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智愚奸义(二十九1~27) .论冥顽不灵(1)──倘若我们仍然没有忘记,箴言指出智慧人遇事可领受训诲,若冥顽不灵,则无法可治。信徒也有麻木的危机,信主久了,读圣经读多了,听道听多了,信仰生活会渐变乏味,失去对生命的震撼力。我们需要的,乃是敏感于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倘若受「责打」而仍无动于衷,那时真的「无法可治」了。 .论智愚之别(11)──这里所说的是积极的,是一种个人修养与内涵。冲动常会带来僵局,忍耐有助免生偏差,因为凡事必须详加察看,否则易被环境所骗。雅各也曾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一19) .论普遍恩典(13)──对暴虐的人得享平安,我们常会心中不快,但不论贫穷人或强暴人,他们在世都可蒙神的光照,「光照」是比喻神赐他们生命。这是神作为一切的创造主所施行的护理,也是神在爱中仍然忍耐的结果。盼望仍然在罪中的人能领会神的恩典,愿意向祂悔改。 .论管教(19)──我们常会用言语作管教的工具,但这里指出言语在管教事上的不足。故此管教必须加上其它的元素,比如刑罚、责打;也可有正面的帮助、同行。让我们爱惜那些需要管教的人,不可纵容,不可只说说听听,乃要认真的使他们回转。 所罗门是一位蒙神厚赐智慧的智者,但他的一生,却仍有污点,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就算今日我们仍会犯罪跌倒,神的恩慈必依然与我们同在,惟有不断的更新,始可经历神更多的恩典。 祈祷 主啊,使我作智慧之子,不作愚昧的奴仆。──《新旧约辅读》 {\Section:TopicID=649}廿九1 这是警告怙恶不悛的人;若从十二1和十五10看来,可能是指一个不肯接受管教的青年人之下场,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Section:TopicID=650}廿九2 本节与上章第十二节、廿八节大意相同。 {\Section:TopicID=651}廿九3 上一句可参考十1,十五20,廿三24~25,廿七11。 下一句令人想到路十五30「浪子回头」的故事,头金尽,扫地出门,无颜见江东父老(参六26)。 {\Section:TopicID=652}廿九4 本节经文可作两种解释:一为国王索要贿赂,这是智慧人经常谴责的(十七18,十八16,廿一14),会导致统治者的衰亡;另一解为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终至引起国家的分裂,这是历史上的前车可鉴(参王上十二章)。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君王秉行公义,必将兴邦;但若暴敛横征必将丧邦」。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君王秉行公义,国必强盛;贪污腐败,国必败亡」。 {\Section:TopicID=653}廿九5 有关批评谄媚的支持章节,可参廿七5~6,廿八23。 谄媚 原文作 chalaq,意为:「阿谀、圆滑、诱惑、诡诈」,即为俚俗的「拍马屁」。 设罗网绊他的脚 意为:「使他失足,让他绊脚、跌倒」。当然这也包括绊倒自己的脚而跌倒。参诗五十五21。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谄媚邻舍,无异为你自己(或译他)张开罗网」。 {\Section:TopicID=654}廿九6 本节似乎意指一人的过犯,成为他人的试探,比较廿二24~25。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邪恶人掉在罪恶陷阱里;正直人却过自由快乐的生活」。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作恶的人,满路绊索;正义的人,戴欣载奔」。 {\Section:TopicID=655}廿九7 知道 这是旧约通常表达「经验或亲密关系」的用法,而非指习惯性的「头脑的知识或熟悉」(参一2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1,Name=一2~6})。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义人尊重穷人的权利;邪恶人没有这样的同情心」。 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务,乃是知道的唯一途径。我们若爱一个人,当设法知道他的需要、限制、软弱、才能和意愿。古语说:「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Section:TopicID=656}廿九8 煽惑通城 原文作:「将城市点火」,当然不是指字面上的城门失火,而是煽动城市作乱。 智慧人却作和事佬,排难解纷,化干戈为玉帛,消戾气为祥和。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轻狂的人,煽动城市作乱;明智的人,设法挽回狂澜」。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狂妄人煽动城市作乱;明智人维护地方安宁」。 {\Section:TopicID=657}廿九9、11 不能使他止息 或作不能使他从容熟思。 这是警告与愚妄人相争或法庭上相见的愚昧作为。他们的情绪反应,或怒或笑,令人捉摸不定。 怒气 原文 ruach 指「灵、风或气」。 十一节作为第九节的解释:愚妄人生气时怒发冲冠;而智慧人控制他的情绪。 人在生气的情绪激动的时候,眼晴的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亢进,荷尔蒙注入血管,消化缓慢或停止,肌肉紧张,嘴巴干燥,手心流汗。这些身体上的影响,使得脑部的氧气减少,能导致非理性的行为。每个人都经历到某种程度的怒气,至少在某些场合。怒气全发,好像黄河决堤,会淹没自己及他人;但智慧人心平气和,自我抑制,这是说直接、适当、温和地表达心中的不平之气,可以引发积极的动机,导致建设性的行为。参考廿七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605,Name=廿七3~4}。 {\Section:TopicID=658}廿九10 本节经文的下一句词意含混,各译本都有出入。 好流人血的 指杀人不择手段的,他们是嗜杀成性的。 完全人 指在这事上没有过错的人。 索取 原文为 biqqesh,意为「求助」,其字根为「恳求、乞求」(见斯二15;余为名词的形式,见斯五3、7、8,七3,九12)。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嗜杀的人,常憎恨正人君子;正直的人,关怀他的\cs9性命」。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嗜杀的人憎恨正直人,义人却保护他的生命」。 按嗜杀成性的人,专杀无辜的人;但正直的人却高抬贵手,饶他一命。 2 治世与管教子女之道 廿九12~18 本段经文是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显示为政和管教的通则。 {\Section:TopicID=660}廿九12 这是指为臣之道,若容许君王听信谗言,则都是一丘之貉,通通沦为奸恶之徒。 战国时屈原仕楚,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不料王听谗言,使屈原见疏,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鱼父诸篇文章,表达其「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心志,因不愿与一切奸恶臣仆同流合污,朋比为奸,遂投汩罗江而死。 {\Section:TopicID=661}廿九13 本节经文如同廿二2所说:「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上帝并不偏待人(参徒十34;申十17),祂使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太五45)。所有的怜悯和恩惠由祂而出,无论贫富贵贱、贤愚智不肖皆蒙受其利。 光照 为生命的象征,见伯卅三30;诗十三3。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穷人踉强暴人有一处相同的地方──他们同样蒙上帝赐予眼睛」。 {\Section:TopicID=662}廿九14 本节经文上承十二节的余绪,给予君王为政之道积极的答案,参第四节和十六10~13,这些都是理想君王应具备的美德。君王凭诚实立国,才能长保江山永固。 {\Section:TopicID=663}廿九15、17 这两节同为管教儿童的箴言,应放在一起思考,才更有意义,参十三24,十九18,廿三13。 管教儿童可以看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一)管教带给孩童有智慧;管教出自父母的成熟和经验,因此成为孩童将来立身处世的方针,免得多走冤枉路,重蹈覆辙。 (二)管教儿童帮助他成长,带给父母\cs9安慰和喜悦,避免走上邪恶的道路,贻羞双亲。 缺少约束的管教方法,只有让小孩子越变越坏,终至无可救药。此时智慧人建议杖打和责备,双管齐下,才能使顽廉懦立,单靠其中一种,成效不彰。 安息 指安心之意,不必操心挂虑。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看到箴言书中所有有关管教儿童的经文──十三24,十九18,廿二6、15,廿三13,廿九15、17。其中最值得争议的就是管教使用的工具:「杖」(廿二15,廿三13,廿九15)。此字翻自英文rod,又源之于几个不同的希伯来文,其中包括shebet,可译为「芦杆」(reed)、「杖」及「宝杖」(scepter);choter 可译为「杖」、「棒」、「嫩枝」、「根芽」;maqqel(竿);matteh(杖);rhabdor(杖、竿、宝杖)等。另外又有「软枝」的意思。 总之,管教的工具,只是点到为止,不在乎大棍大杖,彷佛要置之于死地;而是挥棒作势,或轻轻打下,产生吓阻的功用即止,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是也。此外,这「杖」也包含作教学指点字句的用途,并不全用在打人的身上,不可不察。 {\Section:TopicID=664}廿九16 本节的意义与廿八12、28差不多。义人平静安稳,蒙上主眷佑,故有机会看见恶人的兴亡:「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燕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Section:TopicID=665}廿九18 这是在英译本里十分脍炙人口的一句箴言。 异象 抄写经文者可能将希伯来文的 khazon(异象)与 khayaz(割开)相混;亚兰文是 meterra 即打碎、毁灭之意。许多伟大帝国的衰败式微由于腐败的政治、道德的败坏、酒池肉林、无恶不作。当恶人加多,逐渐喧宾夺主,就开始毁灭了好人所建的基业。东方古版本的上一句为:「恶人加多,民就灭亡」。若作异象解,亦非指能知过去未来的想象力,而是指「先知的异象或神谕」(参赛一1),专门阐释上帝的旨意和目的。更确切的,是上帝的亮光临到先知,再转述给百姓。所以,此处是指先知的神谕,或是古圣先贤口中所出上帝的灵感和权柄,意即「灵感指引」。另参十一14;撒上三1,诗七十四9。 放肆 指放纵、任意而行、胡作非为。 这是指没有上帝的灵感指引,人就失去人性,无法无天,与兽行无异;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人兽之间,在乎能听上帝的旨意。若是遵行上帝旨意,就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下一句有关律法的好处,请参阅廿八4、5{\LinkToBook:TopicID=626,Name=廿八4~5}、7{\LinkToBook:TopicID=628,Name=廿八7}、9{\LinkToBook:TopicID=630,Name=廿八9}的注释。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没有上帝的引导,人民就放荡无羁;遵守上帝法律的人多么有福!」 {\Section:TopicID=666}廿九19、21 这一段是论到管教仆人的箴言。此处的管教超越十五、十七节所说的原则,暗示懒惰的仆人(其实是奴仆),光用言语劝不动,他似乎明白鞭打的功用大于言语。 儿子 原文为 manon,非常难解;此处照英译本,采其关连 niyn(子嗣、后裔)的含义,但此并非最令人满意的解释。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作:「执拗难驯」,较能理解,却乏支持的论证。智慧人在此可能是担心过度纵容奴仆,会让他反仆为主,桀傲难驯,以致以为可以任所欲为。有亚兰文的字典将此字解作:「经理、执行者」。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对奴才自幼加以娇养,他日后终必反仆为主」。 现代中文译本译为:「纵容仆人,让他自幼随心所欲,有一天他会夺取你所有的财产」。 {\Section:TopicID=667}廿九20 参阅十五2{\LinkToBook:TopicID=294,Name=十五1~2},廿六12下{\LinkToBook:TopicID=594,Name=廿六12}的注释。 {\Section:TopicID=668}廿九22 再次提到脾气暴躁的人给自己带来伤害。他们引人生气,到处惹是生非。在他们的生活中过失增多,易怒刺激他们心怀叵测,好勇斗狠,阴险毒辣,咒诅怨恨,甚至谋杀。这种人很少朋友,敌人却增加一大串。敌人最后仿如排山倒海而来,无法抵御。参廿七4{\LinkToBook:TopicID=605,Name=廿七3~4},及本章十一节{\LinkToBook:TopicID=657,Name=廿九9、11}的注释。 {\Section:TopicID=669}廿九23 本节经义与十一2和十六18相近。 自满和骄傲是智慧人经常击鼓而攻之的罪恶。骄傲不仅未使人升高,反而使之人格卑下。人们对于目空一切的人深闭固拒,敬而远之。反之,人们对\cs9谦恭自抑的人,心怀敬意。既然谦卑的人被人高举,他们自己就不必高抬自己。更重要的是,上帝看重并高升谦卑的人。外表红极一时的高傲人,他们的不可一世只是暂时的。 {\Section:TopicID=670}廿九24 这是另一条警告不作为的罪之箴言。与盗贼分赃,就是与自己为敌,最后必无好结果。 人发誓的声音原文作「咒诅」,指法官的誓词,或被害者对不知名盗贼的咒诅(参利五1;士十七2)。 思高圣经学会翻为:「谁与盗贼合伙,实是痛恨自己;他虽听见咒诅,却不敢发一言」。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跟盗贼同伙就是跟自己为敌;他在法庭上宣誓也不敢说实话」。 {\Section:TopicID=671}廿九25 惧怕 一种基本的情绪,特征是不愉快的感触。有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恐惧相关连的生理变化,使我们的身体产生高速的活动,如此,可有助于我们在危险中防自己。但是这种情绪,如同车子,我们的身体不能在「全速」的情形下,持续太久而不损坏。我们忍受无故过分的惧怕,生理会受损害或功能错用。圣经说:惧怕最好的治疗是爱(约壹四18)。 此处说人自己的惧怕心理,是作茧自缚;惟有倚靠上主的,必获得平静安稳。 思高圣经学会译为:「对人畏惧,必陷入羁绊;信赖上主,必获得安全」。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过分顾虑人的评价有危险;信靠上主得安宁」。 {\Section:TopicID=672}廿九26 定人事\cs8 或作「审判」或「正义」。 此处说到不管统治者如何行事或许诺,上帝仍然大权在握。究其最后的决定,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参十九21)。比较阿曼尼摩比箴言第二十章:「至于正义,上帝的伟大奖赏,赐给祂要赏赐的人」。 思高圣经学会译作:「许多人寻求王侯的慈惠,但每人的判决出自上主」。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人人想求君王的恩宠,其实只有上主能伸正义」。 {\Section:TopicID=673}廿九27 此处提到善恶不同调,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熏莸不同器。参林后六14~15;诗一三九21。 {\Section:TopicID=674}廿五1~廿九27 本集箴言为所罗门箴言第二集,如同第一集一样,为零星杂缀而成,虽欠完整,但均为至理名言,美不胜收。以下为分类的标题大要: 管教和训育── 廿五12,廿七17,廿九1、15、17、19、21。 奖赏和报应── 廿六27,廿七18,廿八10、17~20、25。 好人和坏人── 廿八1、4~5、12、16、28,廿九6~7、10、27。 愚昧人代表── 廿六1、3~11,廿七3、22,廿九9。 智慧和愚昧── 廿六12,廿八26 谣言和毁谤── 廿五8~11、18、23,廿六22。 其它的愚行── 廿五20、26、28,廿六13、16,廿七4、8、13、20,廿八22~23,廿九22~23。 不同的德行── 廿五13~17、19,廿八9~10、12、廿八27。 道德和宗教── 廿八9、13~14,廿九25~26。 人性的光辉── 廿七19、21。 富人与穷人── 廿七7,廿八3、6、8、11,廿九13。 君王的朝廷── 廿五2~7。 统治阶段者── 廿八2、15,廿九2、4、8、12、14、16、18。 愚蠢的言辞── 廿六28,廿七1~2,廿九11、20。 父亲与儿子── 廿七11,廿八7、24,廿九3。 敌对的仇人── 廿五21~22,廿七5~6。 妇女与婚姻── 廿五24,廿七15~16。 美好的消息── 廿五25。 咒诅的话语── 廿六2,廿九24。 争吵不断者── 廿六17、20~21。 假冒为善者── 廿六23~26,廿九5。 玩世不恭者── 廿六18~19,廿七14。 殷勤的农夫── 廿七23~27。 本集箴言大要可归纳为人与人的关系,与及人与物的关系: (一)跟从上帝的人要追求与别人保持正常的关系──与上帝正常的人也必须与他人正常。他们必须追求与人为善的态度和行为。敬人者人恒敬之,敦亲睦邻的结果,友谊便会滋长。朋友一增多,就加添成功和繁荣的机会。智慧和正义的部分表现是追求和保持与别人的正常关系。 (二)追求正常人际关系的范围应包括君王、邻居、敌人和穷人──不可剔除那个人或团体。智慧人关心要与所有的人保持正常的关系。与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关系,我们当然无法相同对待每一人;然而,智慧人尽量要正确地对待每一人。 (三)为了要保持正常的关系,应该避免阻碍良好关系的因素──我们必须要特别注要避免恶劣的态度和有害的行为,才能维持良好的态度和实施有益的行为。 (四)一些阻碍良好关系的因素为冲动烦躁、多管闲事、喧哗争吵、夜郎自大、诡诈贪婪、爱慕虚荣、嫉妒纷争、暴躁易怒和自吹自擂等。──《中文圣经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