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帝定了赎罪的时间 (下)
当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我曾用时间研读及背诵圣经。一次我正研读诗篇的时候,有个意外的发现使我惊奇。我就在上床睡觉时到书房中去见我父亲,将诗篇十五篇给他看:“耶和华阿,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就是行为正直, 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我指着最后一行“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问道:“这是不是说:你应许了什么,无论如何你都要作到呢?” 我的父亲简单的回答说:“在我看就是这样。”而我那时受到极深的感动。“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新国际版的译文是:“就是受害也遵守誓言。”耶路撒冷版圣经所译的意思是:“不计任何代价持守他的誓言。”Living Bible 意译为:“即使使他自己衰败,也要持守应许。” 对某些事我感到十分可靠。你今天读到这些经文,当你借着上帝的恩典,得以住在“圣山”时,你一定喜欢在今生与这样生活的人为邻居。那买了你旧车的人,虽然发动机已经烧坏,但仍将款项全部付清。那向你订了一百箱货,当一个竞争者愿意给他更好的价钱时,他不撤销订单,仍然购买你的。那同意帮助你的少年俱乐部的人,当他的助手搬走时,却不辞职。结婚的人,无论婚姻好坏,从不摇动。 在整个历史中,如果有谁是发了誓,吃亏也不更改,那就是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在祂被钉十架的前一晚,耶稣痛苦地匍伏在地,恳求上帝寻找一个更容易拯救人类的办法,祂不想被钉十字架。 十字架是一个极端残酷的死刑。罗马人将钉十字架专用在卖国贼、土匪、大多数的奴隶们身上。钉十字架的刑罚是公开执行的以便达到吓阻的效果。他们将罪犯的衣服脱光,先鞭打,以致他的胸背上都是一条条的伤痕。然后他们将他的腿排成不舒服的姿势,将粗大的钉子穿透他的脚踝与手腕,钉在木架上。(注八) 但是对耶稣来说,比十字架更痛苦的是祂想到可能会与天父分离。祂在十架上的极大痛苦中,祂大声祷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实际上,上帝不会丢弃祂(见约翰福音16:32)。但是为了要作我们的替身与救主,主耶稣就必须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经验那一切不悔改的罪人在刑罚中所要受的可怕痛苦。作恶的人,由于自己的选择,当他们体认到他们最后的刑罚的时候,就被上帝弃绝,及永远丧亡。 为了拯救我们,耶稣与我们站在一起,“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哥林多后书5:21)。罪使我们与上帝隔绝(以赛亚书 59:2)。当我们沉重的罪担放在客西马尼园的耶稣身上时,祂感到自己像罪人一样与父隔绝了,这种疏远,这丑恶的疏离感,对祂来说,乃是完全的心碎及厌恶,那为我们代求的,现在渴求有一位代求者。 耶稣因为害怕祂与上帝之间的联系中断而忧伤。祂害怕祂不能以忍耐与同情的心,忍受那在审判中及十字架上骇人的侮辱与痛苦。要成为我们罪的担当者及赎罪祭,祂自己就必须不能有任何的罪。祂若以任何方式屈服于撒但诡诈的试探,祂知道,祂全心全意所爱的人类,就必永远丧亡。 怪不得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马太福音26:39) 但是当耶稣匍伏在园中,双手抓住野草,恳切的求上帝时,血从祂的皮肤渗出来,与祂额头上因恐惧所形成的冷汗混合(路加福音22:44)祂认识到,祂若不同意受死,人类就必丧亡。 现在,祂的祷告发出了顺服的气息:“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 祂愿意持守祂的应许。虽然祂最好的朋友既不关心,也不能在这样的夜晚与祂一同儆醒,祂仍然愿意为人类受死(马太福音26:40-46)。虽然腐败的犹太领袖要处死祂,祂仍然愿意为犹太人受死。 耶稣是一位持守应许的救主,一位守约的上帝。但以理书九章二十七节预言祂会这样做的。这节经文说,“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 名词的定义──我们需要为“坚定盟约”下定义。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词。为要表达加百列不平常希伯来文的一项翻译。在每一种情形下,当旧约圣经仅是讲到某人“立了约”(或使一个约生效──意思相同)希伯来文所用的词是:“切割一个约”。(这个词似乎基于古时的风俗,双方如果要立约,就会将几只祭牲切成块,置于不同的祭坛上。然后立约的各方会在这些祭坛之间行走(见创世记15章)。这意义似乎是:“任何一方若破坏了这个约,就要像这些祭牲一样切割成块。”但是说:“坚定盟约”则是从一些完全不同的字翻译过来的。 我们知道,耶稣活在地上的时候,确实立了约或使约生效。在最后的晚餐时,祂举起杯来对祂的门徒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26:28)。祂用“约”这个字,及说“为多人”,表示祂在最后的晚餐时,正想到但以理书9章24-27节的话:“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这里提到祂的血,意思是只有祂自己牺牲在十字架上时,这约才能生效。“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希伯书来9:22)。(当一个财主在他的遗书中提到一个朋友的名字时,这位朋友感到有把握可以继承什么,但是只在这财主死时才有效。加拉太书3:15-18及希伯来书9:15-17节就将这新约与遗书相比。这新约靠赖上帝赐下,因为上帝不能说谎(希伯来书 6:18)。也靠赖耶稣决心不顾任何代价为我们受死,这就是罪的性质,若耶稣没有受死,上帝就无法提供赦免。新约的生效,要求基督必须受死。) 当然,耶稣在最后晚餐使之生效的约乃是新约(以西结书36:25-28;耶利米书31:31-34;希伯来书8:10,11)。在第八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这约向我们提供了:(1)赦免每一样罪。(2)列身为上帝的子民,(3)从上帝获得能力度一种与上帝爱的律法和谐的改进的生活。 无疑地,耶稣是在格挖利立了这约,同时使这约生效。但是但以理9章27节并非仅说,祂愿意立约。杨爱德华教授(Pro,Edward Young)说得对(注九): “但以理书的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祂要立约,表达那个思想的通常说法是‘切割一个约’,但在这里不是用这个说法。现在如果作者是要说立一个约,他为什么不用希伯来文通常所用的词呢?他为何用这个在旧约圣经中只用在其它一处(诗篇 12:4,那里指谗言的说服力)的奇怪句子 'cause to prevail' 呢?” 英文标准修订版译为“祂必立坚固的约”,就是想要将此不同之处,放在考虑之中,但实际上却失去了原意。加百列的希伯来文所用的动词,其希伯来字根为 gabar,其含意为坚持、占优势、得胜、及获得真正成功。如创世记7章18节;49章26节;出埃及记17章11节;耶利米哀歌1章16 节)杨爱德华教授所建议的翻译是:“使得胜”,现代英文译本的翻译几乎相同──“使这约得胜。” 或者,表达这意思的最简单的方式是说,耶稣愿在任何情形下都大力地持守祂的约。 约就是应许。“新约”就是至高的“新应许”。上帝在旧约圣经中一再应许要订立及持守这项新应许。这里所牵涉的是一项双重的应许,一个应许要持守另一个应许。作为上帝代表的耶稣降世时,祂曾向祂的父说:“上帝阿,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希伯来书10:7) 弥赛亚耶稣来到这世界之后,就在各种反对的环境之中,持守上天庄严的约。不管有什么外来的讥笑、恐吓、苦刑、恐惧、死亡、或内心的惧怕联合起来攻击祂,基督都要负责使祂的约得胜。祂要使祂的应许胜过一切。 祂既发誓自己要吃亏,祂就不肯更改。祂不惜付上任何代价要使这约生效。然后,祂要将之应用在那寻求这约益处、罪恶最重的罪人身上。 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但以理书九章二十七节说,不管遭遇如何,弥赛亚都要在“一七之内”持守祂的约。此处所说的“一七”就是特别划归犹太人的七十个七的最后一个七。它是在六十九个七之后。“一七之半”(中文与英文标准修订版圣经都译为一七之半,不幸的是,它是基于将这项预言用在安条克四世身上而有的翻译。美国安德烈大学教授 Jacques Doukhan 在其所着 “The Seventy Weeks of Daniel 9: An Exegetical Study”中曾指出,虽然希伯来字chatsi在其它的地方有“一半”之意,但当其在文法上与一段时期相关联之时,[在此是一个七],则总是指“其中间”,而非“其半”(见出埃及记 12:29;士师记16:3;路得记3:8),指的是夜半而非半个夜晚。耶利米17章11节及诗篇102篇24节指人一生的中间,或半生之时。在约书亚记10章13节中,chatsi 指天空的中间。但以理书9章27节的意思并非安条克四世要使祭祀止息三年半。那是安条克四世从未作的事。[依据马迦比一书1:54,59;4:52-54节的说法,他只使祭祀断绝了三年又十天] 原意是,在第七十个七的一半之时,弥赛亚要永远废止,使犹太人各种献祭无效,或无意义。)耶稣要使祭祀止息那就是,在最后留下的一个七的三年半,耶稣要被杀害,但是祂仍然会持守祂的应许。这项预言暗示了祂的复活。显明即使在犹太人将祂钉在十字架上之后,祂仍然要持守祂给犹太人的应许。 圣经的记载显明,基督实际作成了这事。在祂去世前数小时,暴动的民众愤怒的喊着说:“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27:25 )。 基督被钉十架后六周,五旬节那天,彼得引用上帝的应许,就是要将赦免提供予同样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彼得作结论说:“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使行传徒2:38,39) 在那一次,三千个犹太人接受了所应许的恩典(使徒行传2:41)。过了不久,彼得告诉他们说:“你们是先知的子孙,也承受上帝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上帝既兴起祂的仆人(耶稣基督),就先差他们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回转,离开罪恶。”(使徒行传3:25,26),除了妇女小孩之外,单是接受耶稣的男丁,就有五千。 虽身受弃绝与被钉十字架之苦,但仍然持守祂应许的。上帝呼召是如此吸引人,这崇高的爱如此令人折服,以致“上帝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的数目增加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使徒行传 6:7) 祭司们曾领导人民参与反对。但是基督赦免及拯救的决心如此强烈,毫不畏缩,即使在他们的背逆与残忍的心中祂也能使祂的约得胜。 这样,在基督被钉十字架之后的头一年,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接受了这新约的三重利益:(1)赦免每一样罪,(2)获得力量度更新的人生,(3)成为上帝特选的子民。 新约与你的家庭──彼得在五旬节时说:“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使徒行传2:39) 我们都盼望有一天能“寄居在祂的帐幕,”“住在祂的圣山”(诗篇15篇)。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完全不配。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说实话,作事公义,或持守应许。我们对人,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不经常以仁慈相待,有时我们卑鄙得可怕。 这新约是为我们定的,让我们相信它是为我们定的,让我们信赖它,让它在我们里面作工罢。 在孤独时或在家庭礼拜之时,让我们谈论耶稣的牺牲与忍耐,直到我们认识到祂深深的关心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对祂有了深刻爱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低头祷告说:“主啊,我们知道你关心我们,我们知道你爱我们。主啊,求你赦免我们,赦免我们的孩子。求你用你奇妙奥妙的方式,照你的应许以你的能力充满我们,帮助我们守你的诫命,成为仁慈、可靠、良善、像你一样。求你接受我们成为你选民的一分子。” 祂必垂听我们的祷告。祂真的会持守祂的应许。 四.上帝的新以色列人 圣殿荒凉──我们曾在本书第一章的讨论中,提醒自己,上帝在以色列人历史起头的时候,就拣选他们作祂特别的百姓,他们主要的责任就是向世上其它的人显明上帝慷慨的仁慈。加百列在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节说:“为你本国之民、和你的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这暗示上帝因预先见到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早已悲伤地知道,在七十个七的时期结束时,祂将要靠赖一批不同的人。 在耶稣去世之前的那个星期二下午,当祂在圣殿的院子里对大群人讲话时,曾指出这项选民的改变已经十分接近。祂情感激动地向犹太人宣布说:“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马太福音23:38) 成为荒场! “荒凉”是但以理书第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节的一个关键语。耶稣知道在四十年之后的将来,主后七十年,罗马皇帝韦斯巴乡的儿子提多将军会残暴地攻打耶路撒冷城。提多的士兵(耶路撒冷城被攻陷时在场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坚持说,提多将军在与他的众将领商议之后,曾决定营救圣殿,作为罗马帝国宝贵的装饰品。这位遭受到现代历史学家质疑的约瑟夫记载说,虽然有提多的决定,但在攻城的激动之中,“有一个士兵,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对他如此可怕的行动一点也不害怕,……他抓住一个火器……由他的一个同伴悬吊起来,由低矮的金门拋掷进去……当火焰冒起来时,不顾自身安全,蜂拥前来救援的犹太人发出大声哀鸣,……他们过去一直看守住的东西如今已付之一炬──JEWISH WAR,6,236-253 面)──提多的士兵──必有一王的民来毁坏这城和圣所”(但以理书 9:26)──要放火烧殿。那些拜偶像的罗马兵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马太福音24:15)──要毁坏全城,使其荒凉无人居住。但在罗马人毁坏这城近四十年之前也就是在这个星期日下午,在耶稣胜利地进入耶路撒冷城的高潮时刻,祂对犹太人宣告说,他们的圣殿荒凉了。 圣殿是象征上帝的临格。以某种深切属灵的意义来说,除非上帝临格在这殿里,不然它不过是一个空壳子。 当耶稣说,圣殿成为荒场时,祂的话并未使其成为荒场。祂离开天庭就是为了使圣殿获得从未有过的,祂肉身临格的特权。假如大祭司认识祂是上帝的儿子,假如他接受祂,而不是控告祂──拥载祂为王,而不是将祂钉在十字架上! 假如大祭司代表犹太人,跪在耶稣面前,像但以理一样祷告说:“我们犯了罪,主啊,请垂听,主啊,赦免我们。” 唉,约翰福音一章十一节论到基督说:“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约翰福音1:11)。新英文圣经说:“祂进入自己的领域,祂自己的人却不接纳祂”。英文标准修订版的译文是:“祂到祂自己的家中,祂自己的人却不接纳祂”。 圣殿荒凉,因为神子及人子耶稣来到祂的殿,却“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路加福音9:22) 王与祂的王国──但是我们是否能有把握说,这就是耶稣心中的意思呢?在祂宣布圣殿成为荒场的前两天,当祂得胜地进入耶路撒冷城时,犹太人岂不是向祂如雷一般地欢呼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该称颂的吗?”(路加福音19:38) 确实如此,但几天之后,在星期五早上,同样的群众中,许多人却喊着说:“钉祂十字架”! 解释是,犹太人真的要耶稣作他们的王──但是他们要祂作他们所要祂作的那种王。他们要祂领导他们推翻罗马的统治,使耶路撒冷,而不是罗马成为世界的首都。他们不要一位在祂接受审判的晚上对彼拉多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8:36)的王。 耶稣在祂的公众及私下讲论中,常讲到“上帝的国”和“天国”(如马太福音3:2;6:33;马可福音10:14)。那被罗马人征服的犹太人听得入神。当他们梦想到他们的国家在大卫与所罗门为王时的荣耀时,都兴奋不已。他们记起那所谓的犹太人将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度的预言”(一些国度的预言记载在撒母耳记下7:8-16;以赛亚书2:2-4;4:3-6;耶利米书23:5-8;撒加利亚书12:14。甚至撒母耳记下7:8-16节预言之有条件的性质,在列王纪上2:3, 4 节及诗篇132:10-12 节中,就已显明。所应许大卫的子孙作王,当然是耶稣基督,以色列人在拒绝应许的王时,就失去了所应许的领导地位)。他们以物质的意义去解释这些预言,渴望那能保证获得国际声望及经济繁荣的领袖。他们要一位救他们脱离罗马人,但不必救他们脱离罪的救主。 但是当一位富有的少年问耶稣,他如何能得永生时,耶稣未曾回答说,帮助我再建立以色列国。祂乃是告诉他遵守诫命,施舍他的钱财,并且“来跟随我!”(马太福音19:16-22) 当尼哥底母晚上来见耶稣时,耶稣说,他若要进入天国,他必须先要“重生”。(约翰福音3:1-5) 许多人不要跟随耶稣或“重生”!那位少年官忧愁地走了。甚至尼哥底母也是在耶稣钉死十字架之后才完全降服。 许多犹太人要求实现国度的应许,但不理解国度的本质。他们忘记了但以理书第七章所说的,上帝所应许的国只是赐给圣徒。他们忘记了诗篇十五篇一至四节的话: “耶和华阿,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 就是行为正直, 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在耶稣时代,多数犹太人都忘记了,许多国度的预言,都附有条件。“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主在耶利米书十八章九,十节中说:“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耶利米书18:9,10) 许多犹太人忘记了在新约之下,上帝应许赐下力量使人度更新的人生,使他有资格晋身于上帝特殊的子民之中。这些犹太人在罗马人的压迫之下受苦,就想得着能力胜过仇敌。而对耶稣赐给他们胜过自己的能力则没有兴趣。 即使在今天,许多基督徒,宁愿统治他人而不要控制自己。正像古时的犹太人,他们也要基督作他们所要的那种王。 葡萄园交给别人──就在耶稣胜利地进入耶路撒冷城后的那天早上,耶稣站在圣殿中用故事警告犹太人说,因为他们拒绝让上帝帮助他们度祂那种生活,那王国就将要赐给别人。 耶稣在祂的故事中,讲到一位商人,在离开他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一个园户。“收果子的时候近了、”耶稣说:“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 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 “后来、”耶稣继续说:“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 “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耶稣继续说:“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罢,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 “园主来的时候,”耶稣问祂的听众说:“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群众已全心进入故事之中,心中义怒澎湃。他们热烈的回答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百姓。” 耶稣立刻讲到祂的论点。祂解释说,这故事中的儿子就是祂自己,就是祭司们将要杀害的。祂对犹太人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马太福音21:33-43)。这新的国度,我们不久就要看出,乃是从万族吸引出来真实的基督徒团体。 七十个七的结尾──加百列在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节,对七十个七的结尾未描写什么特别的大事。加百列未讲到任何特殊的事情,作为这归划给犹太民族享受特别恩典四百九十年的结束。 但是我们知道,在主被钉十架后不出几年, ── 一些注经家(注十)将之放在主后三十四年──犹太人的领袖们证实了他们对上帝的背叛,使第一个基督徒殉道。犹太人的最高机关,犹太议会,公开地将司提反用石头打死。 犹太人的领袖们在杀害基督时曾说服罗马人为他们杀人。但在杀害司提反时,他们使用了犹太人传统的死刑,就是亲自拋掷石头,其中的表号性是很惊人的。 自从基督在主后二十七年受洗及受膏以来,上帝就使与以色列所立的约在耶稣的公共布道工作中得胜 ── 一项对忍耐,赦罪之爱的特别表现。现在这葡萄园要从以色列取走,交给另一个“民族”。 但是正如上帝并未使圣殿荒凉一样,现在祂也未强制剥夺以色列人的特权,赐给外邦人。那些反基督教的犹太领袖们,对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大逼迫,这大逼迫使他们离开耶路撒冷。(使徒行传8:1,2)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受了这次逼迫的侵扰,“往各处去传道”(使徒行传8:4)。腓利在撒马利亚传讲基督(使徒行传8:5)。彼得受上帝的引导向该撒利亚的罗马军官哥尼流传讲福音(使徒行传10)。但最惊奇的是大数人扫罗(以后称为使徒保罗)在犹太人中领导逼迫,因为看见被自己所杀害之人的宽恕精神,而为上帝的善良所感动。保罗因上帝的恩典获得重生,听见上帝的声音要他去“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使徒行传 9:15)。“你 去罢,”那天上的声音说:“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使徒行传22:21) 这样,由于用石头打死司提反所象征对基督的拒绝,就直接导致福音传播到非犹太人的世界。 今天上帝的以色列人──过了不久,从耶路撒冷到罗马,沿路都有外邦基督徒的教会。有些教会的名字保存在新约圣经里:罗马,哥林多、加拉太、以弗所、腓利比、歌罗西、帖撒罗尼迦。 想到这些新的教会时,保罗认为这是应验了何西阿书二章二十三节的话:“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罗马书 9:25) 在保罗的时代,每一个犹太人仍然以出埃及记19章5、6节的应许为宝贵。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埃及记 19:5,6)。但是在彼得前书二章九节,上帝告诉新基督徒说,他们现在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 那葡萄园已经租给了新的园户。 但是这新的园户并非只是外邦人。这新民族的创始人基督与祂的使徒们,都是犹太人,它的成员却是犹太人与外邦的混合,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保罗在以弗所书二章十二至十四节中对外邦人说:“那时(基督钉十架之前)你们(外邦人)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之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上帝。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祂使我们和睦,将两下(犹太人与外邦人)合而为一,折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在基督里,外邦人不需再与犹太人有什么分别。“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儿子……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拉太书3:26-29) 这约的诸般应许,是平等的赐给所有人的。力劝每一个人都要接受(1)所有罪的赦免,(2)更新的能力,(3)成为上帝选民的一分子。所有至高者的圣民都保证得以进入祂永恒的国。 在非犹太人中间传讲福音的成功,使得保罗时代的一些基督徒在想,犹太人的国度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上帝曾应许大卫的国位永无穷尽(撒母耳记下7:8-16),他们问道,上帝现在是否食言了呢? 他们不必忧愁,因为上帝是可信赖的。第一,那至高的“大卫的子孙”耶稣(马太福音22:42),已经登上了宇宙的王座(启示录 3:21)。第二,他们需要为“犹太人”下定义。 保罗在罗马书二章二十八,二十九节中解释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作真犹太人,不在乎承受亚伯拉罕的遗传因子。保罗在罗马书九章八节中说:“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上帝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罗马书9:8)。在上帝眼中,“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10:12,13) 上帝国度的应许决不会落空!诚然,在基督里其价值更高。旧约圣经的先知们所盼望的只是以色列人的一批余民(甚少的人)能接受这约,得救进入上帝的国(罗马书 9:27;11:14)。但是当福音不但传到犹太人,也传到外邦人,当上帝的新以色列人,成为全世界各地真实的信徒时,保罗就可获得胜利的结论说:“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马书11:26) “国度,权柄,和天下诸国的大权,必赐给至高者的圣民。”──包括你与你的配偶,父母,儿女,以及任何接受新约应许的人,并且“祂的国是永远的”。(但以理书7:27) 五.审判已经开始 在那一刻,他必定是地上最快乐的人。 但只是在那一刻而已。 他是一个财主的重要仆人。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三至二十五节中讲到他的故事时指出,这个仆人已经借了一万他连得 ── 一笔数目很大的钱,无力偿还。可能他将钱投资在一船从意大利运来的瓷器上,而船沉没了;或者投资在商队运送的东方丝绸上,而在路上遭土匪抢劫。 不管怎样,当主人发现仆人无力还钱时,就想把他和他的家人卖身为奴,将价银还债。 那个仆人惊惧万分,就跪了下来:“主阿,宽容我、”他哀求道:“将来我都要还清。” 耶稣说:“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他真是太慷慨了。 就在那时刻,他必然感到实在快乐。但是当他走出主人的办公室时,遇见一个与他一同作仆人的。那个人刚巧欠他“一百他连得”(大约二百元),叫人难于相信的,他竟抓住这个欠他区区之数的人,掐住他的喉咙,喊叫着要他偿还。 那个仆人挣脱了他的手,向他下跪。“宽容我罢,”他恳求道:“将来我必还清。” 但是那仆人却因不能马上得到钱就发怒,将那人下在监里。 当其它的仆人听见所发生的事,就告到主人那里。主人立刻叫了那个仆人来,相当生气的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他说:“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该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么?”主人也将他下在监里。 耶稣为这故事作结论时,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重要教训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马太福音10:35) 当我们继续研究但以理书第八、第九章时,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以后我们还会回到这个故事,因为它对二千三百日预言有着直接的关连。 二千三百日的日期──仅仅研究七十个七,已使人觉得意义深长,引人入胜,我们必须再提醒自己,加百列提到这些乃是为将光线集中在但以理书八章十四节的二千三百日上。 “到二千三百日”天使在但以理 8章14节中说:“圣所就必洁净。” 不一会,就有命令临到加百列说“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加百列要立刻听从。但是当他解释了异象中的兽与角之后,他不得不停下来,因为但以理晕倒了,二千三百日就未得着解释。 约在十三年之后,加百列再回到但以理身边,要他“明白这异象”。他一开始就讲到时间;“为你本国之民、“他说:“已经定了(切割了)七十个七(年)”。(但以理书9:24) 我们已经见到加百列所说七十个七的预言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完全应验了,借着证明二千三百日代表二千三百年,帮助我们部分了解二千三百日的预言。比如说,要从二千三百日中切割出四百九十年,乃是不可能的事。 借着认识以下各点,我们就已经得到二千三百日是二千三百年的结论: 1.二千三百日是在但以理书第八章象征的部分介绍的,这显示出其与兽、角、1260日,都同样是象征性的。 2.但以理同时代的先知,一同被掳到巴比伦作邻居的以西结,在象征性的预言中获得特别指示,一日顶一年。(以西结书4:6) 我们也可能已考虑到,在犹太民族的早期,当以色列人还在从埃及到巴勒斯坦的路上时,上帝曾借着摩西讲到四十年的惩罚,是因他们四十天的不顺从(民数记14:34)。上帝以这种方式,从一开始就在犹太人的心中建立了一日顶一年的观念。 犹太学者拿哈温底(Nahawendi),曾在第九世纪(注十一)写过关于二千三百年的论着。费兰诺瓦的阿罗德(Arnold of Villanova)是位卓越的医生,为当时教皇及国王的御医,曾在一二九二年与巴黎神学家们争辩,当但以理“讲到二千三百日时,就必须说,他了解日就代表年”。“这在上帝的圣经中并非没有惯例”。 他继续说:“一天被了解为一年,……在以西结里面的圣灵见证说:“我给你定规,……一日顶一年”。(注十二) 但以理书八章十七节说,这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指“末时”。 根据圣经,我们有把握的说,二千三百日就是二千三百年。但是我们还要了解,是何时开始,这样我们才能计算出何时结束。这项线索,必定还是在七十个七的预言中。不然七十个七的预言还能在什么别的方面适当的帮助我们了解二千三百日的预言呢?因此,加百列所宣称:“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就是定了二千三百日的开始,如同它定了七十个七的开始一样。 我们已经知道,七十个七的开始是主前四五七年,因此,二千三百日的开始也必是主前四五七年。 那么,何时结束呢? 四百九十年的结束是主后三十四年。当我们从二千三百年切割出四百九十年,就剩下一千八百一十年。因此,这二千三百年要在主后三十四年之后再延伸一千八百一十年,这样二千三百日的结束是在主后一千八百四十四年。 这二千三百年是从主前 457年开始到主后1844年结束。 一八四四年发生了什么事呢?你好奇的想知道一八四四年发生了什么事,你已记不起曾在历史书中读过任何相称的事情。 实际上天使是说,在一八四四年“圣所”将恢复其正当的情况。正如我们已经看过的,他所讲的圣所,乃是那“圣所”……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希伯来书 8:1,2),是在天上,耶稣在那里作我们的大祭司。 二千三百日结束的过程,是一八四四年从天上开始的,难怪我们没有在历史书中读到。 在第八章中,我们已经看到“圣所就必洁净”的话,当我们细心依照希伯来原文,及与其上下经文一起研究时,就会发现其中至少有四个相关的过程与事件: 1.经过长时期“被脚践踏”之后,基督常作的服务,祂的大祭司服务,得以证明是正确的。 2.圣所,及在圣所中敬拜之人最后从一切罪中得洁净。 3.与这项洁净有关的审判。 4.在审判与洁净之后,禧年的号角吹响,超自然的石头除灭万国,圣徒承受基督的国。 基督常作的服务(tamid)得以证明是正确的──耶稣大祭司的服务,在中世纪被那些忽略传讲福音的传道人,及那些强迫人忏悔和苦修的人所蒙蔽,若不依从就以开除教籍为威胁,甚或处死。对基督在天上祭司的工作大约是在1517年被表明出来,那时马丁路德再度发现了救恩乃是上帝白白所赐,借着在耶稣里的信心就可以享受的圣经真理。“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 2:8,9)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6:23) 进一步更强化对基督天上服务的了解,乃是一八四四年左右,你现在读的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在启示录中我们将会作更多的讨论。 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历史中挂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许多基督徒信仰未来驾云降临的基督。但是许多基督徒对现在正从事一项从一八四四年开始特殊工作的基督,则知道的不多。人人都应该知道,圣经所说有关现今耶稣为我们进行的工作。 圣所与审判日──在本书第七章中,我们看到但以理7章9-14节,描绘了最后审判的初步阶段。耶稣现正在为我们进行的特别工作,除了祂经常作我们的大祭司为我们服务之外,还牵涉到怎样参与这项审判中初期的工作。 在但以理书第七章的异象中,那位亘古常在者坐在宝座上,“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到祂跟前。那亘古常在者乃是天父上帝,人子就是耶稣,但是在但以理书七章十三节中,基督驾云而来,并非基督徒所说的基督复临。在基督复临时,基督是驾云到地上拯救祂的圣徒(帖撒罗尼迦前书 4:17),但在但以理书第七章祂是来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先准备好祂圣徒的名单,再来拯救他们。 耶稣在审判时从一地到另一地,并没有什么特别。当七十个七所预言的时候来到,要祂成为我们的救赎主而降世及被杀时,祂就曾从天上来到地上。到了时候,祂要在荣耀中作万王之王施行统治,祂会再一次从天上到地上来。同样地,在一八四四年,就是二千三百日预言结束之时,祂要在大祭司服务中作一项重大改变。圣经就描写祂从天上的一处,来到另一处。 用圣所象征性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在一八四四年,耶稣从天上的圣所进入至圣所中(见本书第八章)(希伯来书 6:19,及希伯来书 9:8 节,听起来好象耶稣在第一世纪,在希伯来书写作之时,已经在至圣所中工作。但是希伯来书 6:19节的希伯来原文只是讲耶稣进入幔内。但幔子有两个(希伯来书9:3),并且希伯来书 6:19及希伯来书 8:2;9:12,24,25;10:19;13:11节只是讲到整体的圣所。希伯来书所关切要告诉我们的是耶稣已在天上圣所中工作,并不关切到祂在圣所何处工作)。 在第八章,我们看明,但以理书第七章的审判,与但以理书 8章14节的“洁净圣所”,是同一件事。这洁净,恢复,审判的工作是在基督复临之前。约翰在启示录书十四章六、七节中说:“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启示录14:6,7)。既然审判时候到了之后,福音还正在传讲,那么,福音工作结束之前,审判就必须开始。它必须在基督复临之前开始。 诚然如此。自从一八四四年审判开始之后,已看见福音对人的需要作了最广泛的应用(劳特雷特Kenneth Scott Latourette在其名著“基督教史”中,选了第十九世纪为福音的伟大世纪。他说,在那个世纪结束时,基督教“正高涨,愈来愈有冲力,地理上的分布范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广……使受基督教感动的人比任何的时候都多。”) 最后审判的五个阶段──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应该注意到圣经曾以各种方式讲到最后的审判。有时,似乎是指一个单一上帝的作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道书12:14)。“因为祂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祂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使徒行传17:31)。“我们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罗马书14:10) 但是除了像这些经文一样用一般性的话讲到最后的审判之外,圣经也指出最后的审判至少有五个阶段。一个在基督复临之前,一个在基督复临之时,二个在基督复临之后: 1.基督复临之前的审判──人子来到那亘古常在者面前(但以理书 7:9-15,26,27),洁净圣所(但以理书8:14),并察看案卷(但以理书 7:10),藉以显露,谁的名字有资格留在生命册上。 2.基督复临时的审判──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将山羊与绵羊分别出来。(马太福音 25:31-46) 3.基督复临之后的审判: a.在千禧年中,圣徒坐在宝座上察看天使及世人的记录,审判的事交给他们。(启示录20:4;哥林多前书16:2,3) b.千禧年结束时,未得救的接受最后刑罚的判决。他们及死亡本身被扔在火湖里。(启示录20:12-15) 虽然这些名词不是圣经所用的名词,但为了方便的缘故,我们可以称最后的审判分别为“查案”,“分别”,“检察”,“判决”,与“执行”的各阶段。在一八四四年开始的阶段是“查案审判”,或者简单的说,基督复临前的审判。 除了最后的审判之外,圣经也提到其它审判的时刻。主前五三九年十月十二日,伯沙撒王“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亏欠……”(但以理书 5:27)。以色列人在七十个七的结尾受到审判,他们那受上帝最宠爱国家的特权,转交给新以色列人,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就是由各民族中真正的以色列人所组成的。(加拉太书 3:28,29) 审判日与赎罪日──在本书第八章我们看见旧约圣所象征性的洁净(利未记16章,23章)是在象征性的赎罪日举行,而这一天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审判日。借着反过来的推论,我们就知道,现在的审判日(自一八四四年起),也是赎罪日。 这是一项难得的深入了解。 上帝在最后审判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定罪,而是要使人无罪。在“洁净圣所”时,上帝寻求澈底的除去罪,甚至已经认罪的记录也涂抹掉了。罪使人与上帝隔绝(以赛亚书 59:2)。除去了罪就使和好(赎罪的原文AT-ONE-MENT 意为和好)得以实现,除去罪的最后记忆,“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31:34)。就使和好成为绝对与永久的。 现在上帝正在查看案件,不是要暴露那些失败的人,而是要显露那些保持忠心的人。千禧年结束时可怕的审判,乃是最后将未得救的生灵定罪,接受永死的刑罚。但是那从一八四四年开始基督复临前的审判 ── 利未记十六章最后的伟大赎罪日应验了象征性的赎罪日,──显然其顶点是那使人欢乐的宣告:“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利未记16:30-33 )。这查案审判结束时,耶稣就离开天庭到地上来,收聚圣徒,并以永生为他们的冠冕。 还有一个与旧约平行的情形也显得十分有意义。在旧约赎罪日,只有上帝特别的子民以色列人在生活上受到审查。这是因为只有那些在前一年中献祭人的罪在那一天得以涂抹。至少从人的观点看来,那些以色列疆域以外不敬虔的民族,不必查案,已经是认为丧失了。 所以今天,上帝从历代以来加入祂“真以色列人”的以色列人中寻找祂忠心的百姓。 耶稣基督“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9)。那些在现今基督复临之前的审判,就是查案审判中接受审查的人,乃是那些以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候曾对这光有过好响应的人。“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12) 赎罪不止于十字架。或者,你已习惯性的认为,“赎罪”只包括十字架,而不包括基督复临之前的审判。 十字架诚然是最高的,是为我们所作独特的救赎行动。我们荣耀、慈爱、圣洁、永在的上帝,忍受了叛国者、匪徒、和奴隶之可怕的惩罚。祂作为我们的替身,为我们流血。我们只有完全心悦诚服的匍伏在祂面前。我们会无法理解地问道:“上帝啊,你关心我们如此之深吗?” 祂回答说:“是的,如此之深──甚至还比这更深。” 我们在本书第八章中研究过,为了使所流的血能发挥赎罪的功能,这血必须由一个祭司抹在圣所的一个坛上。在最终的赎罪功效建立之前,这血还必须由祭司用在至圣所中(罪不必赦免两次,见希伯来书10章在赎罪日第二次应用的血。代表除去所承认之罪的记录,并代表那悔改的罪人已经选择与上帝保持信心的关系。并仍然渴望与祂和好) 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古时英文版本的圣经,从未将“赎罪”一词用在基督的死上。它们将这词完全用在杀死祭牲之后的圣所活动上。 与赎罪有关的,远不止于十字架。 耶稣,我们的祭牲,一次为我们受死。但是试想一下祂已经为我们受苦多久?在古以色列人一切苦难之中,祂都与他们同受苦(以赛亚书63:9 )。一个麻雀坠地,祂也感到痛苦(马太福音10:29),在几千年中,祂“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以赛亚书53:2-4) 耶稣已为我们受死,但是,祂复活是为我们称义(罗马书4:25)。并且“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希伯来书7:25) 最好常常记得,耶稣仍然热衷于不惜任何代价,使祂的约在我们的人生中得胜。 “赎罪”是上帝满足我们各种需要,及使我们与祂和好的全部计划。十字架,及一八四四年后的洁净与审判,彼此十分不同,但都属必要,它们是救赎计划伟大戏剧中的两个独特的主要大事(参见本书第八章) 忠心到底──你是否惯于想到在约翰壹书一章九节的应许之下,在上帝面前,你所有的罪都已得洁净? 真的,当我们承认我们自己的罪时,我们就得着赦免。──正如旧约中的犹太人,当他所献祭牲的血抹到坛上时,他就获得赦免一样(利未记 4:35)。上帝在约翰壹书1章9节中,向我们保证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 但是上帝并非独断独行。比方,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一次福音奋兴会中接受了耶稣作她的救主,但是后来却选择不再做基督徒,上帝不会强迫她永远与祂同活,否则,他们双方都会何等不自在啊! 此外,那些仅仅每周一次一个小时在教堂里想到上帝,而在一周之中其它的时候却不肯过基督徒生活的人,上帝拯救他们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上帝救了他们,他们在新的国度中会成为什么样的邻居呢? 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三节中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 24:13)。希伯来书三章十四节警告我们说:“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保罗警告那已经接在上帝真以色列人橄榄树上的外邦枝子,他们也有被砍下来的可能。“上帝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犹太人),也必不爱惜你。可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祂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罗马书11:20-22)为了要在最后被宣布是洁净的,我们必须继续“住”在祂里面,一直到底。(见约翰福音15:1-11) 当我们认识自己罪孽深重,以“我们原来的样子”来到上帝跟前时,我们(1)就立刻得着赦免。(2)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大家庭,为上帝的真以色列人。新约作了这样的应许,我们不需等待,也不需付代价。(3)获得帮助我们更新的力量──顺从祂的诫命,并培植出仁慈正直的品格。“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利米书31:33),上帝真是要我们在审判中被证明是合格的。 正在进行的基督复临之前审判的一项主要功能乃是要显明那不但接受上帝所应许的赦免,并且也接受了上帝所赐能力的人。 可赦免的,得了赦免,也赦免人──上帝无法忽视自私。上帝太关心我们的幸福,祂不要顽梗的罪人再居住在祂美丽的新天新地里。 只举祂的一个审判标准为例:耶稣在福山宝训的讲道中,在主祷文的末尾,立下了这个原则:“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14,15) 若将这项规则与约翰壹书一章九节的应许放在一起,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只要我们说,我们为得罪祂感到难过,上帝就会白白地赦免我们,但是我们如果还不能为罪忧伤而饶恕那得罪我们的人,那么,过不了多久,祂对我们的赦免就不再有效。换句话说,为了一直保持被赦免,我们必须一方面是可赦的,另一方面也是饶恕人的。 但是,饶恕那些对待我们不公平的人,并不容易。 的确不容易,但是那唯一我们能够饶恕的人,就是对待我们不公平的人。其它的人没有作什么需要我们饶恕。 这里是新约的一项实际应用。上帝应许将祂爱的律法写在我们心上,祂要帮助我们成为饶恕人的人,实际上祂应许要赐给我们祂慈爱的心灵。我们要做的是相信,祈求并仰望。借着仰望祂,我们就会改变(哥林多后书3:18)。我们若在想象中看见基督为我们的罪受死,并为我们的得救而复活,我们就容易宽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发现自己与基督一同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 我们在本段开始时所讲有关基督的故事中,那得蒙赦免但不肯饶恕人的仆人,需要在心中感到上帝的爱。 我十分怀疑这人的问题是忘恩负义,我认为他为了所欠一万他连得得到宽免心中十分感激,但是他完全误解了他主人的作为。显然,他认为他蒙饶恕是因为他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仆人,他的主人不能没有他。我相信他是高傲地走出他主人办公室的。 当他遇见那位可怜的人无法立刻归还他那“一百他连得”时,就十分生气──因为那人的拒绝,似乎是侮辱他的尊严。 他因主人的宽赦而感激,他应该感恩的原因是,连他这样的人,主人竟也宽赦。 这位不肯赦免人的仆人是谁呢?就是你和我。我害怕,只有在我们看自己连祂最小的恩惠也不配领受,为主的良善及我们的罪孽深重而十分谦卑之时,我们才会像主待我们那样去待人。 我们基督徒如何能在教会中高唱“奇异恩典”,却在离婚法庭上与我们的配偶相争,看谁分得摄影机,谁分得电视机呢?耶稣基督受死与复活,以便赎罪───为我们提供赦罪与和好。那么基督徒如何能要人赔罪,怀恨,并彼此控告呢?我们作这些事如何能盼望在最后被宣布说:“在上帝面前,你所有的罪都已得洁净呢?” 愿上帝帮助我们! 这正是上帝想要做的。在这末世赎罪日的时候,祂要帮助我们。此刻正是审判日与赎罪日!在新约之下,那些最后(1)在上帝面前一切罪恶得洁净,并(2)获得特权住在无罪世界上帝子民中间的,乃是那些(3)不仅承认了他们的罪,并且也接受了祂的能力在这充满罪恶的世界之中,度帮助人和医治人的生活。 饶恕敌人的恩典──布科妮(Corrie Ten Boom)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帮助犹太人而在集中营中受过极大的苦。她所写的书“The Hiding Place”,及拍成的电影已家传户晓。她见证说,主的确赐给恩典帮助我们宽恕人。 “那是在慕尼黑的教会崇拜中,”她说:“我看到他,那位在雷芬斯巴克处理中心浴室门口守卫的狱卒。他是我自那时之后实际见到的第一个狱卒。忽然间,一切都浮现出来 ── 一屋子讥讽的男人,那一堆堆的衣服和白芝那张惨白的脸。 “当教堂里的人往外走时,他走到我面前,笑着鞠躬说:‘小姐,我多么感激你的讲道。’他说:‘想到如你所说的,祂已经洗掉我的罪了!’” “他伸出手来要与我握手。但是我,这一位常常对布鲁门德尔的人讲说需要宽恕人的,却不肯伸出手来。” “就如忿怒一样,报复的思想在我里面澎湃,我看出这是罪。耶稣基督已经为这人而死。难道我还能要求更多么?主耶稣啊,我祷告说,赦免我,帮助我赦免他。” “我设法露出笑容,我挣扎着要伸出手去,但是不能。我毫无感觉,没有一点温暖与爱的火星。所以,我再一次默祷,耶稣啊,我无法赦免他,求你赐给我你的赦免之恩。” “当我握住他的手时,发生了一件难于置信的事。从我的肩到手臂,到我的手,好象有一股电流从我流到他身上,同时在我心中涌出一股我几乎无法承担的对这位陌生人的爱。” “这样,我就发现,世人得医治并不是靠赖我们的良善,而是靠赖祂的。祂赐下命令的同时,也赐下了爱。”(注十三) 六.异象明白了并盖上印(封上) 上帝教导加百列使但以理明白二千三百日的异象。在我们广泛研究了但以理书 9章13,14节及但以理书 9章24-27节之后,我们也能够明白,至少能部分明白。一个总结可以帮助将我们到现在的发现具体化。首先,从但以理书九章24-27节开始: 24.为你本国之民 ── [就是直到主后 34年以前仍继续作上帝选民的犹太人] 和你的圣城── [就是耶稣要在那里受死的耶路撒冷,还有新耶路撒冷及天上的圣所,在那里,耶稣在七十个七期中要膏至圣所] 已经定了── [从二千三百日切割出来] 七十个七── [70x7 = 490年] 要止住罪过,除尽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 [这一切都在十字架上预备好,并藉基督天上祭司的工作而发生效力] 封住异象和预言──保证二千三百日预言必定应验,(a)借着七十个七在时间上的准确应验,我们就也可确信1844年。(b)借着十字架为基督天上的服务立下不可缺少的基础,这个服务是在祂复临之前的赎罪审判日达到高潮的。 并膏至圣者─ [应译为并膏至圣所,意为奉献天上的至圣所]。 25.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 [从主前457年亚达薛西发出命令,使耶路撒冷重建,并恢复其首府的地位] 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 [耶稣受洗受膏] 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 [六十九个七 = 483年,自主前 457年的命令至主后27年基督受洗。] 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邻近国家反对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居住] 26.过了六十二个七── [那就是,在基督在主后27年受洗之后] 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 [耶稣实际上孤独的钉死在十架上,甚至未穿衣服。] 必有一王的民来── [罗马,至少以提多及他的军兵为代表,他们于主后 66-73年间在第一次犹太战争中攻击耶路撒冷] 毁坏这城和圣所──[提多的士兵烧毁了希律的殿,毁坏了耶路撒冷城。] 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在主后66-73年的犹太战争中,据说犹太人死了五十万,几乎使巴勒斯坦人烟绝迹。 27.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 [祂就是弥赛亚受膏君。虽然犹太领袖们将祂钉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稣使祂的盟约在整个第七十个七期间,主后27-34年,在许多犹太人身上得胜。] 一七之半── [主后31年的逾越节] 祂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 [借着祂至高的牺牲,祂就废掉了圣殿祭祀的意义]。 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 ── [这里是基督预言罗马亵渎圣殿,使圣所荒凉的事] [但以理书第八章中的小角在两方面代表罗马:(1)异教罗马帝国,及(2)罗马天主教会(见第八章)。那“施行毁坏的罪过”(但以理书 8:13)也必需有同样两方面的应验。(1)主后七十年异教罗马的士兵攻打耶路撒冷,使圣殿完全毁坏。及(2)罗马教会长久不断的属灵教训,让敬拜的人与基督在天上圣所中的祭司工作隔离,而以教会的祭司制度代替。这“施行毁坏的罪过”的话,与“那行毁坏可憎的如飞而来”(但以理书 9:27),“行毁坏可憎的”(但以理书11:31;12:11),“那行毁坏可憎的”(马太福音24:15)所说的,是平行的。这里所说:“罪过”,“可憎”,乃是指错误的敬拜制度。(如列王纪上11:5-7;列王纪下23:13)] 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结局── [但以理书 7章11节预言到异教罗马帝国及罗马天主教会二者的完全毁灭。] 我们重新温习了这些深入的解释,就可以来看但以理书八章十三,十四节了。 13.这除掉常献的燔祭── [基督在天上圣所作我们大祭司继续不断的tamid服务] 和施行毁坏的罪过── [那反对上帝真理的罪人,尤其是异教罗马帝国,及罗马天主教会,也是基督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 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 [以获得人注意的方式描写基督大祭司的工作被蒙蔽,直到1844年。] 要到几时才应验呢?──[就是吩咐加百列要使但以理明白的异象] 14.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 [2300年后,就是七十个七开始的主前 457年之后两千三百年,也就是主后1844年 ] 圣所── [基督在其中服务天上的圣所] 就必洁净──[洁净了,并藉基督复临前的赎罪日/审判日,真理得以显明。] 问题解答前的图表显明但以理书各预言的相似之处,使温习更加方便。现在就是审判的时候了──圣经对在天上进行的赎罪日/审判日,及对耶稣在我们得救之中所扮演的角色,讲了许多。我们将会在本书卷下解释启示录时,有许多机会提到它们。 上帝照顾 ── 祂预先告诉我们耶稣何时完成十字架救赎的工作(主后三十一年),以及祂何时要开始天上复临前审判与赎罪的工作(主后一八四四年),对祂来说是很重要的。祂要我们知道,是因为这些事是救赎计划不可少的。 不久各项案卷将被调查,上帝将向宇宙宣布,所有在主面前罪恶已蒙洁净之圣徒的名单已经完成。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利未记16:30) 但是想到审判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之久,现在仍在进行,却是非常严肃的事。 我们要像古时以色列人一样在赎罪日“刻苦己心”(利未记23:27),这是何等的重要 ── 也就是要审察自己,看我们有信心没有(哥林多后书13:5 ),并借着恳切的祷告及研究圣经,寻求明白及遵循上帝的旨意。 “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传道书12章13,14节说:“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道书12:13,14) 上帝渴望将祂的诫命,祂爱的律法写在我们心上。我们让祂写了吗?我们的心思是否已胜过了不清洁的思想?我们在生意上是否完全诚实?我们在社交上是否完全没有虚伪?我们是否以仁慈对待儿女?我们是否孝敬父母?我们是否以心灵与诚实敬拜上帝并守安息日为圣?我们是否真正帮助需要的人?我们是否饶恕人,像我们蒙赦免一样? 我们是否爱主?我们是否常在祂里面(约15:1-11)?或者我们想到电视明星的时间,比想到我们救主的时间还多呢?“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利米书29:11,12)
有趣的参考研读资料 Bible Readings for the Home: The chapter: "The Hour of God's Judgement" 问题解答 一.七十个七的开始 一些圣经学者以主前 444年为七十个七的开始,不用主前457年(一些注经家有时将这两项准许重建的年代分别定为主前 458年,及445年,但在尼罗河 Elephantine 岛上一个犹太人的防守城发现的古文件,尤其是其上载有双重年分,称为“Kraeling 6”的古文件,证实了457年 与 444年的正确性)选用那一个年代是否具有充分的理由呢? 主前457年,与主前444年代表波斯皇帝亚达薛西王(主前 465-423年 )所颁两次准许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第一次的准许,范围十分宽广,是他在位第七年,主前 457年颁发。第二次准许的命令,范围比较有限,则是他在位第二十年,主前 444年颁发(见以斯拉记七章及尼希米记二章) 我们若认识到亚达薛西王在某些方面是一个多变的人,就可在我们选年代之时大大帮助我们。比如当一个聪明的朋友将他从发怒的狮子手中救出来时,他给他的奖赏是放逐。(注十四) 另外一次,作他代表的堂弟麦加比书斯(Megabyzus)严肃地向埃及叛徒艾雷拉斯保证,只要他投降,就会保存他的性命,但是不出几年,亚达薛西王却将艾雷拉斯处死(注十五)。 波斯的命令是不能更改的(见但以理书6:8;以斯帖记6:8)。亚达薛西王的多变及不能预测,使麦加比书斯大大受窘,致使他及他的波斯同伴公开背叛他,几乎使波斯帝国崩溃。 在波斯的律法一次命令就足够的情形下,亚达薛西必须颁发第二次准许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就是由于他多变的性情及麦加比书斯叛变的结果。还有,对我们的研究重要的是,麦加比书斯,在他大规模叛变之时,正是他作河西省长的时候──就是包括叙利亚,及耶路撒冷所在巴勒斯坦的省分。 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显明,犹太人在重建耶路撒冷及圣殿之时,遭遇到许多困难。以斯拉记四章四至六节,二十四节告诉我们,古列王在位时(主前539年),大利乌王在位时(主前522年-486年)和亚哈随鲁王在位时(主前486年-465年)所遭遇的各种困难。以斯拉记四章七至二十三节报导说,出了一些问题后,一群撒马利亚人如何因重建耶路撒冷而向亚达薛西王(主前465-423年)抱怨,而这多变的亚达薛西王就改变了他在主前 457年的命令,下令停止重建工作。 撒马利亚人的控告是直接由地方官员上呈亚达薛西王的。王的回答也是直接下达地方官员的(见以斯拉记 4:7,8,17)。王与地方官员双方这一次都未依照通常要通过省长通讯的习惯。但是,如果他们的省长麦加比书斯此时正公开背叛王,这种情形就不难了解了。 让我们在心灵的银幕上投射出那个时期的情形。 在主前五三八,或五三七年,古列王颁发了一道重建圣殿及让犹太人回巴勒斯坦定居的命令。(以斯拉记第一章) 约在主前五二零年,一个名叫塔腾莱 (Tattenai)(他的名字在楔形文泥板上发现)的河西省长,曾调查那时己经进行了十六年之久圣殿建造工作的进度,他写报告给大利乌王,请求查阅档案,看犹太人是否真有古列王的准许,重建圣殿。(以斯拉记3:3-17) 约在主前五一九年,大利乌恩慈地颁发了一道新命令,重申原先古列王的命令(以斯拉记4:1-12),古列王、大利乌王、及塔腾莱,都未提到重建耶路撒冷城,都只提到重建圣殿。 主前四五七年,亚达薛西王颁发了第三个命令。这个命令准许恢复耶路撒冷都城的地位。那就是说,他准许派任地方行政官员及司法官,及在当地政府执行犹太人及波斯人的律法(以斯拉记 7:12-26)。当然,他的命令显明要为政府官员,办事处及法庭建造房屋,及建造城墙保护新的官员、办事处、及法庭,并建造堡垒,使那些在执行官员命令及法官判决时所需的士兵居住。少了这些建筑物、城墙、及堡垒,派任地方行政官及法官,就毫无意义。 以斯拉曾立刻旅行到巴勒斯坦,领导人民进入重建这古城的悠长工作。(以斯拉记7:1-10) 显然,约在十年之后,或在主前四四八年左右,河外的省长麦加比书斯发动了一次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严重背叛。撒马利亚人则利用这项新情势,使亚达薛西王相信,犹太人正加强他们的城市,使他们也可以背叛。在那敏感的时刻,那位多变的亚达薛西王直接回答撒马利亚人说,他们可以立刻要犹太人停止重建的工作(以斯拉记4:7-23)。撒马利亚人欢喜地听从王的命令,他们在热心之余,行动竟超乎了命令的范围,毁坏了一些城墙烧毁了木制的城门和圣殿的门。 此时,在波斯帝国的都城之一,也是但以理在一百年前见第八章异象的书珊城,尼希米与别的犹太人同样的在忧愁。尼希米是王的酒政,(尼希米记 1:11)他必然知道巴勒斯坦有严重的背叛,他也多半知道王要求停止重建耶路撒冷城的命令,他成了最担惊受怕的人。 尼希米有一位兄弟(依尼希米记7:2节看,显然是血亲兄弟)住在巴勒斯坦。只要哈拿尼能回到波斯,尼希米就能从他那里获知耶路撒冷的情况。 于是,有一天,尼希米的兄弟哈拿尼出现在书珊城。尼希米热切地问他耶路撒冷的情况,哈拿尼告诉他的,使他惊惶万分。 哈拿尼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折毁,城门被火焚烧”。(尼希米记1:3) “我听见这话,”尼希米说:“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尼希米记1:4) 尼希米因他兄弟带给他的消息如此惊惧灰心,使他在三、四个月中无法驱走他心中的阴霾。(可比较尼希米记1:1与2:1)亚达薛西王常常因公外出到帝国的其它地方去。当最后他回来之时,王的酒政尼希米仍然无法使自己平静到能在王面前展露喜乐的面容。 亚达薛西王,在上帝的引领之下,正心情愉快,问他烦恼什么。尼希米解释之时,王立刻颁发了一连串宝贵的诏书,并叫尼希米带着这些诏书去到西方,到河西的省长参巴拉那里,并亲自用国库的钱监督耶路撒冷城墙的修建。 一些解经家曾认为,尼希米因他的弟兄哈拿尼带来的消息说,耶路撒冷全城,除了最近重建的圣殿之外,如同尼布甲尼撒王一百四十二年之前将之留下时荒废的情形一样,就坠入绝望之中,这是难于相信的事。尼希米作孩子,及在青年时期,已经知道尼布甲尼撒所造成的一切的毁坏。主前 444年他弟兄来的消息说:“耶路撒冷的城墙折毁,”应该不会使尼希米感到惊奇,除非他同时已经知道那城及城墙已进行过大量的重建。 那些说第一次准予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命令是在主前 444年的圣经学者,乃是忽视了,或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资料。主前 457年发出的命令,准许恢复耶路撒冷都城的地位,并不可避免的要恢复那支持这项地位的防御及加强的机构,就使这项命令比主前 444年的命令更有资格作为四百九十年的起点。 二.为何从主前 457年开始的四百九十年是延伸到主后三十四年,而非三十三年? 若是你的计算器说,从主前457年开始的四百九十年是延伸到主后三十三年,而非三十四年,其理由有二: 1、你的计算器不知道这四百九十年是从主前 457年秋天开始,因此,至少必须延伸到四百九十年后的秋天为止。 2、你的计算器程序是处理基数的(如1、2、3、)而非处理序数的(如第一,第二,第三等)主前与主后的年分,乃是次第的数字。它们帮助我们找到事情发生在基督诞生前后的“第一”年,“第二”年,或“第三”年等等。 我们在学校里几乎只学习加减基数。因为现代文明,几乎只用基数。但在古代,序数用得较多。 在基数+1与 -1之间,有一个零。计算器的程序中,及孩子在学校受教的时候已将这个零考虑在内。但是在耶稣降生后一年,与耶稣降生前一年之间,并没有一个十二个月长的零年存在。你出生前的第一年,与你出生后的第一年之间,也没有这个零年存在。 3.为什么有些译本,(如现代中文译本)对“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的标点与译法不同? 我们必须记得,像其它的旧约圣经手抄本一样,所有但以理书原稿中,并无标点符号。在一个无人知道的早期时代,文士在译本中使用了标点,如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迪奥多蒂译本( Theodotian)。主后四百年有名的 Vulgate拉丁文译本也用了标点。以后,主后六百年至一千四百年之间,希伯来文手稿中,也由一位名叫马所拉( Masoretes)的文士(注十六),用了标点抄写。以后的译本,多依照早期的七十士译本,或迪奥多蒂译本,或Vulgate 译本的标点,但有些译本,如英文标准修订版,现代中文译本则采用了较晚的马所拉译本的标点法。 由于马所拉的标点是在但以理书写成一千多年之后采用的,我们就有理由与英文雅各王钦定本,美国标准版,耶路撒冷版一同接受较早的圣经标点法。 4.在但以理书9:24-27节中,交错的文学结构(CHIASMS)在那里? 所谓交错的文学结构,乃是一种复杂的文学形式。其中两对平行的句子,以YZ,Z'Y'的方式排列。为了使人一目了然,这些句子可以排成 X形。希腊文的 X,发音为“KIE”,这就是交错结构 CHIASM(发音为KIE-asm)得名的由来。为了了解但以理书 9章24-27节,先在此看一看但以理书另一处,但以理书12:10节的交错结构: y 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 这交错结构起初的两行中,Y讲到纯洁的人,Z讲到恶人。在第二个成对的两行中,次序则反转过来。先提起恶人Z',然后才提到智慧人Y'。此处并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末句的智慧人就是首句中清洁的人,但是读者则会直觉的猜测,那智慧人就是清洁的人。古时的希伯来读者,会毫无疑问地知道,智慧人与清洁的人,就是同一个人,因为他已熟悉Y ZZ' Y'的交错结构。他一发现中间句的逆转,就可立刻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但以理书9:27节的第一段中,有一个美丽的交错结构: Y 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 Y,Y'句讲到弥赛亚的活动,Z,Z'句,则讲到一七之内,及一七之半。借着交错结构的规律,我们知道第一行与第四行有着清楚的关系。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弥赛亚借着在盟约上的成功,就使祭祀与供献止息。借着祂的死,作为最终的祭物,祂就使一切动物及谷物的祭失去意义。 但以理书 9:26,27节中,也有一个精美复杂的交错结构。稍加简化之后,排列如下: Y 那受膏者必被剪除,无人帮助、 在Z,Z'行中,都提到圣所及其中的祭祀。在Y,Y'行中,两个君都被提到,其意义是,那毁坏之君终必被毁,因为他先剪除弥赛亚。 再看得仔细一些,你会发现文字游戏的笔法。动词“毁灭”或其同义字(剪除,止息)在每一行中都有。对两个君的提述也是来回的移动──弥赛亚,毁坏者,弥赛亚,毁坏者──如同网球比赛中的网球来回跳动一样。 分析这些交错的文字结构,帮助坚固了我们对前面但以理书9:24-27节文学分析的信心。 5.为何天文学家无法找出主耶稣钉十字架的年代? 在我们看来为何天文学家无法找出主耶稣钉十字架年代的一些理由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关于逾越节的一些事情,我们也必须联系到月亮。 逾越节的遵守──圣经出埃及记第十二章,摩西曾规定说,逾越节的羊羔必须在犹太人宗教年历的一月十四日被杀,那就是在春天的尼散月十四日。逾越节是记念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上帝施行神迹对他们的拯救。基督时代的庆祝方式是,每一个人数众多的家庭,或一些小家庭聚集在一起,在十四日下午带一只羊羔到圣殿杀死,然后拿到家中烤。日落之后那天晚上,他们就将羊羔与苦菜及无酵饼同吃。 因为犹太人的一天是自日落开始,逾越节羊羔被杀的那个下午,是靠近尼散月十四日将尽的时候。而吃羊羔的那个晚上,实际上是在尼散月十五日的起头。 摩西在利未记二十三章六节规定说,在一周之中,都不可吃有酵的饼。这样尼散月十五日被称为除酵节的第一日。(不久这从杀逾越节羔羊到除酵节的最后一日,就被称为逾越节,或除酵节)。不管除酵节第一日是一周中的那一天,都被视为安息日,就是一年一度的节期安息日(见利未记23:7;及Jewish Encyclopedia)。 除酵节第一日的后一日,就是在逾越节安息日的第二天,摩西说(利未记23:9-15)应该由一个祭司拿一捆初熟的庄稼在圣殿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摇初熟的庄稼乃是为了整个庄稼赞美上帝。它标明了大麦庄稼可以开始收割了。保罗曾用它作为基督复活的象征:“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书15:20) 关于月亮──对二十世纪的城市居民说,欢乐的月夜是令人高兴的,但多半是不必需的奢侈品。我们若是刚好注意到,月亮从东方的水平线升起,在满月时,特别大,呈橘红色。或者我们看见月亮在西方,在日落的光辉中,悬着脆弱的弯月,我们可能被吸引片刻,但是仅止于此而已。 我们不觉得我们需要月亮,晚上我们有电灯照明。我们有印好的日历告诉我们日期,有石英电子表告诉我们时间。 但是,回转到一两个世纪之前,月亮供给了大多数人所能有的晚上的光。回到两千年前,多数的日历都是由月亮而来。 “月”得名于月亮。原先,一个月是日落时第一次新月出现至下一回日落时第一次新月出现之间的二十九天或三十天。 二十九天或三十天!十二个月只约等于三百五十四天, 比以太阳为准的阳历年的365又1/4天短少十一天或十二天。由于阴历年仅以月亮为准所有的短少,故在古时必须每隔一年或隔两年就插进第十三个月,结果就变成了一种阴阳历法。有些年是354天,有些年是383天长。 虽然这种过程对我们来说很别扭,但那时代的人却对它已经习惯了。但是至少在主前第四世纪,巴比伦的天文学家们,已经发展出一种“十九年周期”,藉以预先显明何时必须多插进一个月。(十九年内插进七次),好使各月分尽量与季节同步,这样也可与太阳的时间获得最好的配合。在罗马人禁止犹太人住在耶路撒冷之后(约为主后135年),犹太人就不可能在耶路撒冷继续观察,所以他们也发展出一种与巴比伦相似的周期,但不完全相同。 你是否曾经注意到,满月之时,月亮几乎是日头在西方落下的同时从东方升起?因为满月时月亮正与日头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它与日头“相对持”。 满月的反面是“月朔”或新月。满月或月望之时,月亮是在太阳相反的方向,但新月之时,月亮却是与太阳在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说它与日头“相连接”。许多人认为,弯月就是新月,但不是的。满月或月望时完全放光,新月则无光(除了一丝地球反射的光)因为新月是与太阳处在地球的同一侧,太阳光落在月亮的另一面使我们无法见到。新月对我们说,实际上是不可见的。 但是,月亮永远在不停的改变它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因此在新月之后数小时之内,──或在一、两天之内,甚或在四天之内,──月亮会在天空改变了它的位置,使我们能看见细长的弯月在日落后不久再度挂在西方的地平线上。 在犹太人中,逾越节是定在开始收割大麦的满月或靠近满月的时候,那就是在春分之后不久。从福音书我们知道,耶稣在逾越节(尼散月十四日)受死,是在彼拉多作巡抚初期的一个星期五。人们都认为天文学家具有无穷的能力,能够计算出各种天体的运行。所以,对有些圣经学者来说,(注十八)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请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主后29-33年中,春分之后第一次满月,然后看哪一个满月是在星期五,就可作结论说,那就是主钉十字架的逾越节了。 当然,天文学家能够随时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月朔,也可以提供给我们所要的月望。虽然所需要的计算精巧而复杂。1973年歌斯坦因(Herman H.Goldstine)教导一部 IBM360,91 型的计算机计算出自主前1001年至主后1651年之间所有的月朔与月望。计算机算出来了,一共65,600个,只用了132秒钟。(注十八) 但是这些计算对我们的目标有何价值呢?它们的确给了我们一些帮助,但问题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其它的因素,不幸的是,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现今的考古学与天文学无法思想,与不知的。 a.大麦收割的规律──若是祭司必须将一捆新割的大麦(在巴勒斯坦最先成熟的谷类),在逾越节安息日的次日在圣殿里摇一摇,表示大麦收割的开始,在逾越节前几周,天气就必须够暖和,大麦才会成熟。 耶路撒冷的气候,在三月底,可能还寒冷刺骨,这是我从亲身的经历知道的,因为阴历年的十二个月与阳历年365又1/4天相比,短了许多。逾越节的来到,经常面临大麦尚未成熟的危险。这样常常在三月中必须加入第十三个月,藉以增长旧年,而将逾越节及摇祭日延后。因为加入了这额外的一个月,逾越节就可能靠近春分后的第二个月望,而非第一个。我们距离基督的时代如此遥远,没有天文学家或考古学家知道那一年加进了这第十三个月。 b.巴比伦周期或大麦成熟周期?──我们刚才已经提到巴比伦人有一个十九年周期,借着这周期,就预先安排好。哪一年有十三个月。考古学家已经知道这个周期,并知道它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儒略-格雷果里历”(Julian-Gregorian Calendar)之间的关系。若是我们确实知道,在耶稣时代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是采用巴比伦周期,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巴比伦的资料转移到耶路撒冷,并毫无疑问地知道那一年会多一个月。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那时曾采用巴比伦的周期,而且我们有证据显明,他们没有那样做。(注十九)巴比伦周期会在一些年中将逾越节置于过早的月中,大麦尚未能成熟。 英文Interpreter's Bible在其对太26:17节的注释中,值得推崇谨慎地说,若是那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确实在使用巴比伦周期,主后三十年就可以被考虑是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年分,但是十分显然地,他们没有使用巴比伦的周期。相反的,若是同时考虑气候与天文的情况,主后31年与30年都可能将尼散月第一日与新月分离得最远。 c.新月的能见度──依照古时的习俗,在新月可以被视为一个月的开始之前,它必须实际上被人看见,并报告祭司团。官方的观察者在一个月的二十九日日落时分,会站在有利的地方,热切地扫视西方的天空。最早的新月常常必须在太阳已经落山,并进入黄昏之后相当时间才能看见。常常到了那个时候,它又如此接近地平线,只能让有训练的人看见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掉落到视线之外了。 若是低空有一片云,若是有较为浓的烟雾,污染耶路撒冷的视野,就会见不到所期盼的新月。那一个月就会再多持续一天,使它有三十天长。即使新月仍然看不清,新的月份就会从第二天晚上开始。(记得犹太人的日是从日落开始,因此,犹太人的月与年也是一样。)尼散月十四日是从十四日晚上开始,在正式宣布新月之后以内含的方式计算。 即使现代的天文学家可以告诉我们在主后三十至主后三十三年耶路撒冷所最可能见到新月准确的夜晚,他们仍然无法告诉我们它们在那些晚上是否实际为人所见到,因为他们无法知道那时大气的状态如何。因此,即使他们能够告诉我们那真正应该可以见到新月的晚上,他们还是无法告诉我们那个晚上是否被算为尼散月一日,或是上个月的三十日。而这项弱点关系重大,因为要找出主基督钉十架的那个星期五,也就是尼散月十四日,当然,尼散月一日就该精确地知道。 我们是在找一个逾越节──那就是找尼散月十四日 ── 一个刚好在主后三十至三十三年间刚好是星期五的尼散月十四日。我们也盼望由于“一七之半”的预言,而在主后31年中找到它。我们所讲的重点是,要从天文学证明,这些年中的那一年实际上有一个星期五是尼散月十四日是不可能的。 许多解经家所认为的主后三十年四月七日在星期五的逾越节,真是基督被钉十架的日子吗?它可能是,但是十四天前的晚上,就是三月二十四日星期五晚上日落之后,新月必须出现。但若是新月在三月二十四日看不见,那个月必须晚一天开始,那么尼散月十四日就不是星期五了。四月七日就落在星期六,四月八日──及主后三十年就不对了。或者在那一年,天气特别冷,大麦生长得慢,则尼散月必须开始于下一月之后新月的晚上。那时尼散月十四日落在星期日,或星期一,主后三十年的讲法又不对了。 d.新月与弯月时间上的间隔──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新月与弯月时间上的间隔,短可以只有两三小时,长则可以达四天之久。这里是一些最困惑人问题中的一个。一些自以为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基督钉十架是在哪个星期五的解经家,乃是假设弯月是在新月那一天或新月的第二天出现。他们以为只要看一眼歌斯坦因计算机算出的新月表就能告诉你弯月最初在那一个晚上出现,他们却不知道新月与所看见的弯月之间在时间上间隔的不定性。 主后六世纪的泰香纳斯(Achilles Tatianus)说,弯月在“月亮出生后三、四天才出现??不是在出生的同时出现”。(注二十) 十七世纪的黑飞流斯(Joannes Hevelius)曾警告说:“月亮第一次升起、普通都不在新月份的第一天,长的要在第二天,也常常在第三天,或第四天出现”。(注二一) 有人曾引用一位古时名叫杰敏拿斯( Geminus)的天文学家的话说:“当月亮离地球最近,其运行速度最快之时,它常到第二天才出现,在其离地球最远,速度最慢之时,也常到第四天才出现。例外的情形是,她有时会在第一天出现”。(注二十二) 基于这些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主后三十年,即使天气良好,弯月也可能在三月二十四日未曾出现(见上述),因为在三月二十二日的新月及其之后出现的弯月之间的距离,可能超出两天以上。若是如此,尼散月十四日,就不可能在星期五。但是在三月二十五日开始的尼散月,对大麦成熟还是太早。故而,它是在二十九日或三十天之后的四月才开始,这样就使主后三十年的星期五的说法变得十分不可能。 e.宗派的差异──在以月亮计算基督钉十字架的年代上,所牵涉到的第五件事是,福音书有证据显明,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自己,就是在耶路撒冷,对逾越节的计算方式也不一致。祭司们所用的计算方法,可能部分与月亮无关! 虽然基督受死的那一周,正式杀死逾越节的羔羊是在星期五下午,逾越节的筵席则在星期五晚上,但是耶稣与祂的门徒则是在星期四下午预备逾越节的羊羔,并在星期四的晚上吃。福音书的记载给人的印象是,耶稣与祂的门徒们所行的乃是其它众人所行的,所以并未使任何人感到惊奇。 而且,从死海经卷中也有证据显明(注二十三),艾赛尼派(Essene)教导人说逾越节应该在星期三庆祝,不必考虑月亮或尼散月十四日! 因此,在耶稣受死的那一年,星期三,星期四,及星期五在巴勒斯坦都可能庆祝逾越节。若是犹太人对依月亮计算逾越节的方法,都意见不一致,诚然,我们就毫无确实的理由请天文学家找出一个尼散月十四日的星期五,以决定基督受死的日期。 天文学专家警告我们说,他们确实无法找出基督钉十架的日期。比如英格兰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天文季节室主任塞得勒(D.H.Sadler)说:“单单地方的情况,就能使在弯月计算上最细心的工作归于无效”。(注二十四) 非天文学家的人由于天文学家预测日蚀月蚀的能力而对他们有相当深切的印象。但是与日月蚀计算的可靠性比较起来,伯朗大学古天文学专家鲁斤包尔教授(O Nergebauer)说,“那第一次能见弯月的问题则刚好相反,所有现代所制成的表,都必须对古时一般能见度情况或对某个地方的能见度情况,作一些武断的假设,这些假设,即使对现代来说,也十分武断,极不可靠。因为第一次见到弯月的现象与日落有关,所有这些制成的表,其牵涉到的差异,都有一整天”。(注二十五) 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克礼曼斯(G.M.Clemance)特别提到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说:“从新月至弯月出现的间隔,无法单从理论计算出来。每一个地理位置都必须实际建立标准。对这些标准,不同的作者并不能完全同意。而且,每次观察时还必须允许当地的作法及各样环境上的一些差异……第一世纪中各年的尼散月十四日,不可能由天文学计算决定。若是真有什么方法可以决定,也只有借着研究及解释那时代的记录了”。(注二六) 因此,当天文学家发表了他们所能发表的意见之后,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圣经所说,耶稣要在“一七之半”,“使祭祀与供献止息。” 不接受主后三十一年为基督被钉的年分,是没有理由的。 6.主后三十一年逾越节可能是星期五吗? 想到前面所讲的一切回答中谨慎的态度,读者可能仍然渴想知道,天文学是否能以任何方式看出主后三十一年基督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呢? 这问题的回答是能够。依照天文学的计算(无论其价值如何),和一些未证明,但合理的假设,在星期五钉十字架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开始假设,三月十二日的新月对收割大麦的条件过早(在 Elephantine岛上发现、上面附有日期的犹太人书卷,不容许尼散月的开始早过三月十四日。巴比伦周期也不容许。)这样,三月十二日就被视为太早。那在主后三十一年尼散月一日之前的新月,就是歌斯坦因用计算机印出的月亮表第八十六面、编号为 12755的那一个,那是在四月十日星期二下午。歌斯坦因所算出在巴比伦新月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在西方八百五十公里,就是五百二十五英里的耶路撒冷,新月的出现,以当地的时间说,则要提早三十七分钟。 如果在耶路撒冷从四月十日的新月至第一次可见的弯月,间隔可能是一次十分长的3.19天,或者,它比较短,但若在第一天晚上被遮住,那就在四月十三日星期五日落时才会为人看见。 一看见新月,尼散月立即开始。尼散月一日,以我们现用的日历说,乃是在第二日午夜开始的四月十四日星期六。所以,第十四日的晚上,连弯月的晚上也计算在内,就使耶路撒冷的尼散月十四日,落在四月二十六日,星期四。这样,四月二十七日,那个耶稣受死的逾越节乃是星期五。──主后三十一年尼散月十四日,星期五。
注一:Porteous, Daniel, p.134 注二:Gerhard F. Hasel, "The Seventy Weeks of Daniel 9:24-27" Ministry, May 1976, insert...Hasel claims to know only two commentators who have suggested any other interpretation. 注三:Jacques Doukhan, "The Seventy Weeks of Daniel 9; An Exegetical study,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17(1979): 1-22. 注四:同上。这篇文章对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节提供了优美的分析。 注五:Hippolytus, Commentary on Daniel, frag. 2,39,40; ANF, 5;184 注六:Harold W. Hoehner, Chro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fe of Christ(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1975) pp.95-98. 注七:G.R.Caird, "Chronology of the N. T., The,"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注八:Martin Hengel, Crucifixion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the Folly of the Message of the Cross (Philadelphia: Gptytrdd Press, 1977); H.Haas, "Anth rop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Skeletal Remains from Giv'at ha'Mivtar," Isreal Exploration Journal 20(1970): 38,39; Anthony F. Sava, M.D., "The Wounds of Christ," The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16(1954):438-443. 注九:Young, Daniel, p. 209. 注十:See e.g., W. R. Thompson, "Chron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which recommends A.D.33, or 34 for the conversion of Paul, and The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rev.ed., art."Paul" which suggests A.D.35. The stoning of Stephen occurred at some point prior to Paul's conversion. 注十一:See Froom, Prophetic Faith, 2:196 注十二:同上,1:750 注十三:Corrie ten Boom with John and Elizabeth Sherrill, the Hiding Place(Washington Depot, Conn.:Chosen Books, 1971)chap 15 注十四:A.T.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p.344 注十五:同上,pp. 308, 312 注十六:For a Survey of the work of Masoretes(smmetimesspelled, "Massoretes") see F. F.Bruce, The Books and the Parchments, 3d rev. ed.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1963)pp.40-42, 117-124. 注十七:See e.g., Caird, "Chronlogy, "and Roger Rusk, "The Day He Died" Christianity Today, Mar. 29, 1974, pp. 720-722. 注十八:Herman H. Goldstine, New and Full Moons, 1001 B.C. to A.D. 1651( Philadelphi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73). 注十九:Siegfried H.Horn and Lynn H. Wood, The Chronology of Ezra 7, rev ed.,(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70, pp. 47n 83, 119, 156. 注二十:Achilles Tatianus, "Isagogue, " Uranologion, 141, in GraceAmadon, "Ancient Jewish Calendation"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61(1942):260.(The Amadon article must be read with care, as it combines commendable research with some insupportable speculation). 注二一:Joannes Hevelius, Selenographia (Gedani, 1647), p.274 in Amadon, "Ancient Jewish Calendation," p.260. 注二二:In William Hales, New Analysis of Chronology (London,1830), 1:67 注二三:The evidence is summarized briefly in Earle Hilgert, "The Jubilees Calendar and the Origin of Sunday Observance."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I (1963)44-51. 注二四:D.H. Sadler to Francis D.Nichol, January 24, 1956, in Seventh-day Adventist Bible Commentary. ed.,Francis D.Nichol, 7 vols,(Washington D.C.Review &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53-1957) 5:263. 注二五:O. Neugebauer to Francis D. Nichol, January 19, 1956, in Seventh-day Adventist Bible Commentary. ed., Francis D. Nichol, 7 vols, (Washington D. C. Review &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53-1957) 5:263, 264. 注二十六:G.M. Clemence to Francis D. Nichol, January 24, 1956,in Seventh-day Adventist Bible Commentary. ed.,Francis D. Nichol, 7 vols, (Wahsington D. C.Review &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1953-1957) 5:262.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