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返回上级目录】

歌唱前往锡安(三十五110

  本章与前章的内容与气氛完全相反,不再是审判、咒诅、毁灭,而是充满欢欣喜乐。感谢神,灾难之后有一片更新的景象。

  本章有美丽的描写,值得一读再读。了解这段经文,最好以犹太人被掳后归回的情况作背景。耶路撒冷被毁后,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他们的盼望是七十年后可以重归故土。神将他们带回锡安,这事件可与他们祖先出埃及的经验相比。从巴比伦出发返回巴勒斯坦,沿途经过沙漠旷野。但正如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必有神迹奇事随他们。神必保守看顾,并供给他们的需要。留意经文所采用的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如旷野欢喜、沙漠快乐(1);蜃楼变水池、荒漠开甘泉(7)。但最动人的描写,是旷野中开了一条大道,专给神的赎民行走,他们一面走一面歌唱,朝向锡安进发。

  这动人的场面,怎能限于描写犹太人归回巴勒斯坦的景况,岂也不是信徒在世上奔走天路的写照么?我们的目的地不是地上的城邑,而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主耶稣是道路,信靠祂的人不会跌倒;我们虽愚昧,但在主的保守之下总不至失迷。我们今天所经过的旷野和干旱之地是甚么呢?

祈祷 神啊,我感谢,因为在旷野中为我们预备水池泉源,带领我走在圣路上。──《新旧约辅读》

 

B.复兴(35:1-10

神的先知们从不以审判和荒凉来结束他们的话,他们最后总是提到和平与复兴。这里有关复兴的信束息显得很突然,而且和荒凉的情景成尖锐的对比。但此二者也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荒凉是审判的结果,由荒凉纔产生了复兴。

这信息可分三部分:

1.先知首先确定事实,
2.然后启示方法,
3.最后描述过程。

事实的确定(35:1-2

在宣告将来临的荒凉时,他也描述土地将陷于混乱和空虚中。这首复兴之歌一开始,就描述大自然将恢复它的秩序和美丽。沙漠将有利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

在大地一片喜悦、荣美和繁盛中,人必重新看见耶和华的荣耀,看见神的华美。

方法的启示(35:3-4

他呼吁那些软弱、无力的人要勇敢,因为神要使他们在审判的过程中得到复兴。再一次,我们必须注意到,他有关荒凉的信息中所宣告的,「耶和华有报仇之日,为锡安的争辩,有报应之年。」和这里的声明,「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必来施行极大的报应,祂必来拯救你们。」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为软弱和无力的人带来希望的信息,包含了对先前描述的报仇所作的解释;神要透过报仇,得到祂最终的胜利。

过程的描述(35:5-10

最后他描述神在审判中临到的情景;百姓要透过这实际的过程,才能获得和平。神将在审判中单独行动。「我独自踹酒酢,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在得胜里,祂自己将与痛苦的百姓相联结。

复兴的过程中,第一个标记就是属灵辨别力的恢复。他一直提醒他们,并且不断责备他们的属灵昏昧,现在消失了;「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这样必然产生一个结果:原先他们因灵里的昏昧而缺乏属灵的能力,现在必因灵里的敏锐而满有属灵的能力。属灵辨别力的恢复,乃是因旷野有水发出,沙漠有河涌流而产生的。他用这些比喻再度说明了耶和华的审判,是有慈爱和怜悯的。

这个过程的第二个标记,就是恢复物质上的祝福。这位先知形容它的方式,是在指出属灵景况和物质丰盛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那些只会使人暂时精神一爽,却难免要失望的海巿蜃楼,要变为水池和泉源。野狗躺卧之处,必有一条又直又平坦的大道,「行路的人虽愚味,也不致失迷。」这路要被称为圣路。这条代表物质丰盛的大路是有保障的,因为这是圣洁之路。

这个过程的最后一个标记,是蒙耶和华救赎的民要欢喜歌唱,从这条预备好的大路上归回;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原先的忧愁叹息都要消失无踪。

有关审判的预言,最后一个标记是描述那完全和平的光景。这卷预言书最后一阶段的和平预言是以「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作开端,其中也提到这一个完全和平的标记。至于此处这一阶段的审判预言,则以耶和华应许要为祂的百姓建一条大路作结束;而最后一阶段的和平预言中所提出的第一个呼吁,就是呼召百姓为耶和华建一条大路。

这中间的关系很重要,也饶富兴味。我们提到这一点,只是为了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以赛亚这本书,是由这两大阶段的预言交织而组成的。──《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