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富人,穷人

【返回上级目录】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有关经文∶传5章。

 

存心节∶「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5:10)。

 

  托尔斯泰(Leo Tolstoy)写过一篇小故事,名叫「一个人需要多少?」这是关于一个农民,帕洪(Pahom)的故事。帕洪发誓说∶「如果我拥有许多土地的话,连魔鬼我都不用怕他了。」后来他听说有一群叫巴克斯(Bahkirs)的人,他们廉价出售土地。于是他就找到他们,他们告诉他说∶「一天一千卢布。」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解释道:「我们按照一天的时间来卖给你土地。在一天的时间里,凡你脚所踏之地都是你的。」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在同一天回到你的出发地,否则,你的钱就白花了。帕洪于是兴高采烈地上了路,他走啊走,走啊走。……他得到了那么多的土地!他继续不停地走,走了一整天,到最后他终于想起来他必须在日落以前赶回到原地去。但他已经走得太远了。他不得不赶快奔,否则他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奔啊奔,奔啊奔,但当出发地点在望时,他却筋疲力尽,瘫倒在地上,一命呜呼了。

 

  他的仆人为他掘了一个坑,将他安葬了。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托尔斯泰写道∶「他总共所需要的,从头到脚,就2。」

 

  本周我们将学习更多有关所罗门在财富与贫穷方面的论述。他论了很多,而我们会量力而学。

 

  学习本周学课,为210安息日作准备。

 

星期日 24

 

上帝在天上,人类在地上

 

  阅读传5:1-7。虽然你无法明白每一个语词,但请尽量总结这段经文的基本资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同箴言书,所罗门在传道书中论到实际生活和道德方面的指示时,都怀着一种思想意识,就是上帝的实存与同在。同样,在这一段经文中,所罗门不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上帝的存在,还让人看到上帝同人如何亲近,也就是,上帝在意你怎样来到祂面前,上帝在意你怎样同他说话,并且上帝在意你向祂履行誓约。所罗门的上帝,就是圣经中的上帝,并非那些自然神论者的神,他们相信的神是对人漠不关心,在造了这个世界之后,就任其自生自灭。如果我们的上帝真是这样一个神的话,我们就真有理由绝望了。

 

  在上帝在意人对他的态度的这个背景之下,所罗门谈到了人应当怎样对待上帝。

 

  阅读太21:28-31。这段经文怎样与此处所罗门所传达的资讯相符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有一点很明显,就是∶如果我们向主许愿说,我们要做什么事,就最好去履行它。但这样说总是比做来得容易。我们曾多少次向上帝许愿过,承诺过,并发誓我们不做这不做那;或者我们一直想做什么,但却从未去做?当然,我们当时可能是真心实意地在许愿,而且也的确尝试去做,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以偿。那么在食言以后,我们的情形又如何呢?

 

  太18:21-23,2:4,及约一2:1怎样帮助我们明白即或我们失败,我们仍然有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没有向上帝承诺过,却没有实去履行?如果有的话,你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是什么?

 

星期一 25

 

穷 人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太26:11

 

  现在,所罗门将话题转到整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上∶钱财,那些拥有大量钱财的人,以及那些没有钱财的人。

 

  阅读传5:8。如果你仔细琢磨这节经文的话,你会觉得它有些奇怪。毕竟,是所罗门自己,或者说至少是他的政府在向他的人民收税。所罗门看到了穷人在他所建立的这个具有压迫性的官僚体系中所遭遇的麻烦。

 

  当人循着典型官僚体系办事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什么麻烦?所罗门没有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他只是叫人不要因此诧异。

 

  查考以下经文∶注意每一节经文所提到的有关穷人应当怎样被对待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主题贯穿在下面所有的经文中?

 

2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9-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4,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卷书前面章节(传4:1)所罗门哀叹他在日光之下所见到的欺压。我们也看到了,人欺压人的方式形形色色。但有一种欺压方式是历代都有的,就是富人对穷人的欺压。上面那几节经文,还有很多别的经文都告诉我们,主一方面接受穷人存在的现实,但另一方面,他也严格规定该怎样对待穷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十字架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可悲的事实是∶那些有钱人太容易滥用他们的权力去恶待那些没钱的人。

 

  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是一个富人还是穷人?你的答案怎样告诉你,你当如何对待那些至少在经济上比你穷的人?你对他/她们的态度如何?

 

星期二 26

 

君王和田地

 

  「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传5:9

 

  阅读以上经文。这节经文的意思是什么?每个人,特别是有钱有势的人,当从这节经文中学到什么教训?也参申10:14;诗8:6;24:1;115: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有权还是受欺压,有一件事,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喝同样的水,吃从同样的田里长出来的同样食物。有的人可能获得更新鲜的空气、更洁净的水、更丰盛的食物,但必竟,我们都同样靠赖上帝为我们提供这一切。

 

  然而,这一思想意识,并没能制止罪恶,我们今天在世界上所看到的罪恶同所罗门在他的时代所看到的罪恶没有两样。

 

  在今天的世界,有人可以在巴黎住几乎一晚13,000美金的宾馆,而与此同时,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所罗门又会做何评论呢?

 

  在今天的世界里,有人可以花370,000美金来买一辆法拉利轿车(Ferrari),而与此同时,有人却连一双鞋也买不起,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所罗门又有何感慨呢?

 

  数年前,在加拿大的一次拍卖会上,有人为一瓶来自德国的,1735年酿造的酒出了高达85,000美金的价钱,而数十亿的人却甚至连使用洁净饮用水的可能性都没有,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所罗门又有何说法呢?

 

  可以肯定,他将会万分惊骇。主已经为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资源。虽然造成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贪婪和腐败使这个问题更加恶劣。

 

  毫无疑问,那些借着剥削穷人来肥己的人,必面对愤怒的上帝。

 

  阅读雅5:1-8。这段经文传达的资讯很清楚,其中有什么原则,可以让我们应用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无论你自己是富还是穷,都请你扪心自问,这段经文在对我说什么?

 

星期三 27

 

永远都不够

 

  一幅海报有一次这样写道∶「钱财不会叫你快乐;但它的确能使不幸变得舒适许多。」

 

  对于这种说法,大多数人都会赞成。但就像传道书所显示的那样,金钱和财富并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不能保证快乐的人生,并且不可能不带来问题。

 

  阅读传5:10。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这段经文中包含了一个什么原则,是可以适用于钱财之外的?也参箴27:20;赛56:1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欲望,激情,或雄心,若不是在主的掌控之下,不管你怎样去放纵自己耽溺其中,都永不会轻易让你产生满足感。这个问题在那些吸毒者身上最为明显。没过多久,他们原来的剂量就不够了,他们于是不断地加大剂量。这个规律可以在许多别的事情上看到,包括钱财。

 

  阅读路12:13-21。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什么?耶稣是在反对财富本身,还是他另有所指?如果另有所指的话,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明白这个比喻的关键在于第21节的结尾,当耶稣警告那些「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人时,他虽然没有加以解释,但可以晓得耶稣是在警告那些不顾一切,甚至不顾人对上帝当尽的本份,只致力于追求今生财富的人。如同耶稣在别处所说的一样,多给的「就多取」(路12:48,而那些富有的人有责任明智地使用那赋予他们的财富。但往往是,那些拥有最多的却是最贪婪的,而那些拥有一点点的,却甘愿将他/她们的那一点点同别人分享。

 

  诚实地对照一下你自己∶你对钱财的态度如何?如果你对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比成为「在上帝面前富足」更感兴趣的话,你该怎样来改变这种状况?为什么你必须改变?

 

星期四 28

 

赤身归于尘土

 

  数世纪以来,传道书让许多读圣经的人们感到艰涩难懂,如果其中有一个明确资讯的话,或许就该是传5:15吧。他在这里所说的是财富的不足之处以及它挑战性的一面,比如好不容易得到钱财之后,却因遭遇祸患而失去一切,甚至后代子孙手里也一无所有。(传5:14

 

  根据希伯来原文,传5:15可以这样来翻译:「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回到他来的地方。当他去的时候,凡他劳碌所得的,都不能带走分毫。」

 

  这个意思很明确:有钱人同我们这些人一样死,并且,死时,他们的钱财都没用了。然而,这句话有更深的资讯在里面。所罗门写这卷书的目的是要说明一点,就是:嗨,看看你的一生吧,你为何事而活?生活中充满着「黑伯尔」有什么意义呢?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加倍重视呢?

 

  阅读太16:24-26。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对我们说了什么?

                                       

 

  一个人用什么来换取他/她自己的生命呢?用钱财、名声、权力,激情、甚至爱来换取吗?虽然这些都各有其适当的位置,都是上帝给人的恩赐(传5:18),但它们也能作为魔鬼牢笼我们心灵的工具。无论我们在今生拥有什么,它们都只可能像我们一样昙花一现,短暂无常。我们一死,至少就我们而言,一切就都成为过去了。我们所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永恒∶若不是「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就是「必要哀哭切齿」(路13:28),和永远的沉沦了(帖后1:9)。当我们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们有可能「看见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和众先知,都在上帝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路13:28)地上还有什么像我们一样短暂无常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以致葬送永生生命呢?

 

  撒但用了哪些绳索将你绑在这个世界上?你发现哪些事情非常具有试探性,很难让你抗拒得住的?为了叫你远离罪恶,远离绝望,不至于对你自己丧失信心,你应该把握住圣经中的哪些应许?

 

星期五 29

 

  进修资料∶复习传5章并多读几遍,注意本周没有讨论过的那部份经文。

 

  针对路12:13-21中财主的故事,怀爱伦写道∶「穷人、孤儿、寡妇和有病受苦之人的情形已引起了这个财主的注意……

 

  这个人的目标不比死亡的畜类高多少。他活着,犹如没有上帝、没有天国、也没有来生;好像他一切所有的都是他自己的;他对上帝和世人没有一点责任。」──怀爱伦《天路》第20章。

 

  我们要将身心献与上帝,必须将凡足以使我们与他隔离的障碍物完全消除。所以救主说∶『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凡足以引诱我们的心志离开上帝的事物,都必须除去。有许多人所崇拜的偶像,就是玛门--金钱。贪财之心,好利之念,是撒但用以捆绑人的金链。又有一种人是崇拜名誉,和世俗的尊荣;更有一种人所求的偶像是一己的安舒,和没有责任的生活;但这一切辖制人的束缚,都须斩断。我们不能半属上帝而又半属世界。若非完全作属于上帝的子女,我们就不是上帝的子女。」──怀爱伦《喜乐的泉源》第5章。

 

讨论问题

 

  1.在你自己的社会中,穷人以哪些方式受到富人的欺压?作为一个教会,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帮助那些受欺压的穷人?

 

  2.虽然你们是基督徒,但你们当中或许也有一些人,正在以哪些方式欺压穷人?

 

  3.所罗门花了大量笔墨来谈论财富,因为钱财,和追求钱财对基督徒来说仍然是最难克服的问题之一。我们怎么能一方面声称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但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聚敛财富呢?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我们不得不生活,我们不得不付帐单,我们不得不吃饭,而这些都需要钱。要有多少钱才够呢──或者,是否有感到足够的一天呢?在学课小组里讨论我们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