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1 《基督教育》第30页;《传道的书报员》第17页;《天路》第420页;《布道论》第36、693页;《传道良助》第470页;《福山宝训》第43页;《先知与君王》第717、720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156、205页;《证言》卷六第23、29、368、414、434页;《证言》卷七第62页;《证言》卷八第35、116、168页;《福利工作》第22页 1,2 《天路》第415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2、152页;《证言》卷八第10页;《福利工作》第271页 1-3《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58页;《证言》卷九第70页 1-4《先知与君王》第375页 1-5《传道良助》第28页 2 《早期著作》第104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177、201、238页;《怀爱伦传略》第295页;《先知与君王》第188、687、718页;《证言》卷五第99、528、547页 (玛2:7,8)只有光明才能驱散黑暗——当基督来到世界的时候,黑暗笼罩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上帝活泼的话语成为死的字句,只有最虔敬的崇拜者才时常听见上帝微小的声音,因为它已经被人的教条,格言和遗传所淹没了。祭司们用复杂繁琐的解释把最简明的道理弄得深奥难懂,飘渺不定。宗派之间的争吵扰乱了人的思维。他们的教义与真理相距甚远。…… 真理从天上俯视人类,看看他们有没有反映她。因为黑暗笼罩大地,幽暗遮盖万民。如果把遮蔽上帝荣耀的错谬黑暗驱散了,真理之光就必须照耀在世界的道德黑暗之中。上帝的议会决定由上帝的独生子离开天庭,神性披上人性来到世界。衪的行踪没有带着外表的显赫,衪所有的,只是美德,仁慈,良善和诚实。因为衪要向世人彰显上帝的品性。但世界不习惯注视真理,却转离光明,去迎就错谬的黑暗,因为他们败坏的口味对于错谬比真理更加适应(《评论与通讯》1895.8.6)。 3 《历代愿望》第34页 10 《使徒行述》第595页 10,11 《先知与君王》第375页 13 《证言》卷一第69页 15 《使徒行述》第601页;《先知与君王》第723页;《证言》卷八第39页 16 《先知与君王》第724页 18 《教育论》第182页;《善恶之争》第675页 18-21《先知与君王》第730页 19 《喜乐的泉源》第68页 21 《教育论》第302页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