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巴比伦的灭亡 五、分段 1. 伯沙撒得罪真神〈1~4〉 2. 神在墙上显出文字〈5~9〉 3. 王召见但以理〈10~16〉 4. 但以理责备伯沙撒〈17~24〉 5. 但以理解释文字〈25~29〉 6. 巴比伦国灭亡〈30~31〉 六、思考问题 1. 巴比伦王因亏欠神而受罚,我们有没有亏欠神? 2. 从但以理谴责王的事上,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 3. 你对本章所得的最好教训是什么? 七、参考数据 1. 伯沙撒亏欠神──蒙恩不报,反得罪神。 △ 故意不承认真神〈五18~4〉。 △ 敬拜各种偶像〈五23、4〉。 △ 污秽神的器皿〈五23、2~3〉。 △ 邪荡荒宴〈五23、2〉。 2. 位列第三的缘由:高升功臣到最高地位,应该是给他当宰相,即位列第二,但王为何只要给他第三?据历史记载,伯沙撒是尼布甲尼撒的外孙。「你父」按原文用法,亦可译为「你祖父」。主后1854年,英国人饶林氏〈Rawlinson〉发掘古巴比伦城旧址时,曾发现石碑如此记载:伯沙撒的父亲作王时,取了尼布甲尼撒的女儿为王后;又记载:伯沙撒与他父亲二人同时作王,一在朝中主理国政,一在外面主持军事。基于此因,遂只可把功臣提升为第三。 3. 一夜之间归于无有:大巴比伦城为何在一夜之间就被攻取?当时的历史记载着玛代王大利乌和波斯王古列攻取巴比伦城的经过。因幼发拉底河的水穿过城的墙基,通过巴比伦城内,大利乌和古列就在河的上游另开了一河道,将水引入新河道。于是流入城的河道干了,玛代波斯的军队就从河道攻入城内,伯沙撒便于当夜死在玛代人的手下,他的国巴比伦也就同时结束了〈参看:耶五十一54~58〉。 4. 巴比伦灭亡的预表 (1)巴比伦预表混乱罪恶的世界〈启十八1~4〉。 (2) 它必因罪重而受罚〈启十八4~5〉。 (3) 它的刑罚必忽然来到〈启十八8、10、17、19〉。 (4) 它必归于无有〈启十八21,二十11〉。 (5) 当速从巴比伦出来〈启十八4〉。 △ 离开偶像和罪恶〈启二十一8,九20,十八4~5〉。 △ 敬拜天地主宰〈启十四6~7〉。 △ 相信耶稣是救主〈徒四12;约十四6〉。 △ 受浸归入基督〈加三27;可十六16〉。 △ 保守身心圣洁〈启二十二14;提后二21〉。 △ 彼此切实相爱〈彼前四7~8;太二十二37~40〉。 △ 多做主工报答主恩〈诗一一六12;林前十五58〉。 5.伯沙撒之父尼波尼度〈Nabonidus〉作王自主前556~539年。于553年立长子伯沙撒为摄政王,二年作王至539年。「太后」尼布甲尼撒之妻,即伯沙撒的外祖母。另说为尼布甲尼撒的女儿,即伯沙撒之母。「儿子」亚兰文与希伯来文没有「孙子」一词,故通称以儿子统称之。 6.巴比伦诚被玛代波斯军包围将近四年,于此间开造运河。 四、应用──巴比伦国的灭亡 △有广大的国土,坚固的城邑,强大的军队之大巴比伦国,何以一夜之间就灭亡?它的历史有何预表? 1. 奇异的指头显出 a. 伯沙撒王设摆盛宴 △巴比伦城虽被玛代、波斯军包围已久,因该城可谓不破之城,,所以王仍大摆筵席与一千大臣及皇后、妃嫔取乐,且饮酒赞美偶像〈但五1~4〉。 b. 忽有人的指头显出 △当时忽有指头显出在粉墙上写字。王大为吃惊,变了脸色,双膝彼此相碰,大声吩咐用法术的,’观兆旳并哲士领进来,以重赏叫他们读解文字,他们却不能〈但五5~9〉。 c. 太后举荐但以理 △在王和大臣大为惊惶,不知所措之时,太后就进入宴宫,举荐曾尼布甲尼撒王时代,担任过术士、哲士领袖的但以理,请王召他来,他必能解明文字的意思〈但五10~12〉。 2. 但以理责王的狂傲 △ 但以理不理王的重赏,还未为他解字之前先责备王的不是: a. 王虽知尼布甲尼撒〈其外祖父〉因高傲被神处罚发狂,仍不自卑于神前,且拿神分别为圣的器皿饮酒,赞美偶像〈但五13~23〉。 b. 他不将荣耀归于那手中有他气息,管理他一切行动的神。因此从神那里显出指头来,写这文字〈但五23、24〉。 3. 解释文字 a. 弥尼、弥尼 △就是神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专制时代,国的年日与王的寿合一样长。王被杀,国被占,该国的年日即结束。故弥尼、弥尼,也即指示王的生命到此结束之意。果然他当夜即被杀〈但五25、26、30〉。 b. 提客勒 △就是你在天平上被称,显出你的亏欠。王对神的亏欠,就是蒙恩不报,反得罪真神;故意不认真神,敬拜各种偶像,污秽神的器皿,邪荡荒宴等〈参看:参考数据「1」;但五27〉。 c. 乌法珥新 △就是你的国分裂,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神不但指示王必死,且明告取代怹的国度的是谁。因为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许,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但五28、30、31,四17、25、32〉。 4. 教训 a. 预表:历史上的巴比伦,预表罪恶的世界,它在末日之前,必在短时间之内全被毁灭归于无有〈参看:参考数据「4」〉。 b. 亏欠: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我们不能报答神的鸿恩,也当尽力减少亏欠的程度。为此,当虔诚敬拜真神,不住感谢祂的拯救和留下生命的大鸿恩,立志保守圣洁,尽心尽力爱主,并爱人如己,为主而活,把所得一切恩赐都奉献于神救赎人类的大工之上〈传十二13;林后五14、15;帖后13;太二十二37~40;罗十四7,8〉。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