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30 敌人已逼在眉睫 本章的警告较4和5章更为紧急,敌人已在城的四围扎营,随时要发动 攻击。 1-8 耶路撒冷被围 1 耶利米警告自己的支派逃出耶路撒冷,先知的家乡亚拿突距耶 路撒冷仅五公里(三英里),显示敌人来犯近矣。 「提哥亚」:位耶路撒冷之南十九公里(十二英里)。 (参摩1:1) 「伯哈基琳」:於耶路撒冷之西三公里(二英里)。 (参尼3:14) 当敌人往南压境时,耶路撒冷附近的城镇都难逃灾祸。 「号旗」:乃烽火的记号(参4:6注)。 「张望」:原文作「俯视」,有「逼近」之意。 2 「秀美娇嫩」:特指耶路撒冷天之骄子的独特地位,因为她是 圣殿的所在地(参赛2:2-3; 结24:21)。另一解释是把「秀美」 译作「草场」(见耶9:10; 23:10) , 「我必剪除」译作「你好 像」,全节便成为「锡安女子啊,你好像美好的草场」;此译 法与下上文之内容符合。 3 「牧人」:指巴比伦的将领或君王。 「羊群」:指其军队,他们正觊觎耶路撒冷这块牧场,预备前 来扫荡。 4-5 古时军队通常是在清早发动攻势,在晚间休息,这里显示敌人攻势之 逼切。 5 「宫殿」:或作「堡垒」。 6 当时攻城须以树干及石头堆成斜坡,以便在较高位置撞击城墙。 9-21 百姓全然败坏 上文先知对耶京仍存一线希望,只要百姓愿意受教,则灾难仍可免去 ,无奈这个民族已病入膏肓,举国上下一味犯罪,审判势难幸免。 9-15 本段是耶和华与先知的对话 9 形容农夫在葡萄收成後摘去余剩的葡萄,以此比喻先知在敌人 洗劫犹大之际,要尽力抢救残余的人。 「筐子」:原文或作「枝子」。 先知要往返救人,像农夫不断回到树枝上摘葡萄。 10 先知向神抱怨,因为没有人肯听神要他传讲的话。 「未受割礼」:比喻被蒙盖以致失去原有功能(参徒7:51)。 11 先知於是闭口不言,但却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虽然他一生的 事奉毫无果效,他仍得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接著是神给先知 的回答,重申所有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受神的审判。 14 百姓与神之间的关系严重破裂,并非表面工夫所能修好,乃需 内心彻底的改变(参4:3-4)。百姓所面临的是沈重的打击,假 先知们慰抚的话实在无济於事。 15 「仆倒的人」指在战场上被杀的人。 16-17 神呼吁百姓转回,但他们不肯听从 16 「古道」:指耶和华在古代赐予以色列人的启示,即在西乃山 所订立的约(参出19:5),这是以色列民族信仰的根基与生活 行为的准则;有学者则认为此字於原文可解作「智慧之道」。 17 「守望的人」:指众先知。 「角声」:是面对敌人入侵时所发的警报。 18-19 神呼唤全地见证以色列民因悖逆而受罚 18 「会众」:原文或作「证人」。 20-21 背约的百姓厌弃神的律法,却想用贵重的祭品来取悦神,结果适得其 反。 20 「示巴」:位於亚拉伯南部,是当时各类香料的贸易中心(参 结27:22)。 「远方」:可能指印度。 21 「绊脚石」:指仇敌和所带来的毁灭。 22-30 从北方来犯境的敌人 23 「 訇」:即呼啸。 24 以临产的妇人描绘选民惨痛无助的情景。 25 「田野」和「路」:是逃难时所经的地方。 26 「腰束 ...... 灰中」:是悲哀的表现。 对以色列人来说,丧失唯一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是最悲惨不 过的事。 27-30 被弃的渣滓 先知的工作好像冶金匠,要炼尽百姓的渣滓、但徒劳无功,以色列人 始终不能成器,神只有放弃他们,把他们交於敌人手中。 27 「高台」:或作「试验者」;在提炼的过程中,他负责确定金 属的纯度。 「保障」:原文或作「矿石」。 全句可译为「我使你为试验者,我的民为矿石」。 28 是先知对百姓的评估。 「是铜是铁」:这里是以提炼纯银为背景,铜、铁和铅(29) 是要从银矿中提出来的杂质。 29 「风箱吹火」:是要拨旺炼炉的火,但矿石的渣滓太多,始终 不能清除。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