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章至39章
在这四章中,以赛亚事奉时代之政治形势突趋险恶,其中更涉及希西家王的两次考验,测试他的信心及正直,并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十六1至三十七38 亚述大军压境 这事件的细节,可参列王纪下十八章13节至十九章37节的注释。以赛亚省略了列王纪下十八章14至16节及17节上部分。 在本章中,亚述使者的说辞(4-10节、13-20节),真是极尽颠覆的能事。他技巧地引用事实,使他的讥讽无可辩驳[例如:埃及的背信(6节)、诸神的无能(19节)];他使用嘲笑(8节)、威胁(12节下)及哄骗(16-17节),又歪曲神学──扭转希西家改革的意义(7节),从以赛亚的讲道中断章取义(10节;参10:6>十6、10:12>12),并从假宗教中归结使人沮丧的结论(18-20节)。希西家王吩咐:‘不要回答他’(21节),因为敌人不是要争辩真理,只是要得着胜利。 三十七章的记述(更详细的记录可参列王纪下十九章),可说是一个回应恐吓的典范。希西家的坚持并非出于盲目的乐观主义;从他‘披上麻布’一事可知(1节)。他要求以赛亚代求(4节),显示了他信心的由来;而他的‘生产’暗喻(3节),显出他是有远见的人,他指望的不是那陈旧的一套,而是要有革新(36:7>三十六7正是他勇敢改革的证明)。他提及‘余剩的民’(4节)也证明他有听以赛亚的讲道(参10:20-23>十20-23)。面对西拿基立的神经战(9-13节),希西家可用智慧去解除或屈从于恐吓之下。他把敌人的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14节),向神祈求,坦率他对神陈言。有如诗篇的作者一样,他坦言其处境(19节),向神表白其愿望(20节)。
第22-29节 第22-29节的凯歌,正好回应西拿基立的挑战:‘你到底倚靠谁?’(36:5>三十六5);先知的回话是:‘你辱骂谁?’(23节),并嘲讽他不知道自己一生功业的背后因素(26节;注意先知强调‘神古时所立的’,参22:11>二十二11)。
三十八1-22 希西家患病 有关三十八章1至8节及21至22节的评论,可另参列王纪下二十章1至11节的注释。 这首哀歌跟约伯的呼喊相似(参伯 7>伯七章),也好像某些诗篇(例如诗
88>诗八十八篇),特别是那些从哀悼转为赞美的内容。本段最后的话,从单数变成众数,显示这首诗歌成了公用诗歌(参诗25:22>诗二十五22,诗
51:18-19>五十一18-19)。 第10节‘阴间’(参18节及14:19>十四19的注释)是代表一个城市或牢狱;而18节则代表一个群体;五章14节却代表一只吞灭人的怪兽,第12节重点是在于织布的人的最后行动;而约伯记七章6节却是强调梭的快速。 第13-15节上希西家好像约伯一样的慌乱,神本可以作他的倚靠,但他以为他的困境是出于自己(15节上)。这困惑更增他椎心之痛,但同时也促使他顺服神独一和完美的旨意。请看17至20节。
第17-20节 第17-20节神的爱如今明显展露,首先希西家确知这一切‘本为使我得平安’,并且,(直译)‘我在坑中时,你已爱我’,最后,17节末更宣告神的赦免。第18节的‘阴间’和‘死亡’是同义词,这也是旧约常见的用法;其重点是要表达死亡的阴暗意义:死人不能称颂神,他们失去权力和地位,成了历史,归于尘土。另一方面,从第17节的话中,可见希西家原先面对死亡时,并无赦罪的确据,第18节更透露了他对死后的看法:没有感恩和喜乐。但在旧约中,对这方面有不少正面的描述,例如:被神‘取去’(创 5:24>创五24;王下 2:9>王下二9;诗 49:15>诗四十九15);‘与神同在’(诗 73:23>诗七十三23,另参诗 139:18>诗一三九18及诗 17:15>十七15;比较赛 26:19>赛二十六19‘复活……兴起……醒起’及但 12:2>但十二2)。不过,旧约中并没有把这些教导组合起来。希西家可以在神丰盛的应许中(参王下 20:4-6>王下二十4-6),欢欣称颂(19-20节)。他还要继续不断地发现神充沛的恩典(林前 2:9>林前二9)。
这段经文较详细的评论,可参列王纪下二十章12至19节的注释。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