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4:1-9 最後的劝勉和应许 1-3 先知呼吁百姓向耶和华悔改认罪 以善行和赞美取代外表的敬拜,并承认耶和华是大能的神,不再倚靠 外邦。 2 「悦纳善行」:或作「以恩慈悦纳我们」。 「嘴唇的祭」:包括认罪、恳求、感恩和赞美。 「牛犊」:希腊文译本作「果子」,全句为「我们就把嘴唇的 果子(即赞美)献上」。 3 「骑埃及的马」:指向埃及求助(参串4)。 「孤儿」:悔改的罪人如失去父爱的人一样,都可以蒙神的怜 悯。 4-8 神必赐福与悔改的百姓 作者以花草树木的茂盛来比喻神所赐的兴旺。 5 「甘露」:巴勒斯坦的夏天漫长而乾旱,植物要得到晚上露水 的滋润方能茂盛生长。 「百合花开放」:大概是形容香气四溢的情景。 「利巴嫩 ...... 扎根」:代表安稳。利巴嫩山有湿气滋润,树木 高大,树根深入泥土,香柏树、香花和树丛满布山坡,香气四 溢。 6 「枝条」:原作「嫩枝」。 「延长」:即「伸展」。 7 「曾住在 ...... 归回」:可译作「人必再住在他的荫影下」。 「香气」:原文作「名声」。 8 「我与偶像 ...... 关涉呢」:大概是神向以法莲提出的问题,吕 振中译本作:「以法莲哪,我和偶像还有什麽关系呢?」其含 意是:百姓已经脱离偶像的罪,神毋须再为偶像的问题责备他 们。 「回答」:有恩待之意。 「松树」:是常绿树,四季生气盎然,比喻神是丰盛生命的源 头, 所赐的福分永不止息。 9 全书的结语 遵行本书教训跟从耶和华的,才是有智慧的人。 思想问题 1 我们对日常所得的供应(无论是金钱或物质)有何态度? 与歌篾(2:5, 8)的做法有何分别? 2 本书对祭司、首领有何指责?见4:6; 5:1; 6:8-9; 7:3-7等。 这对教会领袖有何警戒? 3 由本书看来,人与神的关系如何影响人与人的关系? 你的经历可否引证这方面? 4 试将6:1-3; 14:1-3与诗51篇大卫的悔改祷文作一比较。 你认为真悔改应有何表现? 5 若以「功利主义」形容百姓的信仰情况,你同意吗? 参4, 5:1-7; 8:13; 9:1。今人的信仰有无这方面的例子? 6 有人说何6:6道出圣经信仰的真义,你同意吗? 主耶稣如何引用此节经文?见太9:13; 12:7。 今日我们会以什麽外在仪式代替真正的敬虔? 7 本书最末一章呈现什麽气氛和信息? 这和先知本人的经历是否相似? 对神的属性有何提示? 8 书中有什麽教训或真理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