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再论日光之下的人生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有关经文∶传4章。 存心节:「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在这一周学习的开始,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也是长久以来,解经家们经常提笔论述的──传道书的口气开始越来越接近箴言书了。箴言书所记载的往往是一系列有关实际生活的精辟谚语,虽然有时这些谚语的排列次序让人不易理解。 例如,箴6章以谈论劳动开始,比如「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箴6:6)接下来提到「无赖的恶徒」(第12节),再次是警告人们有关「耶和华所恨恶的」(第16节)六件事,然后是有关顺服父母的教训(第20节),最后却是以一个有关淫妇的警告(第24-35节)而结束。 我们在传4章中,也看到同样的写作手法。在这一章中,所罗门论到了许多问题,从人们所遭遇的受欺压的事,到人生的意义、嫉妒、到工作的目的,最后又论到关于社区和友谊的问题。他的言辞尖锐,一针见血,富有诗意,虽没有进行更深入地讨论,但却牵涉到了许多重大问题,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有帮助。让我们来看看主在这一章给我们的资讯吧。 学习本周学课,为 星期日 欺压者 阅读传4:1-3。请用你自己的话改写所罗门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罗门再次以世俗的眼光,从「日光之下」的角度来审视人生。当你想到是所罗门王自己,在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话耐人寻味。如果是一个奴隶在哀叹自己受制于他/她在主人之下的命运,或是一个穷人在痛哭他/她受到富人的欺压,这还可以理解。但在这里,我们发现是这位举国上下,在财富和权势上都首屈一指的领袖在抱怨人世的不公与压迫。 我们倾向于将压迫同政治和财富联系在一起。但人们可以因为别的原因而受欺压。想想丈夫与妻子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存在欺压现象吗?或者宗教上的压迫,利用宗教来欺压并剥削人呢?或者是雇主与雇员之间?或者是性方面的折磨,这难道不是压迫的一种形式吗?你还能想出哪些压迫的形式?有没有人成为欺压者自己却不知道? 查考以下经文。以下经文中提到了一些什么原则,如果付诸实践的话,能够保护人不会不知不觉地落入那个角色中呢?可10:43,44;林前9:19;腓2:3;提后2:24;约壹3:16;4: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权力可以是一件微妙的事。如果被正当地使用,将成为非常大的福气,因为一旦拥有了权力,人就可以带领,甚至可以命令人走正确的道路。但它也是一件很容易被滥用的东西。就像人们所说的∶「权力带来腐败;绝对权力带来绝对腐败。」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别人施行某种权力。关键问题是我们怎样去使用它? 对照你自己。你拥有什么权力?你运用权力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今天经文中所提到的原则?你需要做何改变以确保你不滥用权力? 星期一 人生值得活一遭吗? 「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传4:2,3) 「只有一个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的问题。去思考人生是否值得活的问题,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卡缪,《科林斯王的神话和别的散文》,(Albert Camus,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55)第3页。 不管它们的词句有多不同,以上两段引言都涉及了同样的问题:人生值得活一遭吗?想想这一切的疼痛,苦难和失望,还有我们最终都免不了要死这一点──人生值得活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如果有人认为死亡是我们今生生命的终点,并且没有来生的话,你会持一种观点。如果你相信今生只是通向美好及永恒的一站的话,你会持另一种观点。因此,从多方面来说,对于人生是否值得活这一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人对死亡问题的看法,这不也颇具讽刺吗?死亡到底是一切的终点,还是一切的重新开始? 请对人生是否值得活的问题提出答案。请给一个是与否的回答,然后用你认为合适的圣经章节来为论证你的答案。请将你的答案在安息日的学课小组里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二 嫉 妒 所罗门感慨活着看「日光之下」一切的压迫之事,还不如不出生(传4:1-3)。之后,他又钻进了另一个主题,就是「嫉妒」(第4-6)。毕竟从圣经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十条诫命中不就有一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针对嫉妒问题的吗?(哪一条?)。但所罗门又将这个问题放在了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他认为: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都被邻舍所嫉妒。当然这个观点有点愤世嫉俗,虽然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但他对嫉妒的说法毕竟太极端了一点。 无论如何,嫉妒是人类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它并不单单是人类的问题。它是真正的原罪。「撒但嫉妒耶稣基督。当所有的天使在耶稣面前下拜,并承认耶稣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合法统治时,撒但也同他们一起俯伏敬拜,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嫉妒和仇恨」──怀爱伦《预言之灵》(The Spirit of Prophecy)卷1第18页。因此,当我们开始嫉妒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表现撒但的品性。
请从圣经里找出三个故事,来说明嫉妒在整个故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请写下嫉妒带来的恶劣后果。你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与嫉妒之恶果有关的教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你自己内心的嫉妒问题,你有些什么经历?你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帮助你制服这个野兽?回想耶稣的一生;借着思想耶稣,你可以怎样倚靠上帝的恩典,在嫉妒毁灭你之前先消灭它? 星期三 为谁劳碌? 「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 阅读传4:7,8。在抨击所有的劳碌及技能都是虚空,都会被人嫉妒之后,所罗门在第7节,第8节,又开始从另一个侧面来谈论工作了:人们为什么工作?他这里所针对的是那些单身,没有子女,没有负担,没有后继人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他自己吗?如果是的话,那目的何在呢? 不管所罗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讲这番话的,这些经文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的重要问题。往往,活得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最自私,只为自己活,只为自己打算的人。不管他们获取了多少利益,总有一天,他们会看到自己的渺小,人生的短暂。他们会发觉自己在「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一切事中所占的分量有多轻。这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多少目的,没有多大意义。作为人,我们不单只为自己而活。相反,基督无私之爱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他人的福利而活。当一个人将自己奉献给别人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一种喜乐,给生命带来目的。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你用不着非要去结婚,生孩子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要你周围有人,你就能在这些人中成为他们的福气,借着造福他人,你自己也从中得福了。 查考以下经文。它给我们这些基督的跟从者发出了一道什么资讯,是与我们今天学课所谈到的问题相关呢?太25:31-46;可10:45;徒2:43-45;来13: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些什么?你用了多少时间来单为你个人,以及你个人的需要打算,你又用了多少时间来为别人,及别人的需要打算?务必诚实。对于圣经所发出的,叫人不要单为自己而活,也为别人而活的呼召,你遵循了多少? 星期四 绳子与团体 在传4:8-12,所罗门比较具有逻辑性地谈到了另一个话题:从一个苹为自己活的人谈到团队的好处。他以一种非常富有诗意的口吻,并结合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了两个比一个好。他总结的观点十分重要:作为人,我们天生具有社会性。我们天生就要同他人接触。我们生下来就需要别人。
在1998年,一个房东走进德国波恩的一间公寓。这个公寓的房客名叫沃而夫冈•德克。这位房东没有从德克的银行收到房租,所以就亲自上门索求。打开房门以后,房东在屋子里发现的却是一具骷髅!这具骷髅就躺在电视机前的一个椅子上,那台电视机虽然坏了,却仍然开着。难以置信的是,他圣诞树上的灯还在一闪一闪地,同样难以置信的是在他椅子旁边,有一张电视节目报导,日期是 的,没有人,至少在5年中,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他。 阅读林前12章。保罗在这里阐述了什么观点,是所罗门在传道书中,试图用这几节经文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好像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物理学」一样,照样也没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基督教」。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与上帝建立一对一的个人关系的话,基督教的信仰对他/她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相当关键。但那只是人和上帝的垂直关系。人也需要在团体和教会的横向关系中被建造。 常听人说∶「我不想同任何一种有组织的宗教扯上任何关系。」问题是,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无组织的宗教吗?不,当然不是。相反,这句话往往是那些不想负责任,不想因属于某个比他/她们自己更大的团体,而必需接受服从的借口罢了。
你同你所在的教会大团体的关系怎样?你可以怎样做,好使你更积极地参与教会事工,并运用你的恩赐去帮助那些不具备你所拥有之恩赐的人?同时,对你自己无法独自处理的问题,你是否愿意寻求教会的帮助? 星期五 进修资料∶怀爱伦《教会证言》卷6第261ˉ265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29,30页。 作家王库德(Kurt
Vonnegut)曾说∶「今天的年轻人当怎样来度过他们的一生呢?显然,他们有许多事可以做。但最勇敢的事就是去建造一个稳定的社区,在此,孤独──这个可怕疾病可以得到医治。」 希腊文克衣诺尼亚(Koinonia)是「团契」的意思。我们人天生就具有社交性,天生就需要友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不是随便任何一种方式就能满足的。因为,如果你只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话,你可以到酒吧去,或是去参加足球赛,这些场合都能让你同人有所交流。但圣经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另一种类型的。这种交流的产生源自一帮子民,他们因为爱上帝,而彼此立约要互相关爱,照顾,并彼此帮助。这些人享有共同的观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决心……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一帮彼此相顾,彼此奉献的人。这就是基督徒团体的理想状况。 讨论问题∶
1.在学课小组里讨论这个重要问题∶从教会是一个团体的角度来衡量,你所在的教会在这方面做得有多好?在满足教友需要的问题上,你的教会做得怎样?请评估一下你的教会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欠缺。教会是由一群以爱上帝,并彼此相爱为基础的信徒所组成的团体。作为一个学课小组,你们大家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的教会实现这个团体的任务呢? 2.大声朗读你们各自对于「人生是否值得活」这个问题的回答,并进行讨论。
3.讨论权力,以及怎样使用权力的问题。人们可采用一些什么微妙的方式来滥用权力?但如果一个人不使用赋予他/她的权力,会出现什么问题?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