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至十二章
一.见异象的时间、背景、地点。(但10:1-4)
时间:在波斯王古列第三年,即公元前534年见异象。在古列元年曾叫犹太人回国建殿。(拉1:1-4)
地点:在希底结(底格里斯)大河边,见这最后的大异象。
背景:但以理“悲伤了三个七日。”但以理还未见异象,为何就悲伤了呢?
但以理从七、八、九这三章的预言中看到上帝给他指明了许多未来的事。特别是那个恶势力离道叛教,不仅攻击万王之王上帝,而且残酷地迫害上帝的子民,破坏神圣的诫命,践踏真理。恶势力虽然至终灭亡,但他的凶恶和诡计,使但以理心中不能平息。又想到古列已叫犹大人回国建造,但回国的人甚少,而回去的人在修建中被敌人扰乱破坏,以致使但以理甚感悲伤,决心为圣工复兴而恳切祷告;“当那时,我但以理悲伤了三个七日。美味我没有吃,酒肉没有入我的口,也没有用油抹我的身,直到满了三个七日。”
这三周,但以理没有完全禁食,而只吃清淡的饮食,为了更专心的在上帝面前恳求。
“美味我没有吃,酒肉没有入我口。”美味酒肉是王宫平时的饮食。而但以理在他们初到王宫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只吃素菜白水。但以理到现在约九十岁了,还是那么健康,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持守健康饮食。“酒肉没有入我口”,并不能表示仅仅这三周未吃,以前他是吃的,恰好说明他一贯不吃。 二.异象开始前基督和加百列荣耀的显现: (一)惟有但以理得见基督荣耀的显现。(但10:5-9)
有一人“显现”,指基督,因基督以道成肉身降世。祂“身穿细麻衣,腰束乌法精金带。”表示是天上“尊荣的大祭司”。“细麻衣”原是祭司的服装(利16:4),也象征纯洁的品德(启19:8)。
“身体如水苍玉”是显示圣洁的荣美;“面貌如闪电”显示威严、荣耀(比较太17:2);“眼目如火把”表示主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耶17:10),也表明主的威严公义。当主再来时,众人见祂的“眼睛如火焰”(启19:12)。
“手和脚如光明的铜”,表明主强壮有力,无人能抵挡、抗拒祂的公义罚罪的作为(启6:15-17)。 “说话的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表明主的话具有极大的权能和力量,能震天动地,能排山倒海。具有大能和权柄(诗33:6-9,路1:37)。
因为但以理所看见的是真实的主的荣耀,他从未见过,所以他“便浑身无力,面貌失色,毫无气力。”约翰见主荣耀时,同样“仆倒在祂脚前,象死了一样。”(启1:17)。
试想,当基督复临显出祂威严的荣耀时,我们将要如何?这是严肃的问题,今日当真诚认罪悔改,“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彼后3:14)只有“清心的人……必得见上帝。”(太5:8) (二)天使加百列的荣耀显现(但10:10-15),安慰但以理并说明他的任务。(但10:16-21) 1.这位奉差遣向但以理显现的天使,就是加百列,是代替撒旦原有的地位,仅次于基督(见《D.A.》10章9段)基督不断差遣加百列向但以理启示将来的事,这些事是为我们末世的人写的,主又是何等爱我们啊!
这次异象中,两次称但以理为“大蒙眷爱的人。”(但10:11,19),这因但以理信靠,遵守祂的命令,就深爱主。(约15:9,10,提前1:5,太22:37-40,出20:6)
天使又说:“从你第一日专心求明白将来的事……你的言语已蒙应允,我是因你的言语而来的。”(但10:12)符合主旨意的祷告立时蒙应允。
既如此,为什么加百列又“迟延了二十一日之久,才来答覆但以理的祈求呢?
因“波斯国的魔(魔原文无,下同)君,拦阻我二十一日,忽然有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来帮助我,我就停留在波斯诸王那里。”(但10:13),“波斯
加百列继续向但以理说“现在我来要使你明白你本国之民往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但10:14)此处“本国之民”先指古以色列人,到新约时代的基督徒都是真以色列(属灵)人(罗2:28-29,加3:7-9) 2.安抚但以理不要惧怕,使他有力量,可以明白并记述以下这段重要的预言。(但10:16-21) 加百列两次抚摸但以理,多么亲切,使但以理可以接受以下的信息。 加百列说:“现在我要回去与波斯的魔君争战,”继续使他容以色列人重建圣城,不受敌人的破坏,但“我去后希腊的魔君必来。”又说:“我要将那录在真确书上的事告诉你。”就是指接下去但11,12章中关于将来之事的启示。这些事虽然发生在地上,却早已记录在天上的“真确书上”了。犹如启示录中“坐宝座的右手中有书卷,里外都写着字。”(见启5:1-5)
接下去加百列又说:“除了你们的大君米迦勒之外,没有帮助我抵挡这两个魔君的。”(但10:21)原文没有说:“这两个魔君”的,英文钦定本译为:“在这些事上,除了你们的大君米迦勒之外,没有帮助我的。”
从以上的内容,使我们看出,上帝如何爱但以理,与他关系如此亲密,把最重要的预言指示给他,但以理便忠实地写下来,使我们现今的人能研读,并更认识永活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从而得信心、爱心和热心。 (关于本章内容,基督和加百列向但以理荣耀显现的情况可参阅怀著《成圣的人生》第六章49-52页) 三.异象内容中的启示:为了使这次的大异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可分为五大段。
第一段:马代波斯、希腊及南北列王争战。(但11:1-13)
第二段:异教罗马国成为北方王。(但11:14-22)
第三段:基督教的罗马国成为北方王。(但11:23-30)
第四段:罗马教廷和末次南北王争战。(但11:30-45)
第五段:但以理十二章预言。(但12:1-13) (一)马代波斯、希腊及南北列王争战(但11:1-13) 1.但十一章预言的内容概要。
但十一章的预言是在第八章预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启示。这两章都是从马代波斯、希腊帝国兴起直到末世。不同的是:第八章异象为表号,提供一个预言大纲,第十一章预言为实际内容而更为充实。第八章关于希腊征服马代、波斯的情况预言较详,对希腊分裂后,罗马帝国及罗马教的情况较简单,而第十一章对罗马、罗马教及其征服的列国,迫害上帝子民及救恩关闭前的最后一次南北方王空前大争战的预言较详。 2.预言到玛代波斯的情况。(但11:1,2) 加百列先回忆过去说:“当玛代王大利乌元年,我曾起来扶助米迦勒(按原文和英文应译为:我曾起来扶助‘他’,‘他’指大利乌王)使他坚强。”(但11:1),这里所回忆的事约在五年前,即玛代王大利乌元年的事。正是但6章的事,加百列曾暗中扶助大利乌王,使他有坚强的心志和力量遵从上天的旨意,重视重用但以理等等,大大尊荣上帝的事。
加百列进而预言说,波斯还要兴起三个强盛的王,说:“现在我将真事指示你,波斯还有三王兴起,第四王必富足远胜诸王。他因富足成为强盛,就必激动大众攻击希腊国。”(但11:2)
所说:“还有三王兴起”指古列之子刚比西(Cambyses,
B.C. 530-522年)、篡位的巴底亚(Bardiya,B.C.522年)和大利乌一世(B.C.522-486年)。这三王不包括篡位的巴底亚,他执政仅七个月,所说的第四位指薛西(Xerxes,B.C.486-480),就是以斯帖记中的亚哈随鲁(Ahasuerus)统管127个省,为各省领袖观看他国荣华180天(斯1:1-7),他从境内40余国招兵买马,组织五百余万大军攻打希腊国。(《但注》P46.《但信》11-7.) 历史记载亚哈随鲁王说:“王乃出平埃及,巴比伦尼亚之乱,大征各省兵,以伐希腊。”(《迈史》上世纪卷一P.73-74)(此段详见《但默》P.375-379)
以上历史正应验了但11:2
的预言。 3.论到希腊及其南北列王的形成和争战,相当于第八章的公山羊。(但11:3-13) ① 希腊帝国的兴起和分裂(但11:3-4)
“必有一个勇敢的王兴起,”显然是指希腊的亚历山大。在第八章中论及亚历山大的事迹确是:“执掌大权,随意而行。”具体表现在他对周围各国的侵略,自我“神化”,攻取的城命名为亚历山大城,银币上的亚历山大的头像作成太阳神的像。
“他兴起的时候,他的国必破裂,向天的四方分开,却不归他的后裔,……归给他后裔之外的人。”(但11:4)亚历山大的死,正在他作王才几年,32岁的时候突然死去,正应验了预言“他兴起的时候,他的国必破裂,……”。 亚历山大醉酒死后,希腊帝国终被分割成四国,正如八章所述。不到十五年他的后裔都被仇敌灭尽了。亚历山大死后,“其妻洛克舍那立即杀其劲敌大流士公主。生遗腹子亦名亚历山大。未几(公元前311年)母子皆被刺而死。亚历山大诸子中独存之赫邱利亦被杀。”,(《世纲》P.283)又应验“向天的四方分开,却不归他的后裔,……归他后裔之外的人。”
预言还说,分裂成的四国,“治国的权势也都不及他(亚历山大)。”也奇妙地应验了。“然诸将之中,不惟无人具有相当之人才,足以完成此等计划,而反困于长期之内部冲突。”(《西洋古代史》下册P.276,参《迈史》上世纪卷二P.81) ② 南北列王对立局面的形成(但11:5)
亚历山大死后,所分裂的四国中,以埃及和叙利亚二国最强盛,正如预言说“南方的王(指埃及王多利曼一世梭特PTOLEMY I
SOTER,B.C.306-283年)必强盛“历史记载多利曼吞并了塞浦路斯、腓尼基、卡利亚、锡兰尼及许多海岛和城市,归于埃及。如此他的国度变为强盛。”(《英言》P.236)
然而,“他将帅中(指多利曼将帅中,也应是亚历山大将帅中),必有一个比他更强盛(即指西鲁库·尼卡特SELEUCUS
NICATOR,B.C.305-280年)后来成为叙利亚国王。果真比多利曼强盛,执掌权柄,他的权柄甚大。”
“尼卡特(NICATOR)原为多利曼手下的官员,后来成为叙利亚王,是亚历山大后继中最强的王。”(《圣册》P.429)(详见本会《圣经注释》P.866) 原叙利亚王西路库虽为东方王,但自从灭了北方王利西马克,并吞了亚细亚等大片领土后,西路库就成为最有势力的北方王。所以圣经预言说他“执掌权柄,他的权柄甚大。”这样预言中称为“南方王”的埃及和“北方王”的叙利亚就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原西方王,喀散德所统治的马其顿和希腊列邦,
“希腊列邦不服,喀散德无如何也。”(《迈史》上世纪卷二P81) ③
预言南方王北方王图谋联合的失败。(但11:6)
南北方王在公元前276-272年开始战争,史称“第一次叙利亚战争,”后来在公元前260-255年又发生“第二次叙利亚战争。” “这些年后”即指二次叙利亚战争后,“他们必互相联合”即指埃及第二个王多利曼二世(PTOLEMY
PHILADELPHUS)和叙利亚第三个王安提阿克二世(ANTIOCHUS
THEOS)互相联合。 “南方王的女儿必就了北方王来立约”即指南方王多利曼二世的女儿比兰尼斯(BERENICE)从埃及来到叙利亚嫁给北方王安提阿克二世为妻,以此订立两国友好联盟的条约。当时的条件是:安提阿克二世如娶比兰尼斯为妻,必须休其前妻劳底斯并废弃她所生的二个儿子。世通简述此事“安提阿克二世曾弃其妻,娶埃及托勒密二世之女为妻,生有一子。”(《世通》上古部分P.264 附注:
这不合法罪恶联姻后果悲惨)
“但这女子帮助之力存在不住。”因不久之后比兰尼斯开始失宠,安提阿克二世又将他前妻劳底斯和她的二个儿子带回宫院。”(《英言》P.237)以后比兰尼斯就被劳底斯杀害了。
“王和他所依靠之力也不能存立。”两国友好的联盟也不能持久。历史也果真如此。因为“劳底斯已复得宠爱和权力,便惧怕安提阿克浮躁多变的性情,以后又将再次废弃她而重召比兰尼斯入宫。……她不久之后又将北方王安提阿克也毒死了。 “……劳底斯操纵事务,以致为他的长子西路库哥林尼可(SELEUCUS
CALLINICUS)取得了宝座。”(同上P.237)世通对此也提到:“安条克二世死,其前妻之子继位称赛琉古二世(B.C.246-226年)。”(《英言》上古部分P.264附注)
果然,“公元前246年劳底斯不满足于毒死她的丈夫安提阿克,而也杀害了比兰尼斯和她的幼儿。……一切尽力保卫她的埃及的妇女和随员也都与她同被杀害。”(《英言》P.237)
正应验了:“这女子和引导她来的,并生她的(原文的意思是她所生的孩子),以及当时扶助她的,都必交与死地。”(但11:6下)这些残杀事件使埃及王室大发烈怒爆发一次战争,而劳底斯也被残杀,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 ④ 预言南方王攻击北方王获胜。(但11:7-9) “但这女子的本家(原文作根)必另生一子(原文作苗)。”女子的根指比兰尼斯的父母,“所生的一苗”是指比兰尼斯的弟弟多利·欧革次(PTOLEMY
EUERGETES)。“(必)继位为王”指多利曼·欧革次于公元前247年父王驾崩时继位为埃及王,称多利曼三世(B.C.247-222年) “他(多利曼·欧革次)必率领军队进入北方王(即叙利亚王西路库·哥林尼可)的保障”(按原文英文意:堡垒、要塞),攻击他们而且得胜,并将他们的神像和铸造成的偶像与金银宝器掠到埃及去。”
据历史记载南方王多利曼·欧革次攻北方王取胜而掠夺了四万他连得银子和贵重的金银宝器以及二千五百多个神像。杀了劳底斯,向杀人的凶手报仇等等(同上P.238-239)。
预言说“数年(原文作他)必入南方王的国,却要仍回本地。”历史记述北方王西路库攻打南方王希望挽回他的财富,却打败而回。这是第三次叙利亚战争(B.C.246-241年) ⑤ 预言北方王报复南方王失败。(但11:10-11) “北方王的二子(原文和英文为“但北方王的儿子(多数的))必动干戈,招聚许多军兵,这军兵前去,(原文和英文为:有一子前去),如洪水泛滥,不必再去争战,直到南方王的保障。南方王必发烈怒,出去与北方王争战,摆列大军,北方王的军兵必交付他手。”(但11:10-11)历史记载正如预言所说北方王在公元前217年完全败亡。这次南北战争称为第四次叙利亚之战。(221-217年B.C.) ⑥ 预言南方王因胜高傲不得常胜。(但11:12) “他的军队高傲,他的心也必自高,(原文和英文为:当他俘掳了,众军,他的心自高)他虽使数万人扑倒,却不得常胜。有一段资料论到多利曼四世,他在拉斐亚战役获胜后,他腐化放荡和骄傲自满。不断放纵他的兽欲。……却被他自己的恶习所胜。 当南方王多利曼侵占耶路撒冷时,竟擅自冲进圣殿要察看至圣所,却被犹太祭司们强行拦阻,为此国王痛狠犹太人将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屠杀五万,即预言所说:“使万人扑倒”的惨案。(见《但注》P.47)
大约公元前203年多利曼四世和王后一同神秘地死去,而由他们仅仅五岁的儿子多利曼五世阿皮番尼(EPIPHANE-5 B.C.
203-181年)继位。”英文版《圣经注释》P.868,《但默》P.392 ⑦ 预言满了所定的年数,北方王必率领大军前来。(但11:13) “北方王”必回来摆列大军,比先前的更多,满了所定的数,他必率领大军,带极多的军装来。”
有资料说:“多利曼·斐劳帕套和安提阿克·玛格纽之间所缔结的和平维持十四年之久。在这同一时期,多利曼因放纵而死,由他五岁的儿子继位,同时北方王安提阿克镇压国内的叛乱,于是当埃及幼王登位之时攻打埃及正是时机,他便兴起比前先更多的大军进攻埃及。………”(《英言》P.242)
关于这次北方王率领大军前来攻击南方王的详情将在下面详述。 (二) 异教罗马国成为北方王。(但11:14-22)
这段预言是论到“强暴人”(指罗马帝国和随后相继的罗马教廷)成为北方王,相当于但八章的小角。 1.许多人攻击南方王,罗马乘机兴起。(但11:14)
“那时必有许多人起来攻击南方王,”,有北方王安提阿克,还有马其顿王腓立,埃及本国属地几个省区的许多人争取摆脱埃及辖制的斗争,以及亚历山大城革命党人的暴动。
有资料提到:多利曼的首相阿克佐克控制了幼王,他骄横任性、滥用权力,引起了先前臣服于埃及的几个省区的背叛。埃及本国暴动不安。(参看《古罗》P.354-355)
正在这时,由于埃及的求助,罗马出而干涉,并将马其顿王国、叙利亚王国、以至于埃及王国本身都先后吞灭。正如预言指出:“并且你本国的强暴人(可译作残害你本国的人)必兴起,要应验那异象(应释为:这异象),他们却要败亡。”
“强暴人”指谁呢?按原文“强暴人”可释作破坏者、毁灭者或残害者。至于“你本国的强暴人”可译作:“你百姓的毁灭之子或毁灭你百姓的人”。首先是指罗马帝国说的。以色列人的历史虽曾有好几个帝国辖制过,如埃及、亚述、巴比伦、玛代波斯和希腊。这五个已经过去了。按预言那时应在罗马帝国的辖制下,历史也正如此。犹太国先后两次(公元70年和135年),成百万的犹太人死在罗马帝国残酷的手下,而且罗马帝国还迫害基督徒——属灵的以色列人达几百年之久。
这强暴人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继承它“能力、座位和大权柄”的是罗马教廷(启13:2-8,14-17,但8:23-25,11:30-39)。
罗马帝国是怎样得势成为北方王的?当时埃及由于国内许多地区的背叛,又加上叙利亚和马其顿联合对它进攻,以致不能支持,便求助于罗马,而罗马也就乘机以保护埃及为名而控制了埃及,并接着对马其顿和叙利亚的宣战。最后又于公元前168年和146年毁灭了马其顿——希腊,公元前64年毁灭了叙利亚,公元前30年毁灭了埃及而成了真正统霸列国、迫害上帝子民的“北方王”。这便应验了预言:“并且你本国的强暴人(对你百姓的残害者,指罗马国)必兴起,要应验那异象(指有关罗马的许多预言),他们却要败亡。(指攻击南方王的许多人及南方王本身也必败亡,被罗马所灭。)”(历史证据:《古罗》P.375、《世通》上古部分P.303-305、《古罗》P.385-386、《古史》P.206) 2.上述北方王攻击南方王的详情。(但11:15) “北方王必来筑垒攻取坚固城,南方王的军兵必站立不住,就是选择的精兵也无力站住。”在英文版《圣经注释》P.869、英言P.245、世通上古部分P.264论述的内容,正如但11:15的预言。 3.罗马出面干涉,乘机攻击吞并北方王。(但11:16上) “来攻击他的,必任意而行,无人在他面前站立得住。”“来攻击他的”按原文和英文圣经都译为:“但是那要来攻击他的。”“他”显然是指上节中的北方王,而“攻击”他的,显然是罗马国王。正如但8:23预言到的:“这四国末时(指希腊四王)……必有一王(指罗马国王)兴起,面貌凶恶,……”。 “必任意而行,无人在他(罗马国王)面前站立得住。”,这句预言更可确知此处是指罗马国王的兴起而言。因当时只有罗马是强大无比的:“无人在他面前站立得住。”为何不是指北方王呢?因为北方叙利亚诸王安提阿克三世、四世,马其顿诸王都是罗马手下的败将。此前,南方王被北方王打败,求助于罗马,以上已介绍。因此那时只有罗马国王掌大权。正如但2:40说:“那国(罗马)必要打碎压制列国。”又如但7:23预言说:“第四国(罗马)与一切国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并且践踏嚼碎。”正如但8:9,10,24说:“小角(罗马)……他渐渐强大……他的权柄必大……他必行非常的毁灭。……” 4.罗马(庞培)占领和毁灭犹太国。(但11:6下句)
“荣美之地”指上帝应许“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巴勒斯坦和其中的圣城耶路撒冷。但由于以色列人悖逆上帝,此“荣美之地”曾接连遭到亚述、巴比伦等国的侵占、辖制和蹂躏。此时又交于罗马帝国的手中。“庞培(POMPEY)攻叙利亚……围耶路撒冷,公元前63年克之”(《迈史》上世纪卷三P.58,59)
“公元前53年,……犹太人民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仅残余卖为奴的就有三万人。”《世通》上古部分P.352 5.罗马该撒犹利厄干涉和控制埃及(但11:17)
“他(指罗马)必定意用全国之力而来,立公正的约,照约而行。”“立公正的约”宜译为“带着公正的约。”
当南方王多利曼十一世奥勒铁(AULETES)在公元前51年死时,他将他的两个孩子克琉帕沙(女儿)和多利曼十二世(儿子)置于罗马的保护之下(《古罗》P.869),而罗马这时正想要以自己的实力为后盾,来干涉、控制进而吞并埃及。 埃及的南方王将长女克琉帕沙和年仅10岁的大儿子多利曼十二世交给罗马保护,在遗嘱中,规定他们姐弟二人要互相成婚,同掌国权。罗马人接受这一责任,并指定庞培作埃及王之继承者的保护人。但不久庞培和犹利厄(JULIUS)该撒之间发生纷争形成战争,庞培在逃往埃及途中被惨杀。这时犹利厄取得保护埃及王二子的保护权。 此后姐弟争权不合,互相敌视,甚至调遣各自的武装部队作战。罗马有责任解决此矛盾,因为有他们父亲的遗愿和托咐。犹利厄就叫姐弟到罗马去解决他们的冲突。并命令姐弟解散他们各自的武装部队。 但克琉帕沙用计策:将自己包卷在一张大地毯中,叫她的仆人,将她背到犹利厄的住处。假报呈献礼物给罗马的该撒犹利厄。当犹利厄打开这个地毯后,竟是一位艳丽的克琉帕沙站在他面前。 历史记载: 该撒犹利厄“他已年逾五十,但他仍保留着一种能激起他士兵们尊敬的独断的机智。克琉帕沙已22岁,具有象该撒一样的野心和巨大的勇气,
易于为他所理解、钦羡与钟爱。”《剑桥古代史》第九卷P.670。
由于该撒犹利厄对姐弟不和的干涉,终于引发了埃及人与罗马军队的战争,而多利曼十二世却被淹死在河中。这样罗马便完全征服了埃及。(《古罗》P.617-618) 至于本节预言所述:“将自己的女儿给南方王为妻,想要败坏他(或作埃及),这计却不得成就,与自己毫无益处。”按原文和英文可译为:“并且他要将妇人(原文为多数)的女儿给他(自己)为妻,为要腐化她(或译为败坏它——埃及),但她却不站在他一边,也不为了他。” “妇人(多数)的女儿(单数)”,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是指多利曼十一世的女儿克琉帕沙,她虽只有一个父王,但却不止有一个母亲,因当时埃及王本是多妻的,因此预言中称她为“妇人”(多数)的女儿。她于公元前51年被置于罗马的保护下,三年后她成为侵入埃及犹利厄该撒的妻子,当犹利厄被刺杀后,她又转投情于犹利厄的继承者屋大维(即奥古斯都AUGUSTUS)的死敌马可·安东尼(MARK ANTONY)。公元前31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克琉帕沙却策划使安东尼自杀。以后克琉帕沙又投情于屋大维,但她却不能取宠于屋大维,最后她也自杀了。从此埃及的多利曼王朝结束了。克琉帕沙罪恶的行径应验了本节下句的经文:“这计却不得成就,与自己毫无益处。”她不站在该撒的一边, 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以上的历史对我们的教训应该是深刻的。 6.预言犹利厄被谋刺(但11:18-19) “其后,他必转回夺取许多海岛。”,“海岛”按原文和英文译作“海岸之地”。历史记述:“……据说他打胜过五十次战役,夺取了一千座城市,杀死了约1192000人。”(《英言》P.252)该撒犹利厄在埃及居留了大约九个月(在这期间整夜同克琉帕沙淫荡宴乐),同时庞培派的势力大大地加强了。该撒从埃及回罗马,庞培派与该撒战斗,该撒连胜二次。正如预言所说:“其后,他必转回夺取许多海岛。” 预言接着说:“但有一大帅除掉(应译为:必要除掉)他令人受的羞辱,并且使这羞辱归他本身。”他令人受的羞辱指什么呢?他践踏罗马元老院的权威,惨刺前任执行官庞培,残杀庞培派余党数万人。又在罗马行独裁等等。(见《世通》上古部分P.328-330)
“但有一大帅”是指著名将帅布鲁都(是该撒的老战友)。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该撒出席在所谓庞培议事厅举行的元老院会议。“该撒既登宝座,叛党拥至塌前若欲陈事状。一人举手示意,众遂拔剑前击该撒。该撒奋力抵抗,及见布鲁都亦在众中,呼曰:汝(你)也叛乎!乃以外衣蒙面,听众行刺,身受二十三剑,毙于邦具(庞培)像前。”(《迈史》上世纪卷三P.71-72,另外《古罗》P.627-628、《剑桥古代史》第九卷P.738,也记载了同样的事件。) 如此,他在公元前44年应验了预言:忽然“绊跌仆倒,归于无有。” 7.预言该撒亚古斯都兴起和横征暴敛(但11:20)
“那时必有一人(指屋大维OCTAVIUS即奥古斯都)兴起接续他(该撒犹利厄)为王,”历史明确记述了此事的经过。(见《英言》P.252-253、《世通》上古部分P.331-332)
“横征暴敛”指加重税收,正如圣经路2:1-7也记述他的事,“叫天下人民报名上册,是为了清查户口,加强税收。”应验预言:“使横征暴敛的人,通行国中的荣美地。”,在(《剑桥古代史》第十卷96,97页)也同样记述了他加重税收的事情。
预言说:“这王不多日就必灭亡却不因忿怒,也不因争战。”,历史记载:“奥古斯都死于公元14年,死时76岁,而是在休养之地和平死去。”(《但默》P.414)
加重税收不过十八年,在人看来不算很短,但在上天看来只不过是“不多日就必灭亡。“预言中是以“一日顶一年。”计算的。我们在受苦难考验时,也应存着这种属灵的眼光。 8.预言该撒提庇留继位和他的卑劣。(但11:21)
“必有一个卑鄙的人兴起,接续为王。”历史记载继奥古斯都王位的是他妻子利未亚(LIVIA)前夫的儿子提庇留,他确是个卑鄙的人,奥古斯都死前一直不愿选这儿子继承他的王位,他表示这儿子太卑鄙,而一般国人也不喜欢他儿子提庇留,由于曾拣选了几个人,却都在王未死以前先死去了,最后只得叫他儿子提庇留继位了。开始几个月中,有七个军团哗变,以致提庇留借助于讨好,满足于他们的要求,安抚了军队。正应验了预言:“必有一个卑鄙的人兴起接续为王,人(多数人,指罗马人)未曾将国的尊荣给他,他却趁人坦然无备的时候,用谄媚的话得国。”
主耶稣从青年十七、十八岁起直到祂被钉十字架时,都生活在提庇留统治时代(见路3:1),主耶稣又在他统治的罗马巡抚彼拉多手中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该撒提庇留最后被自己的军兵,用枕头把他闷死在病床上。(见《但注》P.48) 9.对起义者的镇压,对基督徒的逼迫。(但11:22) “必有无数的军兵势如洪水,在他面前冲没败坏,同盟的君(宜译为:立约的君)也必如此。”,按原文和英文可译为:“必有洪水泛滥似的军兵在他面前被扫除和粉碎,立约的君也必如此。” “必有无数的军兵势如洪水”(必有洪水泛滥似的军兵)显然是指被征服的地区,特别是犹太国的众多起义者, 历史纪录: “…公元6年犹太人民的起义。…公元66年的 “犹太战争”坚持了四年之久,到公元70年。…”
“在他面前冲没败坏,” (被扫除和粉碎)他们确曾在该撒提庇留以及后来历任的罗马皇帝面前,被扫除和被粉碎。“犹太战争”,犹太人民的起义坚持了四年之久,到公元70年,罗马军队重新占领这城市后,
进行疯狂的迫害。起义者都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以至于没有地方再立十字架了。除了死难者外,耶路撒冷被卖为奴的多达七万人。……(《世通》上古部分P.353,354) “同盟(立约)的君(指基督)也必如此”,“立约的君”指基督,当提庇留在位时,本丢彼拉多曾杀害了基督。此外司提反殉道也正在这时(公元34年)。
据记载,在基督升天后不到一百年,在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人数已经有五百万之多。当罗马帝国于公元313年停止逼迫基督教时,基督徒的人数已增加到罗马帝国全国人口的一半。逼迫更使信徒儆醒祷告。因而看到主的大荣耀、公义和慈爱的作为。 (三)基督教的罗马国称为北方王。(但11:23-30上) 1.康世坦丁利用基督教为国教。(但11:23-24)
“与
据说,在康士坦丁与敌手争战的前夕(即312年10月27日),他看见一很光明的十字架在天空中,其上写着“靠此记号而得胜”,于是他决志在十字架旗帜下争战,结果打了胜仗。”(《圣册》P.965,
《迈史》上世纪卷三P.103,105)。以后康士坦丁虽受了洗,不过是“表面上悔改信教”。(《基史》卷上P.177,《G.C.》第三章)
“因为他必上来以微小的军(原文作民)成为强盛。”的确,他掌权时,是在约克的驻防军拥立他为帝王,他就利用这“微小的军”力,得到帝位。二年后,罗马国内又有六人争夺帝位。由于采取了亲善、优待、利用基督教(当时全国二分之一的人信基督)的策略,终于以弱胜强,而“以微小的军成为强盛。”(同上)历史记述以上的事实,如《迈史》同上P.102-103说:“……立其子康士坦丁为帝,于是四方起兵争帝者六人。”(《古罗》P.932,《基史》P.164-165) “趁人坦然无备的时候,他必来到国中极肥美之地。”(但11:24)。“肥美之地”指巴勒斯坦。(民13:27)而在此处可指教会。的确,康士坦丁控制教会,不是教会受逼迫之日,却在皇帝信主教会享有安宁的“坦然无备”之时。(见《G.C.》第三章,《圣册》P.966)
“行他列祖和他列祖之祖所未曾行的。”(但11:24)。正如前所述,康士坦丁的“列祖”和“列祖之祖”都是信奉异教,逼迫基督教的,而他却完全相反。 预言说:他“将掳物、掠物和财宝散给众人,”(但11:24)。历史记载已被征服地区的战利品,一般习惯分给贵族和将领,即使一个平常的士兵也可分到一块土地。(英文版《圣经诠释》P.871)然而,本句预言是指康士坦丁优待教会,将掳物、掠物和财宝捐给各地教会的教牧人员,这正是“行他列祖和列祖之祖未曾行的”另一方面的表现。(见《古罗》P.933-934,938,《世通》上古部分P.369,《圣册》P.965) 康士坦丁,他“又要设计攻打保障,然而这都是暂时的。”(但11:24)。历史记载:“从康士坦丁纯粹的政治头脑着想,要国家完全统一,必有赖乎基督教……罗马帝国既然只有一个皇帝,一部律法,……也只该有一种宗教。……假如基督教要成为一种统一帝国的因素,必设有一个统一的教会。……”(《基史》卷上P.167,168)这应验预言所说:他“又要设计攻打保障”,“保障”在此应理解为控制教会,甚至向神圣律法——信徒灵性和品德的“保障”——进攻!(康士坦丁宣布遵守“可敬的的太阳日”)不过上述的情况还只是康士坦丁“设计攻打保障”的开始。他将继续“反对圣约,任意而行。”
“保障”也包含当时政治上的含义。当时东罗马仍在他政敌理吉纽所统治,康士坦丁终于战胜了理吉纽,东罗马(保障)。 “然而这都是暂时的。”因罗马帝国不久以后,于公元476年就将灭亡,而罗马教皇将要继承他的“能力、座位和大权柄”而兴起(启13:2),并将取代罗马帝国而控制教会长达1260年之久。 2.康士坦丁和理吉纽最后大决战。(但11:25-27)
因埃及已在公元前30年被罗马所吞,又在理吉纽的统治下,因此理吉纽就成为本段的南方王。为此本段预言一开始便说:“他(指康士坦丁)必奋勇向前,率领大军攻击南方王(理吉纽),南方王也必以极大极强的军兵与他争战,却站立不住,”(但11:25)历史说:康士坦丁出兵十五万,而理吉纽出兵量更大,达十六万五千人(《罗衰》P.394),但理吉纽结果“却站立不住”。
预言中接下去:“他(理吉纽)的军队必被冲没而且被杀的甚多。”在康士坦丁堡附近的初次交战中,
理吉纽的军队被杀的人数即已多达三万四千人! 预言中也论到理吉纽失败的具体原因,是:“因为有人设计谋害南方王,吃王膳的必败坏他。”看来,这是指他的将领不忠于他,
他的军队向康士坦丁投降。他本人后来也被背信的人杀死。 “至于这二王,他们心怀恶计,同席说谎,计谋却不成就,因为到了定期,事就了结。”康士坦丁和理吉纽曾在公元311年四月间联合“下一道上谕,宽恕各处基督徒,不再加逼迫。为了联合和友谊的保证,理吉纽娶了康士坦丁的姐姐康士坦提娅。”(《古罗》P.934),他们既有以上的关系,常有来往,同吃同喝。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亲戚关系都是短暂的,怀有恶计。康士坦丁先背信杀了理吉纽和他十一岁的儿子。
这样看来,理吉纽的计谋未能成就,就想联盟,统治罗马帝国,成了泡影。
而康士坦丁看来,表面上的计谋似乎成功了。实际上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又迁都康士坦丁堡,企图将东西二部分控制在他手里。希望他儿孙后代永保罗马帝国。然而他死后,被他三个儿子分割为三,为争夺帝位,不断争战。罗马不但没有合为一,反而遭受各蛮族的入侵,割裂为十个王国而灭亡。(《迈史》上世纪卷三P.105,109;《世通》上古部分P.372,375) 3.康士坦丁获胜回罗马后的表现。(但11:28) “北方王(原文作他,打败理吉纽后)必带许多财宝回往本国。”(参《迈史》上世纪卷三P.103)这段预言已应验。 而且“他的心反对圣约,任意而行,回到本地。(指罗马城)”,“圣约”指基督与接受之人所立的救恩的约(但9:27,耶31:31-34)。康士坦丁信基督之后,由于强迫人信教,便使教会中充满了没有重生的人。”(《圣册》P.966)于是异教的迷信、习俗和精神随着未悔改的异教徒一同进入了教会。康士坦丁经常积极干预,操纵教会事务,参加教会内的斗争。例如将亚流等“逐出境外”,并以教会之首自居。他铸造一种钱币,上面刻有太阳神和他并列的图案,叫人供奉他为神庙的神。这一切历史记载(《圣册》P.983,《宗教史》P.145)说明康士坦丁的心是何等“反对圣约,任意而行,回到本地。” 4.迁都康士坦丁堡及其不良后果。(但11:29)
“到了定期,他必返回,来到南方,后一次却不如前一次。”康士坦丁“前一次”“来到南方”,指323年率领大军攻击南方王(统治埃及的理吉纽)占领了拜占廷。
“后一次”“来到南方”指康士坦丁于公元330年将京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廷,并将此城改名为康士坦丁堡,想巩固罗马的统治,却适得其反。当康士坦丁死后十三年(公元351年)到公元476年,罗马在各“蛮族”不断入侵、分割下灭亡。应验预言说的:“到了定期(也即到了上帝对罗马所定即将降罚的时期,即公元330年),他(康士坦丁)必返回,来到南方(指将京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廷即康斯坦丁堡),后一次却不如前一次。” 前一次是战胜理吉纽,使罗马统一,后一次则成为罗马分裂的因素,不久蛮族侵入,瓜分罗马成十个王国(公元351-476年),罗马灭亡。 5.遭受汪达尔王国海军的攻击。(但11:30上)
“基提战船”(指汪达尔的海军)对罗马帝国及教皇的攻击。“因为基提战船必来攻击他,他就丧胆而回。”
“基提”这个字虽然原来是指塞浦路斯和他的居民,以后扩展包括了地中海的海岸。……“(《英言》P.872,873)具体是指称霸在地中海的汪达尔国的海军。
“……真塞立克王统治下的汪达尔人大举至北非(公元429年),而为迦太基的主人(439年),得有海权,大掠罗马……。”(《世纲》P.415)。“真塞利克侵罗马后,二十年中焚掠之事,史不绝书。”(《迈史》上世纪卷三P.114,117-118)。汪达尔海军于公元439年后,“与罗马海军勇战了三十年之久。……”(《圣册》P.906) 罗马决意与汪达尔(凡大勒)战,出动1113艘战船,兵士十多万人,真塞立克要求延长五日后战,在那五日,风向忽变,有助于真塞立克,他将可燃物载满许多船,当晚燃起火来,冲入罗马兵的船队中,罗马军队伤亡甚重,千余艘兵船被烧毁。(参《但注》P.49,50) 罗马及教皇受打击甚重“丧胆(或作痛苦)而回”之后,就求助法王克罗维斯和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等的帮助、结盟。有以下预言指出。 (四)罗马教廷和末次南北方王争战。(但11:30下-45) 1.罗马教廷的兴起和背道: (但11:30下,31)
预言说:他要“联络背弃圣约的人”(如法兰克国王克罗维斯和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等等),并借此“兴兵”,拔出“三角”(指黑如莱、汪达尔、东哥特三国),而兴起掌权,并开始进一步推行离道反教的事。又要应验(但11:30下,31)的预言。 “又要恼恨圣约,任意而行。”(但11:30下)。的确,罗马教廷不仅自己不接受主救恩的约,还要“恼恨圣约”,并要迫害信从主救恩的人。而当时罗马教皇竭力要吸引人归向自己。因为他高举自己为“上帝和基督的代理人”,自称是教会的元首,诸父之父,自称是上帝。宣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他曾以“赎罪券”取代主赎罪的功劳;以“弥撒祭”取代基督的身体;以向教皇、主教、神父认罪,代替向上帝和耶稣认罪;以相信所谓“圣母马利亚”向她祈求,代替向耶稣祈求;以苦修、朝圣、补赎代替信靠主的恩典,还要迫害一切持守圣经真理,拒绝他错谬教义的人。在这一切事上都表明罗马教廷践踏了主的救恩,恼恨了主的圣约。
罗马教廷“恼恨圣约”也表现于他删改上帝的律法(见但7:25)。删除第二条,改变第四条诫命,将第十条分为二条。
由于罗马教廷上述的作为都是违背圣经的,所以他禁止人看圣经,以便使人听从他无原则的曲解圣经教训。因此对看圣经的人监禁处死。(《G.C.》第三章) 罗马教廷的这些作为正如预言所说:“必要恼恨圣约,任意而行。”
“他必回来联络背弃圣约的人。”,“背弃圣约的人”是指法王克罗维斯和东罗马皇帝,他们虽在表面信奉基督教,实际是利用基督教以巩固他们的政权统治。正如预言说,康士坦丁是“反对圣约”的人一样。
“他必兴兵,这兵(原文为:他们)必亵渎圣地,就是保障,除掉常献的燔祭,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罗马教皇借着上述的法王和皇帝,以及教皇同盟的各
“哥罗维斯是法兰克王国中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王,他在公元496年圣诞节受洗”(包聿著之《教皇史》卷一P.295),因当时各天主教徒都反抗亚里乌斯派(阿里安派),当亚里乌斯派的东哥特人占据了意大利时,教皇深感处于危险中,这时法王信主,就与法王特别亲密。法王在国会上激烈宣誓说,借着上帝的帮助,我去打败亚里乌斯派。在公元508年,东哥特王提俄多里打败哥罗维斯,不知为什么,他却与败方哥罗维斯和好了,至此亚里乌斯派的压迫就完了。”(《英言》P.328)
“哥罗维斯把政治的帝国和宗教的帝国,两种大势力溶合在一起。……多年后,在欧洲史上发生很大的作用。”(《但默》P.454)
“亵渎圣地,就是保障”,按原文“圣地”和“保障”并列,故可译为:“亵渎圣地、保障。”“圣地”按原文和英文译本即“圣所”。新约时代的圣所,实际是指天上的真圣所(来8:1,2;9:24),也可指“主的圣殿”。“保障”可指上帝的“教会——真理柱石和根基”(提前3:15),也可指圣经真理。
教皇借着他结盟的地上列王的兵权势力,“亵渎圣所、保障”。具体表现在“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亵渎上帝……(启13:6,帖后2:3,但8:12,7:25,启17:6)。回忆上述内容,可更明白这节预言已确定应验了。
“除掉常献的燔祭”(但11:31)解释可参见但8:11的注释。罗马教皇的作为见“又要恼恨圣约,任意而行。”(但11:30下)的解释。教皇以他错谬道理代替并禁止上帝的真道和救恩,就是“除掉常献的燔祭”的意思。(《G.C.》第三章)
“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参看但9:26,27;太24:15,20,都是提到“那行毁坏可憎的”,显然是指罗马皇帝及其军队。罗马国曾于公元70年毁灭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至于但11章预言中提到的所要“设立”的,“那行毁坏可憎的”(事或人)则是继承罗马帝国的罗马教廷。
启17:2,18:3说:“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对拒绝的圣徒,却加以无情的迫害和残杀。特别指她用炼狱的异端和招魂术的邪道,可称为“可憎的”。引亿万人走入迷途而灭亡。罗马天主教所用的这些错谬异端邪道,对人们的毁灭远超过罗马帝国对人民的毁灭。(《圣册》P.979,1011)。 2.勾引列王迫害圣民和圣民情况。(但11:32-35)
“作恶违背圣约的人”。指效忠于罗马教廷而又迫害持守圣经纯正信仰的上帝子民的人们。特别指其中列
“他(指罗马教廷)必用巧言勾引”。罗马教廷总是与列国统治者勾结,以“巧言勾引”使“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启17:2),“梵蒂冈总是竭力和每个历史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友好,和它结成联盟,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梵冈》P.224)
“耶稣会”所谓“异端(指基督徒)裁判所”,圣巴多罗买的大屠杀,宗教战争,法国大革命。用这些残酷手段阻止改正教的发展。(《圣册》P.1005-1006)
“惟独认识上帝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例如中古时期的瓦典西人、阿比尖西人及许多坚守纯正信仰,为主英勇殉道的人,都属这一等人,抱着“宁死不屈的心志”,“至死忠心”。(启2:10)
“民间的智慧人必训诲多人,然而他们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焚烧,或被掳掠抢夺。”(但11:33)。“民间的智慧人”乃指上述“认识上帝的子民”,因箴9:10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这里的“智慧人”也特别指民间的传道人,即那些“使多人归义的”人(但12:3),因这等人正是罗马教当局迫害的对象,他们便隐藏于旷野,或深山中。 “他们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烧,或被掳掠抢夺。”。“多日”也就是指罗马教廷掌权,迫害上帝圣民的1260日(年)。这期间许多上帝忠心的儿女或被刀杀、火烧或被掳掠抢夺。“总有一些瓦典西人否认罗马教的至高权力,拒绝敬拜偶像而遵守安息日。在反对势力最猛烈的摧残之下,他们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他们虽遭刀枪的杀戮和火刑的焚烧,但他们仍为上帝的真理和尊荣屹然立定,毫不动摇。高山峻岭……成了他们的藏身之处。……竟达一千年之久。”(《G.C.》第四章)。“……在120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曾发动了一次十字军运动,接下去就是一次歼灭的血战,……无数市民都遭到了刀剑,……在1229年异教徒(指基督徒)裁判所创始了,约在一百年之内,亚勒比根斯(阿比尖西)的教徒几乎都被消灭殆尽了。”(《圣册》P.1014)“……根据自主后1540-1570年三十年之中,改正教徒被处以死刑不下九十万人……。”(《圣册》P.1-9)
“他们仆倒的时候,稍得扶助,却有许多人用谄媚的话亲近他们。”按原文可译为:“他们将要仆倒的时候,必稍得扶助,却有许多人用谄媚的话(或甜言蜜语、或伪善、或顺利圆滑的事)加入他们。”这是撒旦常用的方法。 “他们将要仆到的时候,必稍得扶助。”这和启12:15,16的两段预言是相同的。撒旦要用他的武力如河水冲没上帝的真教会,地却开口(指宗教改革运动,出于上帝,如地开口是上帝的作为。)吞了龙口吐出来的水(宗教改革取胜)。阻止了教皇势力的进攻。
在十三世纪教皇离道反教迫害圣民的势力达到顶峰,妄图借十字军屠杀、异教徒裁判所,将瓦典西人、阿比尖人及其他上帝的真儿女消灭净尽之时,上帝兴起宗教改革的晨星——威克里夫(十四世纪),以后有胡斯和耶罗米兴起(十五世纪)及以马丁路德、喀尔文、萨文黎和其他多位宗教改革家的兴起(十六世纪),建立基督教会,十七世纪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又成了被迫害的上帝儿女的庇护和移民地。 上帝子民“稍得扶助”,新生的基督教普遍开建,“却有许多人(利用基督教的统治阶级,以及没有真诚悔改重生的人、雇工和机会主义分子等等),用谄媚的话(甜言蜜语,伪善……)加入他们。”
果然,在新生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国家中,教会又逐渐走上靠权势,世俗化的老路。教会信仰逐渐变质,出现“唯信主义”,“唯理主义”的错误道路,成了“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撒狄教会时代的情况中。(启3:1-6)
“智慧人中有些仆倒的,为要熬炼其余的人,使他们清净洁白,直到末了(原文为:直到末期,参见但12:4,9)。”(但11:35)。一切事都在上帝掌管的美意之中,殉道者得到了造就。
“因为到了定期(先指公元1798年,以后指基督复临),事就了结。”。世上一切都在上帝伟大的救赎计划中,而每个人也都在祂最关心眷爱之中,关键我们如何行在祂旨意中。要相信祂的应许:“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 3.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等背离圣经真理的表现。(但11:36-39)
“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又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但11:36)。这段预言,明显是指教皇的作为:在但8:11-12,25,论到小角高及天象之君,但7:25的小角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帖后2:4论到他:“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自称是上帝。”启13:5-6又论到他向上帝说亵渎的话。而他的自称“万王之王”,更改上帝的律法等等。 罗马天主教“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如“神父代替我主耶稣—念成了圣体圣血的经,就有吾主耶稣的圣身圣血。……所以一有了吾主耶稣圣身,就有了我主耶稣的圣血、圣灵魂并耶稣的天主性(即称神性)在一处。……”(《教理详解》第八版P.245,246)
又如罗马教皇将马利亚神化,称她是“圣母”为“天主的母亲”(意即“上帝的母亲”)。
问:圣教会为什么加这几句经?
答:第一,圣教会愿意我们在人面前,认识圣母是天主(上帝)的母亲。……,
问:圣母怎么是天主的母亲?
答:因为圣母生了我主耶稣,是真人,也是真天主,所以称圣母是天主的母亲。”(《教理详解》P.325)
这岂不是“用奇异话攻击万神之神吗?”马利亚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路11:27,28;太12;48-50清楚告诉马利亚和一般的姊妹完全相同,她的特点是爱上帝,信靠上帝。
“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毕,因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和但8:12,24,25预言的话相同。
“他必行事亨通”,不但是指中古时期“任意而行四十二个月”(即1260年),而且也是指末后“死伤……医好”后还要“任意而行,无不顺利”(启13:1-10)直至“主的忿怒完毕”。 此处“主的忿怒”是指七大灾显示“上帝的大怒”。(启14:8,15:1)参帖后2:8-12,“大罪人……主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
以上内容正应验了,“因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但11:36)的预言。
“他必不顾他列祖的神,也不顾妇女所羡慕的神,无论何神他都不顾,因为他必自大,高过一切。”(但11:37)
罗马教廷“不顾他列祖的神”具体是指什么?原始列祖的神是真神上帝,基督纯正的信仰,所以罗马教皇逼迫一切坚守圣经真理,以耶稣为救主的人,正如上述的内容。 “也不顾妇女所羡慕的神”按原文和英文应译为:“也不顾妇女的愿望(或欲望、想望)。”可指罗马教廷从多方面破坏了上帝所设的婚姻制度。 罗马教的在职人员:教皇、主教、神父、修道士、修女一律禁止结婚,结果却造成许多坏事,违犯第七诫,主的名被毁谤。例如教皇“约翰十二世(公元955-963年)……强奸童女,寡妇,与他父亲的情妇同居,使教皇的宫廷变成一个妓馆。最后当他和一个妇人正在行淫时,被那妇人的丈夫所杀死。”;又如“本尼狄克九世(BENEDICT,公元1033-1045年)的恶行远远超过约翰十二世许多倍,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的杀人强奸……”(《圣册》P.4,5) 波特拉克PETRARCH
曾以抢夺、奸淫及种种淫行的罪状指控教皇的教廷。他说,“在有些教区,百姓都坚决主张神父应有妻妾,免得百姓自己家庭的儿女被污辱。”(《圣册》P.1002) 《圣经手册》记述历任教皇在这方面的罪行。 “无论何神,他都不顾,因为他必自高自大,高过一切。”。中古时期许多教皇都表现这种精神。“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虽有少数教皇表现良好,不能改变整个教廷的腐败情况。
“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银、宝石和可爱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认识的神。他必靠外邦神的帮助,攻破最坚固的保障。”(但11:38,39上)预言中多次提到“保障”,按原文的意思是堡垒或要塞。根据预言内容的性质和具体情况,“保障”用在何处就是何处的保障,如上述“保障”可用在外邦神身上,但他又攻破最坚固的“保障”,因此,后者的“保障”与前者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是对立的。例如但11章31节提到亵渎圣地,就是保障,在此处圣地与保障并列。 本节内容,罗马教完全世俗化,正如启17:1-6所说,与君王勾结,贪爱金、银、宝石,买赎罪劵,炼狱,错谬的道理、邪淫的酒,杀害基督徒。
他敬拜看重的是属世的财宝,在《梵蒂冈》一书中,统计罗马教廷的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不敬拜列祖的神——真神上帝,靠外邦神——外邦他国的权势(神)的帮助,攻击上帝的真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见提前3:15)——“保障”。 “凡承认他的,他必将荣耀加给他们,使他们管辖许多人,又为贿赂分地与他们。”(但11:39下)。梵蒂冈总是竭力和各国的统治阶级结盟,特别对承认他的,他便“将荣耀加给他们,使他们管辖许多人。”例如教皇和法国国王的互相结盟。(《圣册》P.989)
“又为贿赂分地与他们”。“贿赂”原文为:价钱、费用、报酬的意思。例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新大陆的事,是应验此预言的一个例子”。(《英言》P.876-877)关于此事经过详情可参见《梵冈》P.54,55,57。 4.末了南北方王争战及其结果。(但11:40-45)
“到末了,南方王要与他交战,北方王必用战车、马兵和许多战船,势如暴风来攻击他,也必进入列国如洪水泛滥。又必进入那荣美之地,有许多国就被倾覆,但以东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亚扪人必脱离他的手。” “末了”即“末时”,北方王,继前但11:30-39,预言北方王是罗马教廷,因此,40节的北方王仍是他,结合启17章的大淫妇和他所骑的七头十角兽。北方王的阵容要扩大,宗教上的权势是指以罗马教廷为首,包括各背道的基督教和披着教会外衣的招魂术在内的巴比伦三合一宗教大联盟。政治军事上的权势是指七头十角兽所代表的,以二角如羊羔说话像兽为首(美国)和欧洲基督教、天主教组成的军政大联盟(启17:12,13),以罗马教为首的三合一宗教大联盟,制定星期日律法,强迫人遵守,并禁止人遵守安息日。
南方王是谁呢?在历史上一直指埃及扩大到周围阿拉伯世界的“列国”(但11:40,42)
“战车”、“马兵”、“船”(原文无“战”)(但11:40)指北方王联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势如暴风”形容北方王的影响极大。
“以东、摩押、亚扪人”无现代后裔。此三民族皆为以色列的亲戚,可代表信仰与余民教会相近的有关人们。在三天使信息传开时,接受启14:6-12;18:4的警告,出离巴比伦“脱离他的手”的人。
“他必伸手攻击列国;埃及地也不得脱离。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银财宝和各样的宝物,吕彼亚人和古实人都必跟从他。”(但11:42,43)
此处,“埃及地”是象征他要得金银财宝和各样的宝物。吕彼亚(利比亚)人和古实(埃赛俄比亚)人都是亲北方王的。 “但从东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扰乱他,他就大发烈怒出去,要将多人杀灭净尽。”
东方和北方指神圣的方位。“东方”——“从日出之地上来”,有一位天使拿着永生上帝的印。(启7:2) 因此那“扰乱”北方王的消息,是从上帝那里传来的。在末世,这必是三天使信息。梵蒂冈认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他最大的障碍。
“要将多人杀害净尽”是指启13:15的最后危机。
“他必在海和荣美的圣山中间设立他如宫殿的帐幕。”(但11:45)。“海”原文是复数的,指地中海和死海。“他必在二海和荣美的圣山中间建立他……”,“荣美的圣山”是指圣城耶路撒冷,他必在海和耶路撒冷设立他如宫殿式的帐幕,可能是北方王梵蒂冈。(因以上内容尚未完全实现,提供材料只作参考)
“然而到了他的结局,必无人能帮助他。”。北方王的结局肯定是悲惨的,因为“必无人能帮助他”。启20:11-15,一切与上帝为敌而不接受救恩大喜的信息,也不因真理而改变的人,必然在懊悔、失落中自食其果。
小结:从《但以理书》第七、八、十一章内容的比较,得见这三章的一致性,更得知上帝的旨意是什么。祂为爱我们将祂的旨意用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从中看出上帝的大爱和违背上帝、拒绝祂无比大爱之人的结果是悲惨的。
但在第十二章得见上帝对祂忠心、圣洁、热心引人归主的赏赐是何等荣耀、永恒而感人倍深啊!
附注:但七、八、十一章异象的比较表(见《但信》11-19),在表中要补充:《第十一章》标题下,最后一项应加入,结局:无人能帮助他 45节 (五)《但以理书》第十二章的异象和预言。 1.救恩的门关闭后,到基督再来前的重大事件:(但12:1-3)也是但10:14-11:45的结论。 ① 查案审判(但7:9-14)结束,救恩的门关闭:“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原文作大君)米迦勒必站起来,”(但12:1)。“那时”指但11:45末句话:“到了他(北方王)的结局”的时候,“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米迦勒必站起来,”是指什么事呢?
“米迦勒”是指基督(启12:7-9),“必站起来”,指基督在至圣所的“查案审判”结束,“站起来”表示此项工作完成了,所以启22:11-12提到善恶已经确定,不能改变。再从但12:1,接下去的内容也明显是结束查案审判以后发生的事。 ② 开始有空前的大艰难时期:“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说明是空前的,从未有过的“大艰难”,“在第三位天使信息结束的时候,……那时,上帝的子民已经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已经领受‘晚雨’。……他们已经为当前的试炼时期作好准备。……忠于上帝诫命的人已经受了‘永生上帝的印记’。……每一个人的案件都已作了或生或死的决定。……祂子民的数目已经满足了。” 1)“当祂离开圣所的时候,……那约束恶人的灵已经收回,撒旦要完全控制那些始终不肯悔改的人。……便无法脱离那恶者的手;这时撒旦要把世上的居民卷入一次最大最后的艰难之中。” “那些敬重上帝律法的人,已被控告为使刑罚临到世界的人……被视为一切灾害的祸根,……宗教和政治的权威已经联合起来要强迫人遵守星期日,……这时,上帝的子民要被卷入困苦和患难之中,就是先知所形容‘雅各遭难的时候。’(耶30:5-7);……撒旦怎样鼓动以扫来攻击雅各,照样,他也要在大艰难的时期鼓动罪人起来毁灭上帝的子民。
“……他们虽然感到深切的焦虑、恐惧和窘迫,但他们仍不停止祈祷。他们持住上帝的能力,正如雅各持住天使一样;他们心灵的呼声,乃是“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那些不为最后可怕的大斗争作准备的自命为基督徒的人,将要在绝望之中用悔恨悲痛的话承认自己的罪,……他们乃是为了罪的结果,不是为罪的本身而悔恨。……乃是因为惧怕刑罚。”
“那些在目前很少操练信心的人,将来最容易屈服于撒旦诱惑的能力和强迫信仰的法令之下。” “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所没有过的大艰难,很快就要在我们面前展开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我们现在还没有,而许多人懒于寻求的经验。……最生动的言语也不足以形容这一次的大考验于万一。”
“我们必须在今生藉着信赖基督赎罪的宝血与罪恶脱离关系。……使祂的力量补足我们的软弱,使祂的智慧代替我们的愚昧,使祂的功劳遮盖我们的不配。” “不久天空要出现一种超自然的惊人现象,作为行奇事的魔鬼能力的表征。……最惊人的一幕乃是撒旦亲自化装成基督。……使人相信基督已经来了。撒旦要在许多地方以辉煌和威严的姿态出现在人面前,好象……上帝儿子的样式。(启1:13-15)他周围的荣光是肉眼所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必举起双手,为他们祝福,正像基督在世上为门徒祝福一样,……他先医治众人的疾病,最后便要假冒基督的名宣称自己已经把安息日改为星期日了,……他又说那些坚守第七日为圣的人正是亵渎了他的圣名。”
“当基督教世界各国的执政者发布命令制裁守上帝诫命的人……上帝的子民便要从各城镇、各乡村中,成群结队地迁居到极荒凉的偏僻之处。……” “上帝所喜爱的子民必要经过困苦的日子,被铁链捆锁,囚在牢狱之内,被判死刑……在地窖里,……在这考验时期,耶和华是否忘记祂的百姓?……但监牢的墙却不能阻隔他们与基督之间的交通。……这些监牢将要变成王宫,因为大有信心的人住在其中。”
“上帝的刑罚要临到一切想要压迫并消灭祂子民的人。” 2)“当基督在天上的圣所中停止祂中保的工作时,即宣布在一切拜兽和兽像和接受兽印记之人身上的纯一不杂的忿怒,将要倾出。”(见启14:9,10)
“有恶而且毒的疮,生在那些有兽印记、拜兽像的人身上。……海就变成血,……水就变成血了。”(启16:2-4)“叫日头能用火烤人……”(启16:8,9;参珥1:10-12;17-20,摩8:3)。这些灾是人类有史以来所从来没有见过的极悲惨的灾殃;以后就降第五、六、七灾。(见启16:10-21)详见《G.C.》39,40章 ③
上帝忠心子民蒙拯救。“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但12:1下) 此处的册子,是指天上的生命册。(启3:5;13:8;20:12,15)
“名录在册子上的,必得拯救。”过去,已死的义人将要复活,但活着的义人要经受“大艰难时期”的考验。正如上述的内容,但已肯定为义的人在“大艰难时期”中将如何?
“上帝的子民也不免遭受苦难;但他们……却不至灭亡。”
“上帝的子民……也开始疑虑;……那真是一个令人极其惊惶苦恼的时候。”
“……他们就必看见成群大有能力的天使在一切遵守基督忍耐之道的人四围安营。……但那举起来击杀他们的刀剑忽然折断,……脆弱如草。”,“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34:7) ④
善恶两等人的特别复活:“睡在尘埃中的,必有许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但12:2)
圣经中提到死人复活,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在基督复临时,所有的义人都复活(帖前4:13-18;启20:5,6)。一千年开始,义人得审判权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
第二次的复活是在一千年结束后,所有的恶人都要复活,在最后的执行审判中被消灭。(见启20:5,13)
此处(但12:2)所说的复活,不是上述复活中的任何一次,故称为“特别的复活”。“特别的复活”在耶稣复活时,有许多圣徒也复活了。(太27:50-53) 至于哪些人在但12:2所说“特别的复活”中复活呢? 特别复活的恶人,首先是指在基督受难时那些陷害、折磨和钉死基督的大祭司、长老、文士、罗马官府和兵丁等参与杀害耶稣的一切恶人。耶稣曾对大祭司说:“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6:63-64),在启1:7说:“看哪,祂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因此一般恶人在耶稣第二次降临时,是不复活的。
其次也包括历代以来残害基督徒,甚至杀害他们的那些恶人,因为主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兄弟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这次特别复活中的义人,是指坚守第三天使信息而死的人。在《G.C.》40章第7段说:坟墓要裂开,那时但12:2的话就应验了:“一切曾坚守第三位天使信息而死的人要从坟墓里出来得荣耀,并听见上帝与一切遵守祂律法的人立和平之约。‘连刺祂的人,’(启1:7)……也要复活,他们要看见王在祂的荣耀中。……”
“不久之后,在东方出现一小块黑云,……他们肃静地举目注视,那云彩越临近地面,便越有光辉,越有荣耀,……耶稣驾云前来。……有不可胜数的大队圣天使,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之多。……‘祂的荣光遮蔽诸天,颂赞充满大地。祂的辉煌如同日光。’(哈3:3-4)众目都要看见生命之君。……”
“在基督受辱时戏弄祂的人也要在那里,他们必要震惊地想起这位受难者耶稣的话,‘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6:64)”
“那些想要除灭基督和祂忠诚之民的恶人,要在恐怖惊惶之中听见圣徒欢乐的歌声:‘看哪,这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拯救我们。’(赛25:9)。” ⑤
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12:3)
“智慧人”指一切真正认识上帝,并具有上帝之爱心的人(诗111:10;约壹4:8)
“那使多人归义的”,不仅是指传道人,而是指一切引人归主得到救恩的人。
“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这真是一个极荣耀的应许。 2.关末期的进一步启示和应许(但12:4) ①
要隐藏《但以理书》直到末期:“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但12:4上)。要隐藏的事是什么呢?因为《但以理书》所有的预言都是未来的事(除了前几章是记述已发生的事),未来的事无法得知或明白,因此就是隐藏着的。“直到末时”,预言的话,经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这样《但以理书》就不再封闭了。 此时所说的“末时”,按原文可译作:“末期”、“末了”或“末后”。 ②有关末后时代的预兆:“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但12:4下)
也指交通的空前发达和通讯技术的空前进展。举例:宇宙飞船每秒钟
切心研究圣经,对预言真理知识更是天天增长,福音广传。 3.天使的提问和基督的解答(但12:5-7) “我但以理观看,见另有两个人站立,一个在河这边,一个在河那边。”,“河”看来是指“希底结河”,“两个人”是指两位天使。
“有一个问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说,这奇异的事到几时才应验呢?我听见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向天举起左右手,指着活到永远的主起誓说:‘要到一载、二载、半载,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这一切事就都应验了。’”(但12:5-7)
“穿细麻衣的”指基督。 “这奇异的事”指但以理心中最挂心的中古时期的北方王,罗马教皇迫害圣民、亵渎上帝、离道反教的事,到几时才应验呢?(参但11:31-32) 指着永活的主起誓,表明是肯定的,一定会实现的。绝对不会改变的。回答提出的问题说:“要到一载、二载、半载”,指罗马教迫害圣民与他们争战的1260年(启12:6,14;一日顶一年:结4:6;民14:34)。“打破圣民权力的时候”,即指但7:21,25;启13:5,7;17:6所说罗马教对上帝子民的迫害、杀害、流血。这“奇异”的事就应验了。 4.这事的结局如何?(但12:8,9,13)
“我听见这话却不明白,就说:‘我主啊,这些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但12:8) 天使加百列的回答:安慰但以理,对他说:“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但12:9,13)。因为但以理所担心、不明白的事,都是有关这些预言要发生的事,而在但以理所处的年代,比预言中的事,要早二千五百多年,但以理是不可能明白的,所以安慰但以理去歇息,等候主来,就明白了,并享受福分。 5.向但以理启示带有安慰及应许的预言(但12:10-12) ①有谁能明白但12:11,12启示的预言,谁就是有真智慧的人。 “必有许多人使自己清净洁白,且被熬炼。”具有属灵智慧的人,是认识上帝(箴9:10)并接受救恩而有新生命,真作上帝儿女的人。这等人必然自洁,“凡向他有这指望(作上帝儿女)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约壹3:3)凡愿望力求洁净自己的人,必受考验和试炼,“因为知道患难(熬炼)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罗5:3-5),约伯说:“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23:10) ②两个预言:(但12:11-12)
“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但12:11)。对“除掉常献的燔祭”的意义在但8:11已作了解释,是指罗马教皇以他的弥撒祭、朝圣、苦修、向神父认罪、向马利亚祷告和买赎罪券等形式代替基督宝血赎罪的功劳。何时出现这样的事呢? 在公元376年罗马皇帝格拉丁(GRATIAN)加封德马苏(DAMASUS)主教为祭司长(或大祭司)。这一尊号为罗马教皇所沿用。在公元503年,于罗马召开第一次议会的命令中,宣称罗马教皇为上帝的代表,便把那属于基督的尊位归给了教皇。这就是除掉常献的燔祭的意思。这年是公元503年。 这次议会之后,接着便是克罗维斯战役,一位罗马大主教(借着法兰克国王克罗维斯(CHLOVIS)的兵力——引者补充),发动了对阿利乌司(ARIAN)派的战争,迫使他们服从于罗马大主教。于是法兰克头一个异教的国王,受了罗马教的洗礼。这一次战争结束于508年,法兰克国王便受大主教封为教会的长子。因此在503年至508年这段时期中,我们可以说是“除掉常献的燔祭”的开始时期。由此算起,这一千二百九十年就应该是在1793年到1798年这段时期结束。这也就是但7:25,12:7中的“一载、二载、半载”——1260年预言的结束,那是同一时期。
503年是罗马教皇被宣称为“上帝的代表”,508年法王克罗维斯帮助教皇攻打不服教皇的阿里乌斯派的信徒,法王受洗,被教皇封为教会的长子。所以这两个年代,503年是这事件预言的开始,508年是这事件预言的完成。因此508年才是最圆满的计算起点。所以公元1798年才是本预言最完满的终点。 另一预言时期:“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但12:12)。计算的起点是公元508年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就到1843年了。 但8:14预言的时期满是公元1844年(起先计算为1843年),大失望的经历使复临信徒不再听信遗传,凡事祈求上帝,有圣灵的指引。从失望后一个多月,上帝拣选怀爱伦为先知,复临信徒的信仰便直接有“预言之灵”的指导和帮助,能按上帝交托给他们重要的使命完成救赎计划最后阶段的救灵工作。所以说:“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其实等到1843年的复临信徒都明白二千三百日预言期满的意义及和我们世人的密切关系。 最后天使对但以理说:“你且去等候结局,因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来,享受你的福分。”(但12:13)但以理的工作完成了,他忠实的记述了上帝启示他的每个异象。上帝应许他到了末期,就是世界历史结束时,他必要得到上帝给他的报赏,享受他的福分。 但以理坚定勇敢地高举纯正的信仰,他得胜死亡考验的见证,尊荣上帝大能的完美品德,和他谦卑虚己敬爱上帝深爱同胞的一生,都是因为他每日恳切祷告坚定的依靠并敬畏上帝的结果。他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他那动人的事迹却激励着无数基督徒的信心,更加坚定并愿意持守所信的道,打那美好的仗一直到底。 正因为但以理是这样完美,上帝才将那最重要的异象和预言启示给他。但以理书的预言是我们信仰基础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持守纯正信仰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战胜撒旦的一切权势和诱惑的有力武器,更是我们迎见主耶稣再来前的指路明灯。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