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文: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我们的产业归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与外路人。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我们出钱才得水喝;我们的柴是人卖给我们的。追赶我们的,到了我们的颈项上;我们疲乏不得歇息。我们投降埃及人和亚述人,为要得粮吃饱。我们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们担当他们的罪孽。
5:1-5:7
注释: 伍、第五首哀歌: 5:1-22 ○与前四首不同,这首哀歌不是字母诗。从内容来看也不是纯粹描写灭亡惨 状的哀歌,而是一篇向耶和华的祈祷。祈祷中作者流露悲伤与痛苦之情, 因为他很清楚遭遇灾祸本来就是上帝对罪恶的审判;虽然没有展现喜悦或 充满盼望的心情,但他知道耶和华是唯一的拯救,因此仍在痛苦中向祂发 声。 一、诉说苦况,并且反思目前的遭遇是因为祖先犯罪 5:1-7 ●「凌辱」:「责备」、「毁谤」、「羞辱」。 ●「产业」:「基业」、「地业」。对于犹大人来说,这是神赏赐的永久地 业,甚至是不可转让的。 ●「外邦人」:「陌生人」。 ●「外路人」:「外国人」、「外邦人」。 ● 5:4 原文直译是「我们用银子(才能)喝我们的水,他们用雇价带我们的 木柴来」。 ● 5:4 的形容是很不寻常的,因为水和木头应该是很容易取得的东西。有 些人认为这是指巴比伦的苛捐杂税,连喝水烧柴都要付钱,非常不合理( 这些东西原本都是耶城居民自己的)。 ◎本来以色列地上的资源(水、柴)是神给以色列人的,现在以色列人却必 须购买才能取得,这真是情何以堪。 ●「到了我们的颈项上」:也可译为「我们被追赶到颈项上」,「十分火急 」的意思。 ●「投降」埃及人:「伸出手」,意义可能是「求助」或「乞讨」之意。犹 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We hold out a hand(我 们伸出一只手)....」。 ●「埃及人和亚述人」:南国犹大是被巴比伦所灭的,不过这里可能在描写 的是以色列和犹大的悲惨历史,他们反反复覆依靠 埃及和亚述两大势力,终究没有好下场。参 耶 2:18,36 何 7:11 12:1 ●由公元前第七世纪开始,犹大已经受亚述所支配。后来埃及开始控制该区 域。埃及人于公元前六○九年将约西亚之子约雅敬放在犹大国位,他一直 向埃及效忠,直到尼布甲尼撒中止这关系为止。公元前六○四年亚实基伦 陷落之后,约雅敬向巴比伦朝贡了几年。但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六○一年 入侵埃及失败,约雅敬再度倒向埃及,停止纳贡给巴比伦。因此当尼布甲 尼撒于公元前五九七年讨伐耶路撒冷时,埃及是犹大所倚靠的主要盟友。 因此犹大可说是完全依赖埃及和亚述。 ◎其实倚靠强权不是不用付出代价的,上帝常提醒祂的百姓不要倚靠这些。 我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吗?我们为了暂时的好处抛弃尊严向人乞讨、或放 弃一些重要的信仰原则吗? ●「而今不在了」:意思是「已经过世了」。 ●「担当」他们的罪孽:「负重荷」、「背负」。 ◎ 5:7 应该不是推卸责任给自己的祖先,而是承认自己是来自一个罪恶的民 族,自己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犯罪了。 经文: 奴仆辖制我们,无人救我们脱离他们的手。因为旷野的刀剑,我们冒着险才得粮食。因饥饿燥热,我们的皮肤就黑如炉。敌人在锡安玷污妇人,在犹大的城邑玷污处女。他们吊起首领的手,也不尊敬老人的面。少年人扛磨石,孩童背木柴,都绊跌了。老年人在城门口断绝;少年人不再作乐。我们心中的快乐止息,跳舞变为悲哀。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我们犯罪了,我们有祸了!这些事我们心里发昏,我们的眼睛昏花。锡安山荒凉,野狗(或译:狐狸)行在其上。
5:8-5:18
注释: 二、再诉说被敌人统治的苦况与反思 5:8-18 ●「奴仆辖制我们」:指的可能是「巴比伦派遣统治犹大的低阶官员」。当 然这些低阶官员原本的身份可能真的是奴隶。巴比伦 人和亚述人对于战俘皆采用高压残忍的对待方式。 ●「旷野的刀剑」:意义应该是指「出没于旷野的土匪」。 ●「我们冒着险才得粮食」:原文是「我们用生命(才能)把食物带进来」。 ●饥饿「燥热」:「蒸腾的热气」。 ●「黑如炉」:原文是「烧热如火炉」。 ● 5:10 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Our skin glows like an oven, with the fever of famine(我们的皮肤烧如火炉, 因着饥荒之热)」。 ●「他们吊起首领的手」:原文的顺序是「领袖」、「他们的手」、「被 挂起来」。至少有两种解释,且似乎都说得通: 1.「领袖被他们的手挂起来」-这种解释认为「他们的手」是敌人的手, 指敌人把以色列的领袖们挂起来。 2.「领袖的手被挂起来」-这种解释认为「他们的手」是领袖的手;如 果这是正确的,那这里指的可能是一种酷刑,或者对于死者加倍的侮 辱。非利士人就曾经把扫罗王的尸体钉在墙上表示侮辱 撒上 31:10 。不过此处应该是指一种「将人吊起来的刑罚」,而非指「吊死」。 因为当时应该还没有「吊刑」。 ●「不尊敬老人的面」:原文直译是「老人的面也不受尊崇」。 ●「扛」磨石:「举起」、「承担」。 ●「扛磨石」:当时通常是用磨石将谷粒磨成面粉,一般是社会阶层最低之 人的工作。当时的磨石是手磨(又称鞍磨),用两块石头制 成。下磨石有凹面,上磨石呈长方形。日常将谷粒磨成面粉 的工作是用上磨石,将散在下磨石面的谷粒磨成粉。用驴或 奴隶推动的大型旋转式石磨要到旧约晚期之后才发明。 考古学家在埃卜拉的王宫发现一个存放了十六个手磨的房间 ,据信是囚犯磨面之处。 ●「城门口」:是当日生意买卖和裁判(地方司法)的地方。而长老们正是 扮演司法官的角色 伯 29:7 。现在城门口没有老年人,代 表城里的生活秩序和诉讼正义也瓦解了。。 ●「作乐」:字义是「弦乐歌曲」、「乐曲」。 ●「我们有祸了」:原文是感叹词「悲哀!」、「哀!」、「哦!」,是因着 悲哀或绝望而痛哭。 ◎人常在绝境时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罪恶,不过至少先知为自己和人民 呼喊代求,知道自己真的错了,没有执迷不悟。我们愿意愿意在神面前常 常反省自己吗?还是真要等到不行才来向神反悔? ◎从历史中我们看到有些人还真是搞不清楚状况。耶路撒冷沦陷后,一些寄 居埃 及的犹太居民竟然还继续向女神伊施他尔烧香,没弄懂会亡国就是 因为拜偶像造成的,还自以为是,不听先知的劝告(参 耶 44:15-18 )。我 们自己和我们的 社会是否也像这群脑袋不清楚的傻瓜,向着错误的方向猛 然前行? ● 哀 5:17 原文是「为了这事、我们心里发晕,为了这些事、我们的眼 昏暗」。 ●心里「发昏」:「头晕的」、「不舒服的」。 ●眼睛「昏花」:「变暗」。 ●「野狗」:「狐狸、「掘洞者」、「狐狼」。 ◎此处忠实的说明犹大人被占领军奴役的状况,传统的社会秩序维护机制被 破坏,占领者派遣的统治者为所欲为。
经文: 耶和华啊,你存到永远;你的宝座存到万代。你为何永远忘记我们?为何许久离弃我们?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你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
5:19-5:22
注释: 三、向上帝呼求,求神回转复兴以色列 5:19-22 ●「万代」:原文是「世代」「世代」。 ◎「你的宝座存到万代」:先知处在局势混乱的惨境中,看到统治的变成 奴隶、慈悲的变成残忍、富足的变成乞讨的.... 等等,因此他深刻体会到没有甚么是可以永远长 存的,除了上帝和祂的宝座;即使情况不利,上 帝也不会从宝座上摔下来或有甚么动摇,祂永远 扮演着掌权者的角色。这句对上帝的描述似乎有 着很深的内涵,我们能体会世事倏忽即逝,神却 永远坚定吗? ●「永远」忘记我们:「永续的」、「长存的」、「持久的」。 ●「复新」:「更新」、「使再次成为新的」、「修补」。 ◎「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这篇祷告哀求中,可以看到作者很重视人的责 任。他不只承认神的审判是因为自己的罪恶, 也求神使人们回转,而不是单方面的求神怜悯 而已。其实若不是上帝施恩转化人心,罪恶的 人类也很真的很难自己归向祂,不过我们是否 像先知警觉到自己需要认罪回转?求神赐下智慧 ,让我们可以认清自身的处境。 ●「你竟」:原文直译是「你实在是」。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For truly(因为实在地)....」。 ●「全然弃绝」:原文是「弃绝」、「弃绝」,用以强调语气。 ◎如果用中文来读,就会觉得整段的结尾是一个「质问」或「怀疑」。 但是用希伯来诗的平行读法来读,就会了解真正的结尾是 5:21 5:22 是用来与 5:20 对应用的。 ──
蔡哲民等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