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2-40 有些学者主张2-22节论到北国以色列的信息主要来自先知早期的传道 ,23-26节论及犹大与27-40节论及南北两国则出自先知晚期的言论。 事实上有时很难绝对分辨出先後期的神谕或所指的不同对象 , 如6节 也论及以色列与犹大两家将来的联合,在耶路撒冷一起敬拜神。 2-6 神永远的爱 2-3 以古时拯救以色列脱离埃及军队的追袭(参出14:5-23),及在旷野漂 流时神的供养照顾之往事,提醒以色列神立约的爱,因著这不改变的 爱,神将来还要复兴以色列,领他们出被掳之地,如第二次的「出埃 及」。 2 「我使他享安息的时候」:原文或作「他去寻找安息(指应许 之地)」。全节亦可译作「耶和华如此说:那脱离刀剑的民, 必在旷野(指被掳之地)蒙恩,我要使以色列得享安息」。 3 「我以慈爱吸引你」:应作「我常施慈爱给你」(参诗36:10 )。 4 「以击鼓为美」:原文作「以铃鼓为装饰」,古时妇女喜庆作 乐时,将小摇铃挂在身上,起舞时叮叮作响(参撒下6:5; 代上13:8; 伯21:12);这里是代表欢乐。 7-14 以色列归家的喜乐 这几节风格颇似以赛亚书後半部分,表明神再次施展「新出埃及事件 」的神迹。 8 「北方」:指巴比伦。 「瞎子、瘸子、孕妇、产妇」:是形容整个救赎事件的神奇性。 9 「照他们恳求的」:或作「当他们恳求的时候」。 「正直」:即平坦;河水旁和正直路,与昔日百姓出埃及时所 经过的旷野路程成一对比。 「我是以色列的父」:指神买赎以色列。 (见本章11; 参申32:6) 「以法莲」:原是约瑟的次子,後为雅各所收养(创48:5)。 约书亚时代,以法莲支派与其他支派同分迦南地,得中部高原 为产业。王国分裂後,此支派属於北国,并因为势力雄大,所 以先知经常以它代表北国。 12 「流归」:原文或作「发光」,即面有光荣(参诗34:5; 赛60:5 ),代表欢乐。 「流归 ...... 牛犊之地」可译作「耶和华的恩惠,就是五谷、新 酒、和油、并羊羔、牛犊而欢乐」。 14 「肥油」:原指祭物最好的部分,代表丰满和福乐(参诗36:8; 63:5; 赛55:2)。 15-22 拉结不再哀哭 15-17 这是一个想像的预言 15 「拉玛」: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约八公里(五英里)的山地,大 概俯视位於伯利恒附近拉结的坟墓 (见创35:19; 撒上10:2-3) 。耶路撒冷陷落後,先知在此被释放(参40:1), 他可能因此 触景生情,想像当年拉结亦在坟墓中为其流落异乡的儿子约瑟 ,便雅悯哀哭,并预先为其子孙在数百年後受亚述、巴比伦迫 害哭泣。新约的作者更引用先知的话作为耶稣基督降生时,希 律王在伯利恒屠杀婴孩一悲剧的预表。神安慰悲恸的拉结,保 证她的儿女必归回,给沦亡的以色列提供将来复兴的指望。 17 「末後」:或作「後裔」。 18 「责罚」:或作「训谏」。 「求你使我回转,我便回转」:或作「求你使我(从被掳之地 )归回,我便悔改(归向神)」。 19 「回转」:或作「偏离」,指离弃神。 「拍腿叹息」:代表痛悔。 20 「每逢责备他」:或作「每逢提到他」或「虽然经常说话攻击 他」。 「恋慕他」:指渴望他悔过。 21 悔改归向神有如沿著原路返家;设立路碑是为免走错路。 22 「护卫」:原文作「包围」,此句原意不明显,主要指神所要 成就的一件不寻常的事,或解释为被掳归回的选民,如婴孩在 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庇护,或解释为背道被休的妻子以色列将来 回转後,要拥抱、恋慕她的丈夫耶和华,这在以色列历史上是 个神迹。 23-26 蒙福的犹大 23 指耶和华必再住在选民当中,赐福给他们。 26 此节意思不详,可能描述先知得见异象後的感受。 27-30 犹大与以色列的复与 27 「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意味人和牲畜已战争中失丧,现在神 要再次栽植。 29 「酸倒」:原文作「变钝」,指父亲作恶,儿子受罚。先知引 用这格言,为要纠正当时错误的说法(谓国家受罚是受先人犯 罪的连累)。虽然个人犯罪引致团体遭殃的例子在旧约屡见不 鲜,事实上「个人要担当自己犯罪的结果」是旧约更基本的教 训(参串)。 31-34 新的约 这是先知安慰信息的中枢,预告摩西之约将被另一新约所代替。这约 的内容包括人内心的改变、从心里真正顺服神的律法;人与神之间的 团契;对神的认识;赦罪之恩。 32 「丈夫」:原文或作「主」。 34 「认识」:指对神完全的顺服和委身,以致进入一个密切的关 系。 35-37 耶和华与以色列永恒的连结 耶和华以自然界恒常的定律来保证 与以色列间不改变的关系。 38-40 新耶路撒冷 将来圣城要全部被重建、扩展、分别为圣。 38 「哈楠业楼」、「角门」:分别位於耶路撒冷东北和西北的城 墙。 39 「准绳」:这里代表复兴(参结4:13; 47:3; 亚2:1)。 「迦立山」、「歌亚」:位置不详,可能在耶路撒冷之西面。 40 「抛尸的全谷」:大概指欣嫩子谷。 (参王下23:10; 耶7:31; 19:6) 「灰」:原指焚烧祭物後所剩下的坛灰(参出27:3; 民4:13)。 「田地」:有古译本作「死亡的田」,可能指欣嫩子谷献人祭 後将尸首埋葬的地方。 「汲沦溪」、「马门」:位於耶路撒冷城的东面。 思想问题(第30, 31章) 1 从25:12看来,神折断巴比伦王的轭之「那日」(8)是什麽时候? 和28:11有何分别? 你若面对困厄,能否静候神解救的「那日」? 2 21-22节对信徒与神的关系有何启迪? 3 神如何形容 对选民的爱?参31:3, 20。 你曾否经历神对 子民的这种爱,并有适当的回应? 4 从31:8-9看来,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有何奇妙之处? 5 试从30-31章中找出先知对犹太人被掳归回的比喻。 参30:8, 17; 31:10; 15:16。 6 按先知的描绘(31:29-34),「新约」包括那几方面特徵? 藉著耶稣基督的死,这新约已经建立了(参路22:14-20)。 试从新约圣经下列经文看先知预言如何应验: 徒13:38-39; 罗10:9-12; 林後3:6; 5:17; 彼前2:10; 约一2:20, 27; 你在这新约上是否有分?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