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1-37 以色列背道的恶行 1-3 提醒以色列人回忆当初对神的爱情 圣经每用夫关系来形容神与以色列立约时彼此间密切的关系,神与以 色列立约好像缔结婚姻的盟约(参何2:19)。 2 「幼年的恩爱」:描写神与以色列立约时彼此间密切的关系, 好像新婚夫妇在蜜月期间的感情(见何9:10; 11:1)。 「跟随」:指在婚姻的关系里妻子对丈夫的信任和投靠。 3 「初熟的果子」:按照摩西律法,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献给耶 和华(参出23:19), 不可给人作食物之用。目的是要使以色 列人明白地的出产是来自神。以色列在万民中就好像初熟的果 子,是归给耶和华的产业(参雅1:18; 启14:4),神不会容许别 人侵犯它,或把它据为己有。 4-37 以色列对神的爱情仅是短暂的 虽然神以厚恩待她,她却离弃耶和华,随从假神。 6 「死荫」:指极其危险的地方。 9 「争辩」:即「控诉」。 10 「基提」:即今塞蒲路斯,泛指西方。 「基达」:是约但河东的亚拉伯游牧地区,代表东方。 11-13 总括了先知对背道百姓的惊骇,外邦国家尚且忠於他们的神,以色列 人竟连他们也不如,宁愿选择毫无用处的偶像。 11 「荣耀」:指耶和华(参诗106:20; 罗1:23)。 「无益的神」:於原文与「巴力」的字样相似。 12 先知彷佛在呼唤诸天为神的控欣诉作证人。 13 「活水的泉源」:指天然的水源,对当时的农业社会非常重要 ,每个地主渴望自己的田有这样的水源;倘若没有,便要在山 边掘水池来贮藏雨水,但日子久了水池的泥墙会破裂,不能贮 水。 作者以这背景形容以色列人转向偶像的愚蠢行为。 14-19 本段与36-37斥责以色列宁愿求助於外邦人,纵横於国际政治间;这 也是对神不忠的行为之一。 14 讥讽以色列本是神家中的产业,却成了敌人的掠物。 「仆人」:指用钱买来的奴隶。 「家中生的」:指奴隶的後裔。两者都是主人的产业。 15 「少壮狮子」:指亚述。整节的历史背景或为主前七二二年撒 缦以色攻陷北国(参王下17),或七○一年西拿基立围攻耶路 撒冷(参王下18)的事。 16 或指六○九年埃及法老尼哥的犯境事件(参王下23:28-35)。 「挪弗」:乃今孟斐斯,昔日下埃及的首都。 「答比匿」: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隅。 18 「西曷」:是埃及尼罗河的支流。 「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喝水代表倚赖那里的帮助。 20-28 作者以不同的比喻描绘悖逆的以色列人。 20 形容牲畜要摆脱主人的束缚,以此比喻以色列人不愿作神仆人 ,但却成了罪的奴仆。 此节开首的「我」应作「你」(见七十士译本)。 「我必 ...... 耶和华」:原文作「我必不(再)作奴隶」。 「因为」:或作「谁知」。 「树下」:见何4:13注。 「行淫」:根据当时迦南人的习俗,对巴力的敬拜包括淫乱的 行为。 另一方面先知们每将拜偶像的行为比作行淫(参何1:2; 2:2-5; 5:3-4),以色列本是耶和华的新妇,却对神不忠,移情别爱, 另外亲近各种偶像。论及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愈来愈多学者 同意,先知何西阿的思想、用字对耶利米有深远的影响。 21 以变坏的葡萄树形容崇邪的百姓。 「外邦葡萄树」:或作「野葡萄树」。 22 以不能涂抹污渍形容以色列人的罪过。 23 以骆驼比喻以色列人的变节。 「谷中的路」:或作「在谷中的行为」;这谷可能是指欣嫩子 谷,以色列人在那里敬奉巴力和摩洛神。 (见王下23:10; 耶7:31-32; 32:35)。 「独峰驼」:原文指雌性的骆驼,它们易受惊扰,行动变幻莫 测。 24-25 形容雌性的野驴在交配的季节追寻雄性,以此比喻以色列人热 爱巴力,并拼命追随。 「凡寻找她的」:指雄性的驴,它们不需费力便能找到配偶。 「脚上 ...... 乾渴」:形容以色列人为了追随别神而弄至筋力尽。 「这是枉然」:指百姓在追随别神的事上根本不能自制,所以 先知的劝告都是枉然。 26-28 以羞愧的贼形容那些投靠无能的偶像之人 27 「木头」:代表女神。 「石头」:代表雄性的神只。 作者有意把它们的性别颠倒,以木头为父,以石头为母,显示 这些拜偶像的人实在愚蠢无知。 29-35 指责以色列人不受管教,作恶多端仍不知错。 30 「先知」:可能是指玛拿西或约雅敬时所杀的义人。 (见王下21:16; 耶26:20-23) 31 「旷野」与「幽暗之地」:代表苛刻的待遇。 在出埃及时,神并没有把以色列人留在旷野,而是领他们进入 应许之地。 32 「妆饰」:或指珠宝、或指婚姻的信物,新妇当然会小心加以 保管。 33 形容百姓追随巴力好像妓女寻找芳客一样。 下半节的意思是:就是职业的妓女也要向他们学习。 34 「衣襟」:古译本则作「手」。 「挖窟窿」:即入屋行劫。 摩西律法规定,屋主若将正在行劫的贼打不算为有罪(出22:2 )。这里的意思是:他们杀人,并没有合法的理由作解释。 「乃是因这一切的事」:此句应属下一节,可译作「但虽然如 此」。 36-37 见14-19注。 以前亚哈斯王曾向亚述求助,但结果达不到目的,反被亚述王凌辱( 参串38)。 37 「两手抱头」:形容悲伤和羞耻的景况。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