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下)A

【返回上级目录】

六、天使的解释(9:24-27

24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或作))25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26过了六十二个七,那((或作有))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27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A. 十项概念(9:24-27

但以理的祷告显示他关心的只是上面A项的几件事。而天使加百列就奉命来给他解决这几件事情(但9:24-27)。他的解释同时解决了上述A项的问题,但主要是针对B项的问题!

天使的解释一共有十大点:

1“本国之民和圣城”2“定了七十个七”3“本国之民”4“重新建造耶路撒冷”5“止住罪过”6“除净罪恶”7“赎尽罪孽”8“引进永义”9“封住异像和预言”10“膏至圣所”

以上这十个要点,是它的总领,是下面解释的总结!(下面的解释指那一段)前面我们曾反复强调,在但以理书中间,天使的解释,总是先给一个概括性的小结,然后再细细地分解!

9:24-27是天使对第8章异像中没有解释的部分所作的进一步的启示和阐释。但8:2-14的异象已在815-26中间得到解释,除了第1314节中2300日异象的部分。接下来加百列在9:26解释了时间预言的其中一部分,但是,还是没有解释到2300日的时间预言。

这些事情有些是关于他本国之民的,有一些是关于圣城的。在此,他引出了发生在本国之民和圣城的十件大事;其中有六件事情是与本国之民和圣城密切相关的。

这六件事分别是: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所。这六件事情,前三件是关于的,后三件是关于的。我们若再把它细分一下,也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谈罪恶方面的;第二类是谈上帝的行动;第三类是它的结果。(Where is your explanation about 第三类?

七、六件大事9:24

4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或作))。”

这里主要有六件大事情要发生。我们可把这六件大事用两种方式分类。第一种是按照这事件的正负面来划分。第二种是根据但以理的祷告和加百列的解释。

不好的,负面的——停止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这是关于本国子民的!正面的——引进永义封住异像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这是关于圣城的!

引进永义,永义居住在其间,这是关于圣城的!所以,他说,“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关于本国之民、关于圣城有这样几件事情发生,有人就排了这样一个结构:(Reference?)

第一种:本国之民和圣城

A.负面的关于本国之民                                                      B. 正面的关于圣城

1止住罪过                1引进永义

2除净罪恶                2封住异像和预言

3赎尽罪孽                3膏至圣所

第二种:但以理的祷告和加百列的解释

a止住罪过

b除净罪恶                                但以理的祷告

c赎尽罪孽

c’引进永义

b’封住异像和预言                      加百列的解释

a’膏至圣所

 

  1. “止住罪过”

止住的希伯来原文是lekalle’,其子根kela’ 的意思是“止住”。但是有四十个希伯来原稿用lekalleh,其字根是kalah,有完成、结束的意思。罪过的希伯来原文是happesa’,英文是transgression,即过犯,(违犯上帝的律列)的意思。加百列在这里似乎是回应但以理在9:11里所认的罪,以色列众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听从你的话;。因为以色列人犯了上帝的律法,破坏了和上帝之间关系。如果我们根据kela’ 这个字根,这里的意思很像中国人说的恶贯满盈,犯罪犯到尽头,不能再犯下去了。如果原文的字根是kalah止住罪过这翻译就很贴切。那么这里的意义可被解为,到了第七十个七时,藉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祂结束了人与上帝之间破裂的关系。同时以色列人因为罪过满盈,上帝对他们容忍的期限也过了,他们不再是上帝在地上代表祂的选民了。

  1. “除尽罪恶”

“除尽”的原文有封住完成的意思。恶”的希伯来原文chaṭṭa’oth有时被翻译为罪,有时又被翻译为赎罪祭。按照这上下文的意义,这词组应被翻译为封住或完成赎罪祭。所谓除尽罪恶,也就是为罪献上挽回祭。参来9:26“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基督即已“完成赎罪祭”,从此,地上就不须要再进行意表性的,献祭牲畜的赎罪祭了。

  1. “赎尽罪孽”

“罪孽”的希伯来原文 `äwön在英文圣经里被翻译成iniquity中文圣经多数翻译成罪或罪孽。是一个和好的工作,而上帝是采取主动的一方。藉着在髑髅地的牺牲,基督替全人类付出了罪的代价,成就了一条救赎我们,一条赦罪的方式。参8:3“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

  1. “引进永义”

基督来到人间住在耶路撒冷,这就是有义居在其中。这就是永义——耶和华我们的义”藉着祂的生,死,和复活,基督引进永义带给世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接受祂作救主,信靠祂的人。正如林前1:30所说,“耶稣是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耶稣是我们的公义!

  1. “封住异象和预言”

针对本国之民和圣城而言的。那么,这个异像和预言是在谁的身上封住了?但9:24开头一句直接说:“为你本国之民和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封”,意即这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而“封住异像和预言”就是指封在以色列民身上。在什么时候可以封住呢?到七十个七结束的时候,与他本国之民相关的异像和预言就要封住了。这就使我们想到圣经中的司提反。

《使徒行传》第七章利用整章的篇幅记载了司提反最后的一篇讲论。他从亚伯拉罕开始,追述了整个以色列人的历史,一直到他那个年代。

需要注意的是,从46节开始到50节,司提反提到了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他说:“大卫在上帝面前蒙恩,祈求为雅各的上帝预备居所,却是所罗门为上帝造成殿宇。其实,至高者并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主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

我们知道,犹太人十分关注在地上的圣殿。但司提反在这里提出了一种与他们迥然不同的观点,他看到了上帝在天上的居所。他说,其实上帝不住在人手所造的圣殿,而是住在天上。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但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上帝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 7:54-55

7:56,司提反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在此,他看到天上的情形:第一,天开了;第二,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从他发出的信息来看,司提反可以被称为一位先知,因他在这里看见了异像!

以前我们在以色列的历史上看见了什么?特别我们在研究但以理书,我们发现但以理看见了什么?天上的宝座设立,人子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的面前。所以,但以理看见了天上的事情,而且看见人子在天上,这个是他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在异像中看见的。

那么,现在司提反和他看到是相关的一个异像。七十个七的结尾就来到司提反,从这里给以色列民的预言和异像就没有了。在此之后有没有人见异像啊?有。司提反之后第一个见异像的是彼得,彼得是作为什么样的人见异像的?外邦的使徒。然后保罗也见异像了,但他见的异像与司提反所见的有不同的意义,那个时候是要把福音传到外邦。

所以我们这样看来,异像和预言虽然还在继续,可是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上帝的选民国度,异像和预言就在七十个七的终点被封住了。这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34年。

被封住的另外一个含义,在徒8:1“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

耶稣曾吩咐他们说:外邦的路你们不要走,外邦的城你们不要进,只要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从司提反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发现形势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徒8: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往各处去传道,就已经不局限在犹太这个民族了。换句话说,犹太选民的资格就结束了。

最后,保罗说了这么一句话。徒13:46,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上帝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我们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我们看到,当选民的资格结束的时候,在异像中间有一个特别的表号。我们发现,人子的姿势是站着的。所以,只要人子一站起来,就表明一个时期的结束。

在但12章,末期米迦勒要站起来,就表明将来也要有一个时期要结束,这个就是整个世界的恩典时期的结束。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每一个具体的时间要发生的事情。在讲这之前,我们再提一下司提反。

圣经为什么要提到司提反的死?为什么十二个使徒之中只有一个使徒的死在圣经中提出来呢?彼得的死是用预言的方式说出来的,另外一个害群之马——加略人犹大,他的死是在圣经里明确记载的,其它的都没有说到。为什么单单地把司提反的殉道说出来呢?照理应该说使徒啊,他们跟耶稣更紧啊!为什么不说他们的死呢?原因就在于司提反的死应验了这段预言,而其它人的死与这段预言无关。司提反见到异像,就表示了他的先知身份,因为上帝是通过异象与异梦与先知沟通。而司提反的死,就给一个阶段贴了封条。

  1. “膏至圣所

中文圣经在这里翻译成,膏至圣者至圣所是符合原文的。这里的至圣所和但8:12-14说的圣所是同一个字,即qadosh。而但8:11所说的圣所,miqdash是不同的。天使长加百列来解释的圣所,是但8:12-14的圣所,而不是但8:11中的圣所。

那么膏至圣所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激活、启动至圣所,使它投入使用。圣所先造好了,造好了之后用一个仪式使整个圣所开始投入工作,这个典礼就称为膏至圣所。这里的膏至圣所是指基督将要进入至圣所开始其祭师圣职的就职典礼。

《使徒行述》第四章第27面说:“基督的升天乃是一个信号,表示跟从他的人必要领受所应许的福份。他们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为此等候。基督进入天上的门户之后,他要在众天使簇拥崇拜之中即位为王。这典礼一经完成,圣灵随即丰富地倾降在门徒身上,基督便真正得到了荣耀,就是祂自亘古以来与父同享的荣耀。”

所以,基督升天后有个即位的仪式。他做祭司与普通的人做祭司是不一样的,他是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来做的。麦基洗德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撒冷王,又是祭司。所以,他即位为王,同时做大祭司。

因此,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所谓的在七十个七这段时期中间要发生的一件事情,要膏至圣所,他的意思就是指着基督升天以后,要在天上举行一个典礼,使他即位,使他大祭司的身份被确立,使整个圣所的工作被启动。

、关于弥赛亚的预言(9:25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这段预言有需要分析的几件事情:

A.  预言的起点和终点

1、 起点:这时间预言的起点是什么?“出令”。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重建耶路撒冷”

2、 终点:终点在什么地方结束呢?“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也就是,“直到有弥赛亚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

9:25是圣经中间明确地谈到弥赛亚要出现的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在这里我们发现有七个七,还有一个六十二个七。它的起点就是“出令”,终点是“有受膏君的时候”“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B 七个七、六十二个七

1、七个七就是四十九,六十二个七是四百三十四。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四十九和四百三十四究竟是什么?是天数还是年数,还是其它什么代表?

2出令”的起点是关于哪个令?

C9:24里的“定了”

“定了”的原文chathak, 同时有“截出”“定了”的意思,是怎么个定法?从哪里定的?定的是哪一段?

当我们解决了这几个基本的问题后,我们才能解决25节以后的经文。

D.年与日的问题

但以理书上所说的年日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考查年日在但以理书中是什么意思?然后我们也要考查它在整本圣经中是什么意思?我们将会用三个步骤来作这工作:从大到小,从远到近

1、一般性的年日问题

a洪水时代的120年,这是比较长的一段时期;

b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400年;

c但以理在这里为七十年被掳归回祷告;

d四十二个月,1260天,1335天。

历史性的时期,总是和一些逆境相对应,如七十年和四十二个月。我们在这里注意到的两件事情:第一,前两个是历史性的预言;第二,后两个是启示性的预言。历史性的预言是以过去的时间预言将来的事情;在启示文体中间提到时间的时候,是以将来的象征性的时间预言将来的时间。

从这个年代中间,我们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个长时期的预言,常常都和一些逆境有关联,而且日子都是等于年的。我们讨论这些,其目的是在讨论二千三百日究竟是日子还是年;同时也是在讨论七十个七是日子还是年!

2  更确切的日子问题

a 1:5“他们满了三年”1:18,“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第5节说是三年,第18节说是日期。如果我们用英文表述的话,前面就是year,后面就是day,他就用days表明了years

b 2:44“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在英文中间我们发现“in the days of these kings,原文是“列王在位的日子”。他们跨了多长时间呢?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甚至直到世界结束的时候。所以,但以理用日子的时候,他是指很长的一段时期。

c 4:34“日子满足”。这里的日子满足,指的是七年满足。

d)   5:11“你父在世的日子”,这是指多少年之前呢?五十年以前的事!这里他依然这样用日子和年;

e 7:9-13,中间的“亘古常在者”,英文里说Ancient of days,”, 远古的日子,用的还是日子,日子在这里代表的是一段很长时间。

f 10:1412:13,都是用日子代表一段比较长的时期。

在此,我们还可得出一个结论:但以理有这种把日子和年交叉使用的习惯,这个日子不是指一天或两天的时间;但以理书的内证表明,日子是指一个很长的时期。所以当他说到二千三百日的时候,他是说的二千三百年;当他说七十个七的时候,他是指七十个七年说的。英文圣经用的“days”来表明时间或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对英语系的人来说就比较难理解。相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更容易理解些,因为我们也有这习惯,把“日”、“日子”、“日期”、或“年日”当作时间单位来算。比如说,“这些日子你都在做些什么?”因此,日子也表明一段可长可短的时间,短则几日,长则可达无数的岁月。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相关性的问题,就是一些短期的预言;短期的预言里面也有这样的原则。

3、更确切的证据

14:34 “按你们窥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顶一日,你们要担当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与你们疏远了”。结4:6 “再者,你满了这些日子,还要向右侧卧,担当犹大家的罪孽。我给你定规侧卧四十日,一日顶一年”

我们现在来看第二个基本问题,就是出的这个令,究竟是哪个令?

E 确定预言中所出的令

9:25“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命令究竟有哪些?在《圣经》中间我们发现,至少有四个这样的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由古列王Cyrus, 539-530BC,或叫古列在538-537公元前左右发出的。当时是为了让犹大人回去重建耶路撒冷。以斯拉1:1-4

第二道命令是由大利乌,或叫大流士(Darius Hystaspes, 521-486BC)在520公元前前后发出的,他重述了上述这个命令。前面这个命令说了,却没有执行,那么,他这次就重申了这个命令。(以斯拉6:1-12

第三道命令是由亚达薛西一世Artaxerxes I Longimanus, 464-423BC457公元前,即他在位第七年时所年发出的,相关的人物是以斯拉和相关的犹太人。(以斯拉7:1-26

第四道命令也是由亚达薛西一世发出的,时间是在13年之后,即到了445-444公元前左右。相关的人是尼希米。(尼希米2:5-8

以上这些是我们考察历史和圣经时所能找到的四道命令。下面我们就在这四个时期中进行筛选,来确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合此处所论及的时期。

1、第四道命令(445-444公元前)

我们先看尼1:1-3,1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2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著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3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于是尼希米就祷告、哀哭、认罪,像但以理一样。后来他获准回去修城。

6:15:“以禄月二十五日,城墙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很明显,这里提到的“五十二天”不符合但9:25中的“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因为尼希米回去的时候,只是修复这座城里边的部分被拆坏了的墙。而9:25发出的命令是,“重新建造耶路撒冷”。但他只是修复墙的一部分,所花的时间只有52天,两个月还不到。因此,第四个时期——445公元前或444公元前年显然不适合作但9:25的起点。

可是,现在的将来派大部分就以公元前444年为起点;而批评学者就把490天的结局放在公元前的164年,490天为结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发出第一个命令的古列王。

2、第一道命令(538-537公元前)

在古列未出生之前,以赛亚先知就曾预言他说:“44:28论古列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的根基。古列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的根基。45:1我耶和华所膏的古列;我搀扶他的右手,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松列王的腰带,使城门在他面前敞开,不得关闭。44:28-45:1)

以赛亚生活的年代比古列大约提早了200年。到了古列攻陷了巴比伦城,我们相信,但以理既然被他如此重用,很有可能对他作了一番见证——上帝原来早就预言到你了,他不仅让你按照预言的方式攻进巴比伦城(城门大开),而且上帝还要藉着你重修耶路撒冷,坚固圣殿的根基……。王听了之后,或许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发出准许犹大人回归的第一道命令!正如拉1:1所说:“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通过但以理使他的心被激动起来的。

波斯王古列这样说:“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殿只有他是上帝,愿上帝与这人同在。凡剩下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另外也要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献上礼物。”1:24

王所发布的命令是在他登基作王的元年,大概在公元前538年;足见王对上帝的热心!当他下了这道命令以后,情形又会怎样?

3:1说:“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说明有了这个命令以后,以色列人回去了,回到了耶路撒冷。但是,这道命令能不能作为但9:25的开始呢?这个命令主要是用来敦促修建圣殿,重造它的根基。而但9:25却是预言重新建造耶路撒冷,所以这里出了一个问题。这里关心的是殿,而但9:25说的是,是两件事情。修城里头当然也包括了殿,修殿也包括了修城,但我们在经文上严格看来,但9:25说的是城,这里是说殿。

接下来,这些人就回去了。回来干什么?看哈该书1:1。哈该是这个时候没有多久出来的一位先知。

1:1-9,1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藉先知哈该,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说,2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3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4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5现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6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9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

所以,他们回去以后,这些有钱人就给自己盖上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还有天花板呢!盖了好房子,上帝的殿依然荒凉,没有人修上帝的殿。

一个先知还不行,又来第二个先知——撒迦利亚。撒迦利亚大概也是在公元前520年这个时候,也是大流士王第二年,都差不多的时代。以色列人还是没有建圣殿,那么上帝就需要他们发热心,要他们修圣殿。所以,这个是这批人的行为。

在哈该1:19,这些人回去以后,圣殿荒凉,民宅兴旺。所以很明显,公元前538年,这个时期不能算。

下面再来看大利乌,公元前520年。

3、第二道命令(520公元前)

我们在撒迦利亚1:717中看到,这个时候的圣殿还是很荒凉的。所以撒迦利亚就向上帝祷告,上帝就回答他。这个殿,在公元前515年修成。

6:15:大利乌王第六年,亚达月初三日,这殿修成了。”公元前520年是他作王的元年,经过6年,就到了公元前515年。这个时候,殿修好了。

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出现殿的区别。但9:25讲的是重新建造耶路撒冷,而这里提到的大利乌王的这个命令,是让他们回去,他们专注于修圣殿。所以依然不适合作9:25的起点。

4、第三道命令(457公元前)

第三个日期,亚达薛西王第七年7:671117

6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通达耶和华以色列上帝所赐摩西的律法书,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上帝的手帮助他。7亚达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 7:6-7)这个年代是公元前457

11祭司以斯拉是通达耶和华诫命和赐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亚达薛西王赐给他们谕旨,上面写着说:12诸王之王亚达薛西,达于祭司以斯拉、通达天上上帝律法大德的文士云云:住在我国中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凡甘心上耶路撒冷去的,我降旨准他们与你同去。”(拉7:11,12

可见,这个命令有几个内容。我们不妨把这几个内容分析一下。

第一:愿意的可以同去,中间没有人能拦阻你。“王与七个谋士既然差你去,照你手中上帝的律法书,察问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景况;”(7:14)

第二:以斯拉被授权察问,看这地方的情况怎么样。

第三:“又带金银,就是王和谋士甘心献给住耶路撒冷以色列上帝的。” (7:15)

17所以你当用这金银,急速买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和同献的素祭、奠祭之物。素祭必须和燔祭一起献)献在耶路撒冷你们上帝殿的坛上。18剩下的金银,你和你的弟兄看着怎样好,就怎样用,总要遵着你们上帝的旨意。19所交给你上帝殿中使用的器皿,你要交在耶路撒冷上帝面前。你上帝殿里,若再有需用的经费,你可以从王的府库里支取。”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慷慨的命令。

24我又晓谕你们,至于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和尼提宁,并在上帝殿当差的人,不可叫他们进贡、交课、纳税。25以斯拉啊,要照着你上帝赐你的智慧,将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立为士师、审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使他们教训一切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26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当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军、或抄家、或囚禁。”( 7:17-26)

这就说明在这道命令下他们有司法权了,能够把人治死。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没有这个权力!他们要判刑、控告人,还要把他带到罗马人的法院履行。但这个时候,以斯拉却获得了司法权。相对来说,耶路撒冷就成了一个自治区;不仅有司法权,而且司法的最高标准是上帝的律法。“凡是不遵行你上帝律法……”,王把上帝的律法放在他的命令之前。表明王的命令不遵行也是不行的,但是在王命令之前还加上上帝律法。

所以从这点看来,耶路撒冷的确是重建了;不仅是物质上、城墙等方面的重建,而且也是它的一个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一个重建。

如:有独立的司法权,能够自由地进行贡奉。这个命令给了他,在那里供职的人免税,凡属耶和华的,是不收税的;而且以斯拉有权去查看以前的钱是怎么花的,地方的状况怎么样,什么人愿意跟他一同回去。

总之,这道命令是个非常坚固的命令。它使得耶路撒冷的重建能够得到实施。

4:7-23记载了有些人在他们重建耶路撒冷时告状的事。

7亚达薛西年间,比施兰、米特利达、他别和他们的同党,上本奏告波斯王亚达薛西,本章是用亚兰文字、亚兰方言。” 11上奏亚达薛西王说:河西的臣民云云:12王该知道,从王那里上到我们这里的犹大人,已经到耶路撒冷重建这反叛恶劣的城,筑立根基,建造城墙。”(4:711

这是一封告他们的信,通过告他们的信,说明了这些人曾回来重新修建耶路撒冷,重筑根基,重建城墙。但这些指控他们,说他们是一些非常坏的人,王该知道他们干的那些了。

13如今王该知道,他们若建造这城,城墙完毕,就不再与王进贡、交课、纳税,终久王必受亏损。我们既食御盐,不忍见王吃亏,因此奏告于王。请王考察先王的实录。”

这章节说明他在这里执行的是先王的命令,前面的王已经发出这样的命令,你现在在执行的命令,就要查出这里边的事……等等。他们既受到毁谤,“于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殿的工程就停止了,直停到波斯王大利乌第二年。”(4:24

所以,我们从这个反面的诬告里发现,的确在这个时间重新修建了圣城耶路撒冷。

学习中的化过程,不是推翻原来的根基,也不是推翻原来模糊的部分,而是把原来的模糊变得更加清晰。在这过程中间,发现新的,需要学习部分;有偏差的成见就需要放弃;也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你知道的,但是没有人告诉你。所以,当你不知道某个东西是怎么来的,第一步你就只需要一个结论。在学习中间会遇到一些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为了动摇以前的,而是为了弄得更清楚。我们今天就要提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这个公元34年,究竟是怎么来的?

F、确定预言的终点

研究但以理书第89章须要作一些进一步的细化的工作。我们在前面已找到了公元前457年就是707时间预言的起点,经过490年之后,就来到了公元34年。,公元34年被认定为707时间预言的终点,因为这一年司提反被犹太人杀害。他的死是“封住异象和预言”的一个重要的路标/表号。但是他生活在什么时候?他是在什么时候死的呢?在徒7:55-56并没有谈到司提反是在哪一年死的!那么这个公元34年,是我们硬凑出来的呢?还是司提反实实在在就是在这一年死的呢?

我们必须以圣经来解释为什么这说法是有圣经根据的。下面我们来探讨个基本问题,来推论出为何司提反死的时间就是这预言的终点时间 

1司提反的死、保罗的悔改(徒8:1

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来考查与此相关的一些具体时间。司提反究竟在什么时候死的?我们查考圣经,还是查不出司提反在其它地方的时间,因为圣经没有清楚的记载。但是,圣经没有把我们留在黑暗之中。圣经在提到司提反被杀害的时候,圣经提到了另一个人的名字——扫罗。扫罗这个时候还没有悔改。在这事件发生之后很快的圣经就提到了扫罗在大马色路上戏剧性的悔改经验。经过这次的经验,扫罗才把名字换成保罗。因此,要知道司提反是在什么时候死的,可在圣经里提到保罗的生平中找,因为保罗生平中有一些很具体的时间是我们可以知道的。

2历史上的迦流 (徒18:23-21:17;15:36-18:22

请看徒18:12“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这位“迦流”是有证可查的。据历史上记载:“迦流”是在大约公元51-52之间在该地作方伯(省长。这是我们能够查到关于保罗的一个很明确的时间。很准确!因历史上确有其人。

那么,保罗在这个地方呆了多长时间呢? 请看前面一节经文:“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于是,我们就把它往前面推一年零六个月,这就到了大约49年左右。

我们查考使徒行传发现,保罗共有三次巡回宣教的经历。那么,这一次是发生在第二次宣教的起点,大概就是在公元49年的时候。

3  耶路撒冷会议(15:1-35;加2:1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个事实:保罗悔改后曾经几次去过耶路撒冷。使徒行传第15章记载了早期教会第一次耶路撒冷大会,保罗参加了这次会议。

15:12“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上帝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这是保罗悔改后第二次上耶路撒冷。这一次,保罗是作为外邦使徒的代表,出席了这个大会。当时耶稣的兄弟雅各布被选为主席。这次开会的时间大概就是在公元49年。

再看加2:1-2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说,却是背地里对那有名望的人说的,惟恐我现在或是从前徒然奔跑。”

这里说到“过了14年”。从公元49年继续往前推14年,大概到了35-36年。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不知道,所以只能给它一个框架。

4包罗第一次上耶路撒冷(1:13-18;徒9:26

在加1:18中说: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布,我都没有看见。”这是保罗悔改后第一次去耶路撒冷的经历,是在他重返大马色之后的三年。参加1:18

根据上述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大致推算出保罗悔改的年代大约在公元34-35年之间。(公元51/52-(3+14)=34/35年)。(请参照保罗生平事迹时间表。)

结论是:我们知道,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的时候,保罗还没有悔改。因为保罗当时正站在众人的旁边,看守作假见证之人的衣服。(徒7:58)

但是以后不久,他就被犹太公会提拔,然后再领命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等等。我们相信,这些都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况且当时的交通并不象今天的时代如此便捷。至于时间多长,我们不知道,但估计这段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根据徒8:1-3的记载,当司提反被打死的那一天开始,耶路撒冷的教会就大遭逼迫,扫罗更是急先锋!所以,可能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如果就只有几个月的话,司提反被打死,大概就在公元34-35年之间。由于这个数字并不特别精确,所以很难确定具体是哪一天,但是年份很清楚,就是在34年左右。这是我们能够从圣经里边可以找到的时间方面的证据。

G.  封住异象和预言之后的延续

请注意:当但9:25说:“封住异象和预言”,主要是针对以色列民封住的!即对但以理本国之民封住了。对本国之民封住以后,意味着上帝要给外邦人开启另外一个异象!

所以,当司提反见到上帝赐给以色列人最后一个异象的时候,不久,上帝便呼召一位外邦人的代表,继续推进他的救赎大计。正如这位外邦人的使徒保罗后来自己见证说:他得了比其它使徒“更大的启示”

在林后12:2说:“他前十四年被提到三层天上去”。我们不清楚“三层天”是什么,这是保罗自己的说法。他说:“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

林后12:1说:“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主向他显现、向他启示,说明此时他在作先知的工作。

(Do you mean the passages below is the explanation that, all unspokenable vision through Paul and John as recorded in 2Cor and Revelation are about the the sealing of the prophecy against Israelites? But that these cannot be revealed to the Israelites yet?)

我们在使徒行传18:11中看到,保罗在哥林多呆了一年零六个月。而他在这里又说到“14年以前”,说明这里和加拉太书讲到的14年以前保罗去耶路撒冷是相吻合的。同时也说明,他见异象的时间是在他去耶路撒冷之前的14年。

林后12:2-4保罗说:“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14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保罗究竟是真的被提到天上的乐园里去了,还是上帝把天上的乐园拿来显给他看了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从怀师母见异象的经验中看到,不是提她上去,而是把异像中的情形拿来显给她看。在异像中间,她看到了天上的美好,然后不愿再走。但耶稣对她说:“你要回去,把你所见到、所听到的,讲给你的弟兄们听。”

那么,保罗在异像中究竟听见了什么?他在这里听见了一个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

请注意,原来这个异象是封住的,但是现在却向保罗开启了。那么,保罗在这个开启的异象中听见了什么?他有难言之隐!不能够随便对人乱说。尽管保罗曾有好几次想说,但是因为时候还不到,他终究不能说!

希伯来书9:1-10也提到这一类“不可明说”的秘密。

前面我们讲到了这个“圣所”。在此我们看到了保罗对圣所的对象进行了描述,并且他也把圣所里的家具作了正确的归类。接下来,在第5节保罗说,“柜上面有荣耀的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座。”然后他说了一句话,“这几件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可见,保罗虽想说他听见的这个奥秘,可能他受了指示,所以不能对人说。

约翰也有过这个经验,他在拔摩岛上也曾听到七雷发声,当他正准备记录之时,却听到天上有声音对他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10:4

或问:我们在这里讲述这些内容有何用意呢?我们暂时埋下一个伏笔,就看到上帝已经向以色列民止住异象和预言。

然而我们知道,尽管上帝此时已经封住异象和预言(其实只是封住关于本国之民的异像),可是作为整个外邦人的异象,上帝并没有封住!而保罗在这个时候所见的异象是发生在公元34年之后,也就是在他悔改后第二次进耶路撒冷之前的14年。耶路撒冷会议是在公元48-49年的时候。可见,保罗在悔改蒙召初期就曾得见大异象。

另外,使徒约翰在公元95年前后在拔摩岛上也曾见到启示录的异象。可见,这个异象并没有被封住。至少是对外邦人没有封住!准确地说,对属灵的以色列人没有被封住。但是,对属肉体的以色列人却封住了。

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当上帝把他神圣的托付从以色列人手中拿走的时候,他已经同时预备好了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全部的计划。所以对于上帝而言,他的工作始终是持续的、没有间断的。

通过前面对时间的考查我们发现,司提反和保罗分别见到异像的这两件事的的确确是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而不是我们硬凑进去的。

对于本会的信徒,一般提到公元34年马上就会想到司提反殉道、保罗悔改。其实,这只是一个结论性的说法!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道理讲出来,理由就更加充分了。

如何证明上述的观点是正确的?有一节经文非常具有说服力!

请看犹大书第3节说:“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

就是这节经文,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这里清楚地说明,从前的真道“一次”交付的。可见,我们现在的教会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真理也都全部交给使徒和先知了,以后再没有新的道理。所能有的只是对道理的推进和展现而已,不会在圣经之外又启示一个新的道理。

我们之所以要证明这一点,是因为有很多人在讲洁净圣所的时候,声称这是一个新道理,是在1844年以后,复临信徒因为运动失败,为了遮丑而发明的一个新道理。

因此,我们就要从圣经中间证明,上帝曾经把这个道理至少启示给了两位使徒,一位是保罗,一位是约翰。只是因为时候还未到,他们不能明说。但是他们却留下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是知道的。(既然前面说埋了一个伏笔,怎么现在说“证明”)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没有领受任何圣经之外的道理。但是他们在传扬圣经真理的时候,只是传出了他们发现的时代的真理。而这些信息对于使徒们来说,早已知晓!只是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将来的一些信息,在他们的时代还不成为其时代真理。

所以保罗甚至劝勉当时的信徒说:有人说基督马上就要再来,你们不要听他们的,因为基督再来,不是我们这一时代的时代真理。基督再来还没有这么快!当他再来之前,还必须有沉沦之子显露,然后基督才会再来。所以在当时,保罗还得澄清这件事情。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那曾经在他们知情,但还没有传的信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这些信息就要传开了。所以我们不是在传一个不是从上帝那里领受、圣经里没有的道理,不是在使徒和先知之外另立根基,而是把他们曾经领受的道理到时候分解出来,按时分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不把这一点弄清楚,我们就始终被人控告在发明一块“遮丑布”

前面我们在讲到司提反见异像时,谈到了一个有时间限度的关闭。这是对以色列人的一段考验时期,直到选民时期的结束。这个时间也是在2300日的异象中间,因2300日的异象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以色列人的。上帝启示给以色列民的这个异象从但以理开始,让司提反收尾。到了外邦的时候,即公元34年以后,就是有关外邦的事情了。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上帝很可能让保罗见到了一个与外邦相关的最长、最大的异象,让他继续上帝对他属灵的以色列民的工作,因为保罗是外邦的使徒,代表着外邦上帝的教会、上帝的子民。

因此,保罗说他得了一个比其它使徒更大的启示。他虽然在使徒中间是最小的,然而,他说他得的是更大的启示。可是这个启示,他又不能够说!不能说,怎么办呢?他就留下蛛丝马迹,告诉我们,他知道这个事情;并且也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到什么时候可以说!

希伯来书9:10说:直到振兴的时候

这里保罗谈到一个时候。这些事情到什么时候可以说?到什么时候可以完成?直到振兴的时候! 振兴的希腊原文 diorthwsews 的英文翻译是 reformation reorder,意思是改革、改善、或改进。原来曾经有人扭曲了真理,现在就是扶直、矫正的时期。

圣经在旧约有这样的一个原则:一个人的见证不足信,但是如果有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所作的见证、所说的话,就是真的。同样,上帝不但给了但以理异象,而且他还给了约翰同样的异像,说到同样的一件事情。他说的这件事情,比保罗说的多得多了。他说到,这个小书卷是敞开的,他听到是不能写的……等等。尽管他知道不能说,可是他还是往下说了,而且他说了很多!不过说的时候,我们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当上帝的圣灵带领到一定的时候,人们会把这些相关的东西串联在一起。知识就必增加。

 (This section as if not necessary any more.)

关于圣经的研究,我们要以耶稣的态度作为我们研经的态度。他常以“经上记着说”“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经上岂不是这样说的吗?”……来应付仇敌各样的试探和人的狡辩。在我们的研究中,圣经是第一权威,预言之灵是第二权威。任何一个学者,无论是多大的学者,如果他的看法与两个权威相冲突,我们就不能接受。如果人的讲法和它们相符合的,我们就当接受。如果所讲的与它们不符,我们就当回到《圣经》和《预言之灵》。因为我们只信《圣经》和圣经发自于同一位耶稣的证言——《预言之灵》 同样,今日我们也当以圣经上的话和预言之灵的教导来应付信仰方面的各种挑战!对于学者们在预言之灵的指导之下所发表的很多有建树的关于学术性的见解,我们都当客观地看待和接受。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