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1-12《历代愿望》第458页 1-3《使徒行述》第225页 基督的恩惠和美德不合犹太人的口味——[引赛53:1-3]这些经文并不是说基督没有人格的魅力。在犹太人眼中,基督没有他们所指望的美貌。他们期望的弥赛亚是要带有外表的显赫和世俗的荣耀,为犹太民族成就大业,把她高举在地上各国之上。但是基督来,把衪的神性隐藏在人的外表之中,并不引人注意。衪谦卑和贫穷。他们把衪与他们的吹嘘相对照,就看不出衪身上的美容了。他们不能辨认衪品格的神圣和纯洁。衪的生活所表现的恩惠和美德不合他们的口味(《怀氏文稿》1911年33号)。 1-9《先知与君王》第690页 2 《复临信徒的家庭》第461页;《历代愿望》第27页;《福山宝训》第25页;《先知与君王》第710页 2,3 《传道良助》第49页 顺服谦卑的形象——预言论到基督象根出于干地。以赛亚写道:“衪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衪的时候,衪无美貌使我们羡慕衪。衪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衪被藐视,好象被人掩面不看衪一样,我们也不尊重衪。”要研究这一章。本章描述基督为上帝的羔羊。那些高傲自大,心乃充满虚妄的人,应当看看救赎主的这幅图景,好把自己降卑在尘埃之中。要把全章都记住,其影响会使玷污罪孽,高抬自己的心顺服谦卑。 要思念基督所受的羞辱。衪甘自取了堕落,受苦,被罪所沾染的人性。衪担当我们的痛苦,背负我们的忧患和屈辱,衪经受了人类所遭遇的一切试炼。衪把神性和人性结合起来,就是上帝的灵住在肉身的殿中。“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这样,衪就能与亚当有罪和忧苦的儿女交往了(《青年导报》1900、12、20)。 基督能救赎每个人——基督不仅死在十字架上成就衪救人的工作,衪的使命还包括承受耻辱和痛苦。“衪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衪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衪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这个惩罚是基督为犯罪的人承受的。衪担当了每一个人的刑罚,所以衪能救赎每一个人,不论他堕落到什么程度,只要他肯接受上帝的律法为自己公义的标准(《怀氏文稿》1899年77号)。 3 《给管家的勉言》第23页;《历代愿望》第147、600页;《早期著作》第109、160页;《善恶之争》第633、641页;《福山宝训》第12页;《医疗布道论》第19页;《告青年书》第13页;《成圣的人生》第77页;《救赎的故事》第204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19页;《证言》卷一第78、136、137、155、505页;《证言》卷二第202、337、345、358、516页;《证言》卷三第326、378、407、416、457页;《证言》卷四第121、251、379页;《福利工作》第24页 3,4 《给管家的勉言》第54页;《历代愿望》第471页;《先知与君王》第686页;《证言》卷一第287页 4 《善恶之争》第416页;《证言》卷四第418页 4,5 《早期著作》第114页;《先祖与先知》第411页;《证言》卷四第374页 4-6《历代愿望》第484页 4-8《使徒行述》第226页 5 《使徒行述》第472页;《天路》第191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22页;《历代愿望》第25页;《早期著作》第112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272页;《服务真诠》第124、504页;《医疗布道论》第19页;《告青年书》第13页;《证言》卷一第136、150页;《证言》卷二第73、207、516页;《证言》卷三第481页;《证言》卷五第316页;《证言》卷八第43、209页 6 《基督教育之研究》第269页;《历代愿望》第113、329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283页;《服务真诠》第71页;《论节制》第120页 7 《使徒行述》第227页;《历代愿望》第113、136、165、706页;《善恶之争》第18页;《福山宝训》第71页;《先知与君王》第686页;《证言》卷二第208页 7-9 撒但攻击基督,基督却没有还击——撒但处处攻击基督,可是衪在思想、言语,以及行动上都没有犯罪。衪不借助武力。从衪口中也察不出诡诈。衪虽然行走在罪恶中间,却是圣洁无罪,没有玷污的。衪受到诬告,却没有开口为自己辩护。如今有多少人,在受到诬蔑时,就忍不住大发脾气,说出令圣灵担忧的话来(《怀氏文稿》1907年42号)。 9,10 《使徒行述》第227页 10 《基督教育之研究》第402页;《证言》卷四第374、418页 10-12《基督教育之研究》第403页;《先知与君王》第692页 11 《使徒行述》第601页;《给管家的勉言》第213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144页;《历代愿望》第770、828页;《教育论》第309页;《早期著作》第288页;《传道良助》第28页;《服务真诠》第134、504页;《今日的生活》第349、355页;《医疗布道论》第135页;《救赎的故事》第413页;《证言》卷二第686页;《证言》卷四第529页;《证言》卷六第309、423页;《证言》卷八第43页;见亚9:16怀爱伦注释 12 《使徒行述》第227页;《历代愿望》第751页;《告青年书》第46页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