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虽然人类的科技、知识、医学等一日千里,不断进步,然而人类的道德却朝着反方向日趋沉沦,青少年问题令文明社会大感头痛。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行为不检,受责罚后以牛肉刀斩伤训导主任及两位告发他的同学。黑社会势力更渗入小学生之中,愈来愈多人受影响。“鱼旦妹”、少年吸毒犯的数目急剧上升。问题在那里?主要是家庭的破裂及父母忽略对子女之管教,不少父母甚至无暇照顾孩子,只以物质、玩具去“弥补”缺乏时间陪伴他们的亏欠。箴言作者清楚地指出杜绝青少年罪犯及不良少年、边缘少年的方法。 1 箴廿二 6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1) 箴廿二 6 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有何责任? 请解释经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思想: 我们对子女的教导,那些是我们没有以身作则,令他们口服心不服的? 我们对子女的期望是什么?我们的期望是基于什么? 我们最紧张子女些什么? 以上圣经提醒我们些什么? 2 a 箴四 1 众子啊,要听父亲的教训,留心得知聪明。 a 箴四 2 因我所给你们的是好教训;不可离弃我的法则(或译:指教)。 a 箴四 3 我在父亲面前为孝子,在母亲眼中为独一的娇儿。 a 箴四 4 父亲教训我说:你心要存记我的言语,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b 箴九 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2)“教养儿女”应包括什么内容及行动? 请分享你的意见。 按圣经的记载: (a)“教养”的标准是什么?( 四 1-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在这充满引诱,世风日下的时代,顺命的儿女如何可以求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同意九 10 所说? 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思想: 我们的优先次序是否放在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对子女管教的优先次序又是否放在与神的关系上? 子女临考试前,我们仍会鼓励他们先敬拜神,学习他的话,祷告吗?还是叫他们只顾温习,预备考试?在我们筹备旅行,或参加喜庆宴会时,是否也先考虑他们与神的关系? (参出二十8-10) (3) 在香港 ,父母通常最关心、最紧张子女些什么? 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经劝父母最需要关心子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箴一 10 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 a 箴一 11 他们若说,你与我们同去,我们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无罪之人; a 箴一 12 我们好象阴间,把他们活活吞下;他们如同下坑的人,被我们囫囵吞了; a 箴一 13 我们必得各样宝物,将所掳来的,装满房屋; a 箴一 14 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用一个囊袋; a 箴一 15 我儿,不要与他们同行一道,禁止你脚走他们的路。 a 箴一 16 因为,他们的脚奔跑行恶;他们急速流人的血, a 箴一 17 好象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 a 箴一 18 这些人埋伏,是为自流己血;蹲伏,是为自害己命。 a 箴一 19 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 b 箴二 16 智慧要救你脱离淫妇,就是那油咀滑舌的外女。 b 箴十二 17 说出真话的,显明公义;作假见证的,显出诡诈。 b 箴十二 18 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 b 箴十二 19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c 箴六 6 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 c 箴六 7 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 c 箴六 8 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 c 箴六 9 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你何时睡醒呢? c 箴六 10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c 箴六 11 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 (4) 下列经文劝我们要经常提醒子女些什么?请解释。 (a) 一 10-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二 16-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六 6-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劝告那些也是你经常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a 箴廿二 15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 b 箴廿九 15 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c 箴廿九 17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请思想: 以上各项中那些是你也注重的? 那些是你忽略,没有经常提醒子女的? 派成绩表时,你紧张他们成绩抑操行多些? (5) 你认为父母在子女顽皮不听教时应否体罚? 为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何谓管教? 它与惩罚分别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圣经是否主张体罚?神是根据什么有这主张的? (a .) 廿二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廿九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廿九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a 箴三 11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译: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a 箴三 12 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b 箴九 8 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 b 箴十三 1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 c 箴十三 24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c 箴十九 18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d 箴廿三 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d 箴廿三 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e 箴十七 10 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 e 箴十七 26 刑罚义人为不善;责打君子为不义。 e 箴廿九 19 只用言语,仆人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 f 箴十五 10 舍弃正路的,必受严刑;恨恶责备的,必致死亡, g 箴十九 25 鞭打亵慢人,愚蒙人必长见识;责备明哲人,他就明白知识。 ( 6) 父母在管教子女时应注意什么原则? (a) 三 1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九 8 ;十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十三 24;十九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廿三 1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十七 10,26;廿九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十五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十九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那些原则是你忽略的? 你将如何提醒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a 箴十五 20 智慧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 b 箴廿二 6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c 箴廿三 24 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 c 箴廿三 25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d 箴廿九 17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7. 按神的心意管教子女会带来什么结果? 下列经文的意见,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a) 十五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廿二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廿三 24-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廿九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几年前,台湾一位青年人许正忠因一些钱债问题将风摩一时之少棒国手陈铭晃杀死,后来他在法院很沉痛地说:“我痛恨我的父母!是他们害了我!”他父亲因有外遇全不顾家,母亲只晓得溺爱,从不管教。 你看完上述新闻后,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箴言 (金句) 第一日 箴三 11 我儿, 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译:惩治), 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第二日 箴三 12 因为耶和华所爱的, 他必责备, 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第三日 箴十三 24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 是恨恶他; 疼爱儿子的, 随时管教。 第四日 箴十九 18 趁有指望, 管教你的儿子; 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第五日 箴廿二 6 教养孩童, 使他走当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第六日 箴廿九 17 管教你的儿子, 他就使你得安息, 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十五) 教养你的下一代 虽然人类的科技、知识、医学等一日千里,不断进步,然而人类的道德却朝着反方向日趋沉沦,青少年问题更令文明社会大感头痛。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行为不检,受责罚后以牛肉刀斩伤训导主任及两位告发他的学生。黑社会势力更渗入小学生之中,愈来愈多人受影响。“鱼旦妹”、少年吸毒犯的数目急剧上升。问题在那里?主要是家庭的破裂及父母忽略对子女之管教,不少父母甚至无暇照顾孩子。只以物质、玩具去“弥补”时间的亏欠。箴言作者清楚地指出杜绝青少年罪犯及不良少年、边缘少年的方法。 (1)“教养”在原文有“教育”的意思,其实“education” 一字在拉丁文的意思,颇能反映出希伯来文之意义。“education”乃从两个拉丁字而来: (i)educare:impression ,藉理论,藉生命去感化学生、 子女,使之深印心中。 ( ii) educere:expression,帮助他将所汲取的活出来,表达出来。 当行的“道” (derek) 在希伯来文中可有二义 ( i) 神的旨意,神的义路,他的原则(四11;九6 等) (ii) 人所擅长,具恩赐、特长的东西:我们教导子女亦要按他们的兴趣、擅长、恩赐去发掘他们,不可以世俗眼光去替他们选择,以赚钱多少、人认为高尚与否去左右他们的决定。(三十19-20) (2)“教养儿女”应包括什么内容及行动?下列经文有很重要的提示: (a)教养的标准是“父亲的教训及法则”。犹太人的教育集中在父母身上,但是他们的准则又从何来?申六 4-9 很清楚说明,是从神来的,神的道先传到族长,由族长传到长老,由长老传给各家各户的父亲,由父亲传给儿女,所以父亲的法则其实是神的法则。其实,箴言中的“父亲”往往可以预表为神。今天社会的问题,儿女走差路,因学业、事业、恋爱遇到挫折便看不开,自寻短见,往往与父母错误之价值观有关。所以父母必须要从神获得正确的原则。 (b)“敬畏”在中文的意义甚能表达原文意思,敬而畏之,畏而敬之,又爱他,但同时亦怕犯罪以致令他不喜悦。圣经以敬畏耶和华为智慧的开始。没有对神敬畏的心,无从谈“智慧”:不辨是非,不看到自己的盲点,应执着的不执着,不应执着的却去执着……。“认识”一字则有“面对面”,深切地从理性、情感上建立关系的意思。当一个人从理性、情感上都认识神,与他建立了关系后,作为父母的,便可高寝无忧了(请参附录 Edwards and Jukes后裔一览──为何如此?) (3)今日社会上父母特别关心子女的,包括 :是否聪明(“宁生败家仔,莫生蠢钝儿”),是否美貌,能否进好学校(名校),是否考试名列前茅,是否读到有前途的科目,是否赚得多,是否找到“门登户对”的对象,过早婚嫁是否达到自己期望(学晓父母很想学,但无机会学或学不到的东西)。父母一般教导子女的是──不可输给人看,不能比人差、失败,“不衰得”。结果如何? (4)人最关心子女的,与神最关心的,可能有大分别,我们的心是否与神一致?下列经文是我们的试金石: (a)一 10-19 劝我们常要提醒子女, 不可与恶人同伙 (10节), 不可害人,背后伤人,毁谤人,流无辜人的血 (11节) 不可贪不义之财 (13-15节) ( b)二16-19 切勿跌落性的陷阱,切勿让淫欲控制自己(我有否看黄色报纸、杂志、小说?我有否看三级电影、电视?) (16节)不可说谎,作个诚实的人(17节)。 不可用说话伤人,要用说话建立人 (18节)。 (c)六 6-11 要做勤劳的人,切勿懒惰。 本课的第2题是有关第一条诫命──与神的关系,那是最优先的,是关乎生命的。第4题则与生活有关,是品格道德方面的。 (5)今天管教子女,父母有两种极端:一是虐儿,动不动便虐打儿女出气;二是宠爱儿女,放纵他们的行为,父母可否体罚子女?现在的社会学家、人文主义者多不主张,但圣经看法如何? 对愚蒙的孩童应用杖管教:“孩童”原指幼童,管教愈早开始愈好,在他们开始明白时(两岁甚至更早些)开始管教。 (a)管教与惩罚不同(见下表)
“愚蒙”是指明知故犯者,以意志去违背父母者,而非无心之失。 (b)管教的杖能增加智慧,但放纵子女则会带来父母羞耻。试想,青少年罪行因何造成?下列情形那些应管教,那些不应? -子女要留班 -子女有三科不及格 -幼儿倒翻牛奶 -子女打翻饭碗 -你吩咐子女不可涂墙,但他们却在墙上涂机械人 -子女争玩具 -子女说谎 -子女不能背出圣经金句 -子女没有礼貌 -子女偷偷地在你银包中拿钱 管教是要有原则的,否则会令子女无所适从。 (6)管教不当亦会使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影响二者关系。圣经有十分清楚的原则提供给我们: (a)是出于爱的“管教”,而不是出于发泄的“惩罚”(参 “管教与惩罚”表)(三11-12)。 (b)因人施教。特别在子女长大后,更须按他们的性格用合宜的方法管教他们 (九8;十三1)。 (c)趁着可教之时去管教他们,愈小开始愈好,小时不管教,没有原则,长大了便无从管教。 (十九18;十三24) (d)若子女明知故犯,用意志去违背父母、抗拒命令,父母应用体罚,打在他们会觉得痛但不致损害身体的地方。管教的焦点是他们的灵命、灵性,这是永恒的,比一切更重要 (廿三13-14)。 (e)聪明、好的子女毋须责打,只一句话已见效,但对一些较愚顽者,则须用体罚,否则无效。我们要因人施教。 (十七10、26,廿九19)基本的原则是,毋须体罚,亦能使孩子听话,那我们就成功了。十九25用讲道理、分析、劝告等方法训练他们作明哲人。 (f)何时我们要管教?就是当子女以意志舍弃正路,偏行己路时 (十五10)。 (7)为何圣经那么重视对子女的管教?因为管教会带来良好果效: (a)父母会因他们觉喜乐 (十五20)、受到尊重。 (b)他们到老也不会走歪路,行差踏错 (廿二6)。 (c)他们会变成义人,智慧人:对神敬虔,对人有义有情,又能明辨是非黑白,因此父母会觉荣耀、快乐 (廿三24-25)。 (d)父母若管教子女合宜,将来必高寝无忧,放心。 例: 台一青年许正忠因一些钱债问题杀少棒国手陈铭晃后被判刑后的感受:“我痛恨我的父母!”他父亲因有外遇全不顾家,母亲则只晓得溺爱,从不管教子女。 附录 :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