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这些事的总意

【返回上级目录】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有关经文:传12章。

 

存心节:「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12:13)。

 

  俄国作家,安德瑞•比托夫(Andrei Bitov)这样提到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我27岁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坐在列宁格勒的地铁上,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当中,人生似乎在瞬间停止,没有未来,更谈不上意义。突然,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没有上帝,人生就没有意义。我目瞪口呆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它仿佛成了一个梯子,让我在其上攀登,让我走出了地铁,进入了上帝的光中,并在其间生活。」──摘自拉维撒加利亚着,《没有上帝,人还能活吗?》(Ravi Zacharias, Can Man Live Without God Nashville, Tenn.: Word Publishing, 1994,59页。

 

  传道书完全可以被精简为一句话:「离了上帝,人生就没有意义。」但这句话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不单是如果上帝不存在的话,人生没有意义;而且如果我们过一个没有上帝的人生,不认识他,不遵守他的命令的话,那么人生还是没有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死亡问题。死亡始终在等待着我们,要吞噬我们,要毁灭我们。如果不能给死亡问题一个答案的话,那么人生也就没有答案。人生的答案只能在耶稣那里找到,祂战胜了死亡,将我们永远无法从别处得到的祂的胜利,奉送给我们。「离了我,」耶稣说,「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而这句话也为我们寻找到生存的理由。

 

  本周我们要对传道书做最后的回顾。传道书使用较有创造性的方式,来提醒我们一个重要真理。它就是:离了上帝,人生就毫无意义。

 

  学习本周学课,为331安息日作准备。

 

星期日  3月25

 

记念造你的主

 

  在这里,所罗门重续前言。他仍然对年轻人提出忠告,仍然就「衰败的日子」警戒他们。上周我们看到这些日子是令人烦恼的日子,但它针对的是年纪老迈的问题。衰败的日子(至少所罗门在这里所指的)似乎就是年纪老迈的时候。

 

  所罗门在12:1中说的什么,正是他在传11章的最后几节经文所表达的?他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罗门在这里用的「造你的主」一词与创1章的「造」源自同一希伯来字根──「巴拉」(bara)。在圣经中,「巴拉」所形容的对象总是上帝,描写上帝神性的作为(赛65:17;玛2:10;摩4:13)。更明确地说就是,「巴拉」从不曾被用来形容人的作为。因此,在这里,所罗门所表达的是一个与圣经真理相一致的观念:上帝是我们的创造主。祂是我们的上帝,因为祂是我们的创造主。

 

  更有趣的是,被翻译成「创造主」的希伯来词是复数形式的,让人想起在创1:1中,希伯来文的「上帝」也是复数形式。对这一复数现象,虽然历来说法不一,但一些基督徒认为这正好说明了上帝是三一真神(创1:26;3:22;11:7)。

 

  所罗门荒废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的青春之后,所罗门现在开始着手警告他人,不要步他的后尘,重蹈他的覆辙。虽然说,只要人能接受上帝,无论其年龄大小都是好的,但却还是越早越好。所罗门的信息很明确:别在年轻时离开上帝。

 

  为什么说一个人在年轻时归主,要比在年老时好?年轻时归主有哪些有利因素?将你所想到的有利因素列出来,带到学课小组分享,并将它与其它人所说的相比较。你能从彼此的分享交流中学到些什么?也参申10:13;路13:4,5;腓3:1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一 326

 

推磨止息之时

 

  传12:2-7以优美的诗歌体裁,生动地勾勒了人的衰老过程。许多释经家都赞成传12:2「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传122)所描写的是人在年老时所面临的智力上的衰败。「看守房屋的」指的可能是手臂。年轻时强壮有力的手臂,现在开始发颤了。

 

  阅读传12:1-7。尽量去揣摩其中所描绘的。边读边自问:为什么所罗门要在这里谈到年老的问题?他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罗门,在他自己到了垂暮之年时,特别提醒我们人生之短暂。在这卷书中,这是他再三强调的主题。说实在的,不管我们是谁,不管我们怎么个活法,或是活多长,迟早我们也都要面临死亡。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一些基督教的青年人爱在他/她们穿的T恤上印这样一句话:「今生短暂不可怕,永死太长更堪惧!约3:16。」所罗门,正值其垂暮之年,死亡就摆在他面前,这时,他来提醒我们,特别是提醒青年人,老之将至。当然,如果你走运的话,你或许能长寿,但长寿只是去品尝「衰败的日子」,然后,最终,还是一个死。当然,你也可以幸免于「衰败的日子」──夭折。

 

  简言之,传道书再次提醒我们,人生有限,生命短暂,是水蒸气,是黑伯尔(hebel),因此,我们都当晓得永恒的存在,晓得上帝已经在耶稣里为我们提供永生。

 

  阅读启21章及22章,这两章描绘了上帝借着耶稣的死为我们所有人预备的未来世界。其中描述的哪些部分最吸引你?哪一部分最让你感动?尽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天国将会是什么样的?记住,这将是永远的。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预备的。当我们想到这些的时候,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对于在耶稣里为你保留的这个应许,你到底相信多少?

 

星期二 327

 

著书多

 

  在传12:9-12中,所罗门开始谈论智能,知识,以及他为了将知识传授给别人所做的诸多努力。他提到自己「陈说了许多箴言」(第9节),但没有说明这些箴言是指他所有的著作呢,还是指他在这一卷书中所记载的言论。总之,他想要说明的是,他不仅自己去探究真理,还尝试着将真理教导他人。

 

  现在特别来看看第10节。他希望他的话是令人「喜悦的」。这是否意味着他只不过是想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来投人们所好呢?当我们看了他所写的,特别是在传道书中所提到的话之后,我们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其实,答案可以在经文的后半部分找到。他虽然寻求让人喜悦的言语,但却是「凭正直写的真理话(中文圣经翻译为「诚实话」)。」当言语中不带有真理的时候,也就不再令人喜悦了。最终,真理的话是令人喜悦的,因为耶稣(约14:6),那位为我们代偿死味的,就是真理的化身,至少对那些认识祂,并接受祂的人来说,祂是可喜悦的。

  阅读第11节。所罗门在这里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所说的「刺棍」可能是指一种用来驱赶牲畜的,带刺的木棒。所罗门使用这个比喻的目的与他提到「钉子」的比喻是一样的,意在说明智慧人的言语应该具有双重功效:激励人们去行动起来,同时将智慧的言语牢记在心。根据许多释经家,这里的「一个牧者」指的就是上帝(诗23:1,31:10,10:11-14);也就是说,智者的言语最终是出于上帝的。简言之,就是所罗门在这里谈论的是有关圣经的启示与灵感的问题。像别的智者和先知一样,他也是「被圣灵感动」的(彼后1:21)。

 

  第12节给我们什么警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是,在讲完圣经的灵感问题之后,所罗门紧接着发出了有关书籍的警告,要我们谨防错误的学习。许多人求学的结果却是永远地灭亡。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谨慎自己所学的,免被误导。

 

  世界上有哪些「知识」,可能会因我们缺乏「一个牧人」来教导,并用圣经加以验证,而让我们误入歧途?为什么在寻求这些知识上,你要特别小心?

 

星期三 328

 

信心,律法和审判

 

  在长篇大论有关人生、死亡和上帝之后,所罗门以传12:13,14这两节经文结束。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罗门在传道书中的最后信息,就是他对以前所写的做总结,听起来像是启14章三天使信息的要点。

 

  阅读启14:6-12。将这段经文同所罗门传道书的结论部分相对照,看看其中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罗门以呼召我们谨守上帝的诫命作为全书的结束,这是第三位天使信息的一部分(启14:12)。所罗门谈到了审判;第一位天使的信息也谈到了审判(第7节)。最后,所罗门要人「敬畏上帝」的呼召,就是圣经要人信上帝,敬拜祂,并顺从祂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所罗门的结论就是三天使的信息(传12:7-12)。敬畏上帝同敬拜上帝是彼此相联的。「当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全地要在祂面前战抖。」(诗96:9)「至于我,我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圣殿下拜」(诗5:7)。难怪第一位天使的信息不仅告诉我们要敬拜上帝,还告诉我们(正如所罗门所做的)要敬畏祂。

 

  由此可见,所罗门结论中的三个要素,正是我们所知道的现代真理(Present Truth)的重要因素。这是否表示所罗门蒙启示写这些话的时候,就特别想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呢?当然不会。相反,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重点:打从开始,信靠上帝为我们赎罪的信息,都反映在遵行诫命的生活中,这一切都衬托出审判的背景。它并不是一件新事。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我们并没有发明这一切。我们只是蒙召将这个信息传给世界而已。

 

  如果要你给某人讲解什么是敬畏上帝,什么是遵守祂的诫命,你会怎样说?

 

星期四 329

 

总 意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本季学课的结尾,到了给传道书的结论做总结的时候了。这卷同圣经其它书卷迥异的奇怪的书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上帝想借着它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呢?我们当怎样来应用这个信息呢?

 

  再读传道书。仔细推敲它,并祷告,然后将你所认为的,这卷书所阐述的关键问题写出来。上帝借着传道书给你的信息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帮助了你更好地与主同行?请预备在学课小组里分享你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各种不同的回答一定很有趣。但有一点的确很清楚,就是:上帝借着这卷书警告我们,不要被世俗所缠累。不错,上帝是给了我们肉体,我们可以享受肉体上的欢愉。这些都是上帝给我们的恩赐,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但它们并不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目标。它们本身不过是黑伯尔,是水蒸气。随着你年龄的增加,你享受它们的能力也随之减少,当你断气的时候,它们也就不复存在了。

 

  换句话说,不管传道书还给我们传达什么信息,至少它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想清楚你是谁,你为什么在这里,你怎样来到这里的,最重要的是,在你短暂的人生之后,在你「黑伯尔」般的存在结束之后,你将到哪里去。上帝的确赋予我们许多恩赐,但这恩赐总有过期作废之日,今生的一切都如此。

 

  耶稣用一节圣经经文精辟地道出了传道书在它的12个篇章中所阐述的,那就是:「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可悲的是,人们常将短暂的黑伯尔般的事物用来填补他们心灵的饥渴。这是多么可悲啊,特别是想到耶稣的宝血已经赎回了我们的生命,耶稣已经借着祂的死为我们预备了一张单程机票,让我们脱离「日光之下」的「狂妄」和「愚昧」。

 

星期五 330

 

  进修资料:怀爱伦《信息选粹》卷2113页;卷3405页;《教会证言》卷5455页。

 

  「人的强壮其实是软弱,人的智慧其实是愚昧。真正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才干和学问,而在于与上帝活泼的连结。真理的力量,因那些传扬它之人专注于表现他/她们自己的才干和学识而大大削弱了。这样的人也显明了他/她们对经验性宗教的无知,他/她们的心灵和生命还没有成圣,心中还充满了虚空的幻想。他们不向耶稣学习。他们不可能将救主介绍给别人,因为他们自己对祂也不甚了解。他/她们自己的心还没有被基督为丧亡人类所作的伟大牺牲所软化与征服。」──怀爱伦《教会证言》卷5158,159页。

 

  「你不需要走到地极去寻找智慧,因为上帝近在眼前。你现在有的以及将来可能有的才干,并不足以使你成功。你的成功在于主所能为你成就的。我们必须少信赖人所能成就的,而对上帝为每一信靠祂的人所能成就的多抱信心。祂渴望你向祂伸出信心的手;祂渴望你向祂怀有成就大事的希望;祂也渴望你理解属世与属灵的事。祂能使你的智力敏锐。祂能赐人机智与技巧。你要将你的才能放在圣工上,要向上帝求智慧,祂就必赐给你。」──怀爱伦《天路》第12章。

 

讨论问题

 

  1.在一个学课小组中,复习星期四的学课,并就你们的结论进行讨论。

 

  2.请不同年龄层的人,就衰老问题谈谈他们的感想。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学到什么有关人生、上帝、信心的功课?年老的人能够提供年轻人一些什么经验?

 

  3.在你所处的社会中,有哪些事容易使你陷入世俗的牢笼中去?作为一个学课小组,我们怎样能彼此帮助,以免失足?

 

  4.作为一个教会,在帮助信徒分辨永恒事物与短暂事物上,我们做得有多好?或许,我们所做的,反而鼓吹人们去注重财富、权势、名声和知识,让人视野模糊,无法看清精金与渣滓的区别。请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网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