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返回上级目录】

2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38

    上帝知道人秘密的打算——为了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人都要省察自己的心,改善上帝所赐的才能。大家都要记住,人心中没有一个动机,是上帝所看不见的。每个人的动机都经过衪小心的衡量,好象他的命运就取决于衡量的结果。我们需要与神圣的力量联合,以便更加清楚地了解前因后果。我们需要提高理解力,借着与上帝的性情有分,避开世上从情欲而来的败坏。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思考那严肃的真理:天上的上帝是真实的。不论多么秘密的计划,多么小心隐藏的动机,衪都是一清二楚的。衪知道每个人心中秘密的打算。人可能会策划坏事,以为上帝不知道。但到了案卷展开的日子,每个人都要按照册子的记录受审判。这些行为的本质就会暴露出来。……

    [引诗1391-51112

    上帝看见并明白一切谋划中的不诚实,获取财物时的任何违法手段,以及与同胞交易时一切不公正的行为。……[引但5:27](《评论与通讯》190638

7 《证言》卷七第243

11 (何12:7)诡诈天平的宗教是可憎的——任何交易中的欺诈,在上帝看来都是重罪。因为人手中的商品都是属于衪的,所以要用来荣耀衪的名,这样,他们在衪眼中看来才是纯洁清白的。拿着短斤缺两的诡诈天平的宗教,在上帝眼中看来是可憎的。抱有这种信仰的人必陷入混乱,因为上帝是忌邪的(《怀氏信简》19018号)。

12 《教育论》第175页;《善恶之争》第277,415页;《先知与君王》第502

17 《证言》卷四第502

18 《今日的生活》第332页;《证言》卷四第377

22 《复临信徒的家庭》第266页;《今日的生活》第154

24 《教育论》第197页;《今日的生活》第152

28 -26:20-22怀爱伦注释

25 《善恶之争》第597页页

31 《儿童教育指南》第144页;《教育论》第244

32 《复临信徒的家庭》第443页;《儿童教育指南》第95页;《今日的生活》第70页;《告青年书》第134页;《证言》卷二第164,426页;《证言》卷三第183页;《证言》卷四第501

    (见撒上24:6怀爱伦注释) 怎样才能比君王和征服者更有力量——基督有没有用刺耳的话语,严厉的批评和恶意的猜疑来对待衪犯错的子民呢?没有。衪考虑到每一个人的软弱,故审慎行事。衪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缺点,故十分耐心。否则我们早就因为得罪衪而灭亡了。我们对衪最大的侮辱就是自命为衪的门徒,同时又在言语、性情和行为上表显撒但的精神。那些因自己的失败和刚愎而得到耶稣这么大宽容的人,不应该常在意区区小事,以及真实或想象中别人的过错。可是有些人喜欢猜疑周围别人的动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这一切都是撒但在人心中的工作。充满爱心的人不会从坏处想,不会在意别人的无礼和怨尤。上帝的旨意是要我们对于这一切撒但所带来的刺激和暗示关闭眼睛、耳朵和心灵。在猜疑和怒火中保持沉是很了不起的。管住自己的心要比君王和征服者更有力量。一个基督徒会引人注意基督。他必和蔼、仁爱、忍耐、谦卑,同时又勇敢而坚定地维护真理和基督的圣名(《怀氏文稿》188724号)。

    我们决不可把那些不笑纳我们,向我们表示爱心的人看作我们的敌人。做殉道者要比克服坏脾气容易得多。

    我们要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就是不要为了维护我们的权利,而止步于小小的挫折。可以预料,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虚假的报告。但如果我们遵循正直的道路,不理睬这些事情,其他的人也就会不在意了。让我们把自己的名誉问题交给上帝。这样,我们才象上帝的儿女,表显出我们是有自制力的,是由上帝的灵所引导的,是不轻易发怒的。我们靠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气的话语来攻破谣言。唯愿我们注意力放在对上帝的敬畏上,用我们的行动证明这些传言都是虚假的。最能损害我们品格的是我们自己。软弱的树木和摇晃的房屋需要不断地支撑。当我们表现出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极力抵制外来的攻击时,我们就给人以印象:我们在上帝面前不是无可指责的,所以需要不断地维护(《怀氏文稿》188724号)。

    不要暴怒如狂——有一等人没有自制的能力,他们不能约束性情或舌头。这些人中有一些自称为基督的门徒,其实他们不是。耶稣没有为他们树立这样的榜样。如果他们有救主的温柔和谦卑,就不会那么容易发脾气了,因为这是出于撒但的。有些人神经过敏,他们在刺激之下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语或精神,暴怒如狂,象喝醉酒一样。他们失去了理性,不易被说服。他们的头脑不清醒,撒但这时已完全控制了他们。每一次发脾气都会削弱神经系统和道德力量,以致难以制止怒气或另一次的刺激了。这等人只有一个救法,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制。使自己处在不易生气的好环境中,可能暂时奏效,可是撒但知道在哪里可找到这些可怜的人,并再三地攻击他们的弱点。只要他们把自己想得太多,就会不断受到骚扰。他们挑着最沉重的担子,就是未经洁净和驯服的自我。但他们还是有希望的。唯愿他充满挣扎和忧虑的生命与基督连络。这样,自我就不再争夺主权了(《青年导报》18861110)。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