\Section:TopicID=248}十三8

  这是接连上一节谈到钱的为害,一个人可能花尽最后一分钱,来为自己身,比起那些且益坚的人,哪一位更贫呢?

  威吓 原文为「责备」,意思很明显,乃指穷人比富人更加幸福:富人因有钱财,常有被绑架之虞;穷人则无,因为他身无长物,没有盗匪的觊觎,反而落得一身轻。上一句如同唐诗所说:「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的心理。下一句则像「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的意境。这种心理很奇特,因为在箴言的其它地方都强调富的利益。参看十15,十四20,与此处似乎有点出入。

{\Section:TopicID=249}十三9

   影射「后裔」。

   象征「继承人」。

  明亮 原文作「欢喜」,这是说,义人的后裔要欢喜快乐;恶人却要绝子绝孙。另外,象征生命(参四18;伯三20;诗卅六9)。则暗指短暂的福气。参见二十20,廿四20,卅一18;伯十八56

  以灯光代表后嗣的说法,在东方非常熟悉,比如说:「上帝给他一个灯」,「愿上帝保守你的灯」。在王上十五4,我们读到:「然而耶和华他的上帝,因大的缘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灯光,叫他儿子接续他作王,坚立耶路撒冷」(另参王上十一36)。

  当为家庭中的后嗣或亲人死亡举哀的时候,以色列人的帐幕是暗的,坐在暗中乃是悲伤的记号。

{\Section:TopicID=250}十三11

  不劳而得之财 可能是指那些义之财,不劳而获,如从赌博、贿赂、抢夺、偷窃甚至馈赠或赒济而物,来的容易,去的也容易,参看十2,语云:「悖入悖出」。

  不劳 原文指「空虚」,有些版本译作:「快速」。按这傥来之物,仿如镜花水月,虚无飘缈,不可捉摸,来的快,去的也快。

  勤劳积蓄的 指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他们涓滴细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逐渐致富。

{\Section:TopicID=251}十三12

  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 这是有关人心的写照,正如语云:「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愿消失;最使人焦急的,莫过于愿望迟延」;但是如愿以偿了,就皆大欢喜。人心指整个格。

  生命树 可能是指由沮丧中恢复的心情,表示宿愿得偿的幸福感,并充满机、支持和稳定(参看三18,十一30)。希伯来文的有「木头、枪杆」的意思,见之于撒下廿一19,廿三7;王下六6的史实。

{\Section:TopicID=252}十三13

  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 后者原意为食其果或偿其债,衍自于律法中的「债务法则」之隐喻(参出廿二26;申廿四6)。训言为上帝的话或法则。

{\Section:TopicID=253}十三14

  生命的泉源 好像「生命树」,为日常的词组(比较十11,十四27,十六22),解释一个看起来像是混合的隐喻。

{\Section:TopicID=254}十三15

  这是箴言书中最为人传诵的话之一,指出罪人必须悔改,因为他们正走在最艰难的道路上。

  崎岖难行 原文意为「强壮」、「坚忍」、「困难」、「永久」(比较创四九24;伯十二19),以后二意形容世的漫长困难,较近原意。

{\Section:TopicID=255}十三16

  知识行事;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 这是箴言书中重复的旋律之一,为了加深印象,再用对偶的成语翻译如次:「智者三思而行;愚人一味无知」,读起来似较铿锵有声。

{\Section:TopicID=256}十三17

  本节叙述商业行为、国际事务和人际关系的使者,所代表的区别质量。好好的关系可能被一个坏心肠或缺乏常识的中间人弄得一塌糊涂,无可挽救;另一方面,一个有技巧的忠信的使者,可以挽狂澜于既倒,使恶劣的情况得到治。

  良药 原文为「安全」,译为:「健康」或「治」(参十二18)。

{\Section:TopicID=257}十三19

  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 上一句为本章十二节下一句的改写,但与在这里的下一句(参廿九27)似乎没有关联。

  憎恶 指为上帝或王所不喜悦的亵渎神圣的东西(请参看六1619)。故似不应用在愚昧人身上。有经学家以为憎恶t{o {eba{h)可能为音近形似的「期待」(to{helet)动词所误植,若然,下一句的译文则为:「远离灾难,为愚昧人所期盼」;当然这句话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Section:TopicID=258}十三20

  由原文的韵脚及音节看来,可能是出自一句很流行的警句,参看十24,廿二2425,廿三2021,廿七17。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谚也说:「看你的朋友,就知你的为人」。

{\Section:TopicID=259}十三21

  这是俗语:「善报,恶有恶,不是不,时候未到」的另一种说法,参看创四7;赛三1011

{\Section:TopicID=260}十三22

  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罪人为义人积存赀财 语带讥讽,指只有好人能够产业,泽荫后代子孙;他们同时可以继承坏人的产业,如以色列人对埃及人的喧宾夺主(出十二3536),以及哈曼的财产终归末底改所有(斯八3)等。

{\Section:TopicID=261}十三23

  本节经文意义比较暧昧,各译本的辞句不同,按亚兰文的 eborah(粮食)可能与aomrah(寿数、生活态度)含混,故东方版本作:「那些不明白生活意义的人毁于财富;啊,许多人一败涂地」。智慧师提到崇拜财富的人,失去生命的享受,甚至「为财死,鸟为食亡」。生命比任何身外物更重要,不应让暂时的物质来危及永生的灵命。

  另有译本认为文中并未有道德性的愤怒在字里行间,整个句子的意思只是警告那些牵涉诉讼的人要小心,可能由于不义素介入,而使穷人吃亏(比较十五18,廿五710)。持此论的学者,乃基于下一句的不义乃法律名词,而多得rb)与「诉讼」(ryb)只差一个元音,也可能与法律有关。

  「圣经新译」认为穷人与「恶人」相似,古抄本亦有作恶人者。如此,本节意思,恶人虽努力作,多行不义,终必消灭,到头来只是「为人作嫁」,落得一场空。

{\Section:TopicID=262}十三24

  这是古代「管与教」的原则与心态:上一句符合古语所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一句则反映俗语:「棒在身上,痛在亲心上」(打在身,痛在娘心)。参看三12,廿三14

{\Section:TopicID=263}十三25

  善比较的结果,可以在食的配给上看出来,这又是旧约流行的观念,参看十3;诗卅四15;申廿八4748。思高圣经学会译作:「义人得饱食;恶人无以果腹」。──《中文圣经注释》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