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1-32 耶利米的书卷 约雅敬四年(约主前六○五年),尼布甲尼撒於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迦 基米施击败埃及(参46:2), 随即挥军南下,次年洗劫巴勒斯坦的亚 实基伦城,先知多年所预言的「来自北方的敌人」之审判,如今已经 到了犹大的门口。犹大可能因面临此危机而朝野宣告禁食,京城、圣 殿聚集广大民众,正是宣读神话语的好时机。神命令先知将他蒙召至 今所传的信息写成文字,以便将来作为永远的见证。有关先知口述的 信息如何笔录成书卷,本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参17-18, 32)。可惜 王拒绝神的话语,於是审判将斩钉截铁地临到。 5 「被拘管」:在此宜译作「被阻止」。 6 「禁食的日子」:并非定期举行,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召开。 此次禁食的原因大概是巴比伦的入侵。 14-19 众首领对先知及其秘书的友善态度参26:16-24。 16 众首领要将书卷的话告诉王,并非要告发先知,乃因先知所宣 告的审判非同小可,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也希望约雅 敬王听见後能悔改。 22 「九月」:即阳历十二月,属寒冷季节。 24 约雅敬对书卷的反应,与他父亲约西亚对律法书的回应(见 王下22:10-23:3)成一强烈对比。 「撕裂衣服」:是悔改的表现。 此字於原文与23节的「割破」为同一字;约雅敬不但没有撕裂 衣服,还要将书卷撕破。 29 「论到 ...... 你要说」:或作「你要这样针对犹大王约雅敬,说 」。 30 「被抛弃」:於原文与23节之「扔」属同一字根;约雅敬因为 将书卷抛在火中,自己便要被抛弃。 32 「又添了许多相彷的话」:指第二次誊录的复本对前卷的内容 有增订的地方,包括王悲惨的结局(参30)。 思想问题(第36章) 1 在本章里,巴录的表现如何显出他对耶利米的忠心? 见4, 6, 10, 15, 18, 28, 32节。 他这样做要面对什麽危险?见5, 19, 26节,参26:8-9, 20-24。 巴录的兄弟西莱雅可能在宫中已享有地位(日後为西底家王的大 臣),巴录只是耶利米的秘书,本来无须冒险,为何他仍对先知 忠心耿耿?他给你什麽榜样? 2 从29节及25:1-11看来,巴录所写下的信息有那些因素会引起约雅 敬王不悦? 3 约雅敬王通令全国上下宣告禁食(以示悔改及鼓励祷告),为何 他却割破写有神信息的书卷并焚毁它? 这与在他以前的君王如何不同?参26:18-19; 王下22:10。 他的做法与他一贯的作风是否相符?参22:14-17。 这些给你什麽提醒? 4 约雅敬对书卷的反应,以及他历来对百姓的态度,与他的结局如 何相应?另参22:18-19。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