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帝与尼布甲尼撒王的骄傲
绪论 但以理书第四章,是由尼布甲尼撒王所写,何等奇妙!奇妙的是,它是一个官方的命令,其中包括王述说上帝在生活中领导他的见证。 尼布甲尼撒王又得了一梦,他再一次召聚他的哲士。虽然这一次他能清楚地记得他的梦,但哲士们却不能解释他的梦,他们或者是不敢解释,那时哲士的领袖但以理走了进来。 尼布甲尼撒再一次描述他的梦。他说,他看见一棵渐长的大树,高到全地都能见到树顶。那时,一个守望者出现,他命令将树砍伐,去掉枝叶。但是那守望者规定那树不可完全毁灭,它的树桩子必须仍留在“田野的青草中”。他并说要用“铁圈和铜圈”箍住。 那位守望者,从指物的“它”,改变成指人的“他”,似有不祥的信息,他继续说:“让天露滴湿,使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使他的心改变,不如人心;给他一个兽心,使他经过七期(期:或译年;本章同)。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但4:15-17) 但以理立刻知道这梦的意思,但是他却踌躇不言。这梦的日期可以确定是主前五六八年,在尼布甲尼撒作王三十五年之后,那时但以理与他已是长久的朋友了。但以理是一个祷告的人。(你可以在但以理书第九章读到他更适切的祷告词,也可参阅第二、第六章)无疑地,他常常为尼布甲尼撒王祷告,为了他的悔改,恳求上帝施恩。而如今上帝就要垂允他的祷告了──使尼布甲尼撒在一段时间内丧失他清明的神智,然后再赐还给他,用这种方法领他承认他的软弱,使他将自己降服在主面前。 但以理并不是畏惧,在他因为惊异而正踌躇之时,尼布甲尼撒王鼓励他说实话,他知道他可以完全信任这位出类拔萃的谋士。这样但以理就将上帝的启示告诉他,那就是,尼布甲尼撒王若不改变他的作风,他的精神将会错乱。他的举动将会开始像野兽,必须到田野去吃草。 但以理所描写的情况,精神病学家称之为“lycanthropy”(狼人症状群)或“boznthropy”(牛人症状群)。几世纪之前,当文明人还与他们的动物亲密住在一起之时,这乃是十分普遍的病例。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此种心理状态中,人认为他已变成野兽,他的行动也开始像野兽一般。 但以理说,尼布甲尼撒将留在这种状态中“七期”(或七年)之久。他那未修剪,未梳理的头发会纠缠在一起,好象鹰毛,他的指甲长得长而粗糙,如同鸟爪。但是,如同留在地上的树桩子一样,他的统治权仍然存留,当他神智恢复正常,承认上帝是主,他的国位将复归于他。 但以理在解释完了之后,就向他的这位帝王朋友恳求,他说:“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但4:27) 这叫他断绝罪恶,施行公义的劝勉,必然增加尼布甲尼撒王的焦虑。当他建筑完成他那宏伟的夏宫之时,他立了一块叫人注意建筑物巨大安全系统的牌子。“不义的坏人非来自宫内”,这块牌子宣告(注一)──说明宫中的安全,能防犯匪徒及其它罪犯。但是现在但以理却暗示,这宫殿的建造者,及主要的居住者,尼布甲尼撒王,自己是一个不义的坏人。 尼布甲尼撒王似乎用心听了但以理的话,整整过了一年,惩罚才临到。对王来说,那是兴奋满足的一年。因为在那一年,他成功地征服了埃及。他在年轻时,苦战埃及而无法得胜,现在到了晚年,终于胜了埃及。无疑地,他的巴比伦已成为大帝国的首都。 何等辉煌的城市!野蛮的亚述人曾在主前六八九年将之夷为平地。但是国际的舆论要求把它重建成为一个众神之家。尼布甲尼撒的父亲尼坡普拉色(Nabopolassar)已将亚述人除灭,帮助城市重新繁荣。尼布甲尼撒王将这城扩大到原来的三倍,使之成为世上最大的都市。 并且是最宏伟的城市!尼坡普拉色只建了一个宫殿,尼布甲尼撒却建了三座宫殿。每一座都比前一座更宏伟,更奢侈。其中一座屋顶遍植奇花异草的花园,就是著名的空中花园,是古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他为了保护他的臣民,曾在这大都会的周围,建了双重城墙,有的地方,甚至是三重城墙。他为了他百姓的便利,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筑桥梁。他曾率军攻打黎巴嫩的山区,征服了黎巴嫩香柏树生长的高地。他曾在坚硬的盘石中凿出道路,运送香柏树的树干。他曾快乐地亲手砍伐高大的香柏树,将香柏树制成筏,从幼发拉底河,顺流漂下,如同成捆的芦苇一般。(注二) 他为了向诸神表达感恩,鼓励人民,至少建了五十三座大庙,九百五十五座小庙,并三百八十四个街坛!巴比伦的确是一座宗教的城市。(注三) 这城看来何等美丽啊!它的外墙用黄色的砖建造。主要的城门发散出蓝色的光泽。宫殿的外墙用玫瑰色的瓷砖所砌,许多庙宇是闪闪发光的白色。在这一切之上,作为巴比伦崇拜众神的表征,就是那高七层,色彩富丽的艾提曼南基庙塔(Etemenanki temple tower)。其最高的祭坛比东方最著名的埃萨古拉寺 ── 崇拜米罗达的主要庙宇,还高出一百公尺,(或三百英尺)。 在巴比伦的艾提曼南基庙塔有一百米高(重新建造之后),考古学家认为它能和其它金字塔相比拟。 “这真是何等华美的城市啊!尼布甲尼撒踌躇满志心中想道”。这一切都是我的成就!那至命之言竟脱口而出:“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么?”(但4:30) 当他还正在夸口之时,天上就有声音宣布那十二个月之前已经预言的刑罚。尼布甲尼撒失去了他清明的神智,被赶到田野,吃草如牛。 但是他告诉我们,在所指定的时间结束之时,他的神智恢复就举目望天,并“称颂至高者”。(但4:34) 但以理书第四章全章,明显的是用楔形文字写在官方的泥板上。有一天,或者某一个考古学家会发现这些泥板中的一块,报章杂志会将它刊印出来,造成轰动。目前你可以在你的圣经中读到尼布甲尼撒的话。 但以理书第四章的信息 一、上帝与我们的骄傲 许多父母因子女而感到骄傲。工匠因他们的工作而骄傲,那么尼布甲尼撒的骄傲有什么不对呢? 同一个字,有时会有好些意思。对一个养小动物的人,英文的(CAT)“猫”是个有毛的小动物,但对建筑工人(CAT),却是一部牵引车。 字典中解释说,一个人以自己的工作及家人感到“骄傲”,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喜乐”,一种“合理的自尊”,一种“应该有的满足感”。但是也有另一种“骄傲”,其定义为“过分的自尊”,这就是尼布甲尼撒的心态。 圣经提醒我们,骄傲,狂妄,导致灾祸(箴16:18)。并告诉我们上帝恨恶骄傲(箴8:13)。上帝恨恶这一类骄傲的理由之一是,当我们自视过高时,就容易认为别人不如自己,而待人刻薄。但以理对骄傲的尼布甲尼撒王说:“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但 4:27)圣经也说: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6:8) 如果骄傲使我们对他人有错误的感觉,也会使我们与上帝疏远。上帝对二者都会厌恶,并尽一切可能叫我们更加谦卑。 当上帝着手要帮助尼布甲尼撒使他更加爱祂,好使他对他的百姓更加慈怜之时,祂并非强使尼布甲尼撒精神错乱。上帝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与创造主,“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徒2:28)。祂以那不可或缺的生命维持系统围绕着每一个人。在尼布甲尼撒的情形中,上帝只要停止提供尼布甲尼撒所忽视的那维持生命的某一部分就行了,骄傲总是导致我们忘记依靠上帝。 一个传道人在街上行走时,遇见他教会中一个行为不肯受约束的教友。他们经过了一块空地,借着辛勤的劳力,这位教友已将它变成一个生长茂盛的菜园。 “上帝真是赐福了你的菜园,”那位传道人说,盼望说服他的教友对上帝感恩。 但是那位园丁回答说:“你应该看一看原先上帝独自拥有这块地时的情形。” 这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缺少了计划与辛勤的努力,就会野草丛生。但若是没有上帝所供给的阳光及蔬菜的遗传结构,园丁能作什么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必须靠赖天父。 当夫妻二人都在工作时,骄傲常常使那位收入较多的轻视他或她的伴侣。当我们打开我们的薪水袋时,上帝对每一个人里面的尼布甲尼撒说:“恐怕你心里说: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你要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祂给你的”( 申8:17-18)。谦卑不但是快乐的家所不可或缺的,就连皇宫的快乐也少不了谦卑。 二、上帝尊重领袖 但以理书四章十七节记载,天上的守望者告诉我们,上帝要叫世人知道:(1)“至高者在人中间掌权”。(2)祂“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 今天几乎人人都批评领袖。那将我们的领袖放在公职位置上的,真可能是上帝吗? 啊,事情可不那么简单。我们在研究但以理书第一章时,曾经看见上帝多么不乐意地将顽梗的犹大国置于尼布甲尼撒王的统治之下。衪为犹太人所作的第一个选择要比这个幸福得多。导使上帝作此决定的,乃是人的罪。正如有一句箴言说:百姓获得他们所该得的领袖。 在“上帝与尼布甲尼撒的骄傲”的记载中,我们看见上帝是万国最高的统治者,保留了权柄,可以将权柄赐给这个人或那个人。或从人取去权柄。认识上帝能在衪认为最好的时机撤换领袖,足以安慰我们。尼布甲尼撒是他那个时候最伟大国家的王,但是上帝在顷刻之间叫他离开公职,将他如牛般赶到田野。 但是上帝这样对待尼布甲尼撒,为的是帮助他。衪要他悔改,好赦免他并赐给他永生。上帝爱全世界的人(约3:16),上帝也爱那夸口的,冲动的,慷慨的,残忍的尼布甲尼撒。 在新约中,保罗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提前2:1,2) 祷告、代求、感恩!你上次为了你的领袖感谢上帝,到现在已经多久了?即使是不好的政府,也提供某些公众服务。多数人都同意,即使暴君,也比无政府状态好;坏的律法总比没有律法好。因此,不管我们的政府如何,我们都应该为我们的政府所提供的好处,感谢上帝。 意见不同是一回事,但不尊重别人则是另一回事。假设每一个人,都是基督徒,不在言谈上侮辱他们的领袖;假如基督徒家庭都公开地,并且以同情的心,讲论政府领袖,并热切求上帝领导他们,赦免他们,那该是何等美好啊! 耶稣在地上生活时,曾对领袖们表现这样的尊重。例如,一天领袖们残酷地领了一个妇人到衪跟前,要公开定罪。耶稣一看就知道,她的罪虽然够重,但是他们的罪孽更大。衪可以轻易地使他们受羞辱,但衪只是跪着,用衪的指头在尘土中写出他们的罪。当领袖们注意到衪所作的,就都静悄悄地离开了。等他们都离开之后,祂就走过去,将那些记录抹掉了。(见约8:1-11) 耶稣尊重那些有罪的领袖们,因为衪爱他们,要拯救他们。衪一次讲到衪自己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 诚然,在另一次(太23)耶稣曾讲了一篇道,衪在其中把领袖的罪公开地列出来。但那是在衪被钉十字架前三天为了拯救这些领袖们所作。当基督数说他们的罪状时,衪的声音尤如一个伤心欲绝的人。 “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的信息,曾在罗马书十三章中重述。在那里保罗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所以你们必须 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罗13:1-5) 热诚的基督徒有时发现自己在顺从国家某一个命令,却“违背良心”。在末世的试炼之中,这种情况会愈来愈多。使徒行传五章二十九节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但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对上帝的顺从的一部份,乃是顺从政府。“他(作官的)是上帝的用人”(罗13:4)。若是人的良心让他认为,他应该不听从政府,他应该记得圣经所说:“你们必须顺服,……也是因为良心”(罗13:5)。有一些时候,我们必须不顺从政府,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良心可能并非安全的向导。一个人的良心说:“参军杀敌罢”,但另一个人的良心说:“不要参军,要作个和平主义者”。第三个人的良心说:“若是政府要求,就参军罢,但利用机会医治人,而不杀人”,因为圣经说:“不可杀人”(出20:13)(这最后的是美国士官杜斯DESMOND DOSS所采取的立场,参见本书第三章) 既然良心不能作为安全的向导,那基督徒唯一安全的向导,乃是圣经。 崇拜真神的年轻但以理,对他进入那时代的巴比伦皇家大学读书,多半感到十分别扭。他知道这所大学已经为偶像崇拜及假科学所败坏。当王派他去攻读时,他在圣经中找不到任何他不应该去读的命令,所以,他听从了王的命令。但是当圣经所禁止的不健康的食物(利11章)拿到他跟前时,他冒了生命的危险拒绝食用。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无疑地想远离杜拉平原。他们知道,置身在如此厉害的试探之地,是十分危险的。但是王命令他们去参加,又因为圣经并无这样的禁令,他们顺从了。但是圣经清楚的说,我们不可拜偶像(出20:4-6),所以他们不肯下拜,即使冒着丢进火炉的危险也不拜。 “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29:29),我鼓励我的学生们相信,若是一个警察在他们违犯交通规则时逮捕了他们,他们应该记得,“掌权的都是神所命”“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罗13:1,4)。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报告说,他记住了我的劝勉。当警察开好了罚单,这位青年就请求为他读一段圣经。他开始读罗马书十三章前面的几节经文给他听。 当我将这件事讲给我的朋友们听时,他们问道:“那位警察撕掉那张罚单没有?”当我说没有时,他们似乎失望了。但是那实际发生的事更加感动人,那位警察离开时重新决志更加忠心。而这位学生继续驾驶时也决心更加小心,──分手时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毫无怨恨。 上帝尊重领袖,衪也要我们如此行。 三、上帝慷慨地指派众先知 以后研读启示录第十二章时,我们若能记得,上帝如何慷慨地指派众先知,将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我们有但以理时代的先例。当但以理在巴比伦皇宫作上帝的使者时,上帝还有另外两个先知在服务。那比但以理年长的耶利米,在巴勒斯坦,以后并在埃及工作(见耶利米书29:1;43:4-8)。以西结在巴比伦工作。显然以西结与但以理的年纪相若,他住在重要的灌溉运河迦巴鲁河边,靠近尼普尔犹太人的殖民区。(见以西结书1:1;43:3) 从以赛亚到玛拉基的十六位圣经先知是众所周知的。还有许多其它圣经所记载的先知不大为人所知,如先见迦得(历代志上29:29),女先知户勒大(历代志下34:22),就像在但以理的日子一样,上帝一次选召的先知不止一人。 比如弥迦是与以赛亚在同时代服务。(试比较弥迦书一章一节,及以赛亚书一章一节)。在新约圣经时代,腓利的四个女儿都同时作先知(使徒行传21:8-9),如同亚迦布,犹大,西拉与其它的人一样(见使徒行传15:22;21:10)。在 旧约圣经中,有一次上帝曾将衪的灵在同一天充满七十个先知。(民数记11:24-25)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我们期待看到约珥书二章二十八节最终的应验:“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 上帝在兴起许多先知。衪要与我们交通,因为衪关心我们。但是,我们要回到但以理和他的时代。当那被掳的重大危机临到时,上帝在巴比伦不仅用但以理,也用以西结。此外,衪将预言信息赐给耶利米,先在巴勒斯坦,以后在有非被掳的犹太人居住的埃及。上帝以衪慷慨的心,感动但以理,以西结,以及耶利米,在最需要之时,写了一百多章预言资料。 如今我们知道,但以理与耶利米相识。(试比较但9:1-2,与耶利米书29:10。)他或者也认识他那时代的另一个先知以西结。似乎以西结居住的尼普尔城离开巴比伦城西南只不过八十公里(五十英里)。 主前五八七年,在尼布甲尼撒梦见那棵大树十九年之前,以西结受到默示,讲到埃及的法老,上帝将他比为大树(以西结书31章)。以西结警告法老说,为了惩罚他的骄傲,上帝正计划差遣尼布甲尼撒将他砍下(见以西结书29:19;30:10)。以西结也曾发出一个一般的警告,没有其它的树(就是其它的王或王国)能冀望生长太高。(见以西结书31:14) 因为但以理与尼布甲尼撒之间特别的交情,及他热望见到他的悔改,很可能但以理曾将以西结所发有关法老的信息,告诉了尼布甲尼撒王。 有趣的参考研读资料 Bible Readings for the Home : The chapter entitled "Meekness and
Humility." 问题解答 1.巴比伦城有多大? 在讲完了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城的一切华美之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它那高大的城墙只有十六公里(十英里)长,所围住的面积,不到五平方公里(不足两平方英里)。用比较的方式看,洛杉矶自称拥有的面积是四百五十平方英里。巴西的圣保罗市的面积,则超过七百平方英里。 但是当我们将巴比伦城的大小,与古时一些其它的名城相比时,就会使你印象深刻了。在新巴比伦之前的大帝国首都尼尼微,只有六点六平方公里大(二点五五平方英里)。那在古代世界中最具盛名的城市之一耶路撒冷,其范围只比三分之一平方公里稍大一点(比十分之一英里略大)! 古时的城看来小。它们规模小,但是我们最好记得,为了防卫,它们周围必须有城墙,而城墙的构筑费用及维持费用都甚钜大。被敌人攻击之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必须由居民派人看守。为了使城墙尽可能的短,城市就以小辨模方式建筑,街道狭窄,极少的家庭享有花园。拥挤在这些城市中的人口数目,使人惊异。那只有二点五五平方英里的尼尼微城,竟拥有居民十二万人。在今日如尼尼微城大小的郊外住宅区,其居住的人口,或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2.那铁圈与铜圈代表什么? 尼布甲尼撒在他所见那棵未到期被砍下来的树的梦中,看见树“用铁圈和铜圈箍住”。一些注经家提出意见说,这两种金属的圈必然与但以理书第二章中铁所代表的罗马,及铜所代表的希腊有关联,因此,必然代表邪恶的巴比伦政权原则,继续运行在人类的历史之中。 这是一项有趣的理论,但是为了一些理由,我们无法接受:1.代表玛代波斯的银,及代表现代国家的泥,未包括在内。2.铁与铜的次序,正与但以理书第二章的铜与铁的次序相反。3.圣经所讲唯一有关树 继续生存的话是:“你知道诸天掌权,以后你的国必定归你”。这样,圣经所说的是,那树,代表那国仍为谦卑、痛悔的尼布甲尼撒保留。它未讲到那邪恶的树 帝国会继续几百年,或几千年。4.圣经并未特别讲到那圈是指什么,任何教义式的解释,只是猜想而已。 亚兰文 "esur" 在此处译为“圈”,是与动词 "asar" 有关连的。这 "asar" 在列王记下七章十节是指栓住动物。在诗篇149篇8节则是指用铁链拴住斑级的俘虏。在尼布甲尼撒梦中出现的圈,其意义可能只是:当尼布甲尼撒被赶出宫廷,他要被一条铁与铜的炼拴住,这样,他既不能回到宫殿,也不能跑开太远。 请参阅本书第二章对猜想式解释的警告。 3.“守望者”是谁? 但以理书4:13,17中的守望者,多半是那被称为“天使”的地球外的生灵。(例如但以理书6:22) 哥林多前书四章九节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在启示录中约有七十次提到天使。他们也在圣经其它地方常常被提到。比如,雅各看见众天使在天地之间上去下来(创世记28:12)。一个天使为了保卫耶路撒冷而摧毁了一支亚述的军队(列王纪下19:35)。耶稣诞生时,天使快乐地歌唱。(路加福音2:13) 希伯来书一章十四节说,天使“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天使用他们高超的能力、及智慧,在我们日常的试探与试炼中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教导我们的儿女为这些“观看”我们,及为我们执行看守工作的朋友们感谢上帝。 4.泥板是否支持但以理书第四章? 在尼布甲尼撒有生之时楔形文字的文件中,有任何证据,证明他确是一个美丽的建筑者,一个诗人,并曾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是的,有,下面是例子: 尼布甲尼撒是一个喜欢夸口的建筑者。他在一个命令中夸口说: “我已建造了巴比伦,这座圣城,成为伟大诸神的荣耀,超乎从前,并倡导它的重建。我已使众神,及众女神的坛,放光如同白昼。众王之中,没有任何王,曾像我如此创造过,从前的王未曾像我为米罗达如此华美地建造过。我曾将坎萨吉拉寺(为米罗达建造的大庙)的装备扩充至极限,巴比伦的改建,前所未有。我一切宝贵的工作,比我皇家祖先作得更多的诸大神庙宇的美化,我写在文件中,为将来的世代记录下来”。(注四) 尼布甲尼撒是个诗人。尼布甲尼撒的一些私人命令,具有诗的平行结构。这是另一个与亚述人作风的不同,与但以理书第四章的结构有惊人的和谐之处。那时代的诗的平行结构,包括一行一行的思想重复,或一行一行对比的思想,或结局思想的交替。(见本书第九章) 下面是几行但以理书第四章中尼布甲尼撒的命令(第四节): 我,尼布甲尼撒, 试将这些写在圣经中的尼布甲尼撒的诗句。与所谓的印度殿文(India House Inscription) 中尼布甲尼撒的诗句相比较: 当我出生之时, 尼布甲尼撒精神错乱── 一九七五年,一块可能是指尼布甲尼撒精神错乱的泥板翻译了出来(注六)。这块现在存在大英博物馆的泥板(编号 B.M.34113),损伤极重,各行都有一些字无法辨认。但是一些可以读的字行,如:“尼布甲尼撒认为……”“他的生命对……显得毫无价值”“他对儿女不表示爱……”“家与族全然不存在……”“他的关心不在倡导砍吉拉寺……”“他向米罗达痛哭……”(注七) 收藏在英国博物馆里编号为34114受损严重的小块泥板,记录了尼布甲尼撒精神上有过毛病,与但以理所记相吻合。 注一:India House Inscription 9:22-44,in Charles Boutflower, Inand Around the
Book of Daniel (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23), p.
74.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