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返回上级目录】

真正子民(五十六112

  本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段落。末后这一段,作者曾作小心的安排,并以六十章至六十二章中,复兴后充满荣光的耶路撒冷,及全地的欢乐作为全段的中心。但作者并没有浸淫在美景当中,因为整段中仍有罪恶、苦难和审判的描写。

  本章描述神家的两方面,一方面它欢迎外面的人进去;另一方面,它里面却缺乏属灵的领袖。这正像教会中的矛盾。

 .外表的观察(18)──在五十五章优美的吟唱后,我们重归现实当中。神要求我们关注公平及持守公义(12)。这样的社会便可随时接待那被遗弃的人,就是这里所指的太监和外邦人,他们是因律法而被摒诸于神的殿外(申二十三13)。这应该是神子民在每一世代中的标志──以爱心关怀周围的社会。

 .内里的观察(912)──教会的失败与领袖的失败是时常并行的,这里指出两类领袖:守望者和牧人,但他们却悲惨的失败了。守望者当扬声,但他们却作了哑吧和作梦的。牧人当看护群羊,但他们却偏行己路。没有更新的领袖将没有「新耶路撒冷」。

默想 谨守安息日在这里是对神忠心的标记(246),我们对主的爱心如何是否也在我们对主日的态度上表明出来呢?──《新旧约辅读》

 

C.经营(56:1-57:21

有关和平之王的这一大段,末了说到国度经营的几方面,可以归纳成:对外邦人的欢迎{\LinkToBook:TopicID=147,Name=歡迎外邦人 (56:1-8},对恶人的审判{\LinkToBook:TopicID=149,Name=悔改之人的復興 (57:15-19},悔改之人的复兴,最后的话{\LinkToBook:TopicID=150,Name=最後的話 (57:20-21}

欢迎外邦人(56:1-8

这段欢迎外邦人的信息,主要是为了安慰外邦人;他们可能因为那些复兴的应许是对神百姓说的,而感到丧气。他们或许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祂民中分别出来。」太监看到这个国家欣欣向荣的情形,也许会说,「我是枯树。」这两种人都要受安慰。

对神选民的呼召及应许(56:1-5

对他们所发的安慰信息一开始,是对神选民的呼召(56:1-2)。在这个托付里宣告了他们的责任是守公平,行公义。他们在这些方面都会犯罪、跌倒,所以先知现在提醒他们,若顺服神,他们就可以任意支取各样的资源。耶和华宣告说,「我的救恩临近,我的父义将要显现。」这里我们必须以和平之王的启示来解释这个声明的意义。祂是神的仆人,是祂使救恩和公义临近了。百姓若凭着救恩和公义所赋予的能力,完成他们的责任,就必要蒙福。这个蒙福的条件和一开头的托付,两者之间是互相平衡的。前面托付他们要守公平,行公义。蒙福的条件乃是「如此行」,就是行公义;「如此持守」,就是守公平。这里举出两个例证:第一个,谨守安息日,这在神百姓的历史中一直象征着祂旨意的完全圣洁;第二个,禁止自己的手作恶事,这和第一个例证是互相关联的。

因此,外邦人也被允许进入责任和蒙福的约中。耶和华不许他们悲伤(56:3),并给他们应许。对太监的应许(56:4-5)是,他们必在神的殿中被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好。但是他们蒙福的条件是要尽他们的责任。他们也当谨守安息日,拣选神所喜悦的事,并持守祂的约。这些没有子嗣的人,因着顺服神,就有一个名赐给他们,永不会被剪除。

外邦人的责任也是一样(56:6-7

他们被接受的条件乃在于与耶和华联合,事奉祂,爱祂的名。他们也必须守安息日,持守祂的约。他们若履行这些责任,就会被领到圣山,在祷告的殿中喜乐。他们所献的祭必蒙悦纳,因为耶和华的殿是万民祷告的殿。

最后的话(56:8

显示这先知明白一个事实,就是被接纳进入国度的人,不只是神的选民,也有外邦人。耶和华不仅招聚以色列被赶散的,祂还要召聚别的人,这些人要与祂联合,进入祂的约所带来的一切福气中。

对恶人的审判(56:9-57:14

在欢迎一切顺服耶和华的人之同时,也有对恶人最严厉的审判;即使是选民中的恶人也不例外。先知宣告审判时,首先论到属灵的领袖,其次论到悖逆的百姓。

属灵的领袖(56:9-57:2

先知的话突然从安慰的语调,转换成严厉的语调。另外一种译法,把这段经文译为是呼召田野的诸兽去吞吃林中的诸兽。如果这种译法正确的话,那么林中的诸兽就代表不忠的牧者,因他们失职,羊群也跟着受苦。无论那一种译法都和这段信息真止所教导的并无重大的出入,因为从下文可以看出,田野的诸兽和林中的诸兽都被召来,叫它们去吞吃,而被吞吃的不是羊群,乃是不能叫唤的哑吧狗。对诸兽所作简短而有力的呼唤,乃是对失败的属灵领袖所宣告的审判。

审判的原因(56:10-12

然后先知以雷霆万钧之势,宣告审判的原因(56:10-12)。第一,是领袖的败坏。这先知宣称他们是无知的──瞎眼,没有知识的哑吧狗,不能叫唤;他们也是懒惰的──只知作梦、躺卧、贪睡。这两重指控显示他们没有尽到作牧人的本分。然后他又指出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个人的败坏,他描述他们贪婪无厌,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求自己的利益;更甚者,他们纵情声色,醉酒,并且镇日宴乐。──《摩根解经丛书》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