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后来呢?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有关经文∶传7章。 存心节∶「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 诗人瑞克(Rainer
Rilke)谈到巴黎的妇女用「嚼碎的湿面包」给鸟儿喂食时,这样写道∶「她们以为她们的唾液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带进了世界。而小鸟们嘴里尝了之后就会飞走,它们通常会在片刻之间将这段小小的插曲忘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典型的「黑伯尔」。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说明了人总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人,我们的确在寻求生命的意义,存在的目的,人生的方向,有时甚至是以奇怪的方式在摸索。我们现在处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面前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太多的选项,太多的道路供我们选择。我们怎么知道哪一个选择是对的呢? 本周将学习传7章。这一章的头14节读起来颇有箴言书的味道,都是简洁有力的格言,论及道德、人生、不公、不平、智慧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它们不总是那么容易理解,但却充满了特别的智慧,这种智慧,正是我们希望从一个得到耶稣赏识的智慧人那里得到的。这一章的剩馀部份听起来更像传道书了,让人看到一个痛苦的所罗门,即使是在他焦虑之时,他仍然有许多可供分享的智慧。 这一章,像整卷书一样,论到了更多有关人生的问题。结合整本圣经的教训,就能发现传7章的正确答案,只能在一位创造我们,救赎我们,并给我们人生目的和意义的上帝那里找到。但许多人却在毫无价值的地方,无法满足人的地方,苦苦追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终究一无所获。 学习本周学课,为 星期日 名 誉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传7:1) 在希伯来原文里,这里有一个文字游戏,是无法从中文译本中看到的。「名誉」这个词同「膏油」一词在读音上很相近。虽然这样的语言和诗歌上的写作技巧并没有带来许多意味深长的含义,但却使原文在读的时候有一种美感和魄力,不幸的是,在翻译的时候失去了原文的光彩。 乍看之下,这节经文,特别是最后一部份,颇有点像所罗门另一个悲观主义论调∶与其在日光之下眼见所有的邪恶,不如从未出生过;与其活着,不如一生下来就死掉,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但传7:1似乎说的是另一回事。这节经文的关键或许在经文的第一部份。
所罗门在传7:1第一部份说的是什么?也参箴22:1; 但6:5;提前3:2,10。
这部份意思很明显,讲的是名誉的价值。接下来的经文正好符合这部份经文的意思。法国人沙特(Jean-Paul
Sartre)认为因为人生到死就结束了,所以人的一生是由人的死所决定的。从此以后再没有改变、没有潜力、没有成长。你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的人就是什么样子,没有增加、没有减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的。我们要想得到名誉,拥有好品格,为了上帝的国而在世界上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一切的机会,在我们死的时候就没有了。品格是在今生塑造的,而不是在坟墓里。我们得救的机会是在现今,而不是在死后。 因此,这节经文真正谈论的是人生事物的优先次序问题。名誉会永远存留;但一个邪恶的人却只是来去匆匆,或许就像膏油的味道一样飘散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们当谨慎地使用我们的时间,安排好我们所处理之事的优先次序。我们所做的哪些事将会持久地,永远地留下好影响,而哪些事却终有一天会消散,被遗忘?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怎样安排你的时间?如果你不得不站在上帝面前为你过去的24小时交帐的话,你又将怎样来安排你的生活?
星期一 宴乐的家,居丧的家 浸礼会信徒曾经有句话,说∶「他所拥有的那点宗教仅够带给他痛苦。」可能人人都看到过这类人。或许他们就是耶稣在太6:16提到的那些人,他们「脸上带着愁容」四处招摇,为要叫人人都知道他们有多圣洁。
粗略地读传7:2-6可能会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以为宗教就该如此。服丧比宴乐好,忧伤比嬉笑好,等等。这一切怎么与在主里欢欣,在基督里喜乐的观念协调呢(利23:40;诗5:11,149:2;腓4:4;帖前5:16)? 如果你仔细读传7章的这些经文的话,会发现经文本身给了我们一个暗示,能解答我们所有的困惑。
仔细读第2节,特别是它的最后几句。所罗门在这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明白他在第2-6中的基本资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罗门在重复昨天学课的思想。无论你如何宴乐,最终都有一场哀哭,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死。智慧人知道这一点。他们知道人类景况的严重性,还知道虽然宴乐和嬉笑在生活中有其一定的位置,但它们的地位必须被放在人生的大背景之下来考虑。我们的人生并不以欢宴结束,而是以哀哭告终。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在笑声中终止,而是在悲哀中消失。愚昧人往前行,但却忘记了最终等待他们的结局。总有一天,「哀哭切齿」将要取代欢笑。 阅读路12:41-48。从哪些方面来说,这段经文所传达的资讯与以上这段话所说的相同呢?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基督徒,我们怎样保持平衡呢?毕竟,善恶之争是一件严肃的事。从根本上来说,它所关系到的不仅是今生生命,还有有永生。我们怎样平衡地看待这个真理,好叫我们也能在主里喜乐呢?或者,这些观点本身其实并不彼此冲突吧?将你的回答在学课小组里分享。 星期二 忍耐与骄傲 我们已经看了传7章的头6节经文。今天我们将学完这第一部份的内容,这部份是由类似箴言书的短句所组成。
阅读传7:7-14。所罗门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哪一点是你最敏锐的;也就是说,触及到你的敏感地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经文里埋藏了许多智慧。比如说,第7节,关于贿赂败坏人心的话,就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属灵教训∶一次妥协导致下一次的失败。它不是在说一个败坏的心接受贿赂,而是贿赂败坏人的心。它说明了罪对人心所产生的作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多么有力的警告啊。 读第9节。这里说明什么问题?圣经中还有哪些经文也谈到类似问题?太5:22;18:21,22;罗12:1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第12节。智慧怎样庇护人?智慧怎样保全人的生命?也参箴1:7;9:10;西1:28;雅3:13-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样理解第14节的意思?参腓4:11-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以上所提到的那些方面做得怎样?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做些改变?是在恼怒,妥协,或是缺乏信心上吗?随时跪在主面前,祈求得着祂借着耶稣白白赐给我们的那些礼物是多么重要啊。 星期三 我们堕落的人性──第一部份 阅读传7:15-21。以下经文中,哪一段经文最贴切地描述了传道书7:15-21所传达的资讯? (1)林前13:13(2)加6:2(3)罗3:10 所罗门在这里勾勒了一个比较消极的人性画面。虽然人可以把这些话当作他另一个悲观主义论调,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17世纪的欧洲正值启蒙时代初期,崭新的知识开始在人类面前爆发。对世界的新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完美人性的憧憬。的确,这个世界曾经很糟糕,其上的人也曾经很败坏,但现在我们正在获取对世界的新知识,新亮光,无知将被扫荡得精光,人类将不断改进,并坚定不移地朝着完美道德的道路前进。 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二十世纪初的人们相信,借着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技术的开发,人类将很快学会征服那曾经带来麻烦的一切。借着我们的机器,装备,和发明,我们将征服疾病,征服自然灾害,征服仇恨和战争。 思想过去100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于科学能实现人们的宏伟希望方面,科学究竟有多少进展呢?也参太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不是吗?虽然我们得到了新的知识,但我们有罪的人性胜过我们,以致于那些新近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竟成了邪恶和苦难的来源。能力和知识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关键在于人怎样利用它们,他们可以用它们来建造或是炸毁房屋。我们最需要的并非新的知识和能力,而是那按照上帝的品格和形像所铸造出来的人心,否则知识和能力就会被派上邪恶的用场。 我们所有的人,不同程度地,都具有一些知识和能力。你是怎样使用它们的?是用它们来做好事,荣耀上帝呢?还是利用它们来做一些不太光彩的事?请诚实地面对自己,不管这样做对你来说有多难过。 星期四 我们堕落的人性──第二部份 在传7:15-27中,所罗门发表了对人类的长篇哀歌。
阅读第15节。所罗门在抱怨什么?这个抱怨有多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所罗门并不是只在这节经文中有这种抱怨。他在传3:16,17还说了些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明白这节经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在传7:20的言论,同保罗在罗3:10(「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以及约翰在约一1:10(「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中所说的极为相似。虽然基督徒常因他/她们对人性的「悲观」与「消极」而受到嘲笑,但只要人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它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形,就该知道基督徒所说的「人性的罪恶」并非空穴来风。你或许需要有一定的信心来相信基督教的许多教义,但在「人性堕落」这个教义上,倒用不着信心了,一看现实便知它是真的。 阅读第26节。所罗门的什么人生经历导致他说这番话?王上11: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所罗门指的是一种女人(对照箴18:22),但他给人的重要资讯却远不止于女人∶对任何一个撒但用来牢笼你,让你偏离主的人,你都要当心。 或许这章最惊人的的经文是最后一节,第29节。它将人类的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上帝起初造人时,人是圣洁的,但我们自己却变恶了。所罗门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作为证明这个道理的典型例子。不错,他是有罪的,但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他是行在正道上。被翻译成「正直」的希伯来文,其意思有「直」或「正确」的含义,常被用来描写人的行为(申6:18;王上22:43;王下18:3;伯1:1,8)。虽然所罗门开始是「正直」的,但最终他还是偏离了正道。
阅读林后13:5。你有信心吗?你怎样证明你的回答是对的?
星期五 进修资料:怀爱伦《儿童教育指南》第32章;《教会证言》卷4,第606页;《教会证言》卷8,第86页;也参《心智、品格与个性》(Mind,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545-554页。 「真教育并不忽视科学知识或学术造诣的价值;但它重视能力甚于学识;重视善良甚于能力;重视品格甚于知识的造诣。世界需要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甚于需要具有高深学识的人;世界需要能以坚定操守控制其才能的人。 「『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箴4:7;15:2)真教育能授予此种智慧,非仅教导我们善用一种,而且善用所有的才能与学识。因此真教育乃包括我们对于自己,对于世界,以及对于上帝所有的全部责任。 「人格的建造原是委托给人类最重要的工作;现今对此问题的勤加研究,较以往尤为重要。从前各世代从未须要应付这么重要的问题;以往的男女青年也从未遭遇像现代青年所遭遇的这么大的危险。」──怀爱伦《教育论》第25章。 讨论问题
1.在学课小组里复习你对星期一学课之问题所做的回答。 2.讨论以上怀爱伦的证言。特别注意第一段。它怎样符合我们本周所学的一些问题?品格为什么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掌大权的人? 3.本周学课谈到了人的影响力,以及所罗门的妻妾们怎样引诱所罗门背道。来自同侪的压力和影响力这个问题,对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因交错了朋友而走上歧路。作为一个教会,你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教会的年轻人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你们的教会能做些什么来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好的选择? 4.在学课小组里,大声诵读安息日下午瑞克的引言。你从这段话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让你知道人有需要去明白人生的目的及意义。我们的信仰怎样满足这一需要?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将我们所拥有的真理,与那些在最无意义的事情中寻找人生意义的人分享?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