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至4章
此段的标题显示这些预言可能曾自成单元流传,后来才编入本书中。预言的内容反覆于耶路撒冷最后的荣耀和她目前的惨况。 这里跟几乎完全相同的弥迦书四章1至5节,使我们看见锡安真正超越之处,就是耶和华在她里面(参诗
68:15-16>诗六十八15-16,众山带着嫉妒的眼光来看锡安);这也是教会唯一的荣耀。她的角色是要吸引人来(2节下、3节上),不是强制他们;他们的需要是神公正的真理和治理(3下、4节上;参42:4>四十二4),这是那稳固的核心。那好像田园诗歌的结束(4节下),不能跟开始的话割离;否则我们只余下如约珥书三章9至10节描述的苦涩景况。故此,这里跟弥迦书一样,异象是为了呼吁(5节),不是梦想有一天会发生普世性运动,而是要求在此时此地作出回应。
犹大充满迷信(6节)、与外邦辔盟(6节下)、财富(7节上)、军备(7节下)、偶像(8节),使她在列国之中,闪闪生辉;当时大概是约坦或亚哈斯在位的日子,以赛亚事奉的早期,就是在乌西雅的富饶及希西家的改革之间的时候。表面上很热闹,那地却是荒凉的;她拥有一切,却没有神(6节上)。
第7节 至于第7节描述的物质主义,可参申命记十七章16至17节。‘偶像’一词是以赛亚常用的,也许是由于它跟‘无用’这形容词相似(参伯 13:4>伯十三4)。‘卑贱人……尊贵人’(9节)原文只是‘人’(诗 49:2>诗四十九2译作‘上流下流’),这里似不必添加意义;正如11节及17节一样,总意是指所有的人。 二10-22 耶和华的惊吓 这里重复的惊吓(10下、19下、21下、11、17节),以及描述之景象的阔大,使这篇诗产生极大的威力。它显示了以赛亚所见耶和华的异象:‘坐在高高的宝座上’(6:1>六1),也表明了倚靠世上力量的最终结局,这是以赛亚预言常见的主题。‘必有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12节)这事实,使以赛亚的传讲有如保罗般,促使人产生向前看的力量(参徒
17:31>徒十七31);这是教会常出落的要素。这里明显是指末日的境况,而非别的危机光景。二十四至二十七章将会更仔细的论述末日的启示。
这里描写的境况一如前述般可怜、普遍和无法抗衡的。这里描写国家的解体,资源匮乏,人民无理想可言。匮乏的情景包含两方面:一是物质方面(‘粮’和‘水’,1节;‘衣服’,7节),其二是领袖(2-4节)。这预言的应验,无疑地开始可见于亚述人来抢掠及驱逐百姓之后(参1:5-9>一5-9),真正的应验却在一世纪后,尼布甲尼撒把犹大的精英全掳往巴比伦(参王下
24:14>王下二十四14),只余下一个极端软弱、无力的政府。
第4节的‘孩童’和‘婴孩’大概是比喻,好像第12节的‘孩童’和‘妇女’;但‘败落的事’(6节;新国际译本:‘一片废墟’)可能是真实的写照。尽管以赛亚曾确保耶路撒冷不会陷入西拿基立之手(例如37:33-35>三十七33-35),先知却如弥迦一样,清楚知道在最后的荣耀以前(参2:2-4>二2-4),必先有毁灭(例如22:4-5>二十二4-5,32:14>三十二14,39:6>三十九6;参弥
3:12>弥三12,弥 4:1-8>四1-8)。先知的教训中并没有说神不管怎样,都会保存耶路撒冷。 第6-7节预言他们彻底的败落,随后再指出他们现今的虚有其表。他们的口舌言行(8、9节)得罪了神,祂是荣耀的唯一本源(参8节下);也使人无可信任。这些不信的人任意妄为之后,他们周围只剩下他们一手造成的荒凉。 第13-15节指摘当时那些不仁不义的人,他们促使全国走向灭亡。这里的描述已十分明朗,第五章将有更露骨的记述。 这里无情地暴露他们如何经历悲惨的剧变。开始时描述他们的炫耀行为,与15节的背景何等不协调。这里列出的21件装饰(18-23节)几已包括一切,充满他们的心思,却是全不可靠的。随后是可怕的剧变(3:24>三24至4:1>四1);而第25-26节描述之个人的命运,可象征全城;这象征同时用在巴比伦和耶路撒冷身上(参47:1-3>四十七1-3,52:2>五十二2)。
四2-6 将来的荣耀 本段的意义在指出救恩将在审判之后出现。以色列的荣耀将如毁灭后的新绿,火炼后的纯净,如出埃及的日子,神显现的荣耀。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