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至九章
《但以理书》第七章的重点集中在我们的主基督、审判者和中保。
《但以理书》第八章、第九章的重点集中在那为我们舍命、救赎我们的主基督、大祭司。 一. 见异象的时间:(但8:1)
在伯沙撒王第三年,可能是公元前548年,伯沙撒王元年可能为公元前550年,也可能晚几年,极可能就在临近巴比伦于公元前539年亡国之年(但默P.253)。因根据现代考古学的发现伯沙撒三年应是公元前538年(见但研P.135)。这样八章和九章见异象的时间不会相隔十余年。 二. 见异象的地点:(但8:2) “书珊城”在巴比伦东南约 三. 第八、九章异象表号的特殊意义: 八、九章异象的表号完全改换了,不像第七章的四个猛兽,却重点预言“小角“的罪恶活动,和2300日预言救赎计划,耶稣受死赎罪感人的真道。 四. 公绵羊:(但8:3,4)
加百列解释说:“你所看见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但8:20)它存在年代在公元前539-331年。 (一) 这公绵羊“站在河边”,就是异象中的乌莱河,附近有书珊城,是王宫所在地。 (二) 这公绵羊的“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那后长的。”(但8:3)预言说这国是“联合的大国”(耶50:9),正如羊的“两个角”。而且历史指出,波斯原为玛代的属国。后来波斯因古列王就强过了玛代。正应验了预言。(历史证据见:《但默》P.257-258) (三) “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抵触,兽(原文为多数,代表许多国家)在它面前都站立不住。”(但8:4)
根据历史记载,古列进军的方面和次序正是这样的:先往西进军直到地中海,毁灭了吕底亚,以后往北征服小亚西亚一带;最后又往南征服了巴比伦,此后他儿子冈比斯又占领了更南边的埃及。(历史证据见:《但默》P.258-259) (四) “但他自高自大,任意而行。”(但8:4)古列开始也曾自高自大,后来因见到圣经在以赛亚书中论到他的预言时,他的心灵便大受感动,并发令,叫一切犹太人可以回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殿。(赛45:1-13,44:28,拉1:1-11,6:3-5)
但历史上却称冈比斯为“残暴的和疯狂的。”再如大利乌一世也表现自高自大。(历史证据:见《但默》P.259-261) 五. 公山羊:(但8:5-8)
加百列解释说:“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但8:21),它存在年代是公元前331-168年。 (一)这山羊引人注意的是“两眼当中,有一个非常的角”,加百列解释说: “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个王。”(但8:21)。这头一个王就是亚力山大皇帝。(公元前356-323年)因为他是覆灭了玛代波斯国的。(《古代世界史》P.194-196) (二) 山羊“从西而来”指亚历山大的东征,因希腊位于玛代波斯的西边。历史记载: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他亲自率领军队“东征”,前后三次战争,而于公元前331年覆灭了波斯国。以后继续东征,公元前327年攻入印度。 (三) 他“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说明他进军统治的疆域广大,行军神速,奔跑如飞。犹如第七章异象所说的,豹有四个翅膀。八年内进军一万五千多公里。 (四) 公山羊:“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烈怒,向它直闯。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它发烈怒、抵触它,折断它的两角。绵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它手的。”(但8:6-7)
这段预言是论到亚历山大将玛代波斯彻底覆灭,所用残酷、凶暴的战争。
亚历山大共三次与波斯军交锋,波斯大败。在战争时,大流士曾两次差使者求和,都遭拒绝。大流士要将小亚西亚割让给亚历山大,并赔大宗的金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交还他的家属,亚历山大要求波斯无条件投降。第三次战争,在公元前331年9月底彻底击败波斯全军,大流士被他的部下所杀。 (五) 山羊此后“极其自高自大”。(但8:8)想称霸世界,他便向东入侵印度,又制定了西侵计划,准备侵占“阿拉伯、迦太基、意大利、西班牙诸国,以成统一。”(《迈尔通史》上卷二P.77)他甚至还想统治全世界,世界希腊化,以欧洲吞灭亚洲。他每征服一城就定名为亚历山大城。
亚历山大“极其自高自大”更表现在妄图将自己神化。自称为太阳神的儿子,他又铸造银币,将自己的头像铸成太阳神的模样。曾想将亚妥斯山雕成一座自己的神像。要他手下大臣、将士和百姓,在朝见他时向他下跪,以口亲吻他的脚。(见《但默》P.265-266) (六) 亚历山大正得意时,预言说:“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但8:8) 历史记载公元前323年,正当希腊国最强盛的时候,东征成功,又准备西侵;而亚历山大也正年富力强,约有三十三岁,便因放纵酒色,又突得热疾而死。(见《迈尔通史》上世纪卷二P.77,《西洋古代史》上P.373) (七) “又在角根向天的四方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但8:8)
加百列解释说:“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但8:22) 在亚历山大死后,因无人能继其位者,他手下的大将互相争夺,约二十年之内战,于公元前301年,便将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国,即:西路库(东方)、多利曼(南方)客散德(西方)和利西马克(北方),但他们的权势都不及亚历山大,正应验了预言:“只是权势都不及他。”
(见《但默》P.266-267) 六.“小角”(但8:9-12)加百列的解释(但8:23-25)
这“小角”就是但七章第四兽十角中又长起的那个“小角”,指罗马帝国和相继的罗马教廷。关于“小角”兴起情况的预言,完全应验在罗马帝国身上,也应验在罗马教皇身上。 对八章“小角”的解释,将来派认为是末后敌基督者,现在还未来到,要在基督复临前七年出现。这种说法在四角和小角之间岂不是被砍断了,其中空白区域长达二千多年,破坏了预言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将来派也严重的割裂了第九章“七十个七”与但8:14的连贯性。
另一为过去派,认为此“小角”指过去的叙利亚的安提阿古四世。(公元前175-164年),但多处不符合预言。(见《但默》P.268-273,参《但信》8-8,8-9,8-10)
究竟“小角”当如何解释?预言中提到它的作为和结局。从历史查考来确定“小角”指谁。 (一) “小角”兴起的时间:
加百列指出:“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但8:23)。亚历山大死后,分裂成四国是在公元前301年,到了公元前281年,北方的色雷斯又被东方的叙利亚所灭,这时虽成三国,但还很强盛。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各希腊化国家中的情况就有了明显的改变,海盗活动,侵略战争,富人剥削穷人,大批的人变为奴隶,人民生活贫困恶化。
这时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正在渐渐得势而起。罗马帝国先在公元前168年征服了马其顿,以后又将希腊三国中的叙利亚和埃及并吞,因此预言所说“四国末时,……必有一王兴起。”显然是指罗马帝国说的。(《世界通史》二卷上册P.417,423,425) (二) “小角”兴起的情形。(但8:9) 预言说:“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小角。”是指马其顿、希腊国的本土,罗马帝国兴起代替希腊统治天下,正是公元前168年或146年征服希腊之后开始的。正如预言所说的。因此《古代世界史》(P.206)总结道:“从公元前146年起,希腊的历史被包括到罗马的历史里面去。”《但默》P.276 (三) “小角”发展的方向和次序。(但8:9) 预言说:“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原文,极其强大)。” “向南”主要是对埃及日益加强控制,最后吞并。早在公元前168年,埃及自动承认为罗马的属邦,到公元前30年埃及全归并罗马。(《古罗》P.387,388)但默P.277 “向东”指对叙利亚的干涉到吞并。于公元前63年完全被罗马占领。
“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极其强大。”“荣美之地”指巴勒斯坦和其中的圣城耶路撒冷。由于以色列民长期犯罪,远离上帝,以致这荣美之地接连遭到亚述、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的辖制。如今被交在罗马帝国的权下(公元前63年)。公元70年因犹太国暴动,罗马皇帝令提多大将围困耶路撒冷,犹太人死者百余万。钉十字架者甚多。其余被卖为奴隶,或流离四散。(《但默》P.270) 以上历史正应验了预言:“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罗马帝国确实是渐渐强盛的。 (四) 小角的特点、恶毒和不法的作为,按预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渐渐成为极其强大”(但8:9原文)比较但7:8,20“又长起一个小角……形状强横,过于它的同类。”回忆“小角”先拔掉三角,便独揽大权,各国君主会见教皇要亲吻他的脚。如教皇英诺森三世,他叫“德国、法国、英国,甚至所有欧洲的君主都要听命于他。”《圣册》P.8,9,教皇贵钩利七世声称:“教皇可以废止皇帝。”(《中欧》P.103) 2.“面貌凶恶”(但8:23)既应验在罗马帝国,也应验在教皇身上。特别表现在他们残酷迫害上帝子民的事上。如该撒提庇留(公元14-37年)更是“悉废民主制度,残忍猜忌。”尼罗(公元54-68年)“无恶不作,横征暴敛(指税收),荒淫无耻。”他还“毒死自己的弟弟,……下令杀掉自己的母亲,他从前的……罗马贵族的代表们,都死在他的手里。”“且杀其妻。”尤其是陷害、残杀了使徒保罗、彼得和成千上万的基督徒。 “面貌凶恶”也同样应验在罗马教廷的历史上。曾“创始了异教徒裁判所,命令对亚勒比根斯教徒的大屠杀。中古时期罗马教曾杀害基督徒五千万以上。(《但默》P.281,282) 3.“能用双关的诈语”(原文是“善用阴谋”又说“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但8:23,25) 如《罗马古代史》上说:罗马攻取希腊后,改变他对希腊的政策(诺言及应许)。对犹太人造圣殿,表面上讨好犹太人,实为强化对犹太人的统治。当耶稣降生后,希律 教皇为要增强他权威,常用欺骗的手段,如伪造使徒的吩咐,伪造更改安息日为“星期日”是正确的证据。(见《不变的安息日》一文) 4.“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但8:24),这“权柄”指逼迫上帝子民的权柄。(但8:24下)是撒旦给他的(启13:2,4),八章的“小角”实际上就是大红龙的七头中的第六、七个头。 另外罪恶的权威,也在上帝的允许和掌管中,如基督钉十字架,耶稣对彼拉多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19:10,11)。再如约伯的苦难也是如此。 5.迫害上帝的仆人和子民:“他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但8:10),加百列解释说:“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但8:24)“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但8:25) “星宿”——代表上帝仆人和引人归主的人。他们“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12:3)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 “天象”——纯洁的“妇人”(启12:1)她用日、月、星(三种天象)为装饰,因此,“妇人”代表“教会”,教会表现日、月、星的天象。所以“天象”可指教会。
“有能力的”人和圣民都是指上述“星宿”所代表的大有能力的传道人和教会的使者。 所以这段预言,明显的应验在罗马帝国的身上,罗马皇帝一个比一个残酷地杀害基督徒;豆米仙发动一次大逼迫,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被杀害,约翰被丢入滚沸的油锅未受害,又把他放逐到拔摩海岛。特别是戴克里先(284-305)最凶恶逼迫上帝子民近十年之久,将基督徒抛入野兽群,施以各种酷刑,被焚烧等。《圣册》P.968-970 此段预言也应验在继罗马皇帝的教皇的恶行中,上帝的子民在教皇掌权的一千二百六十年中,受到比任何国家所用都厉害的酷刑。 预言说:“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精确的应验在罗马教的耶稣会在法国所发动的圣巴多罗买节的大屠杀,在半夜突然鸣钟,群起杀害“坦然无备”的基督徒。头三天的疯狂屠杀真是目不忍睹。将贵族和平民,男女老少,都一齐杀死。屠杀延续了两个月之久。《G.C》.15章(见《但默》P.284-286) 6.“并且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但8:11)天象之君指上帝,也指基督(启19:16,17:14) 加百列又说:他“心里自高自大”,“又要站起来攻击
教皇自称“主上帝教皇”、“诸父之父”、“上帝儿子的代理人”、“人类的救赎者”等称呼,并攻击上帝的儿女,实际他们反对的是上帝是基督。(约15:20) 7.“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他。”(但8:12) “军旅”(原文和英文Host)一词和“天象”(原文和英文Host)一词,完全相同;不过有时译为“万象”,也有译为“天军”或“万军”。 根据上下文的意义,此处还是译为“天象”或“万象”较妥当,它们不可能是“天军”或“天上的万军”,即天上的众天使说的,必是指天上的“万象”,预表教会的信徒。 预言中说:“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宜译为天象)和常献的燔祭(下述)交付他。”教会所以遭到罗马帝国和教皇的迫害,也是因罪过的缘故。” 使徒时代教会末期,爱心衰退,异端兴起,上帝不得不容许逼迫临到到他们,为要炼净他们。 8.“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但8:11)或说“除掉常献的燔祭”(但8:13)在原文中无“燔祭”两字。这里所说:“常献给君(指上帝)的。”至少是指圣所中三种经常不断的祭祀: ①指祭司每日早晚献的燔祭和素祭(出29:38-42),燔祭的羔羊预表基督(约1:29),圣洁无罪为我们赎罪(林后5:21)。素祭用纯洁的精白细面,加上香油,不发酵,也是预表基督完美无瑕疵的品德。 ② 祭司每日早晚常献的香(出30:7-9),预表“众圣徒的祈祷”(启5:8),也预表我们的大祭司耶稣为我们代求。(来7:25) ③ 常献的“陈设饼”,每个安息日更换一次(利24:5-8),预表基督是我们“生命的粮”,每天要吃这粮得生命。 罗马帝国除掉常献的祭祀,主要表现在禁止人信仰基督的救恩。 罗马教怎样除掉常献的祭祀?不叫人因信称义,而依靠自己的修行,朝圣和购买“赎罪券”,向马利亚祷告,求她向上帝代求,人跪在神甫面前认罪,迷信“弥撒祭”有神奇作用,妄称“弥撒祭”是基督的真血肉。 9.“毁坏君的圣所”,“将圣所……践踏”。(但8:11,12)
“圣所”是救赎计划的显示,圣所的七灯台、陈设饼都是预表基督是世界的光和生命的粮;“香坛”代表圣徒的祷告;至圣所内的十诫和施恩座,表示上帝的慈爱和公义,救恩与律法奇妙的结合为一。 而上述罗马教错谬道理和靠自己修行、朝圣等功德的作为,特别凡事向“圣母马利亚”祈求,完全否定了因信称义,专靠基督在十字架赎罪的功劳,与圣灵感化人悔改成为新人的功效。这救赎的工作完全在“圣所”的崇祀中显示表明了。因罗马教的谬道错行,就是“毁坏君的圣所”,“将圣所……践踏”了。 罗马教特别表现在破坏至圣所中的施恩座与约柜,救恩与律法的结合。他竟更改第四诫,废除第二诫,重视靠马利亚代祷,向神甫认罪,而轻视奉耶稣的名祈求,这岂不是“将圣所……践踏”了吗? 10.“他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但8:12) 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焚烧圣经。就是将真理抛在地上。 罗马教的谬论错行,除上述的以外,还散布灵魂不死,有炼狱。(使千万人走入迷途而灭亡)。特别禁止人翻译、阅读、传讲圣经。就是将圣经的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五) “小角”的结局。(但8:13-14) “这除掉常献的燔祭……的异象,要到几时才应验(可译作结束)呢?”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但8:13-14) 洁净圣所后,基督复临,就要结束小角的一切罪恶活动(帖后2:8),小角“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的预言,那时 就完全应验了。 七. 二千三百日的预言。(但8:14,9:1-27) 二千三百日的预言从何时起到何时止?到期后要“洁净圣所”,是什么意思,需要认真的查考。 (一) 但以理为何突然“昏迷不醒,病了数日”?(但8:26-27)
是因但以理听到加百列说:“所说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你要将这异象封住。”但以理这时还能支持着听下去,但听到“因为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这句话使他心中非常焦急悲伤,难道上帝惩罚犹太国应许七十年满了,还不能回国,还要等许多日子吗?但以理误认为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是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所(殿),(圣殿被巴比伦毁坏了就是污秽了圣殿),而且当但以理病愈后,他仍然“因这异象(但8:14)惊奇(但8:27),这就是但以理突然昏迷的原因。从第九章1-19节但以理的祷告中清楚的看出,他是为此事禁食祷告的。 (二) 但以理为误解但8:14的异象祷告。(但9:1-20) 但以理病愈后,他迫切要明白因他昏迷而未明白加百列对但8:14预言的解释。 1. 首先查考圣经,但以理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但9:1-2,耶29:1、10,25:10,11),但以理查考这段预言,巴比伦满了七十年(公元前609-539)已如期灭亡,被玛代波斯攻取。但犹太人被掳的七十年也快满了。他想上帝会不会因百姓的犯罪背逆,这七十年会延长呢?所以但以理为此事禁食祷告。 2.但以理祷告说:“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上帝祈祷恳求。……我们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祢的诫命典章……因我们犹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得罪了祢,……使大灾祸临到我们,……求祢按祢的大仁大义,使祢怒气和忿怒转离祢的城耶路撒冷,就是祢的圣山。……现在求祢垂听仆人的祈祷恳求,为自己使脸光照祢荒凉的圣所。……求祢不要迟延,……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祢名下的。” (三) 祷告蒙应允。上帝再次差派加百列前来指教但以理。(但9:21-23)但以理信心的祷告,上帝应允说:“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这段话显明与上帝亲密、完全投靠祂,爱上帝并爱人如己的人向上帝祷告是多么真实可信。“初恳求的时候”,上帝就差加百列来了。上帝完全知道我们的需要。 加百列说:“你要思想明白这事和异象”这“异象”是特指二千三百日的“异象”说的,有希伯来原文字义证明的。(《但默》P306) (四) “七十个七”(但9:24-27)是二千三百日预言的第一段。它的中心是救赎计划。 1.“一日顶一年”(结4:6,民14:34)因为但八章预言内容都是预表性的,所以“一日”是预表“一年。”而且按预表研究:以2300年,及七十个七年等于四百九十年为依据,就完全应验。 竟有人硬要按实在的数字来解释,还有说按原文所说:“二千三百个晚上早晨”所以应译成一千一百五十日,有本现代语英文圣经就任意将但8:14译成1150日。主张这种说法的人,是要凑合着为安提阿古四世(公元前175-164年)污秽犹太人的圣殿三年半的谬解。而1150日仍然不等于七章小角的三年半1260日,也不符合安提阿古四世实际践踏犹太人圣所的三年零十日即1105日。(见《但默》P294,《但信》8-29,8-30) 若按原文所说“二千三百个晚上早晨”肯定是指二千三百日说的,因按照创一章中一贯的说法“有晚上有早晨”是代表一天。 2. 七十个七年为二千三百年的第一段(但9:24) ① 七十个七(原文是星期)70×7=490年是从2300日中分割出的第一段。正如预言所说:“为祢本国之民和祢的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但9:24)其中“定了”一词按原文字根含有“截出”、“切出”、“割下”、“剪下”等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为祢本国之民和祢圣城,已经截出七十个七年。 ② 预言在七十个七年中将发生什么大事?
但9:24“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这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大爱,也说明这段时期救主降世,所要完成赎罪、赦罪、拯救的计划。
“封住异象和预言”这里“封住”原文为“盖印。”因此可译为“将异象和预言盖印。”以七十个七年预言奇妙的应验,来印证二千三百年异象和预言的真实可靠性,因七十个七年的预言是应验在地上的,是看得见的事实;就印证了第二段预言,应验是在天上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也必如期应验。“并膏至圣者”指圣子耶稣受洗时被圣灵所膏。 3. 七十个七年的计算:和其间发生的大事: ① 起点:“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但9:25)
起点是“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开始。查考以斯拉记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古列王元年,公元前536年出令(拉1:1-4),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赛44:26-28,45:1-13,耶25:11、12,29:10),后遭禁止。 第二次是大利乌王第二年公元前519年出令。(拉6:1-12) 第三次是亚达薛西王第七年,公元前457年出令(拉6:15,7:1-26)这次命令最完全恢复犹太国的主权,圣殿圣城建造完成。
由于第一次第二次出令未生效,所以从第三次公元前457年为起点。 关于亚达薛西王在位第七年是指公元前457年,已经由历史学家和圣经学者所公认。(详见《但默》P312) ② 第一件大事:基督于公元27年受洗被圣灵所膏。(但9:25) 预言说:从七十个七的起点,过了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也就是六十九个七,就到“有受膏君的时候了。”“受膏君”指耶稣受洗,耶稣受洗后“天忽然为祂开了,祂就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太3:17)此后基督就宣布祂的使命说:“主的灵在我的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4:18) 彼得还说“上帝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徒10:38) 根据圣经记载和有关历史资料也确知耶稣受洗的年代是公元27年秋天。在路3:1-6提到,施洗约翰给人施洗是在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而提庇留开始作皇帝是在公元十二年,他从这年作皇帝十五年(即12+15=27)就到公元27年了,耶稣就是在这一年秋天受约翰的洗礼的。耶稣受洗后出去传道:“日期满了。”(可1:14,15)就是指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满了,即是483年的日期满了说的。(《D.A.》23章8段) 注:457B.C.—— ③ 第二件大事,基督于公元31年春被钉十字架。(但9:26,27)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英文圣经译为:却不是为祂自己)……一七之半,祂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 以上预言都是指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的,祂为我们的过犯被“剪除”,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赛53:4-12)当祂在十字架断气,为我们完成赎罪大功时,“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太27:50,51)借此宣告圣殿内的崇祀停止,“祂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9:27),“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5:7) 基督钉十字架,是在祂受洗后三年半到公元31年受死,将四福音耶稣受洗后工作的时间排列出来,可知正是31年春季钉十字架受死的。(见《但信》9-31。《但默》P.315) ④ 第三件大事:最后一个七年福音特别传给犹太人。(但9:27)
“一七之内祂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这约也就是基督的救恩之约,这约是在亚当夏娃犯罪后立时宣布的。(创3:15)是在万古之先立定的。(提后1:9) 这约,基督在十字架流出宝血就更坚定这约了。(来8:6-12) 前三年半是基督自己传,祂曾吩咐门徒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8)主耶稣升天前特别嘱咐门徒“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徒1:4-8) 直到最后一个七结束时,也就是公元34年司提反殉道,门徒遭受逼迫,福音开始传向外邦。”“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保罗也蒙召成为外邦的使徒。(徒7:54-60,8:1-5,9:1-43, 10:1-48,22:17-21) 上帝称以色列人以外所有相信救主的人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和上帝特选的子民组成上帝国的儿女,进入永远的国。(太8:10-12) 4.犹太选民国度的被弃绝和遭毁灭。(但9:26,27小字) 在预言中七十个七满了,犹太人必受惩罚。但上帝却迟迟未降灾达36年之久,而且为上帝的儿女逃离将被毁的城,给他们悔改的机会。但多数犹太人仍拒绝上帝的恩典,以致罗马人再度围困耶路撒冷。犹太人在极度饥饿中甚至吃自己的儿女,有的人逃到城外寻找食物,却极凄惨的被钉在十架上处死。应验了先知和耶稣含着眼泪所说悲痛的预言。(哀4:10,申28:52-57,太23:37-38,路19:41-44) (五) 二千三百日(年)期满——公元1844年 从2300年减去70×7=490年还有1810年,再从490年结束之年公元34年加上1810年,就到公元1844年。(《G.C.》18章22-30段)“到了二千三百日”经以上计算,确定是到公元1844年,到这年就要“洁净圣所。” 但何为“洁净圣所”呢? 八. 洁净圣所(但8:14)是指洁净天上的圣所说的。 要明白洁净圣所的意义,必须从地上圣所去了解。这正是上帝吩咐摩西造圣所的目的。(来8:1-5,9:11-12、22-26) (一) 地上圣所的物件、器具的意义和崇祀。 1. 圣所(会幕)是赎罪的地方。进入圣所的外院,先看到祭坛和洗濯盆。(出40:6-7、29-30)圣所分为圣所和至圣所。 ① 祭坛:赎罪的祭牲被杀献在坛上(出40:6,7)预表基督为我们钉十架受死。 ② 圣所内的物件: 1)金灯台(出40:24-25,25:31-40)其上有七盏灯,表示“上帝的七灵”(启4:5)指完全的圣灵,也预表基督是生命的光。 2)陈设饼及桌子(出40:22-23,利24:5-8)预表基督是我们生命的粮(约6:35)。 3)香坛(出30:6-8)它属至圣所,但放在圣所内。其中的香代表基督为我作中保代求,也象征众圣徒的祷告。(来7:25,启8:3,5:8) ③ 至圣所内的物件: 1)施恩座两头有两个基路伯,脸对脸,高张翅膀,遮掩施恩座(出25:17-20)。象征天上上帝的宝座及侍立的撒拉弗。 2)约柜(又称法柜),里面存有上帝亲手写的十条诫命。放在施恩座的下面。(出25:21-22,来9:4-5)主再来之前天上的约柜要向世人现出来(启11:19,15:5),作为审判全人类的标准。 2. 圣所的礼仪崇祀:分为每日进行的和一年一次进行的赎罪工作。 每日进行赎罪的工作:犯罪的人在祭坛边将罪承认,按手归在羊的头上以后,就要亲自宰杀那只羊,预表基督受死赎罪,然后祭司便将羊的血带入圣所,对着幔子弹血七次,又要把些血抹在会幕内香坛的四角上(利4:1-12),表示将所承认的罪转移到圣所记录在那里。 一年一次的赎罪大日:“每逢 将拈阄归给耶和华的公山羊献为赎罪祭,将这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将血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行洁净的礼。当祭司这样赎罪时,以色列人“要守为圣会,并要刻苦己心……当这日,凡不刻苦己心的,必从民中剪除。”(利23:27-29)。“刻苦己心”就是真诚认罪悔改,以色列人中谁是刻苦己心的,谁不刻苦己心,只有上帝知道,所以在赎罪中,上帝要审查全以色列人,人人经审查是否刻苦己心,这就是一种审查的工作。所以犹太人也称赎罪日为审判大日。(《但信》8-35) 凡是刻苦己心的人,在祭司向施恩座上面和前面弹血的时候,罪就得赦。 或有人要问,每日已经赎罪了,为何还要一年再来一次赎罪呢?这是因为,每日进行杀祭牲赎罪献祭的人是否真诚认罪悔改,还是表面的,到 3. 因此,地上洁净圣所是预表天上的,难道天上的圣所也要洁净吗?来9:23说:“照着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牛羊的血)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更美的祭物就是指基督“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 这样看来,地上圣所每年一次而天上只有一次,就是特定1844年,但8:14的话是确指天上圣所必要洁净的。 地上洁净圣所,是祭司将百姓认罪,献上赎罪祭牲的血,带入圣所弹在幔子前面,表示将这承认的罪,以血的形式转移记录在圣所内,或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利4:1-7)当洁净圣所、赎罪、审判大日来到时,就要清理这些血(罪的记录);所以天上有三种记录册,记录着世人悔改与否的言行。当天上进行查案审判时,就要审查这些案卷。(在但以理书第七章已论述了) 当大祭司赎罪工作完成,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拈阄归阿撒泻勒)奉上,“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利16:20-22)这只羊代表撒旦,但有人说这羊指基督,而我们肯定是指撒旦,因为这羊要担当以色列人的一切的罪,而不是赎罪,若是赎罪就必须被杀流血,才能赎罪,因此是将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归在羊(指撒旦)头上是很合理的。因撒旦是罪魁祸首,最后他要为人类所犯的负全责,必要受重刑。这也应验了启20:1-3的预言,撒旦要被捆绑在这荒凉无人的地球上,反省他过去一切的罪,他要担当全人类的罪责,一千年后必被消灭。(启20:7-10)
上帝的子民永远得国,住在祂最大的爱中。(启21:1-5) 结语:但愿我们在此查案审判将要结束、主快再来之际,不断地警醒祷告,努力救人,不断靠主的救赎功劳,充满爱主爱人的热忱,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要如此,必须天天长进,认罪悔改,越来越像耶稣,必能迎见我们的主。 附:问题解答: 1.基督复活后已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来8:1-2、10:12,13)你们怎么还说,基督于1844年“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进入至圣所呢? 对基督和天父上帝的作为不能以用我们有限的思维去理解,基督在救人工作中有多种身份,基督和天父“原为一”,共有神圣属性和地位。 在希伯来书记述的话和但7:9-14,只是说明救赎计划的步骤和阶段,因此天上圣所也要有在圣所和至圣所的步骤和阶段。 2.安提欧古四世是谁?(见《但信》 他是希腊国塞琉西王朝第八代皇帝(公元前175-164年),即后来众所周知的叙利亚。
另一些问题可参阅《但默》P.344-350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