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返回上级目录】

经文

黄金何其失光!纯金何其变色!圣所的石头倒在各市口上。锡安宝贵的众子好比精金,现在何竟算为窑匠手所做的瓦瓶? 4:1-4:2

注释:

肆、第四首哀歌:  4:1-22 
    王下 25:3-6 
    这边用许多贵重物品(黄金、宝石、珊瑚等)来比喻犹大百姓。  9:16 
      「冠冕上的宝石」来形容以色列民;当地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巴比伦神义
      论」)也曾用宝石来代表人。
  一、犹大国的国运由尊贵变成低贱  4:1-2 
      4:1 第一个字也「何竟」。
      「失光」:字义是「变暗」。
      「黄金何其失光」: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何竟黄金被轻看」的误抄。
      「纯金何其变色」:也可能是「纯金被人厌弃」(原文仅元音有差异)。
      「圣所的石头」:原文是「神圣的石头」,意义可能是「宝石」。可能指
                        祭司阶级。
      「各市口上」:原文是「各街头」。

经文

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妇人倒成为残忍,好像旷野的鸵鸟一般。吃奶孩子的舌头因干渴贴住上膛;孩童求饼,无人擘给他们。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变为孤寒;素来卧朱红褥子的,现今躺卧粪堆。都因我众民的罪孽比所多玛的罪还大;所多玛虽然无人加手于她,还是转眼之间被倾覆。锡安的贵冑素来比雪纯净,比奶更白;他们的身体比红宝玉(或译:珊瑚)更红,像光润的蓝宝石一样。现在他们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他们的皮肤紧贴骨头,枯干如同槁木。饿死的不如被刀杀的,因为这是缺了田间的土产,就身体衰弱,渐渐消灭。慈悲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 4:3-4:10

注释:

  二、耶路撒冷所遭遇的饥荒导致妇人吃自己的小孩。 4:3-10 
      「残忍」:「凶猛的」、「残忍的」。
      「鸵鸟」:此字在旧约圣经中仅出现一次,除了鸵鸟外,有人认为此字
                  可能是指「雕鹗」。当时很多地方都有鸵鸟的踪迹。鸵鸟的
                  说法,与  39:13-16 描述鸵鸟(原文是SH 7443)不顾
                  幼雏相符。当时的人认为鸵鸟将蛋下在沙中,又离巢觅食,
                  是十分无情的做法。
      「吃奶孩子」:原文是「婴儿」。
      「上膛」:字义是「上颚」。
      「因干渴贴住上膛」:其实耶路撒冷因为有希西家水道,所以水源并不
                            缺乏,此处应该是指缺乏母奶的喂养而言。
      「无人擘给他们」:原文直译是「却连一小块也得不着」。犹太版英文
                          圣经(TNK,1985)作「None gives them a morsel(
                          没有人给他们一小口)」。
      「美好食物」:「精致食物」。
      「变为孤寒」:原文是「被变荒凉」、「遭遗弃」。
      「卧朱红褥子的」:当时朱红色的染料相当昂贵。只有高级的政府官员
                          或宗教领袖的礼服才会使用。 
      「躺卧」粪堆:「拥抱」。
      「粪堆」:原文是「垃圾堆」、「粪堆」。
      「所多玛」:位于死海西南的城市,常和「蛾摩拉」并列提及;这两城罪
                    恶太大,被耶和华以硫磺与火毁灭了(  18:20  19:24 )
                    所以这两个城市也被作为「极大罪恶」的象征(特别是所多
                    玛被用来代表「同性性行为」的罪恶);这两个城市的遗迹
                    有人推测已经淹没在死海以下。
      ◎旧约多次形容以色列人犯罪其实不亚于所多玛(  1:9-10   23:14 ;
          16:46-48   4:11 );一直到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也说迦百农城不
        如所多玛(  11:23-24 )。被这样形容的原因,都是因为「犯罪不肯回
        改」;我们这时代不也到处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所多玛城吗?我们夸口说相
        信上帝的人,会不会有时候也不如所多玛的居民?
       4:6 说明了作者认为犹大国的景象沦落到这样,是因为犹大国的罪孽。
      「锡安的贵冑」:原文是「他的拿细耳人」、「他的分别为圣之人」。
                        拿细耳人的定例可参考:  6:1-21 
                         4:7 对这类人的形容,会让人觉得很像是形容贵族。
                        不过拿细耳人应该是保持自己洁净、蒙神祝福,所以
                        身体与精神都健全。而且要当拿细耳人,恐怕社经地
                        位也不会太差。
      「纯净」:原文是「光亮」、「闪闪发光」。
      「白」:原文是「闪耀眩目」。
      「身体」比红宝玉:「骨头」。
      「红宝玉」:「珊瑚」。
      「光润的」:原文是「切割的」、「擦亮的」、「磨光的」。
      「蓝宝石」:「蓝宝石」、「天青石」。
      「煤炭」:「煤灰」,旧约圣经中仅出现一次。
      「土产」:原文是「水果」、「农产品」。
      「身体衰弱」:原文是「流出」,比喻「因饥饿消瘦下来」。
      「渐渐消灭」:原文是「刺穿」、「穿洞」。
      「身体衰弱,渐渐消灭」: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Who pined 
                                away, as though wounded(那些人消瘦憔悴
                                ,像是受了伤)」。
      「慈悲的妇人」:「有同情心的妇人」,旧约圣经中仅出现一次。
       4:10 原文排序稍有不同。原文直译是「慈悲妇人的手烹煮自己的
        儿女,在我众民遭毁灭时可供为食。」
      ◎关于耶城被围困时闹饥荒,参 王下 25:3   52:6 
      ◎「亲手煮自己的儿女」:这真是人间惨剧,若不是被逼到绝境,相信没
                              有人愿意出此下下策;而且没有活在战乱饥荒
                              时代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这种绝望的滋味,
                              所以我们也无法批评他们,谁能保证自己饥饿
                              难耐时不会一样?我们人类实在极其渺小又自私
                              !连自称上帝选民的犹太人都犯罪到无法无天
                              (比所多玛还可恶!),其怜悯之心也禁不起痛苦
                              折磨的考验,这不也是我们全人类的写照吗?
                              们自以为了不起吗?

经文

耶和华发怒成就他所定的,倒出他的烈怒;在锡安使火着起,烧毁锡安的根基。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这都因他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他们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 4:11-4:13

注释:

  三、犹大国沦亡的原因是因为先知和祭司失职。 4:11-13 
      公元前626年,新巴比伦帝国崛起。之后几十年,在创国者拿布波拉撒与
        继位者尼布甲尼撒南征北讨下,征服了当时最强大的亚述与埃及,成为
        西亚地区的新霸主。在群雄环绕下的小国犹大,只有俯首称臣的分;末代
        犹大王西底家是巴比伦扶植的魁儡王,但他不甘寂寞,密谋与埃及法老合
        弗拉(公元前589-570在位)联合叛变。尼布甲尼撒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
        派出迦勒底大军,先是击退了埃及援军,再回头围攻耶路撒冷;公元前586
        4月,被围城一年半的耶城终于沦陷,叛变失败的西底家王也惨遭宛眼、
        铐上脚镣掳回巴比伦,耶和华的圣殿也被烧毁。本段描写锡安着火、不能
        救人的国与被捉的受膏者,就是目击了这样惨痛的过程,参
         王下 25:1-7   52:4-11 
      「成就」:原文是「完成」、「实现」。
      「他的列怒」:原文是「他中烧的愤怒」;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
                      His blazing wrath (他熊熊的怒火)」。
      「流了义人的血」:  26:20-33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13 最后有个关闭符号,表示文士认为上一个段落已经结束。
      ◎这一段作者将视野放远,看到整个耶路撒冷的沦陷是上帝对罪恶的惩
        罚。
      ◎「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上帝做事超乎人的想法,祂甚
        至允许耶路撒冷真的被攻陷(曾有人比喻,这就像一位父亲竟然允许自己
        的孩子被流氓痛殴毒打一顿,绝非人之常情),相信是犹太民族真的败坏
        到无以复加。我们要是不知悔改,还认为上帝绝对不会用甚么方式待我
        们吗?我们看到上帝狠下心来管教儿女的时候,其严厉的程度也不得不让
        人震惊。

经文

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们的衣服。人向他们喊着说:!不洁净的,躲开,躲开!不要挨近我!他们逃走飘流的时候,列国中有人说:他们不可仍在这里寄居。耶和华发怒,将他们分散,不再眷顾他们;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长老。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以致我们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们的结局临近;我们的日子满足;我们的结局来到了。追赶我们的比空中的鹰更快;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在旷野埋伏,等候我们。耶和华的受膏者好比我们鼻中的气,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我们曾论到他说:我们必在他荫下,在列国中存活。 4:14-4:20

注释:

  四、犹大国沦亡后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  4:14-20 
      「乱走」:原文是「漂流」、「蹒跚而行」、「流浪」,同下文 4:15 
                  「漂流」。
      「以致人不能摸他们的衣服」:原文直译就是「以致人们不能摸他们的衣
        服」,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So that no one was able to 
        touch their garments(以致无人能碰他们的衣服)」。另外有人把这句在
        中间断句,并把第三人称复数全部译为「他们」,作「他们不能(不玷污)
        ,他们碰他们自己的衣服」;这样的译法是承接上句的意思,指他们瞎眼
        踉跄而行,无法不碰自己被污染的衣服,似乎也没有违背原文。
      ◎有人指出耶路撒冷惨遭袭击时,可能到处都是死尸(律法上不洁的),悲
        惨慌乱的居民到处游走, 无法找到一块洁净之处,于是活着的没有一个
        不是被「玷污」的。
      「不洁净的」:根据  13:45-46 ,有皮肤病的人要跟一般民众隔绝;
                      边则是指流亡的犹太人遭到唾弃、不受欢迎,就像罹患皮
                      肤病被视为不洁的人一样。
      「逃走」飘流:原文就是「飞」。
      「耶和华愤怒」:原文是「雅威的脸色」。
      「眷顾」:原文是「看」、「看待」、「注意」。
      「看重」:原文是「高举」。
      「厚待」:原文是「施恩」、「怜悯」。
      「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长老」:有人认为承接上句,这是耶和华发怒
        灭犹大国的原因;不过我们也可以解读成这是灭亡被掳后(或者被围城时)
        的惨状,就是原本尊贵重要的人物,现在大家也不屑一顾,只剩活下去是
        最重要的。后者比较可信。
      「我们所盼望的」:原文直译是「我们从瞭望台所等待的」。
      「不能救人的国」:原文是单数,可能就是指「埃及」。
      「追逼我们」:字义是「疯狂追赶」。
      「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直译是「他们(指仇敌)追逐我们的脚
                                        踪」。
      4:20 是指希底家被补的状况。
      ◎人所想出来的聪明策略常常不一定可靠,联合埃及制巴比伦表面看起来不
        错,最后却落得倾家荡产。以色列人的历史一直告诫我们不要靠强权要靠
        神,不要敬拜别神要拜耶和华,但我们也看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背叛耶和华
        ,让错误的历史一再重演,以致于上帝在现世就用强硬的手段带来审判。
        我们有没有可能重蹈覆辙?我们真的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鉴往知来,实现美
        丽的愿景?还是我们被罪恶私欲弄瞎了眼却浑然不觉,还觉得自己看得很
        清楚?

经文

住乌斯地的以东民哪,只管欢喜快乐;苦杯也必传到你那里;你必喝醉,以致露体。锡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罚受足了,耶和华必不使你再被掳去。以东的民哪,他必追讨你的罪孽,显露你的罪恶。 4:21-4:22

注释:

   五、犹大将会复兴,而以东将会变为卑贱  4:21-22    
       「乌斯地」:原文是「树木繁茂的」,约旦河东南方之地,包含东南的
                     以东,是义人約伯的故乡,参  10:23   1:1 
       「以东民」:原文是「以东的女儿」。以东居民和以色列人世代为敌,
                       137:7 提到耶路撒冷陷落时,以东人幸灾乐祸;从历史
                     上来看,以东人也加入巴比伦联军。另外有人从更广的角
                     度来看,认为以东指所有敌对神选民的人,指向末日的审
                     判,参  63:1-6 
       「苦杯」:原文仅是「杯」,无「苦」这个字。      
       「你罪孽的刑罚受足了」:原文是「妳的罪恶结束了」、「妳的刑罚结束
                                 了」;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Your 
                                 iniquity, Fair Zion, is expiated (妳的罪
                                 , 美好的锡安, 已经得赎了)」。
       「追讨」:原文仅是「追讨」、「惩罚」。
       ◎以东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与犹大作对,而众先知亦因她这种敌对的态度
         ,而宣布了神要加诸她的审判(  9:12   1:10-16   49:7-22 
           25:12-14   35:15 )。以东显然并未加入犹大和埃及对抗巴比伦
         的联盟。在耶路撒冷于公元前五八七年陷落之后,尼布甲尼撒将犹大乡
         村的地区分配给以东人,以奖励其中立的态度,并且表扬以东人在战争
         末期所给予迦勒底军队的主动协助(  25:12-14   1:11-14 )。
       ◎「耶和华必不使你再被掳去」:有人认为这边指向末日,因为南国犹大灭
         亡后 600多年,耶路撒冷还是被罗马将军提多攻入,圣殿再次被毁,犹太人四散;即使到了近代,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已经重新建国,巴勒斯坦
         还是时有战乱,耶路撒冷也不是个平安的城市。锡安居民能永保安逸幸福
         ,大概只有等到末日上帝使锡安城完全更新才有可能(  21:1-4 )

── 蔡哲民等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