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

【返回上级目录】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有关经文∶传9章。

 

存心节:「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9:10

 

  2004年,一位70岁的义大利人去世了。虽然70岁的义大利人的死并非罕见,但他怎样死的,倒是非比寻常。阿尔朵·巴萨多是一个退休农民,因一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遗留下来的炸弹而丧命,这颗炸弹是他收藏的军事纪念品之一。那天,他正在花园里,向他的一些朋友们展示他的收藏品,结果这颗炸弹爆炸了,他当场毙命,在一旁观看的人也身负重伤。

 

  对于这些事,这些难以用理性来解释的疯狂事迹,我们怎么来解释呢?就像我们上星期所看到的,这事实我们无法解释。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学会在面对这些目前无法解释的事件时,仍然信靠上帝的良善。

 

  在本周所学的一章,所罗门再次谈到这个主题(还有别的主题)。但他的着眼点在死亡问题上,这个问题也出现在传道书的其它地方。当我们阅读时,要记住,有时,所罗门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表达他的观点。他看问题的这种角度应该帮助我们明白,如果上帝没有应许我们公义和永生生命的话,我们的存在就是无益的,没有价值的。我们也当知道,就是在所罗门谈论死亡问题的时候,他也在同我们讨论人生以及此时此刻我们当怎样生活。

 

  学习本周学课,为310安息日作准备。

 

星期日 34

 

在上帝手中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传9:1)。

 

  9章第一节继续传8章最后一节的思路。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所罗门在传8章谈到我们无法看明上帝的作为。虽然他以这个思想结束,但第9章却用以上的路线(传9:1)开始,如果结合第8章的结束,这节经文可以这样来理解∶的确,我们无法明白上帝的作为,但我们可以知道,不管面临什么境况,上帝都看顾那些忠于祂的人。

 

你认为这个结论有多正确?如果你赞成这一结论的话,请思考忠于上帝的人「在上帝手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上帝的手中,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今生就绝对不会遇到疼痛、苦难或悲惨的事情。就是最忠心的基督徒也从来不知道「在日光之下」会有什么事情等待着他/她们?这或许就是所罗门在第1节最后一句的意思吧∶的确,我们是在上帝的手中,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会遭遇苦难。但其中的区别在于,在这些悲惨事件中,我们基督徒仍然信靠上帝的良善和怜悯。想想如果我们是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有一个慈爱、眷顾我们的上帝存在,不知道祂应许我们祂将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7:17),那么我们经历这一切时,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啊。

 

  圣经中记载许多在遭遇试炼时,仍在主手中的人,试将你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比如说约瑟或施洗约翰,当他们在监狱里的时候?或者是约伯,当他坐在垃圾堆上,一无所有,只剩下半条命的时候?或是但以理在狮子坑里?不管你选择处在谁的位置上,都请想象一下,对于这些人来说,当他们处在那种试炼之下,是多么容易对上帝的爱与眷顾发生怀疑啊。你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或许能帮助你正确对待你目前所面临的、可能让你对上帝产生怀疑的困境?

 

星期一 35

 

一样的命运?

 

  9:2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人认识到,结合整本圣经的教训来读传道书的重要性,这里我们最好再次温习一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经注释》的警告∶「这样的经文,不当被断章取义地使用,去教导圣灵从未要他们去教导的假真理。」(卷3,1060页)。

 

  同时,如果将所罗门的观点放在恰当的背景之下,他所说的其实也很合理。当人说了一切事,做了一切事之后,便都死了。死亡比大自然,至少是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大自然,更强大。当然,人可以争辩说死亡属于大自然的一部份,而且凡有生气的总是要死的。就像我们所熟知的,不管你是否是义人,你都一样会死。死亡总是赢家。

 

  但如果说,无论人怎样生活,人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这个命运就是死亡),就好像是在说不管我们喝的是水还是砒霜,我们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是这样目光短浅地来看待问题,那么死亡就真是一切人的命运了。但目光短浅就是目光短浅,这好比人在听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的头几个音符之后,就误以为整个交响乐就到此为止。整本圣经给我们提供一个更长远的观点。

 

  查考以下经文∶人类最终的命运如何?但12:2;太25:32-41;约3:16;约5:29;启20:6-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毫无疑问,圣经清楚地说明并不是只有一个命运等待着人类。有两种命运:人若非得永生,就是永远灭亡。没有中间地带,没有丝毫妥协。我们不是得永生,就是遭永死。

 

  好消息就是借着耶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永生。基督代替全人类死了,没有一个人被遗弃不顾。祂为我们所预备的足够人人享用。但最终,我们各人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各自的命运。

 

  想想你自己的选择,不单是那些重大决定,还包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小」决定。这些决定说明了你所选择的命运最终将会是哪一个?

 

星期二 36

 

死了的人

 

  「让我死吧!因为那些承受多年苦难,最后还落得一死的人出生,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在宣传死亡,繁殖凶杀。」──拜伦(Byron

 

  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写到∶「一旦人意识到死亡是万物的结局,就会认为再没有什么比人生更糟糕的事了。」

 

  虽然此话很消极,但托尔斯泰的话的确言之有道。不是吗,人生那么艰难,到头来还以死亡告终,而死亡是一切的结局。

 

  阅读传9:3-6,试从一个不信上帝或来生之人的角度来思考这段经文。试将你自己放在一个相信死亡是一切的结局之人的位置上。作为这样一个人,你能说出人生的目的吗?当你知道了,总有一天,你自己会死,包括你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也会死,你现在所作的事还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角度来阅读这同一段经文,我们相信死亡不过是睡觉,并且因着基督为我们成就的,当祂再来时,我们将复活在新天新地里得永生,而这一切的发生,对于死了的人,就好比「眨眼之间」,当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段经文时,它给了你一个多么不同的资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当因基督借着祂的死和复活为我们所提供的而满心感谢。否则,我们就会面临今天的经文所提到的那种绝望。我们的信仰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是多么宝贵啊,像保守我们的生命那样地保守我们的信仰是多么重要啊。

 

星期三 37

 

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作为复临信徒,我们爱用传9:5,6作为人死后情形的根据。的确,死了的人「毫无所知」,并且「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至少,在耶稣来之前是这样的。但所罗门在这里想说明的,倒不是什么有关人死之后的状态的神学观点,而是想说明一个有关人生的问题。虽然这些经文谈论的是死亡,但它们是从人生以及应当怎样度过人生的角度来谈论死亡。

 

  阅读传9:5-10。所罗门在这里说明了一个有关人生的什么论点?他告诉我们当怎样来生活?我们怎样将这一基本思想应用到我们基督徒的人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生命,至少在今世,只有一次。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伯8:9),并且将来有一天这个地球以及其上的一切都要过去(彼后3:10-12),它却充满了永久性的后果,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将决定我们永远的命运。这是对的∶我们短暂人生所作的决定,哪怕是在几秒钟内所作的决定,都将决定我们永远的命运。因此,我们认真地对待这段宽容时期,过一个警醒的人生,关心我们自己的灵魂得救,是多么重要啊。

 

  查考以下经文。它们怎样强化以上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14: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后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后3:10-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我们所做的决定有多重要,最重要的那个决定是为基督做的,这个决定就是因顺从圣灵的带领,我们决定向自我死,而向祂活着。你已经做了这个决定了吗?单单上教堂,或是单单信耶稣,还不是在做那个重要决定,这个重要决定将决定你怎样度过永恒的岁月。

 

星期四 38

 

定期和机会

 

  我们所有人都耳闻目睹过不公不义之事,这样的事不一定都是别人造成的。有时「定期和机会」带给人的,会让人感到那么地不公,那么地不平,那么的绝情。

 

  一位年轻妇女在盛年却遭到疾病的打击;一个男人因景气不佳而被解雇了;一个体育明星滑了一跤,摔倒在楼梯上,从此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阅读传9:11-18。所罗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如果不赞成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地,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讲,可以说的确是「定期和机会」在左右我们的人生。但这却不是圣经的教导,圣经教导我们不管事情有多复杂,上帝不仅知道万事(诗11:4,5:21),还让自己卷入人类的生活当中(箴16:9;但2:21;太6:25-31),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关键在于个人对上帝有认识,认识上帝以及祂的爱,就能让我们凭信心和顺服依靠祂,即便是在看起来「定期和机会」很残酷地对待我们之时。

 

  特别注意传9:13-16。这里提到了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有多种方式来看待这些经文,但根据背景,我们可以说所罗门谈论的是更多的不公平现象,关于某个人做了某件值得称道的事,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这里是因为贫穷),他所作的贡献没有得到认可,或根本就被人们遗忘了。再次地,从人的角度来讲,这些都可能是真的,但幸运的是,人的角度并不能决定一切。上帝的角度却决定一切,祂不仅不会忘记人还会奖赏人(路6:35;西3:24;来10:36;启22:12)。

 

  对于一个受到「定期和机会」严酷打击的人,你怎样劝勉他/她?你怎样向那些在苦难中的人保证上帝对他/她们的爱和眷顾?

 

星期五 39

 

  进修资料∶怀爱伦《教会证言》卷2191页;卷3453页;卷4306,307页;《基督教教育要旨》(Fundamentals of Christian Education),第245页;《善恶之争》,第42章;《信息选萃》(Selected Messages)卷191页。

 

  「基督要听众明白∶人死了之后,不可能再设法使灵魂得救。在比喻中,亚伯拉罕回答财主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基督用这话来说明人希望有第二次的宽容时期是不可能的。今生乃是为来世作准备的唯一时机。」──怀爱伦《天路》第21章。

 

  「对每个世代的人,上帝都给予领受真光和特权的机会,都有个宽容的时期,可与上帝和好。但这恩典是有期限的。上帝多年发出慈爱的呼声,纵使长久被人藐视和拒绝;但总有一天上帝要发出末次劝告。那时,人心已变成铁石,不再响应上帝圣灵的感动。于是那慈祥可亲的声音不再劝化罪人,责备和警告的声音也就止息了。」──怀爱伦《历代愿望》第64.

 

讨论问题

 

  1.作为一个学课小组,你们是否知道有某个人在「定期和机会」上很不幸运?作为一个小组,你们怎样去向这个人说明,就是在充满危机的时刻,上帝仍然爱他/她?

 

  2.对于你教会里那些还没有归主的人,你能提供一些什么帮助?你怎样能帮助他/她们明白尽快作这个关键决定有么重要呢?

 

  3.请大家讲一次他/她们感到上帝与他/她们特别亲近的特殊经历。你能从彼此的经历中学到什么?

 

  4.作为一个小组,讨论怀爱伦在以上证言中所提到的有关「为永生作准备」的想法。你认为她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怎样去「为永生作准备」呢?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