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14 苦难或困境不一定是不好的 承接6:12所问「甚麽与他有益呢」,这里指出人生的痛苦和祸患往往 对人有益处。 1-4 死亡及哀悼,比人出生时之欢乐,更能引领人思想人生的问题,叫人 醒悟和得到教训。 1 好名誉较香膏带来更长远的影响。 「名誉」:於原文与「膏油」非常接近,前者指对死人的记念 ,後者则代表喜庆宴乐。 3 「终必使心喜乐」:或作「对心有好处」或「心灵就美好」。 5-7 愚昧人的称赞及笑声是虚空及可厌烦的,但智慧人的忠言,虽然逆耳 ,却是苦口良药。 5 「歌唱」:或作「称赞」。 6 「荆棘」:当时以柴木为主要燃料,烧起来劈啪作响。 7 贿赂能使在位者失去明察秋毫的判断力及价值观。 8-10 在不如意的境况下,耐心等候神的时间来临比无谓的忧虑或眷恋过往 好得多。 11-12 智慧於人有益。 11 可译作「智慧像产业那麽好,使见天日的人得到益处」。 12 「保全 ...... 生命」:或作「赐生命给它的主人」。在逆境时智 慧和钱财都能作人的庇护,但智慧更能叫人得生命。对传道者 而言,真智慧来自认识神及敬畏神(参箴1:7; 9:10)。 13-14 事实上,人生中的苦乐及矛盾是神所特准的,为要叫人最终培养出单 纯信靠 的心;在顺境时应存喜乐的心赞美神,在逆境时要思想神的 美善及全盘计划。 7:15-8:14 善恶报应并非行为之可靠准则 作者在此段之始末(7:15-8:14)指出人生的一个矛盾现象:善恶的报 应往往是颠倒的。 16-18 作者并非教导中庸之道,表示过分的圣洁或污秽都不适当。 「过分」原作「增添」,因此作者的意思乃是──不要为求报 答而增添义行和智慧,因为义人未必得到好报。另一方面,不 要以为恶人会得好报,便放纵去行恶,这样做终必招来灾祸。 18 行为之准则,是敬畏神。 「从这两样出来」:指兼顾两者,避免走往极端。 19-29 世上找不到智慧和公义。 此段乃针对7:16之「行义过分」。作者指出世人都是败坏,没有人能 靠自己的智慧或公义赢取神的报答。 20-22 世上没有一个义人,连自己也不例外,所以不要介怀别人的闲 话。 23-29 此段描述作者的经历。他发觉罪已渗入全人类,就是那些有心追求智 慧而得到的也不多。他要找寻智慧,但却找不到,只找到罪恶。 26 本节所描述的妇人是对罪恶及愚昧的拟人法。 「知」:原文作「找到」。 「苦」:应作「坚强」(参歌8:6; 结3:14)。 罪恶的势力惟有义人和智慧人(见19节)能逃脱。 27-28 作者并非将男女的品性作一比较,而是要指出义人少之又少( 伯9:3),实际上连一个也没有(见20节)。 「理」:与29节之「巧计」於原文为同一字,解作「计划」。 作者找不到神所定的计划,只找到罪人的恶计。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