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返回上级目录】

福寿权柄皆神赐(十六133

  从第十章开始,至二十二16,是短句式的箴言,彼此在逻辑上不一定有关系,但在内容上,却有相似之处,最合适的研读方式是分类。读者不妨尝试以白纸分列不同内容的经句,例如论金钱、智慧、言语、敬神、朋友等,互相比较,可更全面地了解某一方面的教训。笔者在这里主要作选择性的分享,冀望挑起读者的思想。

 .论盲点(2)──对于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择善而行,就是恶人也会认为自己所行不一定全是错误。但定人善恶者是神,可能并非我们不识善恶,而是人常有自己不如的盲点,往往有莫能辨别的时候,愿意我们将神的话作为生活的指标,免落在恶中。

 .论君王(1015)──这是一段特别论君王的经文,反映神掌治列国及君王的真实。在神掌管下:君王有审判之权(10),君王要执行公义(1213),君王有生杀之权(14),君王是恩典的赐予者(15)。每一统治者,实在是神所设立的,他们的权柄,也是神所赐的,我们当不断为他们能执行公义而祷告(参提前二12)。

 .论良言(24)──人口中的言语,实在影响听他的人,良言与恶语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而言语是心中思想的表达,人心中所想的就说出来;纵然有人可以心口不一,但苦泉终不能发出甜水。你我心中所有的是甚么呢?请留意你口中的话,必可得知端倪。

 .论口腹之欲(26)──「民以食为先」是真理吗?饥饿固能使人乱性,但口腹之欲是无止境的欲望,盼望不会成为信徒所追求的目标。

 .论长寿(31)──白发老者是生命的荣耀写照,而生命的长久在乎行在公义之中。长寿与富贵实在是神为人所预备的(参三16)。

祈祷 主啊,的话是我生命的光,我要走在其中。──《新旧约辅读》

 

{\Section:TopicID=326}十六19

  耶和华高高在上,执掌乾坤,控制一切。除了第八节之外,这里的经文大都在求取人的决定与上帝的控制万事之间的关系。

{\Section:TopicID=327}十六1

  此处强调上帝的主权,正好矫正时下以「人定胜天」的人文主义思想。整句意义恰合古人所说:「在人,成事在天」。文义又与第九节相近。

  舌头的应对 原文是「回答祈求」;或译作:「感动我们的话」。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内策划,应允却在于上主」。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策划在人,决断在乎上主」。

  话语与行动一样,经常会产生结果。这当然与单单在心中盘算有所不同,何况又是出于上帝的话语。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人就可以至少解除心中两大难题:

  (一)不管成功或失败,他不会只手撑天,以为这是自己终究的责任与负担。当然他有介入;不过,只要他尽了力,无论成败如何,便可交托给上帝。

  (二)本节经文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估。谁敢再说:「人定胜天」呢?反而是「人力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适」,当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可以求上帝助一臂之力,而渡过难关。

  总而言之,「尽人事,听天命」(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如此而已。参阅十九21,廿一3031;太十1920)。

{\Section:TopicID=328}十六2

  衡量人心 或作考虑动机。这是源自埃及宗教信仰的词组,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在大神列(Re)的天平里将人心与真理衡量,作为审判的根据。此处则用作今生上帝的审判。

  有人说:「有三种不同的看人方法:牧师看人,看为最好;律师看人,看为最坏;医师看人,恰如其分」。人情都是薄于责己而厚于责人的,因此常常自圆其说,自以为是,所作所为,自己看为良善清洁;然而上帝看人,合乎中道,忠奸分明,无所遁其形(参看撒上十六7)。人的行为,不必说长说短,只有上主才是最后的审判官,他的动机如何,一判立决(林前四4)。

{\Section:TopicID=329}十六3

  交托 原文为「旋转」,即「给」之意。

  在旧约圣经的通则里,箴言并不想解答「自由意志」或「宿命论」的谜团,在不同的地方,两种说法,一放一收,各有千秋,此处强调上帝的崇高,乃是鼓励世人可以放心将一切所作的,交托耶和华(见诗廿二8,卅七5,五十五22,五十七2;彼前五7)。这样,所计划的就可成功。

{\Section:TopicID=330}十六4

  本节可能是回答为何上帝也创造恶人的问题。

  上帝的主权之主题在其中再进一步更强调。

  上一句各适其用,即所,其用处和特殊目的。这是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重点不在于上帝直接干预事情,而是在乎「世上万事都互相效力」(罗八28),只是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三11)。

  下一句指即使是邪恶人受罚,也是罪有应得。上帝并未安排或创造祸患,但在审判的日子,祸患必然临到。当然上帝的原意要众人得救,但是罪人若不悔改,只有面对上帝的公义审判了(参看结卅三11;提前二4)。

  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本译作:「上帝一切的创,是为完成他的旨意;恶人留为审判的日子」。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上主所造的一切所;邪恶人的结局便是灭亡」。

  思高圣经学会则译为:「上主所造的各其用意,连恶人也有不幸的一」。

{\Section:TopicID=331}十六5

  心里骄傲耶和华的七样憎恶之一(参看六\cs1617)。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参看十一2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09,Name=十一21}

  古东方版本有:「连手伤害他的邻舍」的字样。这是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敌人的行为可得宽恕,但若是朋友加的伤害,则更令人痛心,而能声称无辜,受罚

{\Section:TopicID=332}十六6

  本节经文乃为矫正恶的三种方法。两种是为了赎罪,一种是为了避免连续犯

   希伯来文的标准字为 kapar,参看利四20等,意为「遮盖」,更古老的意义为「抹消」。当然旧约中祭礼的罪意义包含遮盖和除去罪感,从上帝的眼中除去罪孽。

  此处所使用除去罪孽的方法,不是藉牛羊的牺牲,而是藉慈慧的行为,和正直的态度。即使是在祭祀的背景中,怜悯诚实,仍然不可或缺,成为支持祭祀礼的必需品,否则祭祀本身便只是一种消极的礼仪而已。我们不仅由\cs9中得救,也是为义而得救。只有义行彰显,救恩才算大功告成。另外,服事上帝,敬畏耶和华,却是抵制罪及其诱惑的不二法门。大凡诱惑一直寻缝觅隙,专注那些空虚的心灵和游手闲脚,才有发挥的机会;如果心灵和手脚充满了服事和敬爱上帝,罪也就没有入口的机会了。参阅何六6;雅二1426

{\Section:TopicID=333}十六7

  一个与上帝关系正常的人,成为与人和好的中心。

  和好 即平,平安;希伯来文为 shalom,由个人影响到社会的完整谐的关系(见雅三18)。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行为若蒙上主喜悦,仇敌也将成为朋友」。

{\Section:TopicID=334}十六8

  稍加修改一点,回应十五16的信息,另参看诗卅七1617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宁愿守信而收入少,不愿背信而收入多」。

{\Section:TopicID=335}十六9

  重述第一节上帝仍掌握一切,无论人的想法如何。

  人心 依据古代希伯来人的心理学,乃指思想的座位,相当于今日的「知性作用」(mind),与「感性作用」(heart)相反。

  这句古老的希伯来格言,靠近中国人的「人算不如天算」。

{\Section:TopicID=336}十六19

  每一个人的生活、动作、存留都掌握在上帝的手中。义人的蒙福和恩赐由上帝而来,恶人的遭祸和受刑也由上帝而来,真是「成也由他,败也由他」;这其中正直人和邪恶人的差别待遇,取决于他们和上帝的关系。

1 治国的准则 十六1015

  这是所罗门王的现身说法,告诫历代君王治国平天下的箴言,其微言大义媲美中国的史书「资治通鉴」,并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意。

{\Section:TopicID=338}十六10

  神语 原文为 qesem,在创四十四515则译作「占卜」,本为摩西的律法所禁止(参看利十九2631)。此处引伸为:「受上帝灵感的决定或谕令」(参看撒下廿三12;王上三28)。古代的君王都被认为是「天纵英明」,具备从上帝来的智慧(参看八1416;赛十一2)。

  一个理想的君主,「天子无戏言」,却有从上帝而来的特别智慧;能够明辨是非,片言折狱。这不是说「君王无谬论」,而是说他成为上帝统治人民的工具,执行司法最高权威时,大公无私,不偏不倚,令人心悦诚服。

{\Section:TopicID=339}十六11

  天平 为衡量对象的器械,包含两个对称的浅盘,挂在一枝杆的两端,令其等距,中间点正为支持的中心,用来量金银或食物(参看利十九36;耶卅二10)。用天平衡量物重的时候,把对象放在一个盘子,另外一个盘子放已知重量的石头砝码,加减砝码的重量,并使杆保持水平,而物重与砝码相同,故查考砝码的数目为若干,就可知道物重。

  法码 亦作砝,天平所用来量物重的光滑石头,觅自干涸的河或溪畔。常以一、二、四和八舍客勒大小不等重量的石头合成一组,放在革囊或钱袋里,以防小孩子无知拿去玩耍。用这四种法码在一盘子,另外一个盘子放对象,使天平横杆成水平,任何数目到十五舍客勒重的东西,都可以称出来。希伯来人的货币单位分为他连得、弥那、舍客勒、季拉和比加(半舍客勒)。在法码上刻数字以记其重量,天平愈精密,法码的个数愈多。从考古学家所发现的相同货币单位的不同石头法码,可以推论在巴勒斯坦境内各地区有不同的度量衡标准。有的是每年或十年波动一次。在巴比伦和亚述国,六十个舍客勒等于一个弥那;在巴勒斯坦一个弥那包含五十个舍客勒。除了在结四五12所记载之外,那里的舍客勒加起来共有六十个,等于一个弥那。至于舍客勒的价值又因地区、年代大大地不同。以在挖出的一个城巿拉客锡(Lachish)为例,一舍克勒重量的常衡由0.371盎司到0.432盎司不等,一般说来,约在0.404盎司常衡之间。以旧约时代的法码比照今日的法码常衡如下:

  一季拉(二十分之一舍客勒)  相当0.87

  三分之一舍客勒        相当0.135盎司

  比加(半舍客勒)       相当0.202盎司

  一舍客勒           相当0.404盎司

  一弥那(五十舍客勒)     相当1.25

  一他连得(三千舍客勒)    相当75.0

  大部分的部落家族有他们自己的法码,有些家族有两样的法码:一样用来买进,一样用来卖出。连秤也经常不诚实。有些商家如果不能在法码上作弊,会尝试以不诚实的天平来欺人以方。

  一大一小两样的法码天平在近东直到最近一向是很普通,如今一些落后的部落国家仍然如此。古时的政府不太关心人民的福利,并未将法码天平划一规定;因此诈欺非常普遍,买方经常被卖方玩弄于掌上。买卖成交,经常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唇舌,在讲定法码天平的标准上。那些以小升斗、两样的法码和诡诈的天平作买卖的人,别人也是这样卖给他的,如此恶性循环,每下愈况。約伯说:「愿上帝把我放在公道的天平上」(伯卅一6)。有许多先知警告百姓,并谴责这些恶行(参看摩八510)。此处似乎呼吁君王要出面来主持公道的天平和秤及划统一的法码。按二千年前的中国秦始皇时代,就曾经下令「书同文、车同轨」,定规了标准的度(长度)、量(容)、衡(重量)。从此在中国境内,文字、尺寸、升斗、斤两,以及车辆的轮距,完全一致,奠定了中国人万世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参考十一1,二十1023)。最后,提到干燥的物品,是以手臂丈量的。所以有些商店准备二人,一个长手臂的按批发采购,一个短手臂的专卖零售。所以主耶稣说:「……你们用甚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甚么尺度量给你们」(太七2)。

{\Section:TopicID=340}十六12

  参考十四3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292,Name=十四34}

  在箴言书中提到国泰民安,国稳固有三原则:(一)除去人(廿五5);(二)凭诚实审判(廿九14);(三)以仁慈治国(二十28)。这些都是公义的原则,单靠兵强马壮是不能持久的。

{\Section:TopicID=341}十六13

  再次强调公义诚实正直的建言,应有的品德,「亲君子,远小人」,古有明训。

  唐太宗喜爱魏征的谏言,故有贞观之治。他对官员们要求:「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隋炀帝,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另参看廿九12)。

{\Section:TopicID=342}十六1415

  古时君主制度之中,「伴君如伴虎」,稍一不慎,便有杀头的危险。君主手中既是掌握生杀大权,因此部下的升降荣辱全都取决于他,所谓:「赵孟之所贵,赵孟亦能贱之」。

  杀人的使者 参看十九12,二十2

  王的脸光 比较摩西五经中「亚伦的祝福」(民六2426)。

  春云时雨 中文又叫「过云雨」。亚兰文bakherata意为「第一」。在久旱的巴勒斯坦地,特别欢迎这种有益的「早」,尤以农夫与游牧人民最为欢喜快乐。下这种的时候,彤密布,而且延续了好多天。软化了龟裂的焦土,使农夫好播种,又使青草转绿成长。另外,「迟雨」有害,通常摧毁了正在成熟的农作物。礼记说:「季之月,时雨将降」(另参看申十一1317)。东方人非常耐性地注意这种雨,特别是大地长期干旱的时候(王上十八1445)。在巴勒斯坦地遭遇旱灾,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持续到二、三年之久,因此这种及,最是弥觉珍贵。从而来意想不到的惠,好像山欲来之前的彩飞扬,带来倾盆大雨,滋润枯干的焦土;人们渴望明君的泽,喜欢接受他的嘉奖(廿五14),也好像大旱之望云霓,盼其带来早的信息,说:「怎么来得这么慢?好在后来果然来了,我们终于得救了!」(孟子梁惠王:「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奚我后?后来其苏」)。水浒传里的宋江,号称:「及时雨」,便是说他仗义疏财,好打抱不平,成为人随的帮助。

  君虽然喜怒无常,但智慧人能把握时机,化干戈为玉帛,消戾气为祥和,使为喜,颁下及恩典赏赐,好像时雨落下,有福气如甘霖而降(结卅四26)。参考圣诗「恩雨大降」(Showers of Blessing)。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明智人使君欣慰;他的烈能置人于死地。君王的恩宠如带来春雨;他的和颜悦色使人有生命」。

{\Section:TopicID=343}十六1015

  智慧师在此阐论理想君王的权力和义务。权力使人腐化,何况君王又操百姓生杀大权,更应该秉公以正义行事,远离恶事,不近群小。要知上帝连君王也不放过,他们行善则兴,为恶则亡。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谓帝王将相都该一读,则中国没有乱世。所罗门这一段理想君王的箴言,主要是达到「君君」、「臣臣」的教化宗旨,后世的在上掌权者,不可不读。

2 智者的言行 十六1625

  本段又回到讨论智能的主题,说到得智能的好处及其结果。

{\Section:TopicID=345}十六16

  智慧 比珍珠财宝更可贵。没有智慧聪明,人就不能分辨物质价值的区别。他不晓得珍珠与玻璃珠到底有何不同。他发明新的东西来满足加增的需要。

  物品所有的价值由智能聪明来估定,智慧来宣布金子银子和铜更有价值。智慧是繁荣与幸福的主要因素。

  耶稣说:「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太十一19古卷)。智慧人的工作,彰显于世,有口皆碑,愚昧人的工作,面目可憎,令人讨厌。

  参阅二4{\LinkToBook:TopicID=126,Name=122},三14{\LinkToBook:TopicID=132,Name=1320}的注释。

{\Section:TopicID=346}十六17

  本节重复十五19下一句的主题。此处的涵义是一个人永远要小心慎地走在正道上,这样就会有确的方向,当的伴侣和正中的目标,不至于误入歧途,丧失生命

{\Section:TopicID=347}十六1819

  呼吁谦卑为怀的箴言。

  第一句可能是流行的说法,简短扼要,语带讥讽。

  骄傲是起初堕落的根底,今日人类还是以为他们能「像上帝」(创三5)一样,并为自己的好处打算一切。既知骄傲不能持久,妄掠夺者的短暂胜利,无法与且益坚的人稳定的生活相比。

  有亚兰文的古本作:「羞辱在败坏以先,骄傲在不幸之前」。意即坏人受辱于跌倒之前,而他的骄傲是不幸的先导(参看赛二1117;路一5152,十四11,十八14)。在古时恶人伏法的时候,先在众人的面前丢脸受辱,然后家产被夺成为穷人,再加处死(参看斯六1013)。

  心里谦卑 意指温柔虚的人。在东方若无显赫的家世,就被称为 rokha makikhta微人),如中国的「寒门」。耶稣说:「虚的人有福了」,那是指「灵受伤,因而\cs9谦卑仰赖上帝的帮助」的人(参看本丛书马太福音注释五3{\LinkToBook:BookID=193,TopicID=449,Name=3}),同时也是「那些出身寒微、没有望族骄傲的人」(太五3东方版本)。

  亚兰文的 rokhah骄傲)亦可意为「灵、脾气、风和风湿症」。有时 rokhah 也用来指「一个人」。思高圣经学会译作:「谦下与贫民共处,胜于与骄傲人分赃」。

{\Section:TopicID=348}十六20

  谨守训言 有好几种不同的翻译:英文钦定本作「处事明智」;叙利亚本与武加大本则为「留心诲」。训言耶和华平行,此处的重点可能在于顺服上帝的话,特别是祂晓谕先知、颁布律法的训言。言davar)亦可意为「物、事情、事件」,故上一句亦可译为:「凡事预则立」(He who plaus a thing will be successful)(新美国圣经译)。

  无论处事明智、留心上帝的话语,抑或计划周详,只要存心倚靠耶和华的,便是快乐的人!

  新英国圣经制造了两个相反的句子:「狡猾的生意人会成功;但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

{\Section:TopicID=349}十六2124

  廿一节深深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精义。智能师了解「传达学」的功能和语的魅力。单单照本宣科似乎不够,学生期待老师能够和蔼可亲,让他们听讲时如沐春风。思高圣经学会译作:「有慧心的人,被称;温和的口吻,更具说服力」。

  嘴中的甜言 不是指欺骗人的甜言蜜语,而是指在明白友善的气氛之下,有说服力的词。

  反观一种不关痛痒,「听不听由你」的教学态度,是教不出好学生的。

  廿二节与廿三节可放在一起看,首先提到智慧愚昧的区别,然后指出智慧人优于愚昧人的来源:智慧人先用,再用,他先想了再说;而且不是口中念念有词而已,乃是句句带能力,满有见识学问。西谚有云:「语是灵魂的镜子」(Speech is the mirror of the soul),若要改变人的语,必须先要改变他的内

  良言 指说得恰到好处的话,含有甘甜医治(参看十五4)的功效;一个义人词的特征之一就是开口说良言,使得顽廉懦立,这些话让人心悦诚服。

  如同蜂房,使人心觉甘甜 内的生命丝丝的。人经过味感到\cs9蜜,并使全身舒畅。感动的话语令人心旷神怡,仿蜂房嚼蜜,点滴甘甜在心头。

  使骨得医治 蜂蜜除了味觉的享受之外,还有营养的价值,含有医治和慰藉的质量,使骨到康健。只是象征身体的说法。感动的话语对身体带来健康和力量。

  廿四节把义人的词比作蜂房下滴的蜜,令人吸取甘甜。义人开口有益,令人身心健康愉快。

  这一段话语精华,荟萃在一起,更说明「博学鸿词」是何等地重要。

{\Section:TopicID=350}十六25

  本节重复十四12的箴言,在此重述一次,可能为加增印象。

{\Section:TopicID=351}十六1625

  智慧师了解即使义人也不是「完全正直」。他们教导人跟随上主产生较为美好的人生,但还不是完美无瑕的生活(1619节)。正直比邪恶好,正义的果子胜于任何金钱或权力可以买到的东西。古语有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不可不慎。话合其时,话合其分,话合其地,才能荣神益人。

3 智慧与愚昧的例子 十六2632

  以下举出人生当中可追随或应避免的例子。

{\Section:TopicID=353}十六26

  开门见山的「工作观」。很少人像本节经文这样坦率直承辛苦工作的背后动机,说穿了,就是为要果充饥(传六7)。这是自始祖犯罪以来,人就注定要终身苦,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创三1719)。

  催逼 原文作:「屈服」。

  当然除此之外,智慧师一定会赞成努力工作还有其它重要的动机,如:活动的需要、才干的发表欲、照顾家庭的爱心、大功告成的成就感,甚或累积财富、或位居要津等。

  由本节经文的用字遣词,简明扼要看来,显示这是流行的口语;可能语带讥讽,或同病相怜。

{\Section:TopicID=354}十六2730

  提到四种到处给人惹麻烦的人,他们好像「扫帚星」,所到之处,兴风作浪,连累好人。

  (一)匪徒 原文为「比列(Belial)的人」(士十九22),这种人是无赖汉(参看六12),终日无所事事,惹是生非,惟恐天下不乱。在新约乃是撒但的别名(林后六15)。他们的「吃火,彷佛抽烟一样」,到处煽火烧焦朋友。

  (二)乖僻人 这是朝三暮四,出尔反尔的小人。他们以挑拨离间,播散谣言分争为乐,使得天下大乱,密友反目成仇(参看六14)。

  (三)强暴人 指不但自己犯罪,也喜欢拉别人一起犯罪的恶人,他们为要吸引同谋,无所不用其极,令一些所谓「志同道合、共谋大业」的人惭愧(参考一1019)。

  (四)眼目紧合、嘴唇紧闭的人 他们装作道貌岸然,若无其事,其实紧合,专心一致去图谋坏事,计划完成了,就嘴唇紧闭,咬牙切齿地「一不作、二不休」去实行计划了。这种人最是防不胜防,因不知他「葫芦里卖甚么膏药」(另参看六13,十10)。

{\Section:TopicID=355}十六31

  白发 原文作「灰」,象征年老及长寿,中文却以白发来表示,例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及元曲:「白发人送黑发人」。另外,中文的白发也有忧愁的象征,如古书所载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又李白也有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白发有消极的意义(另参看成语: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美国人说到老年人增多叫 "The Graying of America" 也不用色表示。

  按智慧师的惯例,都是把长寿当作正直生活的报偿,然而实际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好人英年早逝,而恶人反倒有活得长久的。不过,大家应该同意一个年长的圣徒,白发皤皤,象征生命的纯净与影响力,但只能藉恒心秉行公义,方能得光荣的长寿(三2);否则「老而不死,是谓贼」,白发只是羞耻愁烦的记号而已(比较创四二38)。中国人歌颂白发的荣耀有诗曰:「春秋虽富朱颜在,岁月无凭白发新」(参看二十29)。

{\Section:TopicID=356}十六32

  忍耐和节制是人生中无可限量的美德,远远胜过一切的力量和权柄。事实上,以力人易于以德人,节制也不为了在人前炫耀,就因为别人看不到,比较难以作到。曾国藩说过:「攻克中之贼易;攻克中之贼难」。参看十四1729

  箴言当然不是一部兵法书,里面没有记载王韬六略,却可深深了解人性的弱点,及节制的困难。为了克制气,需要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具备战的决心,及攻略地者的机智(参看十五18)。能作到这个地步的修养,在东方就是智慧人。

{\Section:TopicID=357}十六2632

  这是有关应该跟从或避免的生活特例:造谣生事、顽固不驯和暴虐成性乃是邪恶人的特征,应当避之惟恐不及。正直人的特征是忍耐节制,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庶几近矣。

{\Section:TopicID=358}十六33

  签放在怀里 古希伯来人求上帝决疑的方法(参看利十六8;民廿六55;斯三7;拿一7)。将木、石、象牙等上面刻字的薄板,放在竹筒状的容器里,摇一摇,再抛掷或抽出来。通常先祷告向上帝祈求来决定事情(徒一2326)。迦南地是以抽来分配土地给十二支派(书十四2,十八6),扫罗和約拿单凭掣查出那一个犯了罪(撒上十四4045)等。另外以色列的祭司也用「乌陵土明」两个像神杯的东西,来探知上帝的旨意(民廿七21;士一1,二十18232728;撒上十22,十四3642等)。也有单纯的决策而不含宗教因素的抽(一14;诗廿二18)。

  按中国古时就有「求问杯」的把戏,从前民智未开,一般人把自己身外一事,委之命运,甚至高高在上的皇帝,遇到天灾饥馑,就以为是天公特地降下罪来惩罚世人的。做皇帝的就得斋戒沐浴,清心悔过。老百姓呢?更加不用说了,举凡一切婚姻嫁娶,远行会友,都要「求问杯」,听从「神」的旨意行事。「问杯」在各地风俗不同,有的用一只鞋,有的用一个碟子,通常是两片木制如瓢状的杯筊,向空抛掷,看物件跌在地上了,是正面还是反面;正面的称为「胜杯」,反面的称为「负杯」。一连抛掷三次,看正负的比数,然后决定这件事或抽出的那枝签可以不可以。也有人一连抛掷九次,分三回胜负比数来决定的。若两杯同时抛掷,一正一负为「胜杯」,两负为「负杯」,两正为「笑杯」,可再多抛一次。一经决定,再看上面按天干地支排列组合的数目去对上一张同号码的「注释」,其中多为俚俗的七言绝句诗,内容不外江湖卖卜者流的口吻,如「云开月出见分明」云云,可以大而化之地应用到一切人情事故上。总而言之,这不过是撞运气的把戏而已!可是不少愚夫愚妇,却是隆重其事,有的择定初一、十五或黄道吉日,到神佛寺庙去求,有的干脆就在自己祖先神位前问杯取决。另外,还有所谓「卜筮」的方法,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都是相士用来占吉凶休咎的器具。

  当然此处所说的在怀中抽,并不感到只是碰巧的机运而已,而是上帝在冥冥当中的安排决。智慧师在此的基要意思是:「人尽管抽问卜,但决断在乎上主」(现代中文译本)。上帝仍然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祂在决定选择哪一枝。本节的意思与第一和第九节非常相似,主要强调上帝的主权。──《中文圣经注释》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