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写作背景 有关本书的作者是旧约学者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传统认为本书的作 者是主前八世纪犹大的先知、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他可能在犹大王 乌西雅去世那年蒙召作先知,历经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三王,传达 神的信息逾五十年之久(主前七四○至六八七年)。同时代的先知还 有何西阿、弥迦。据犹太人传说,以赛亚在玛拿西作王时遭迫害,被 锯锯死(参来11:37)。 十八世纪历史批判学兴起後,开始对以赛亚为全书作者的传统说法提 出挑战,企图从不同的历史背景、行文风格、字汇、宗教思想等,证 明本书乃两个以上不同作者写成,指出40-66章明显地自成一段 , 向 主前六世纪被掳末期的百姓预言他们即将回国的信息,可能是被掳的 人中一位不知名的先知,假借以赛亚的名字说话,也可能後来被以赛 亚的门徒整理 (参8:16) 而冠上先知的名字。 更有学者将56-66章另 分作一个段落,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反映被掳回国後的社会生活与思想 。 另一方面,福音派的学者也指出这种学说多种的漏洞,认为这种学说 1 对全书风格的分析往往过於主观,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 忽略了40-66章与主前八世纪的宗教情况吻合 , 又与先知弥迦 的信息相似这类事实; 3 全盘否认了先知「预告将来」的能力等。事实上,本书主题清 晰、首尾连贯,前後相同的字汇和观念,处处表现出优美的合 一性,这是不容置疑的。 以赛亚出生於犹大王乌西雅时代,那是犹大历史中极繁荣稳定的时间 。乌西雅晚年因骄傲被神惩罚(参代下26:16-21), 身患麻疯病,与 其子约坦共掌政权达十二年。他去世那年,以赛亚蒙召成为神的代言 人,向受北方强敌压逼的犹大传讲信息。 约坦之子亚哈斯作王时,北国以色列亚兰联盟攻打耶路撒冷,先知在 举国忧忡下宣告「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的应许,但亚哈斯王 不肯信从,反而转向亚述求援。虽然危机暂时解除(以色列、亚兰先 後被亚述歼灭);但犹大也须向亚述称臣进贡,成为亚述的附庸国, 宗教上也须效从亚述(参王下16:18)。 希西家登基後,不肯再臣服亚述,亚述王西拿基立於是南下攻击犹大 各城邑;在这危急之秋,国中有人主张与埃及结盟,以赛亚却提出了 神的立场(参31),警告犹大勿倚持人的帮助,并应许神自己要保护 耶路撒冷。这次危机幸赖神的保护而安然度过。先知接著又提出另一 个危机,即巴比伦的威胁,预言国家将要灭亡,人民被掳。不过,先 知更远眺将来,预言百姓将从被掳之地归回,以色列蒙神复兴,充满 荣耀。 主题特色 以赛亚的名字意即「耶和华是拯救」,他所传的信息中心即耶和华的 审判与救赎。神必要审判悖逆犯罪的百姓,以及骄傲狂妄的列国,但 将来神奇妙的救恩要临及犹大与万国。弥赛亚的来临正是神拯救的记 号。 以赛亚对神透切的认识可说是先知书中一颗明亮的彗星,光芒四射。 他强调神的至高、独一无二、永恒、圣洁和荣耀;神是创造的神,也 是救赎的主。「以色列的圣者」是先知对神特别的称呼,宣告了神圣 洁的本性,这与通国行恶犯罪、假冒为善、欺压贫苦的图画成为鲜明 的对比。先知主要的职责是呼召百姓洗濯自洁、除掉恶行、归向神。 此外,书中预言将来有一位外邦君王要成就神的旨意,使犹太人从被 掳之地归回故土,更指明这位君王名叫古列(44:28; 45:1)。 透过这 预言,神表明 是掌管历史的全能主宰,与人手所造的偶像截然不同 。 书中对弥赛亚有最清楚的预言,如弥赛亚的名字、出生、工作、性格 、面貌、受苦、受死等,尤其五十三章更生动地预告了耶稣死於加略 山的景象。日後当埃提阿伯的太监读到该处经文时(参徒8:32-33), 仍然蒙懂不明,腓利就从这经文对他传讲福音,证明耶稣就是先知所 预言的弥赛亚。 本书大纲 Ⅰ 危机与复兴(1-12章) 1犹大的毁灭与复兴(1-5章) 2以赛亚的蒙召与事略(6-8章) 3世上政权及其角色(9-12章) Ⅱ 有关列国的预言(13-23章) Ⅲ 末日的审判与以色列的救赎(24-27章) Ⅳ 警告与埃及结盟(28-33章) 1选民的罪孽(28-31章) 2大卫王朝的复兴(32-33章) Ⅴ 审判列国、救赎选民(34-35章) Ⅵ 历使补篇(36-39章) Ⅶ 以色列的救赎(40-55章) 1百姓从巴比伦得释放(40-45章) 2巴比伦的灭亡(46-48章) 3仆人的救赎大工(49-55章) Ⅷ 以色列的羞辱与荣耀(56-66章) 1伦理上的宣判(56-59章) 2锡安的荣耀(60-66章)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