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何西阿的信息第一部分 4章至11章11节
(一)上帝对全地的指責与审判。4:1-3 ●这段的文体转为诗体。 1.邀请以色列人来听上帝控告这地居民的话。4:1 ●「争辩」:法庭用语,「指控」的意思。 2.列举这地居民的罪恶。4:1-2 ●「无诚实」:不忠诚、不可靠、缺乏负責任的态度。 ●无「良善」:指「立约的爱」,指立约的双方彼此承担立约中应尽的 义务,不管环境如何改变。这個素质指著上帝对以色列 人的爱,神也希望以色列百姓可以有这种素质,对其他 人有这种因著圣约,互有弟兄之爱的美德。 ●「无人认识神」:直译是「没有人有神的知识」,亦即没有人真知道 神是谁,并且用对待神的方法对待之。 ●「起假誓」:违反十诫的第三诫。出 20:7 ●「不踐前言」:「说谎」的意思,特别指「作假见证」这件事。违反 第九诫。出 20:16 ●「杀害」:违反第六诫。出 20:13 ●「偷盗」:原意是「绑架」,后来引伸为「不让物主同意取得财物」 的行为。违反第八诫。出 20:15 ●「奸淫」:指「婚外性行为」,违反第七诫。出 20:14 ●「行强暴」:字根可以解释为「充满」、「遍布」或「流血」或「偶 像」。在此应該是「充满」或「遍布」的意思。於是本 字就可以翻译成「不断的犯罪」或「罪恶一個追上一個 」。 ●「杀人流血」:原文中没有「杀人」,直译是「血连著血」。 ●「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可以译为「罪加上罪、血连著血 」。 ◎这段中,诚实、良善、认识神是圣约中的美德, 4:2 提到的则是美 德失去后导致的恶行。这些恶行,也都扣紧违反上帝颁布的基本法 律:十诫。结果就是当時的社会中显现出血连著血、罪加上罪的混亂 惨状。上帝出面指控与他立约的百姓已经陷入这种状况,必须加以审 判。 3.居民的罪导致的结果就是全地的生物都毁灭。4:3 ●「悲哀」:指的是全地歉收带来的遍地悲哀。摩 1:2 耶 4:28 ●「衰微」:指「没有后代」( 耶 15:9 )与「农作物歉收」 ( 珥 1:10 赛 16:8 )。 ◎这個审判,似乎把整個大地的生命力都收回了,导致生物衰微消灭 。以色列人拜巴力希望换取大地生命力的下场,反倒是让大地的生 命力消灭。 (二)神对祭司的指責与审判。 4:4-10 1.祭司正是要被指責的一群,他们必然跌倒。4:4-5 ●「因为这民与抗拒祭司的人一样」:这句话有些抄本上的問题,可能 比较適当的译法是「祭司阿!我 要指控的正是你」。 ● 4:4 翻译起来很可能是「然而你们不必争辩,也不必互相指責,祭 司阿!要指控的正是你」。 ●「日间....夜间」:一种文学的用法,表示「无時无刻」。 ●「先知」:当時的地方祭坛的确是有先知和祭司一起工作。可参考: 耶 2:4-13 赛 28:7 弥 3:11 ●「你的母亲」:指的就是「以色列民族」。 2.祭司丢弃知识,导致百姓也无知识,於是神要丢弃祭司。4:6 ●「知识」:原文加上定冠词,指特别的「知识」,当然指的是「对 神的知识」。 ●「忘记你的儿女」:祭司的职分是世袭的,所以上帝忘记祭司的儿 女,就是要让祭司的职位到此为止,不再延续 给祭司的儿女。参照后面 4:10 的经文,甚至 还可能让祭司无后代。 ◎祭司的职責,就是要教导百姓关於神的知识,结果他们自己丢弃知 识,百姓当然会因没有神的知识而灭亡。在这节中,神的知识是与 神的律法对应。既然祭司丢弃其职責,上帝就丢弃祭司及将要世袭 祭司的一脉后代。 3.祭司为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居然希望百姓多犯罪。4:7-8 ●「祭司越发增多」:可以指人数的增加,也可以指财富的增加。 ●他们的「荣耀」:这是指「耶和华」,但在此是一种讽刺,祭司的 荣耀即将变成羞辱。 ●祭司可以分享部分献祭者的祭物,参考 利 6:14-18 7:1-10 7:28-34 ●「吃」:也可以翻译成「谋生」。 ●「满心願意」:字义是「引颈张喉」,形容大口吞吃的样子。 ◎主持宗教仪式也是祭司的职責,结果敬拜神的神圣仪式变成满足物 质欲望的一個途径。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导致造物者的审判。 4.神要审判祭司,跟一般百姓一样。他们必吃不饱、无后代。4:9-10 ●「他们所行的」:直译是「他们的道路」。 ●「吃」:指著 4:8 的吃祭肉。 ●「行淫」:显示祭司也参与巴力邪淫的宗教活动。 ◎「将来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这句话已经是何西阿书最著名的一 句话了。负責教导的人、主持敬拜仪式的人既然失职,就也不要想 著上帝会给他们怎样的特权。羊群因他们的失职灭亡了,他们能自 外於审判吗?有能力写、读这些资料的人,是不是也該想想自己有 没有负担好上帝托付的使命?批判教会堕落的我们,如果没有尽責 ,到最后应該也是「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吧。 (三)神对巴力信仰的指責与审判。 4:11-14 1.巴力宗教的淫亂和酒让以色列人失去理智。 4:11 ●「酒」:原文指「陈酒」,比较醇厚。 ●「新酒」:直译是「果子酿的酒」,经短期发酵而含酒精的饮料。 ●「心」: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是意志和理智的部位,也是情感的 中心。 ◎这段很清晰的说明祭司放弃教导神的知识工作之后,巴力信仰的酒 与淫亂就迷惑了以色列人。 2.以色列人又拜偶像又占卜,因为淫亂使他们迷失,離弃真神。4:12 ●「木偶」:可能是木柱或献祭用的树,可能象徵男性的生殖器。 ●「木杖」:「木牌」,削来做骰子或签的小木块,作为占卜之用。 ●「淫心」:直译是「妓女的心态」或「卖淫的心态」。 ●「失迷」:原本是用来描写迷路的野兽,后来用来指迷失的人。 ◎即使是这样的以色列人,上帝还是称呼他们为「我的民」。 3.以色列人在高处的树下敬拜巴力,甚至祭司的女儿、儿媳也行淫。 4:13 ●当時巴力的邱坛常常建立在高处,在大而高的树下。这样好像比较 接近神。由考古挖出来的巴力祭坛通常包含:大树下、小祭坛、一 尊偶像和一個用来代表巴力的石柱。 ●「你们」:指的是前面所论及的「祭司」。 ◎社会上普遍的巴力信仰,甚至导致祭司的女儿、儿媳也沾染淫亂的 习性。 4.上帝并不因祭司的女儿、儿媳行淫处罚他们,因为祭司自己也沈 迷在淫亂的宗教仪式中。这种无知的民必然趋向败坏。4:14 ●「離群」:指的是祭司自己在邱坛旁挑选了女人,就離開群聚的男 女,到一旁去寻欢了。 ●「娼妓」:就是指「神妓」。 ●「无知的民」:「没有洞察力的人民」。 ●「倾倒」:「败坏」。 ◎这里描述的是一個可怕的状况,连祭司、祭司的女儿、儿媳都陷入 巴力淫亂的信仰之中。这样的混亂状况,怎么能不导致神的愤怒临 到呢? ◎这里应該不是指上帝不处罚祭司女眷的淫行,而是一种文学上的用 法,描述比起祭司女眷的淫行,祭司参与巴力的淫荡宗教仪式更是 可恶。上帝要处罚,也是先由这些理应有知识的祭司下手。 (四)先知对犹大的劝诫。 4:15-19 1.先知要犹大不可以往北国的宗教中心去,也不可以发誓。4:15 ●「吉甲」:意思是「圆圈之石」,位於约但河西部,靠近耶利哥城 。是以色列国的军事基地,也是宗教中心之一。 ●「伯亚文」:字义是「犯罪之家」,这应該是先知用来讽刺指「伯 特利」的。「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以北十六公里, 是北国的宗教圣所。 ●「往」、「上」:都有「朝圣」的意义。 ●「不可....起誓」:应該是当時以色列已经习惯随便起誓,或者把 对巴力和耶和华的起誓混淆了。所以神禁止犹 大人指著耶和华起誓。 2.以色列国既然倔强不回头,上帝的处理方法就是:任凭,任凭他们陷 入混亂败坏之中,导致羞辱。4:16-19 ●「倔强的母牛」:此处用的图像,是拉车的牛执意不听指挥的状况 。 ●「放」:「放逐」、「驱散」的意思。 ●「宽闊之地」:指的是「阴间无边无际的土地」或「不毛之地」、 「旷野」。 ●「放羊羔在宽闊之地」:小羊在不毛的旷野,当然是不能存活的。 ●「以法莲」:就是指「以色列国」。何西阿用了36次。 ●「亲近」:原意是「联盟」、「关联」。指以色列与偶像们(复数 )立约结盟,背弃了与耶和华的盟约。 ●「任凭他」:直译是「把他留给他自己」。就是「不管他」的意思 。 ●「他们所喝的已经发酸」:意义不明,只知道跟「醉酒」有关。 ●「時常行淫」:指的是「不断的行淫」。 ●「他们的官长最爱羞耻的事」:七十士译本译为:「他们甚爱羞辱 胜過他们所夸耀的」。 ●「风」:原文应該翻译成「心」或「灵」,指的就是以色列人淫荡 的心或淫荡的灵。 ●「裹在翅膀?」:意思是完全控制并遮蔽了他们。 ◎以色列民族既然已经被酗酒与淫亂迷失了心性,救无可救,那上帝 也只好算了,只好任凭自己去了。以色列将有如小羊被丢在旷野, 中就是蒙羞灭亡罢了。 (五)先知对王室与祭司的指責。 5:1-2 1.先知責备以色列的领导阶层,陈明审判将临到。5:1 ●「以色列家」:这個与「众祭司」、「王家」并列有点奇怪,有解 经学者认为这里应該是「以色列家的长老」。 ●「王家」:指的是以色列国的政治领袖们。 2.因为他们害百姓在宗教上堕落,所以神要斥責他们。5:1-2 ●「米斯巴」:以色列有幾個米斯巴,这里指的应該是「便雅悯的 米斯巴」,因为这里也是宗教圣地。撒上 7:5-11 考古学家在此挖出颇具规模的异教庙宇。 ●「网罗」:捕捉雀鸟的陷阱。 ●「他泊山」:耶斯列平原以北,黎巴嫩南端的山岭,在当時也是宗 教圣地。 ●「悖逆的人」:原文是「什亭」。书 2:1 民 25:1-2 ●「些悖逆的人肆行杀戮,罪孽极深」:应該翻译为「在什亭如挖深 的陷坑」。 ◎相对於一般的百姓,领袖们要负更多的責任。不過现今有多少领袖 认为自己应該负更多的責任,而不只是享受更多权利呢? (六)先知对以色列全国的指責。5:3-7 1.以色列人的行为不能向上帝隐藏,以色列行淫被玷污,导致他们不能 归向神、认识神。5:3-4 ●为我所「知」:用的也是「认识」这個字,上帝认识以色列,但是 以色列不认识上帝。 ●「他们所行的使他们不能归向神」:可以译为「他们的行为使他们 不能归向神」。 2.以色列与犹大都必跌倒,他们牵著祭物去找耶和华,却无法寻见。因 为耶和华已经離開他们。5-6 ●「见证」自己:法庭用语,字义是「回答」,意思是对法庭上的询 问提供证词,通常「见证」是为了控告别人,但是 以色列的骄傲却是作见证控告自己。 ●牵著「牛羊」:原文是复数,可翻译为「牛群羊群」。 ●「寻求」:原文是「藉著祭礼到朝拜的圣所向神明求告」的专用字 。 ◎宗教仪式并不一定带来神的回应,当神转身離開百姓時,那些宗教 仪式也就仅只是仪式罢了,无法找回神的同在。 3.以色列人背叛上帝,以色列人成了与上帝陌生的孩子就是证明,所以 他们必被毁灭。5:7 ●「行事诡诈」:可以直接翻译成「背叛」。 ●「私子」:直译是「陌生的孩子」,也就是「私生子」。这里的意 思是以色列民族背判了耶和华,產生了一堆耶和华不认 识的百姓(孩子),好像妻子背叛丈夫生了私生子一样 。 ●「到了月朔....」:为什么用「月朔」,原因不明。很可能月朔有 特别可恶的异教祭祀仪式。 ◎「不认识神、神也不认识之」的百姓,成了以色列人背叛神的明证 。在教会中,是不是也出现这种「私子」呢? 二、一個警戒性的战争 5:8-6:11 ●此处的背景是西元前733年叙利亚和以色列联军攻打犹大,犹大求助於 亚述王,西元前732年亚述王攻打以色列,占领约旦河东和加利利一代的 地方。犹大趁机往北攻击,意图取得北国的部分领土。 ●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以色列国政局不稳,十年内换個五個王,其中三個 死於窜位 王下 15:8-28 。 (一)先知预告有南北两国的战争要发生,而以色列要在上帝惩罚之中变成荒 场。5:8-9 ●「基比亚」:便雅悯境内的一座城,位於耶路撒冷以北五公里。基比 亚是扫罗的家乡。撒上 10:26 ●「拉玛」:基比亚以北三公里的一座城,常常为成南北国争夺的城镇 。此城是撒母耳的家乡。撒上 1:1 ●「伯亚文」:字义是「犯罪之家」,这应該是先知用来讽刺指「伯 特利」的。「伯特利」位於耶路撒冷以北十六公里, 是北国的宗教圣所。 ●「便雅悯哪,有仇敌在你后头」:直译是「你的后面!便雅悯」,没 有「有仇敌」一词。 ●「在責罚的日子」:当時以色列和叙利亚联军攻打犹大,犹大求助於 亚述王,西元前732年亚述王攻打以色列,占领 约旦河东和加利利一代的地方。这里指的就是这 段時间。 ◎这里的地名排列,说明了敌军由南往北開拔,也就是说犹大要攻打以 色列。 (二)犹大的首领强占土地,必遭上帝审判。5:10 ●在古代,「挪移地界」是大罪 申 19:14 。这里指的是犹大意图取 得北国的土地,在神眼中是犯罪。 (三)以色列人因为听叙利亚的命令攻击犹大,也会遭到审判。5:11 ●「乐从人的命令」:这段并不容易翻译,可能可以翻译为「以法莲因 为执意跟随虚无之神」。不管如何,这里指的就 是以色列听从叙利亚(可能包含叙利亚的神明) 的指示去攻击犹大,结果就导致悲惨的后果。 (四)上帝使以色列和犹大都软弱不堪一击,这两国居然跑去找亚述王帮忙。 上帝要撕裂这两個国家,并要让这两個国家在急难的時候学会寻求神。 5:12-15 ●「伤」:指「还在淌血的伤口」。 ●「耶雷布王」:应該是亚述人称呼其君王为「大王」的意思。 ●「无人搭救」:直译是「无人能夺回」。 ◎神的惩罚,终究是希望百姓归回。 (五)先知鼓励百姓归向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因为他虽然惩罚,但只要回 转就必蒙醫治。而且他必然出现赶走黑暗赐福给追求认识他的人。6:1-3 ●这应該是一首用在崇拜中的忏悔诗。本诗中只有22個希伯来字,却有12 个动词。这首诗邀请百姓归向耶和华、认识耶和华。 ●「两天...三天」:表示「短時间之内」的意思。 ●「兴起」:「使之活過来」的意思。 ●「出现」:直译是「站出来」。 ●「晨光」:原文是「晨」(没有「光」)。意思是耶和华站出来就赶走 黑暗。 ●「甘雨」:直译就是「雨」,对照下面的春雨,这里可能是秋雨的意思 。 ◎这首忏悔诗说明只要悔改归向神,他很快就能让饱受处罚的百姓复兴。 只要认真的追求认识神他一定会如朝阳赶走黑暗般的出现,也会有如春 雨、秋雨滋润土地般的赐福给追求认识他的人。我们享受到这种快乐了 吗?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放在这里是一种讽刺,表明以色列人以为只要表现出 悔改的样子,上帝就会给予他们复兴。 (六)上帝感叹百姓的变化无常。6:4-6 1.可惜,以色列与犹大的良善如早晨的雾与露水,很快消逝 6:4 ●「良善」:「圣约中的爱」,在这里也可以翻译成「信实」。 ●「甘露」:原文没有「甘」,就是「朝露」的意思。 ◎说起来以色列与犹大人也不是没有良善,問题是他们没有办法持守他 们的良善。我们有能力持守我们的良善吗?我们能够持续对神的忠心 与承诺吗? 2.所以上帝藉先知与自己的话语施行审判。 6:5 ●「砍伐」、「杀戮」:原文都是過去式,表示已经做過的事情。 ●「光」:「日光」,与 6:3 「他出现确如晨光」相对。 3.因为上帝喜爱良善与认识神圣過祭祀。 6:6 ●「祭祀」:原文就是「宰杀」,把祭物宰杀献给神。 ●「燔祭」:可参考 利 1:1-17 ,将祭物焚烧献给神。 ●「喜爱....不喜爱」:这是文学上的用法,意思是「喜爱....胜於 喜爱....」的意思。 ◎当時迦南人的献祭观念是:认为神是一個有需要的神,人的責任就 是满足神的要求,在正确的時候用正确的方式将祭物带来献给神, 并且守著一切正确的崇拜礼仪,这样就会满足神的要求。而神也就 会因此满足人的一切欲求。这种观念,跟目前的民间信仰相当近似 。献祭与礼仪是一种「摆布神的工具」,生活、道德与内心的真实 信仰都变成无关紧要的了。 ◎在此上帝表明他真正要的不是这些祭祀、仪式,而是持久的良善与 真正的认识神。在今天的教会中,上帝找得到他要的良善、信实与 对他的认识吗?还是只找到「准時礼拜」、「定期奉献」呢? (七)祭司的罪恶满盈 6:7-11 1.祭司却带头踐踏圣约、犯罪杀人,跟强盗一样。 6:7-9 ●「他们」:原文指的是 6:9 的「祭司」。 ●「亚当」:城名,位於雅博渡口,连接示劍与以色列其他重要中心 之处。 ●「如亚当」:可能是抄本問题,作「在亚当」比较適当。「境内」 就是指亚当城境内。 ●「背约」:「踐踏」。 ●「基列」:位於约但河东的北部多山地带,这里指的应該是基列高 地中央的「基列拉末」,位於雅博以南9公里、约旦以 东21公里处。 ●「作孽之人」:指「专与耶和华作对的人」。 ●「示劍」:是敬拜耶和华的中心之一,位於撒马利亚东南方12公里 ,位於基利心山北边。以色列进迦南之后在此立约。 参考: 书 24:19-27 ●「邪恶」:这是希伯来文形容罪恶最严重的词语。 ●何西阿到底指責这些地方发生的什么事件,现在我们并无法考证。 不過当代的人应該能够清楚理解。 ◎祭司带头犯杀人流血的罪,难怪整個以色列都会有邪恶的行为。 2.在以色列全国都有邪恶的行为。6:10-11 ●在「以色列家」:指所有神的选民,包括以色列与犹大。 ● 6:11 很难解释,比较適当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我使被掳之民归回的 时候」归到 7:1 去,該节就只剩下「还有犹大啊,必有为你所命定 的收场」。 ●「收场」:「收割」的意思,也就是犹大也会有审判的结局。 三、混亂的内政与错误的外交 6:11-7:16 (一)当耶和华想要改变以色列人的命运時,他们的罪恶让神不能醫治他们 。他们不认为上帝会留意他们的恶行。6:11-7:2 ●把 6:11 的「我使被掳之民归回的時候」与 7:1 合并,就变成 「我使被掳之民归回的時候,我想醫治以色列的時候」。 ●「我使被掳之民归回」:直译是「当我改变我民的回转」,指的未 必是「被掳归回」,也可能是指当時代的 以色列人回转寻求耶和华。译为「当我要 改变我民的命运時」可能比较达意。 ●「贼....强盗」:指的就是 6:9 祭司的行径。 ●「思想」:「对他们的心说」。 ●「我记念」:「我留意」、「我知道」、「我记录」。 ◎看来祭司的恶行让神伤痛欲绝,念念不忘,以其为以色列罪恶的代 表。 ◎耶和华的信仰与迦南信仰(与一般民间信仰)最大的差别就在於耶 和华是「主宰」不只是「工具」,造物者要求被造物照他所定的规 范過生活,而不只是利用祭牲、祭礼来满足神的欲望罢了。所以百 姓的恶行,将阻挡造物者的赐福,造物者也不可能用祭牲、祭礼来 贿赂买通。 (二)混亂的内政 7:3-7 ●这段记载的历史背景可能是以色列最后一位王即位前后,社会与政 治处於动荡不安的状况中。何西阿用烤饼的火炉当成比喻来贯穿整 段的记载。这段很可能是以何细亚王谋害比加王为背景。 ●「烤炉」:这是当時以色列家庭家家必备的厨具,不過这里描写的 火势,应該是商用或皇室用的较大型的烤炉。在米吉多 的考古挖掘中,挖出不少这样的烤炉。 这种烤炉是用泥土做成,以干草、灌木或粪便为燃料。 烤饼前先烧燃料,把炉内烧到火热,然后把麵团贴在炉 的内壁,将炉加盖,利用炉内的热力把麵团烤熟。大型 的烤炉需要適当的控制火候,以便烧红却不烧黑炉壁。 所以晚上烧炉,早晨烤饼,视当時常见的状况。 1.百姓以恶行和说谎来取悦王室人员。7:3 ●「首领」:原文是「王子们」。君王与王子们代表整個王室。 2.展開一個政治阴谋,利用宴饮的机会谋杀国王。7:4-6 ●「他们都是行淫的,像火炉被烤饼的烧热」:意思就是他们都是 色欲旺盛、欲火焚 身,有如烤炉被烤 饼师傅烧热。 ●我们「王」:指的可能是「比加」或「撒迦利亚」。 ●「因酒的烈性成病」:很可能是指「因毒酒而成的病」。祭司 懂得药性,是早期以色列人的药师。不 過这里并不一定是指「药酒」。 ●「亵慢人」:「反叛者」。 ●「拉手」:「联手」。 ● 7:6 形容谋叛者心中犯罪的念头变成激情,在他里面如同火烧 。又谋叛者的埋伏等待時机成熟,像烤饼的人整夜等著烤炉烤热 ,到了早晨终於時机成熟,出现一個火热而適合烤饼的烤炉。 ●这里的背景是一個政治叛变,意图叛变的人籌画周密,等待時机 利用王室宴乐的机会,趁机用酒把王与首领们灌醉然后杀掉他们。 3.整個叛变事件的参与者也有如火炉,烧灭他们的领袖与国王,而他们 的君王即使遭遇危险,仍然没有人求告耶和华。 7:7 ●「众民」:直译是「他们全部」,应該是指密谋叛变的人。 ●「官长」:原文是「士师」。 ◎最后的结论很短又有力。在这样混亂的日子里面,他们的君王还是 不理会耶和华。可以想见这些君王很早就不把耶和华当一回事,专 心透過阴谋与权力来巩固或取得王位。 (三)错误的国际外交政策 7:8-16 1.以色列人与外邦人混杂,被外邦人欺负还不自觉。7:8-9 ●「攙杂」:指「把油和麵粉和在一起,做成可以烘制麵包的麵团」 。原文的時态显示这是以色列人叫自己与列邦攙杂。 ●「有翻過的饼」:一面烤焦、一面不熟的饼。表示以色列的外交政 策相当不成熟。 ●「外邦人吞吃他劳力得来的」:以色列的最后二十年中,大小战争 使他们要向不同的国家缴纳巨额的 贡款,使得财富流入他国。战争也 使国内男丁锐减。 ●「劳力」:指「体力」,也包括「生殖力」(包括人、动物与植物) 、「生命力」。 ●「头发斑白」:可指人的头发班白(苍老、生命力流失)或食物上 长霉。 ◎这里描述以色列人因为外交策略错误导致的严重問题,一方面国力 被外国吸取,自己剩下的又长霉腐化了。以色列人本应是神的选民 ,与列邦不同,成为列邦的榜样与祝福。而他们竟选择与列国完全 混杂,四处投靠强权,放弃自己的独特地位与使命,导致悲惨的下 场。 2.以色列人因为骄傲,所以及使在外交上吃了苦果,也不归向耶和华。 7:10 3.以色列人无知的周旋在埃及与亚述两大国之间,神要惩罚他们。 7:11-12 ●「无知」:原文是「无脑」、「无心」。 ●「必按他们会众所听见的惩罚他们」:很可能应該译为「我要按他 们盟约的报告来惩罚他们」。 应該是指与亚述订立的盟约。 这种盟约除了要赔巨款之外, 也包括要接受亚述(战胜国) 的偶像,这样的行为形同背叛 耶和华,当然要被惩罚。 ◎以色列朝廷分成亲亚述与亲埃及两派,米拿现亲亚述( 王上 15:19-20 ),比加亲埃及,何细亚则交替投靠这两国( 王下 17:4 )。 4.以色列人離弃神必遭祸,神虽然要救赎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却对神 说谎,抗拒背叛神。所以上帝要杀死他们的首领,让埃及人讥笑以色 列人的遭遇。13-16 ●「離弃」:「定意的偏離」、「刻意的躲避」。 ●「违背」:「不服权柄」、「公然挑战权威」。 ●「救赎」:指用钱换取货物或人。出 15:13 则用此字来描述出埃及 时神的举动。 ●「在床上呼号」:这不是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呼求的正常举动。 ●「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聚集」:七十士译本是写成「他们为求五谷新酒 割伤」。这是关系巴力宗教的一种仪式 ,遭遇旱灾在巴力祭坛前祈求時,祭司 会用刀割伤自己(跟台湾的乩童相似) 。参考 王上 18:28 。 ●仍然「悖逆」:「遠離」,与「寻求」与「归向」相反。 ●「却不归向至上者」:直译是「却归向非神」。 ●「归向却归向非神」:「归向」是「转向」的意思,这里是指以色列人 转向埃及或巴力,却不转向耶和华。 ●「翻背的弓」:应該是指「没有弦的弓」或「弦放松的弓」。用这种弓 ,射手再怎么厉害都没办法射准红心。 ●舌头的「狂傲」:直译是「愤恨」,这里是指「咒骂」。可能是指首领 咒骂发预言的先知。 ◎以色列人对神是「躲避」、「背叛」、「说谎」、「虚伪」....,即使 偶尔有「回转」的举动,也是转向非神(强权或巴力),这叫等待赎回 以色列民族的耶和华神情何以堪呢? 四、无可避免的审判 8:1-14 (一)因为以色列人违约、干犯律法,所以敌人要如鹰来攻打以色列人,虽然以 色列人临灾难前表示要悔改,还是没有用。 8:1-3 ●「角」:原文是单数的「角」,表示上帝是命令一個人吹角。七十士译 本与亚蘭译本第一节前有「先知阿!」一词,表明这是上帝命 令何西阿吹角。 ●「鹰」:速度快又准确的空中猎食者,也被以色列人当成是不洁的飞禽 利 11:13 ●「丢弃」:「弃绝」、「割断」。此字表示关系的断绝,常用来指耶和 华弃绝罪人,现在却用这個字来说明以色列人弃绝「良善」 。 ●「良善」:与 6:6 的「良善」不同,指的是「好东西」、「福份」。 在何西阿书中指的是以色列人蒙拣选的身份,以及跟随著这 个身份所带来的一切好处(包含平安、得保护、得雨水.... )。 ●「丢弃良善」:「弃绝福份」,这是一种讽刺性的说法,以色列人当然 追求福份,只是他们弃绝与神的圣约,那等同於是弃绝 他们希望拥有的福份。 ●「仇敌」:可能指「耶和华」或「敌国」。在当時,破坏合约的那方被 称为「仇敌」,遵守合约的则被称为「朋友」。 (二)耶和华要审判「撒马利亚牛犊的罪」。8:4-10 1.以色列人自己立君王首领,没有经過神。又为自己制造偶像,神要消灭 这偶像。8:4 ●本来以色列的君王跟附近国家的君王自认为是神或半神半人的存在不 同,以色列立王的制度是透過神拣选的先知选立、祭司认可膏立,他 们接受祭司的膏立之后,必须与耶和华立约,要做耶和华的民 王下 11:17 。也就是因此君王执政出問题時,先知与祭司可以責备 他们離開当初所立的约。不過以色列这時,君王只不過是为了自己的 政治权力而存在,君王权位的取得,也常常是透過政变等不法的手段 来取得,跟耶和华无关了。 ●不「认」:「认识」,「跟他没有关系」。 ●「剪除」:指的是「偶像」被剪除。 2.上帝已经丢弃以色列人所造的牛犊,并且向拜牛犊的人发怒。以色列人 既然可以盲目到拜假神,那所求的必然徒劳无功,所求的丰收一定不可 能应验。8:5-7 ●「撒马利亚的牛犊」:以色列国的金牛犊是设在「但」和「伯特利」 。所以这里的「撒马利亚」应該是「以色列」 的代名词。王上 12:26-33 ●「牛犊」:原来是担任巴力的坐骑,有時候为了表示巴力的缺席,祭 坛上就只出现牛犊。后来的人就连牛犊也一起拜了。 ●「到幾時方能无罪呢」:这是一种哀歌形式的感叹语,意思是「他们 真的会有无罪的一天吗?」、「他们要犯罪 到何時呢?」。 ●「匠人所造的」:前提是「人不可能造神」,牛犊既是匠人所造,当 然不可能是神,所以会被真神打碎。 ●「他们所种的是风,所收的是暴风」:也有可能可以翻译成「他们在 风中撒种,在暴风中收割」。 这样与下文似乎比较吻合。 ◎以色列人既然看不出来人造的东西不会是造物者,所以整個思想体系 就混亂了,有如在风中撒种的人一般,结果当然是一场空。 3.以色列人的外交现状就如上文所说,迈入被人吞吃、日渐衰微的境地。 8:8-10 ●「好像人不喜悦的器皿」:直译是「像无用的器皿」,意思是破碎、 无用等待被抛弃的器皿。意思是以色列国 国力不振,在外交场上无足轻重。 ●「独行」的野驴:「任性走自己的路」。 ●「野驴」:与「以法莲」谐音。这种动物身躯矮小,力气大、奔跑速 度快,脾气固执古怪,不喜合群。通常由一只公驴、幾只 母驴和所生的幼驴组成一個家庭。很少有两只公驴可以一 同生活。这里的意思是以色列有如野驴一般,孤独不驯, 也不受列国喜爱。 ●「朋党」:直译就是「情夫」。 ●「贿买」:指的是何细亚杀比加王窜位之后,立刻向亚述称臣,进貢 巨额黄金。因为要徵集巨额的貢款,搞得国内民怨沸腾、 经济日渐衰微。 ◎指以色列好像失去吸引力的妓女,在列国(情夫)间被当成是无用的 、不具吸引力的东西。他们好像愚蠢倔强的野驴,没有同伴,还要靠 钱才能买到情夫。 (三)以色列与犹大不理会神的律法、忘记耶和华,依靠自己的坚固城池,神 要追讨他们的罪孽。8:11-14 ●「祭坛」:是献祭的地方。 ●「万条」:「无数的」、「重要的」、「伟大的」。希伯来人习惯用巨 大的数目表示品质的优越。律法当然没有万条,这里就表示 「重要的律法」或「伟大的律法」的意思。 ●「毫无关涉」:「奇异的东西」、「异教」、「外国人」。这里是表示 以色列人不把律法当成一回事。 ●「自食其肉」:指的应該是平安祭。利 3:11-17 ●「他们必归回埃及」:指的是被掳或逃亡。何 9:3 11:5 这個审判也表 达神要逆转他对以色列的救赎(出埃及),让以色 列人回到与上帝无关的历史原点。 ●「坚固城」:具防御价值的城市。 ◎「写了律法万条」:可见当時「律法」已经成书了,而且广为流传。 ◎当時一般平民百姓并不懂文字,也不可能有书籍,都必须靠祭司来教导 律法,祭司一失职,百姓自然以为律法与自己无关。 五、毫无喜乐的节期 9:1-9 ●这段记录的背景是西元前733年以后的一個秋收的庆祝场合,这個「收割节」 、「住棚节」也称为「耶和华的节期」( 利 23:39-43 ),以色列人要在耶 和华面前欢乐七日( 利 23:40 )。以色列人通常聚集在打谷场庆祝丰收, 他们饮酒、跳舞、大肆庆祝。到这時候应該也包含了杂交等淫亂的庆祝方式 。这段记录混合先知的讲章与听众的反应。9:7 (一)先知呼吁以色列人不要像外邦人一样狂欢庆祝收割节。9:1 ●这段应該是先知进入收割节的庆典中劝告以色列人不要像迦南民族那样 酗酒、跳舞、淫亂的庆祝收割。 ●「喜爱」赏赐:不只是喜爱,而是「做爱」。 ●喜爱「赏赐」:「妓女的夜渡资」。 ●「谷场」:晒谷、打谷的空地,通常位於城门口。收割的季节,男人在 谷场上工作、睡觉,处理收获的农作物,并且保护谷物。因 此常有妓女到谷场讨生活。 ◎先知呼吁以色列人不要狂欢庆祝的原因,是因为以色列人道德败坏,且 即将遭祸。这样的呼吁背后其实怀著希望以色列人认清他们处境,进而 悔改归向神的目的。 (二)先知预言饥荒与被掳,整個节期的仪式不是消失就是不蒙神悦纳。9:2-4 ●「谷场和酒榨都不够以色列人使用」:并非丰收到处理出產的地方不够 用,而是指谷场和酒榨所產出的 不够以色列人使用。 ●「缺乏」:原意是「欺骗」。表示人来到酒榨,以为一定会有新酒,不 過却找不到,於是感觉好像被酒榨欺骗一样。这是表达失望 的意思。 ●「耶和华的地」:指的是以色列人目前所住的「应许之地」。 ● 9:4 中提到的应該是以色列人被掳前的状况。 ●「奠酒」:参考 民 15:5-12 、 出 29:38-41 ,就是把酒倒在地上, 象徵献给耶和华。奠酒的份量大约是四分之一加仑。这里指 的应該是秋收节的奠祭,由於这种祭礼已经跟巴力信仰混合 了,当然不蒙耶和华悦纳。 ●「居丧者」:原文是「邪恶」,这里指的是「偶像崇拜」。 ●「居丧者的食物」:指的是居丧的人献给偶像(或死者)的祭物,然后 自己食用。亦即这是「献给偶像或献给死人之后自 己食用的食物」,这当然被耶和华恨恶。 ●「耶和华的殿」:翻译成「耶和华的居所」比较適当,因为北国没有圣 殿。 (三)先知预言未来耶和华的节期是充满死亡、荒芜、惩罚与报应。 9:5-6 ●「收敛」:「聚集」的意思。 ●「摩弗」:埃及的一座城市,位於尼罗河以西,開罗以南20公里,以 金字塔闻名於世,是当時埃及的政治与宗教中心。何西阿 就是以摩弗的金字塔(埋葬人的中心)为比喻的重点。 现代翻译为「孟斐斯」。 ◎ 9:5 中,先知质問百姓,当他们被掳到亚述去的時候,再遇到住棚 节時,他们能怎么做呢?百姓当然不能怎么做,只能沈默以对罢了。 ◎以色列人逃避灾难,即使躲到埃及,也只是死在埃及罢了。他们的一 切美物与财產都将荒芜。 (四)先知预言降罚与报应的日子临到,百姓因自己罪恶的缘故,却认为先知 说的话不值得一听。甚至要围捕与耶和华一同守望以色列的先知。以致 先知叹息以色列像基比亚的事件一样深深的败坏,耶和华终必追讨他们 的罪孽。9:7-9 ●「愚昧」:说话愚昧,不值得一听的意思。 ●「狂妄」:「疯癫」的意思,无理性又不可靠。 ●「以法莲曾作我神守望的」:应該译为「以法莲啊!那位守望的是我神 的使者」或「先知是与我神同做以法莲的 守望者」。 ●「守望的」:「守望者」,职責就是在守望楼儆醒守望。许多先知都是 把自己的职分当成是「守望者」。耶 6:17 、 结 3:17 。 ●「在他一切的道上作为捕鸟人的网罗」:应該是以法莲在先知的道路上 作为网罗要捕捉先知。 ●「神的家中」:指的是「整個以色列国」。 ●「基比亚的日子」:指 士 19:1-21:25 的事件。其败坏是出埃及到现在 都没有行過、没有见過的。士 19:30 基比亚事件 导致便雅悯支派幾乎全部灭绝,这也暗示以色列的 命运将「近乎灭绝」。 六、腐坏了的果子 9:10-9:17 ●这段经文的背景,应該是何细亚王的末期,以色列即将亡国的前夕。 (一)耶和华怀念以前与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日子,以色列人后来却变成可憎恶的 偶像崇拜者。9:10 ●「葡萄在旷野」:葡萄本来就不生长在旷野,所以在旷野遇到葡萄树, 就是「意外的惊喜」。 ●「无花果树上春季初熟的果子」:无花果要到夏天才成熟,所以春天看 到无花果树的果子,就是「意外的惊 喜」。 ●「巴力毗珥」:位於约但河口东北约十六公里,在 民 25:1-9 中记载以 色列人走到此处,扎營在什亭。摩押女子来引誘以色列 人向巴力献祭,参与巴力崇拜的性交大会,引起上帝的 愤怒,用瘟疫杀了两万四千以色列人。 ●「可羞耻的」:「巴力」在圣经的别名。 ◎这一节有如丈夫想起初恋的美好,而现今妻子却跟情夫跑了,失望、沮 丧透顶的心情。 ◎以色列人拜巴力之后,变成与巴力没有分别,是可憎恶的。 (二)以色列人拜巴力的结果,就是荣耀離去,无法生育、没有后代。9:11-13 ●「不生產,不怀胎,不成孕」:简单的说,就是「绝后」。崇拜生殖神 的下场居然是「绝后」。 ●「推罗」:应該是抄本問题,七十士译本翻译成「狩猎」。 ●「我看以法莲如推罗栽於美地」:译为「照我看,以法莲已经将自己的 儿女交给狩猎的人」。 (三)何西阿祷告求耶和华使以色列人「胎坠乳干」(无法生育)。9:14 ◎这個祷告很奇怪,何西阿祷告是求神执行「不育」的惩罚。看起来好像 何西阿比其他先知残忍,不为以色列代求。不過也许我们可以想成是何 西阿已经看清楚惩罚无法避免,至少不要把这种惩罚带给无辜的下一代 。所以他求耶和华断绝以色列人的生育力,算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唯一 能为以色列人求得的好处吧! (四)耶和华要因以色列人的恶将以色列人赶出应许之地、并且将无法生育、绝 后。9:15-16 ●「吉甲」:这是巴力崇拜的中心,位於耶利哥城北部。 ●「我地上」:也可以翻译作「我的家」。暗指以色列如淫妇被赶出夫家 一样的被赶出应许之地。 (五)结论:上帝要弃绝以色列,以色列人必然漂流在列国之中。9:17 ●「听从」:「听取并跟从」。 七、无用的王与宗教 10:1-8 (一)以色列越富裕,就越崇拜偶像,这样心怀诡诈的罪,耶和华如今要追讨 了。上帝要毁灭其祭坛、柱像。10:1-2 ●「以色列是葡萄树」: 耶 2:21 赛 5:1-7 ,是耶和华栽种的。 ●「心怀二意」:翻译为「心怀诡诈」比较適当。 (二)以色列人的君王没有用,登基立约的時候说谎起假誓,结果全国百姓都要 跟著一起遭灾受罚。 10:3-4 ●「我们没有王」:原文前面有「看阿,现在」。 ●「我们没有王,因为我们不敬畏耶和华。王能为我们做甚么呢」:可能 是当 时的 俗语 。 ●「立约」:当日新王登基時,他要与民立约,保证按照耶和华的心意来 秉公行义。撒下 3:21 这個约(宣誓)在君王不执行的状 况下就变成说谎、起假誓了。 ●「田间的犁沟」:是当時耕种的灌溉系统。 ●「苦菜」:「毒草」。 ●「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毒草生在灌溉系统中,那所有的田都要 长满毒草了。意思就是君王的罪要延祸 百姓。 ◎目前,我们的政治领袖,或者是教会中的领袖,是否在宣誓時也是「立 约说谎言,起假誓」呢?我们的领袖(或者我们自己就是领袖),是不 是导致自己所领导的人跟著我们遭遇不幸的下场呢?当時,以色列人不 敬畏耶和华,跟他们的君王有相当大的关系,虽然以色列人也不是不用 负責任,但领袖的責任是否更大一些? (三)先知预言以色列人的牛犊偶像要被带到亚述献给亚述王,要如大水里的木 屑一样,一下子救被冲不见了。祭坛也要被毁灭,神的审判临到以色列人 。10:5-8 ●「惊恐」:有「寄居」、「寄居者」的意思,也有「使....兴奋」的意 思。这句话可以指「以色列人因伯特利的牛犊兴奋」或「牛 犊将成为寄居者(被掳)」。 ●「荣耀」:很可能是指铺在牛犊身上的金叶子。何细亚時代因为要向亚 述缴重税,可能把牛犊身上的金叶子都刮下来。 ●「悲哀」:「哀悼」的意思,这個词原先是用来指百姓哀悼巴力的死亡 (旱季的時候),现在则是用来哀悼牛犊的荣耀離開。 ●「带到....作礼物」:指的是战败国的偶像被带到战胜国当成貢物,表 示战败国的神明次於战胜国的神明,所以战败国 的神明也要向战胜国的神明称臣。 ●「计谋」:「商议」、「计画」,原文也可以读成「用树干造成的偶像 」,两者解释都可以通,或者何西阿根本就是一语双关。 ●「撒马利亚,她的王」:指的不是何细亚王,而是指「牛犊」,牛犊有 如是撒马利亚的王一样。 ●「沫子」:「木头碎渣」、「木屑」。 ●「水面」:「众水」、「大水」。 ●「水面的沫子」:「水里的木头碎渣」,当然一下子救被冲走了。 ●「邱坛」:「高处」,是迦南宗教的专有名词,位於高地,上面有祭坛 、石柱和树荫。这里是用来敬拜巴力用的。 ●「大山....遮盖....小山....」:指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审判中没有荫庇 ,无处可逃,所以宁可被山压死,也 希望能稍稍躲避耶和华的震怒。可参 考 赛 2:10 路 23:30 启 6:15-16 也有类似的记载。 ◎虚幻的偶像终究是没有意义的,以色列人敬拜顺从自己的欲望,敬拜虚 幻的偶像,导致自己的羞辱。虚幻的东西当然会如水里的木头碎渣被冲 走。問题是,我们是否也敬拜著一些虚幻的东西?让这些虚幻的东西导 致我们无法敬拜独一的真神,终究为我们带来羞辱?金钱、权力、名声 、爱情、物质....都可以是现代的金牛犊。 八、恶贯满盈 10:9-15 ●这段应該是发生在西元前723与722年之间。其中的战争用未来式宣布。 (一)以色列人常常犯罪,并且以为惩罪的战争不会临到自己,所以神用战争来 惩罚他们。10:9-10 ●「基比亚的日子」:指 士 19:1-21:25 的事件。其败坏是出埃及到现在 都没有行過、没有见過的。士 19:30 基比亚事件 导致便雅悯支派幾乎全部灭绝,这也暗示以色列的 命运将「近乎灭绝」。 ●「曾站在那里」:应該是「停留在那里」、「坚持著同样的态度」。 ●「我必随意」:「我必按我的意念」,七十士译本作「我必来」。 ●「两样的罪」:「双重的罪」(以前的基比亚罪行与现在的基比亚罪行 )。 ●「列邦的民必聚集攻击」:就像当日以色列各支派聚集攻击便雅悯支派 一样。暗示以色列也将遭遇灭族之祸。 ◎我们也常常忘记神会用战争惩罚罪恶,我们反战、不希望战争,就蒙住 眼睛以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忘记神的公义属性。这段经文正好可以提 醒我们。 (二)以色列人本来如经過训练的母牛,神要带领他们工作,要他们用合宜的 方法耕种,開垦关於神知识的处女地,以收割慈爱与公义。10:11-12 ●「驯良」:指受過训练,可以服劳役的。 ●「喜爱踹谷」:也是指以色列像受過训练的母牛犊,喜欢帮人工作。 当然,工作時也可以吃谷子。申 25:4 ●「我却将轭加在它肥美的颈项上」:可能是抄本的問题,译为「我要 将美好的轭加在他的颈项上」。 可能比较好。 ●「拉套」:「套上轭」,被指挥来工作的意思。 ●「为自己栽种公义」:直译是「为自己用正确合宜的方法耕种」。 ●「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時候;你们要開垦荒地」:七十士译本作「 开垦知识的处女 地,并要寻求耶 和华」。 ◎工作本来不是一件坏事,能够做自己应該做、而且有能力做的事情是 一件美事。如果能在神计画的工作中追求公义、享受慈爱、认识神, 那是神的恩典。 (三)然而以色列人却倚靠自己的武力,耕种奸恶、收割罪孽,吃谎言。所以 上帝要用战争来惩罚他们,灭绝以色列王。10:13-15 ●「奸恶」是「公义」的相反,「罪孽」是「慈爱」的相反,「谎话」 与「神的知识(真理)」相反。 ●仰赖自己的「行为」:应該是抄本問题,七十士译本译为「战车」。 ◎亚哈王時代,以色列有两千辆战车,是当時附近国家中拥有最多战车 的。西元前722年,亚述王攻陷撒马利亚,还掳获了五十辆完整的战 车。 ●「保障」:指「堡垒」或「坚固城」。 ●「沙勒幔....拆毁伯亚比勒」:应該是当時人熟悉的战役,不過目前 我们无法考据这场战役的状况。 ●「将其中的母子一同摔死」:古代战争中并不罕见的屠城灭族手段。 ●「伯特利必使你们遭遇如此」:可以翻译为「願他使你们在伯特利遭 遇如此」。 ◎我们是否也常忘记神是造物者,是我们的依靠?即使其他次要的条件 都很好,却失去上帝的保护,还是会遭遇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处於 安逸日子中的我们,能体会领悟吗? 九、不能舍弃 11:1-11 ●本段用父子之情来描述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 (一)上帝由埃及召出以色列,视之如子,用宽容慈爱的方法教导以色列人。 不過上帝越招呼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却更離開上帝,去向巴力献祭、 敬拜偶像。11:1-4 ●「年幼」:指「出生到青年」这段時间,并非指孩童。此字的重点是 这個時候的人还不能自立,必须依靠父母。 ●「我爱他」:原文的時态表示这是「我已经爱他」。 ●「召出」:「呼召」、「召集」,也就是「拣选」的意思。 ●「先知越发招呼他们」:原文是「他们越发招呼他们」、七十士译本 是「我越发招呼他们」。此处以七十士译本 的内容较为可能。 ●他们「越发走開」:原文是「从他们的脸」,七十士译本作「越发離 开我的面」。此处应該是抄本問题,七十士译本 的内容比较可能。 ● 11:3 用的是父亲教小孩子走路的景象,小孩跌倒受伤了,父亲就立 刻抱起小孩,由父亲来醫治他。这部分也可能暗指出埃及以来,以色 列人跌跌撞撞学习作耶和华子民的历史。他们不断的犯罪跌倒,神不 断的在惩罚后施恩醫治。 ●「慈繩」:原文是「人的繩」,不過意思的确是「慈爱的繩」。 ●「慈繩爱索」:用的应該还是教走路的景象,父亲用繩子牵引学走路 的小孩,慈爱的希望他能够学会走路。 ●「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很可能 是抄本 的問题 ,译为 「我怀抱他们、偎贴在自己面颊上,我俯下身子喂养他们」(现代中 文译本)。 ◎这一段文字表明慈父怎样温柔怜爱又细腻的教育、喂养他的小孩,而 他的小孩却转去不理会父亲。其中对神的爱的描述,实在令人动容。 (二)因为以色列人不归向上帝,就要遭遇战争,家破人亡,且终於臣 服於亚述国、归回埃及。11:5-7 ●「必不归回」:是抄本問题,应該是「必归回」。可参考 11:11 ●「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也可以译为「他们的王必到亚述」。 ●「毁坏门闩」:直译是「使他的夸耀变成虚弱」。 ●「把人吞灭,都因他们随从自己的计谋」:直译是「吞灭他们自己 的计谋」。 ● 11:7 原文意义难明,比较好的翻译可能是「但我的民偏要背道離 开我,他们向巴力呼求,他却不能解救他们」。 ◎ 路 15:11-36 耶稣所说浪子的比喻跟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浪子执意 要離開父亲,结果就被严苛的主人管辖,做污秽的工作。以色列人拒 绝慈父,结局就是接受其他暴虐帝王的统治。 (三)但是耶和华爱以色列人,所以不忍弃绝他们,因此以色列人不至於完全 毁灭,而且终将归回本地。11:8-11 ●「押玛」、「洗扁」:参考 创 10:19 创 14:2,8 申 29:23 与所多玛 、蛾摩拉并列的罪恶之城,最后被完全毁灭。 这些城邑现在可能是淹没在死海南端。 ●「回心转意」:「翻转過来」、「倾覆」,这里指的是「神的心意完全 改变」。 ●「我的怜爱大大发动」:直译是「我里面的怜爱大大激动起来」。 ●「发动」:因激动而发热。 ●「圣」者:「分别出来的」、「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神怎么能够因为怜爱停止自己的公义惩罚?这点我们不清楚。但何西阿 书適時的加上解释:他能够这样「转意不发烈怒」的原因,是因为他是 神,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所以有些人难以明了的事情, 神可以做到。 ◎本来不是很能理解上帝为何要搬出「自己与人的差异」这么重的话来描 述「自己不在怒中临到以色列人」的决定。后来在讨论中发现,原来我 们不够了解以色列人「偏要離開上帝」的严重性,也不够了解这样的行 为会导致上帝怎样难忍的愤怒,以致除非他是神,否则他没有办法「转 意不发烈怒」。 ● 11:10-11 指的应該是末日的状况。 ●「从西方」:直译是「从海」,也就是泛指以色列国的西边。 ●「急速」:表明敬畏之情。 ●「雀鸟」、「鸽子」:用来表明归回的迅速。 ◎这段提到神内心的挣扎(很令人讶异,先知用拟人法写出来的,的确是 「挣扎」)。因为有爱,所以挣扎。依照圣经的规定 申 21:18-21 逆 子应該处死,所以以色列人本来就应該如「押玛」、「洗扁」被毁灭。 然而神却定意把百姓由分散的各国中急速的召回来。当然,由历史看来 ,以色列人还是经历了重大的「惩罚」,而至终,以色列也神奇的复国 了。当然,这個「召回」的预言是否已经完全应验,我们并不知道,不 過看起来神的转意还是兼顾公义,而且的确是实现了其应许。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