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1-22 耶和华的怒气 二1-10 主如仇敌 正如上一首诗章一般,这里在开始时描述耶路撒冷从恩典中坠落。‘锡安的女子’、‘以色列的华美’和‘他的脚凳’全都是用来形容那京城(虽然严格来说,‘脚凳’是指约柜;诗
132:7>诗一三二7;参诗 99:5>诗九十九5)。当祂说‘他不记念自己的脚凳’的时候,意思是神不再遵守祂立约的应许(参哀
1:1-7>哀一1-7)。
诗人的感情现在全然流露出来,他因着百姓所受的痛苦而悲伤,这使我们想起耶利米(参耶 4:1-9>耶四1-9);还有那些描写毁坏情况的生动图画(参耶
4:31>耶四31)。在他的愁苦中,他向百姓讲话,并十分盼望去安慰他们(参1:2>一2)。当他记起那些该负责任的领袖没有带领百姓顺从神的时候,他的愁苦变成了愤怒(2:14>二14;参耶
5:12-13>耶五12-13,耶
23:9-40>二十三9-40)。这结果带来了全国性的灾难和羞辱。犹大的邻国也看见了这一度充满自豪的城市,现今的惨淡下场(他们讥讽的话其实是引用诗48:2>诗四十八2和诗50:2>五十2,那里描述耶路撒冷的辉煌和华美)。
最后的请求(紧随2:19>二19),可能是出自百姓(第22节的‘我’指的是京城)或诗人的口(但无论如何,诗人在后来的事件中,强烈地将自己与百姓视为一体)。这请求是抗议那些过度严厉的刑罚。这是转向希望的一个指标;尽管当时仍未出现甚么保证的话,但祈祷本身就是一个转向神的表示,承认祂是唯一拯救的源头。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