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以西結書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都有一個最重要的思想貫穿着,就是耶和華神的主權與榮耀。祂在以色列中擁有主權,在世上列國的事務上也擁有主權,縱然人類高聲呼喊出種種的要求似乎已經淹沒了這真理。神至高無上的旨意,就是我們在生活和見證上榮耀祂,直至世界的末了。”
~費恩伯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 千千萬萬的人認識以西結是一個聖經人物,主要因為兩件著名的屬靈事件“以西結見四輪”和“枯骨再生”。可惜,一般人對於以西結書的認識,往往只限於此。以西結書當然不是基督徒悔改歸主後立刻要讀的第一卷書,但最少有一些精通文學的人,是因本書罕見的寫作風格而被聖經迷住。以西結書的特別之處,在於作者的寫作重點(不象耶利米書,更不象以賽亞書和大部分的小先知書)不在審判,而在於安慰神的子民。以西結在迦巴魯河邊——可能是古時在巴比倫附近的一個集中營——寫下了他的預言,鼓勵流放的猶太人。 貳.作者 以西結(意思是神堅固、賜力量)是在耶路撒冷淪陷前十一年,被放逐到巴比倫尼亞的第二批猶太俘虜。 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西結的預言大致上避過理性主義的批判,沒有遭受“被剪除”到聖經之外的厄運。有些自由派的人為此哀嘆,他們迅速地編造一些理論,否定以西結書與聖經的一致性,又否定作者是以西結,以及傳統對寫作日期的看法。 事實上,古老和一般的猶太人與基督徒的立場,即本書由詩人先知“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所作,是有足夠理論支持的,而批判的觀點也都已一一駁回了。 對於本書是由一位作者所寫的看法,我們概述泰勒的六個論點如下: 1. 本書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一種連續性,予人一種慎重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印象。 2. 書中有一個貫徹全書的信息:耶路撒冷的淪陷與聖殿的被毀。 3. 全書的風格和語言是統一的,一些特別的短語一再地出現在書裏(如“人子”、“耶和華的話臨到我”、“_______他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和“耶和華的榮耀”)。 4. 以西結書有明確的年代順序,這在大先知書中是不常見的(參看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 5. 全書使用第一人稱單數來敘述,建立此書獨特的自傳體裁的結構。第一章3節和第二十四章24節指出作者是以西結。 6. 在全書裏,以西結的個性和風格都很一致。他一直顯出他的迫切,他喜用象征、關心細節,且因神的榮耀與超越而心生敬畏。 叁.寫作日期 以西結明確地說出他預言的日期。他的第一個預言(一2)是在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主前593年)發出的;最後一個預言是在主前五七一年發出的(二九17)。因此,他擔任先知的工作最少有二十二年。作為一個祭司,如果他在三十歲開始事奉,在完成最後一個預言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 肆.背景與主題 以西結在二十多年的被擄歲月前夕和期間,向那些與他一同被擄的猶太人說預言。被擄的猶太人錯誤地期望返回耶路撒冷,因此以西結教導他們先要返回耶和華那裏。以西結的預言可分為三部分。第一,他覆述猶大的罪,並警告他們,神的審判即將臨到,眾民要被擄,首都被毀。以西結以不尋常的異象和象征的行為,生動地宣告這些審判。象征神同在的一朵閃爍光亮的雲彩,盤旋在聖殿以上,然後不情願地離開。這異象的意思是,由於眾民的罪,神不能再住在他們中間,而祂審判的刀不久就要落在被污穢的聖殿上。耶和華的榮耀是貫穿以西結書的中心思想之一。 在第二部分,猶大四周的人因拜偶像和殘酷地對待神的子民而受譴責。這些人包括亞捫人、摩押人、以東人、非利士人、推羅人、西頓人和埃及人。 最後,在第三個部分,以西結談到整個民族的復興和重聚——以色列和猶大。眾民為自己的罪悔改的時候,神就要把祂的聖靈放在他們裏面。彌賽亞要來到子民中間,毀滅他們最後的仇敵。聖殿將要重建,耶和華的榮耀重返聖殿。這些預言仍未應驗,那只是展望基督在世上一千年的統治——千禧年。 象許多其它先知書一樣,以西結並不是完全按着年分來記述的,不過它的年序已比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清楚。我們應留意許多章首所列明的日期或時期。伯恩斯把預言按年序記錄如下: 預言可以按着各章章首提供的日期分成數組,而沒有列明日期的預言,我們可以假定是與前一次所提供的日期相同,或無論如何,是緊跟着那日期而發出的。 1. 約雅斤被擄第五年。第一至七章。以西結的呼召,及預言耶路撒冷即將被圍困。 2. 第六年。第八至十九章。視察以色列民的整體情況,及預言將臨的懲罰。 3. 第七年。第二十至二十三章。新近的譴責和將臨之毀滅的預言。 4. 第九年。 第二十四章。耶路撒冷開始被圍攻的一年。宣告耶路撒冷要被傾覆。 5. 同一年。第二十五章。針對摩押、亞捫和非利士的預言。 6. 第十一年。第二十六至二十八章。針對推羅的預言。耶路撒冷被圍攻十八個月後,在這年傾覆了,聖殿也被毀。 7. 第十年。第二十九章1至16節。針對埃及的預言。 8. 第二十七年。第二十九章1 7 節至三十章1 9節。針對埃及的預言。 9. 第十一年。第三十章2 0 節至三十一章1 8節。針對埃及的預言。 10. 第十二年。第三十二章。針對埃及的預言。 11. 同一年。第三十三至三十四章。責備不忠的統治者。 12. 同一年,或第十二和二十五年中間的某年。第三十五章。西珥山的審判。 13. 同一年。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安慰的異象。歌革的瓦解。 14. 第二十五年。第四十至四十八章。有關聖殿的異象。 至於以西結怎能把神的話從巴比倫尼亞傳到千里以外的猶大,讀經會出版的《每日靈糧》說: 本書其中一個問題是,以西結本身被擄至巴比倫尼亞,但事奉的對象卻在遙遠的耶路撒冷。我們必須假定那些被放逐的人,能夠有一定的自由跟家鄉的人保持聯系;當時巴比倫既已統一和安撫兩地中間的地區,這種聯系無疑比較早的時期更為可行。對一個報信者來說,用自己的話描述以西結象征的行為,總比傳達一段很容易淡忘的信息,或傳遞一分容易引起巴比倫當局注意的信件來得簡單。 大綱 壹.以西結的呼召與使命(一1~三21) 一.以西結的處境(一1~3) 二.以西結看見神的榮光坐在一輛寶座戰車上的異象(一4~28上) 三.以西結受任命向以色列民說預言(一28下~三21) 1. 眾民的性情——反叛(一28下~二7) 2. 信息的性質——審判,正如書卷所象征的(二8~三3) 3. 眾民的性情——面無羞恥、心裏剛硬(三4~11) 4. 先知的角色——守望的人(三12~21) 貳.描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審判(三22~二四27) 一.闡明將臨之審判的視覺資料(三22~五17) 1. 神命令以西結裝啞,直至神吩咐他說話(三22~27) 2. 在一片磚瓦上描繪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情況(四) 3. 使用利劍剃髮來預言眾民的命運(五) 二.毀滅偶像崇拜及存留余民(六) 三.巴比倫人猛烈的入侵即將臨近(七) 四.聖殿中惡劣之偶像崇拜的異象(八) 五.神的同在不再,拜偶像者後來的滅亡(九) 六.神的榮耀帶着審判來到耶路撒冷的異象(一○) 七.駁斥邪惡首領的惡謀(一一1~13) 八.應許余民的存留(一一14~21) 九.神的榮耀轉往橄欖山(一一22~25) 十.以西結為將臨的流放作預兆(一二) 1. 他的行李(一二1~16) 2. 他的戰懼(一二17~28) 十一.男女假先知的滅亡(一三) 十二.神給拜偶像之長老的預兆(一四) 十三.不結果之葡萄樹的比喻(一五) 十四.耶路撒冷之婚姻的比喻(一六) 十五.兩隻鷹的比喻(一七) 十六.對酸葡萄之比喻的駁斥(一八) 十七.為猶大末後諸王而哀哭(一九) 十八.辯明神給以色列的處分(二○1~32) 1. 在埃及拜偶像(二○1~9) 2. 玷污神的安息日(二○10~17) 3. 在曠野的反叛(二○18~26) 4. 拜偶像(二○27~32) 十九.神應許有最後的復興(二○33~44) 二十.描繪即將臨近的入侵(二○45~二一32) 1. 樹林大火的征兆(二○45~49) 2. 拔刀出鞘的征兆(二一1~17) 3. 岔路的征兆(二一18~32) 二十一.耶路撒冷被玷污的三段聖言(二二) 二十二.兩個淫婦姊妹的比喻(二三) 1. 阿荷拉(二三1~10) 2. 阿荷利巴(二三11~21) 3. 巴比倫人的入侵(二三22~35) 4. 阿荷拉與阿荷利巴的審判(二三36~49) 二十三.燒開之鍋的比喻(二四1~14) 二十四.以西結妻子逝世的征兆(二四15~27) 叁.針對七個外邦之國的預言(二五~三二) 一.針對亞捫的預言(二五1~7) 二.針對摩押的預言(二五8~11) 三.針對以東的預言(二五12~14) 四.針對非利士的預言(二五15~17) 五.針對推羅的預言(二六1~二八19) 1. 推羅的滅亡(二六) 2. 哀嘆推羅的輓歌(二七) 3. 推羅君王的衰亡(二八1~19) 六.針對西頓的預言(二八20~26) 七.針對埃及的預言(二九~三二) 1. 法老及其子民的預兆(二九) 2. 哀哭埃及的敗亡(三○1~19) 3. 法老的衰亡(三○20~三一18) 4. 哀哭法老與埃及(三二) 肆.以色列的復興及其仇敵的受罰(三三~三九) 一.以西結再次受命作守望者(三三) 二.假牧人與好牧人(三四) 三.以東的厄運(三五) 四.以色列地與以色列民的復興(三六) 五.枯骨復生的異象(三七1~14) 六.以色列與猶大再次合一(三七15~28) 七.以色列將來之仇敵的滅亡(三八~三九) 伍.千禧年的景象(四○~四八) 一.位於耶路撒冷的千禧年聖殿(四○~四二) 1. 着手拿量尺的人(四○1~4) 2. 外院的東門(四○5~16) 3. 外院(四○17~19) 4. 外院的另外兩個門(四○20~27) 5. 內院的三個門(四○28~37) 6. 獻祭的設備(四○38~43) 7. 祭司的屋子(四○44~47) 8. 聖殿的門廊(四○48,49) 9. 聖所與至聖所(四一1~4) 10. 旁屋(四一5~11) 11. 聖殿西面的房子(四一12) 12. 聖殿的量度尺寸(四一13~15上) 13. 聖殿的內部裝修與擺設(四一15下~26) 14. 祭司的聖屋(四二1~14) 15. 外院的量度尺寸(四二15~20) 二.千禧年的敬拜(四三~四四) 三.千禧年的管理(四五~四六) 四.千禧年的土地(四七~四八) 1. 眾水的醫治(四七1~12) 2. 土地的邊界(四七13~23) 3. 土地的劃分(四八)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