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4:1-16:21 刀剑饥荒的审判 1-6 犹大苦旱的景象 旱灾是神对罪的一种审判方式(参申11:13-17; 28-23-24),这次由於 灾情惨重,人畜遭殃,首当其冲的是农夫(4)和野生的动物(5-6)。 2 「城门」:代表城市。 「披上黑衣」:原文作「黑」,或可解作「哀悼」。 「坐在地上」:或作「为了那地」。 全句可译作「他们为那地哀悼」。 3 「抱头」:即「蒙头」,代表羞和悲伤(参撒下15:30; 斯6:12 )。 5 形容旱灾时寸草不生,母鹿缺乏饲料,虽然产下小鹿,没有奶 去喂养它。 6 「净光的高处」:指光秃荒芜的山顶。 「喘气」:形容狗乾渴时用力呼吸,以吸取空气中之水分。 「失明」:原文作「完结」,大概是指双目呆滞或模糊,是形 容死亡临近或愿望不遂时的情景(参诗69:3; 哀4:17)。 7-9 先知百姓认罪代求 7 先知把自己与犯罪的百姓认同。 「名」:代表名声及荣耀,或指神怜悯和信实的属性。 (参本章21) 「行事」:即「有所行动」。 8-9 先知问神为何好像过路客般缺乏对国家的承担,以致漠视以色 列的苦难,或意像无能的勇士任凭 的百姓遭蹂 。 (参诗44:23-24) 「称为你名下」:即属於耶和华。 10-12 神拒绝先知的求情,因为百姓只知献祭祈祷,但不肯悔改。 10 「妄行」:指百姓到处敬拜偶像,或指以色列屡次与外邦结盟。 12 「他们禁食的时候」:原文或译作「他们虽然禁食」。 「刀剑、饥荒、瘟疫」:都是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参21:7)。 以色列人在战场中会被敌人所杀,被困在城中的会因饥饿而死 (见本章18);这两等人的尸首同时亦引起瘟疫。 13 先知再向神求情 先知转以百姓受假先知欺哄为理由,再力争恩赦。 14 「虚无的事」:或作「无益的话」,或指无用的偶像。 (参哈2:18) 14-18 神宣告欺骗者与受骗者都要一同受罚 16 「无人葬埋」:见耶7:32-33注。 18 「在国中 ...... 知识」:或作「往他们所不认识之地」,指以色 列被掳到巴比伦。另有学者则认为「往来」应译成「作买卖」 (参创34:10, 21; 42:34),「知识」则解作「休息」。 19-22 先知的悲哀与呼吁 这是先知代求的高潮,除了再为百姓认罪外,更呼吁神勿废弃 与以 色列所立的约,以色列仍企盼等候神的拯救。 21 「名」:见本章7注。 「荣耀的宝座」:指在耶路撒冷的圣所(参耶3:17; 17:12)。 22 此节乃针对迦南人的神话,他们相信雨水是巴力所赐的。 「天」:有学者认为这里是指与天象有关的假神。 (参申4:19; 17:3; 王下21:3; 23:5; 耶8:2)。 思想问题(第13, 14章) 1 试从13章把以色列人原先的荣耀与要临的羞辱作个对比。 今日教会与个别信徒有否类似情形? 2 耶和华既然满有慈爱,为何屡次叫耶利米不要再为 的选民祈祷? 参7:16; 11:14; 14:11。 神怎样才会答允我们的祷告?参13:15-17。 3 试分析耶利米在14章的祈祷。 这对神的属性和救恩的本质有什麽启示?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