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指望的门(何二2~三)

【返回上级目录】

第二章 指望的门

(何二 2~三)

「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何二 I5)

在这个段落里面,我们见到先知的经历非常引人注目地浮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见到这经历在他对他百姓的罪的认识上所造成的影响。我们一开始在第二节读到:「你们要与你们的母亲大大争辩,因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这并不是何西阿对儿女论到歌篾时所说的话,而是神论到这个国家所说的。先知在此正在传讲的,是神给以色列国的信息,所传达的语句却是他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及他所经历过的忧伤所造成的结果。他否认歌篾与他的关系,并将她逐出,这么作与神对祂百姓的严厉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到了14节,出现一个新的语调。忽然之间,我们就从严厉的语句进到异常柔和的语句了。请看其中的一些句子「我必劝导她领她到旷野,对她说安慰的话」「她从那里出来,我必赐她葡萄园,又赐她亚割谷(译按:英译『遭难之谷』)作为指望的门;她必在那里应声,与幼年的曰子一样」「你必称呼我伊施(就是我夫——与妻子的关系),不再称呼我巴力(就是我主——与主妇的关系)」……「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这是新的语调。到目前为止,何西阿从他自己痛苦的经历中,已经认识了神的痛苦;经由他自己与歌篾的关系,何西阿已经知道神要严厉的必须性与无可避免。但如今,有了全新的语调,出现了恢复的语气。现在,他将要受命采取行动,这行动将会以他自己的经历来诠释。

这样,我们就有两件事要思想:第一、神的启示;第 二、它给何西阿的解释。

神的启示可见于这句话:「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在这句话里面,有两个观念密接在一起,并且是彼此息息相关的,但那却是我们怎么样也不大可能会联想在一起的。这两个观念是什么呢?患难与指望!

我们并不常把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只有在一些例外之时候我们会说:「虽然有这患难,我们仍对最佳美之境充满盼望」。这句「虽然有这患难」,就承认了患难与盼望之间的冲突。盼望的意思是:我们期望能脱离患难。这里所宣告的,却把它们两个彼此连接起来。患难是盼望的理由:「遭难之谷作为指望之门。」

把神启示出来的,就是患难与盼望之间的这个连结。这也就是律法与恩典之间的关系。律法生出患难来,那是罪的结果;恩典则经由患难生出盼望。让我们分别思想这两个观念吧!

第一、亚割谷,也就是遭难之谷。圣经中三次出现「亚割谷」这个词语。头一次是在约书亚记,与亚干的故事有关。而且,我们由此可注意到亚干(Achan)与亚割(Achor)这两个字的关系(译按:希伯来圣经原先不标元音,这两个字就只有一字母之差),这二者的关系不单单是偶然的。「亚干」的意思是患难,而「亚割」则是遭难之意。这谷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参书七26 )。就是在那里,患难迅速而可怕地临到亚干,因为他与恶事妥协、并悖逆神而使全国遭难。

第二次出现在以赛亚书。以赛亚是与何西阿同时代的人,他把亚割谷与沙仑连在一起,作为那些寻求耶和华之人安息的所在。最后一次记载在何西阿书这里。是迅速审判之谷,遭难之谷,它就是因而得名的。亚割谷与沙仑连在一起,成为安息之处,羊群的圈、牛群躺卧之处,是那些寻求耶和华之人所得的福分。亚割谷,指望的神。虽遭患难,却转而开启一道指望的门;患难不久就引到平安之处与安息之所。

因此,我们所面对的伟大真理是:神对罪的严厉。患难为罪的结果,因着神的律法,患难是无可避免的。这整个宇宙都是如此构成的。钟斯(Stanley Jones)在他的巨著《每一条路上的基督》(The Christ of Every Road)上说:「我们并未破坏宇宙的定律,我们乃是在这些定律上面败坏了自己。」钟斯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从未破坏宇宙的定律,我们乃是在这些定律上面败坏了自己,结果就是患难。整个宇宙建立起来,以致无人能以逃脱那个后果。把你的手放在火中试试看,所尝到的痛苦就是患难,而你不能逃脱它。你并未破坏定律,却破坏了你的手。神所定的律支配着整个天地,若干犯了这律,就造出地狱来。

患难乃是罪恶与生倶来的必然结果。道路被堵塞了,被挡住了,找不着错误的爱人了,至终除了荒凉孤寂之外,无他。想想我们的主所说的那句话:「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灭亡」这个字的根本意思是「狭窄」。「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而生命却是「宽广」的。罪恶的道路是容易的,门是大开的,路是宽阔的。是的,确是如此!但要当心!要小心它!它是愈过愈窄的,直到生命变为粉碎与咒诅。那永远是一条罪恶之路。整个宇宙都是建立在那样式上的。生命的路是窄的,它的路确实是小的。要踏上生命的路,是需要经过剥夺的。这条路起初是窄的,但是注意:它愈过愈宽广,直入生命的汪洋。

我们如此听闻了恩典的乐音。随着罪恶轨迹而来的患难,乃是神的管治、神的律法、与神的恩慈的结果。如果罪没有给它的轨迹留下刑罚,会发生什么事呢?全然的毁灭。患难开启了盼望的门。因着患难的绿故,歌篾不久就要说:「我要归回前夫。」,当浪子把一切都挥霍掉,那地又遭到大饥荒时,患难就接踵而至。然后他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盼望的门为他开了。荒凉孤寂乃是回忆的机会,所以,神的管敎为人创造出盼望的门来:「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

但它是指望的门,这图画所说明的乃是责任。一道敞开的门;但是,除非我从它经过,否则它根本就毫无价值。 在那经由罪而临到魂里的阴郁、黑暗、与悲惨中,魂被带至人性赤裸之境,发现自己的贫弱。「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的雇工,我倒在这里饿死么?」是的,盼望之门通往父家的光与父亲的心中,但那是没有用的,除非我们穿过那道门,除非我们的意识强烈感受到那抢夺我们、毁坏我们的错误,否则是没有用的;「我要归回前夫」,「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

我们就这样来到何西阿受训的最后阶段。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认识了罪恶的性质,乃是伤害神的心。他已经赞同严厉对待罪恶的必要。而且,在他与神的交通中,他已经学会了那令人震惊的宣告:「亚割谷,患难之谷,乃是盼望的门。」他一定对此希奇不已。他自己生命中的悲剧,就是歌篾的不贞,将罪恶诠释为对那无限慈爱的神不贞。歌篾将自己与他割离了,而他在法律上已经不得不同意并任凭她走她自己选择的路;这就像神所作的一样。他了解那严重性,也同意那是无可避免的——因着罪的缘故。但这里却出现了新的声音。他听见了令人震惊的话语:遭难之谷乃是盼望的门。就着罪的性质伤害了神的心而言,那正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他能了解。从那随着罪恶而来的严厉来说,那也是他能明白的经历。但是当他听见这句话的时候:盼望不知怎么地经由患难而生出,他所面对的是在经历上一无所知的事。歌篾仍然流荡在外,歌篾仍在堕落,歌篾正在受苦。

如今,神以一个命令介入他的生命中,这是一个奇异的命令:「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她情人所爱的。」他立刻就顺服了,「我便用银子十五舍客勒,大麦一贺梅珥半,买她归我。」那个行动必然与他所有天然的感觉相冲突,但他却借着顺服学会了与神有关的另一个功课,并能 带入生命的一个新经历中。

那么,神给何西阿什么样的解释呢?我们在何西阿书中看见神的那一方面呢?关于这卷先知书中所启示出来的神,我提出四件事。第一、我发现当神的百姓不忠时,神就痛苦。第二、我发现神不能容忍或宽免罪恶。第三、我发现:虽然如此,神仍然爱人,尽管人仍然犯罪。第四、我发现:既是如此,神就寻找罪人,为要恢复他。这些都是我们基督徒信仰常常谈到的,发现它们闪烁并照耀在旧约圣经的这个篇章中,是十分奇妙的°

第一、当神的百姓不忠时,神就痛苦。我在这里说「神的百姓」,我指的是所有的人,因为一切都是祂的。这个真理在以西结的预言中清楚宣告出来了: 「世人都是属我的。」当人们不忠于祂的时候,神就痛苦。费伯(Trederick W. Faber)在他的诗歌中说出了一个深邃的真理:

「地上所有的忧伤,无处比天上更能感受。」

人的苦难,除了在神里面之外,无法汇集在一起,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在患难中,你在患难中,另一个人也在患难中——有三个人在患难中;但我们却不能把这三个人的患难摆在一起,而说所造成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患难两三倍。除了在神的心里以外,忧伤是无法加在一起的。祂感觉我的痛苦、你的痛苦,和他的痛苦。地上所有的忧伤全都在神的心里。在整本圣经中,可有任何一个句子, 比「神就是爱」(God is Love)更为崇高的呢?这个短句的英文只有三个字,每个字都只有一个音节,当神学家告诉我说,爱是神的一个属性时,我总是与他们争论。爱不是属性,而是所有属性的总和。一个人的特色之于他的性格如何,属性之于神的爱也是如何。祂就是爱。

创造是爱的行动,所有的律法都是爱的表彰。当被爱的人受苦时,爱永远是受苦的。我有时候会想:神的爱与我的爱之间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在这里。我爱,而我所爱的人如果对我不真诚的话,我就会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失去那个爱了。神的痛苦却不是那样,祂痛苦是因为那不再爱祂之人正在受苦。在我们的爱里面,有己的成分,在神的爱里却没有。耶稣在走向被钉十字架之途中时,哀伤的妇女为祂号眺痛哭,祂却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显露出祂自己伤痛的所在与其剧烈,并不是因为他们恶待了祂,而是因为他们恶待祂时,也正在伤害他们自己。当神的百姓不忠时,神受痛苦。人类所有的罪,正在使神受苦;人所自招的苦难,在天上最能强烈地感受到。

但是,第二,我也知道神不能容忍或宽免罪恶。为什么不能呢?理由总是跟我们刚刚所说的一样,因为罪正在使爱的目的废弃失效,并且造成痛苦。如果你能说服我相信神会轻轻忽忽地处理罪的问题,你就可以借着这个论点向我证明祂不是爱人类的灵魂的那一位。是因为罪对一个人所造成的毒害、摧残、萎缩、与毁灭,所以神绝不与它妥协。神审判罪恶的理由是:罪摧残并毁坏了神所爱的那些人。

这又引至第三方面的解释。我从这卷先知书中得知:尽管有罪,神爱依旧。多年以前,在英国有一个少年人,在主日学课堂上问他的主日学老师说:「神爱顽皮的男孩吗?」老师回答说:「不!祂当然不爱了。」哦!对一个男孩子这么说,是无意间亵渎了神!如果神不爱顽皮的男孩,祂就绝对不会爱我!莎士比亚(Shakespeare)说:

「当爱找到改变的理由而改变时,它就不是爱了。」

莎士比亚从哪里学到那个功课呢?除了把这位神启示出来的圣经著作之外,他无从学到这个功课。尽管有罪,神爱依旧。

因此,我们就来到最终的启示,也是福音的核心与精髓。祂打发何西阿去找歌篾,对他说:「照我所作的去行!」 祂寻找罪人,为要使他得以恢复。

『主阿!你有九十九只,难道还嫌不够?』

良牧答说:『我的这只离我达远飘流,路虽艰险,涉水拔山,我必前去将他寻回。』

祂寻找祂所爱的罪人。祂绝不与罪妥协。尽管有罪,祂爱依旧。然后就开始了天上伟大的行动,神伟大的壮举,来寻找那将自己与神隔离的罪人。哦!这乐音仍像过去这二十个世纪以来传下来的一样,并且在你内心唱说:「神那么爱世人。」

让我们细查这位先知受训之最后阶段的方法与价值,神说:「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她情人所爱的。」祂并不是说:「你去恢复她。」那是结果。祂乃是说:「你再去爱她。J那就使我们面临难题了。出于天然的自己是不可能那么作的,而且假装我们会那么作也是没有用的。马可吐温(Mark Twain)在他的作品《阿瑟王宫廷中的美国人》 (A Yankee at the Court of King Arthur)中,描写这个美国人认为国王应该了解他的百姓,所以让国王乔装为一般百 姓,在遭受蹂躏的乡间旅行。国王不知道那个阶层的人的行为举止,所以就称他的一个百姓为「流氓」。这美国人立刻纠正他,说他绝不可以这么称呼他们,因为他是他们所有人的弟兄。然后国王惊呼说:「弟兄?像他们那么脏的人?」那就是人的心。去,爱一个使你家庭破碎的妇人,而且是个淫妇。像她那么脏的人!我靠着自己的力量无法作到。如果我曾那么作的话,那是因为在我里面发生了某件事,使我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人性是无法作到这件事的。

何西阿顺服了,这是一个奇妙的证据,证明他是活在与神联合里面。东方的特色使这幅图画极为生动。留意一下当何西阿找到歌篾时,她的光景如何。他为她付了多少钱呢?十五舍客勒银子。他只付了半价!(半个奴仆的价格)这个女人已经沉沦得如此之深,只需付半价就可将她买回!再注意:「大麦一贺梅珥半」。什么是一贺梅珥半的大麦呢?正是一个奴隶一天所需的分量。所以他是以一半的价钱和一天的食物将她买回的。

然后怎么样呢?「我对她说:『你当多日为我独居,不可行淫,不可归别人为妻;我向你也必这样。』」这是用一段时间把虚假与真实剥离的训练。这是为要给她有时间可以重新评估,把事情想透。但他将她买回归他,并对她说:「我向你也必这样。」虽然你受到剥夺,我也受剥夺;你独居,将虚假与真实剥离,我也有分于这个剥离。这是柔和的爱所用之最后的方法。

然后又如何呢?这整卷先知书就是答案。其音调如凯归的乐歌一样,颤动、悸动、震动直到末了,显示出何西阿已经进入了生命与爱的最高经历。

「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罢!」他已经进入那个经历了。你无法向世上的人解释这件事。我不认为何西阿去找歌篾是因为爱她的缘故,我想那是因为神差遣了他。当我绝对相信:当他前去的时候,这爱又回到他里面来了。

我记得三十几年前,在北田(Northfield)与我亲爱的朋友司可福博士(Dr. Scofield)交谈。他告诉我一个小故事,从那时候开始一直深印在我脑海中。他当时正在谈论的,是关于基督徒事奉的动机,他和我都同意基督徒事奉的动机是神的爱,基督的爱。耶稣问西门说:「你爱我吗?」祂并不是说:「你爱这些人吗?」而是说:「你爱我吗?」在这个时候,司可福博士告诉我这个故事。当他在德州的达拉斯(Dallas, Texas)牧会时,有个女孩是他敎会里的一个肢体,当时正要出发往宣敎工厂去,在离去之前来向他告别。他对她说「小姑娘,我非常高兴你是如此爱这些中国人,甚至愿意为他们舍命。j她很快就回答说:「喔!司可福博士 !您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爱中国人,我完全不爱他们,相反的,我并不喜欢他们。」他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到中国去呢?」「我为什么要去?因为我爱我的主,而祂吩咐我要去。」七年以后,她首度休假回国,来到同一间书房,对他说:「司可福博士,您还记得当我要到中国去的时候,在这个房间对您所说的话吗?」他说:「记 得,我记得很清楚。」她说:「我告诉您说我一点也不爱中国人。司可福博士,当时我告诉您的是实情,但我现在爱他们了。我之所以去,是因为我爱我的主;但现在我爱他们,甚至不愿放假回家。」那就是原则了。你去!爱一个妇人。他就去了,把她买回来,把她放在隔离之地方,预备恢复的工作;而爱就渐渐地回来了。就这样,他在寻找、拯救的行动中触摸到神,他在他生命最深的喜乐中触摸到神了。

结束之前,让我们再提出一两点一般性的说明。第一、罪没有希望的门,罪人也不能打开希望的门。只有爱可以,只有爱!「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新约圣经这句话有极其惊人的深邃含义!

「遭难」这个字需要解释一下。我从何西阿书翻到约翰福音;在耶稣的事奉中,有一次,祂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然后,就在一会儿以后,祂又再一次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我现在心里忧愁。」(译按:英文trouble,同时有「忧愁」、「患难」之意),希望的门为我打开了。创造希望之门的患难,并不是歌篾或以色列人所遭的患难,而是神的患难,与神破碎的心。神的忧愁使希望的门得以敞开。因此,恩典不单可以与律法相通,与紧随罪恶而来的严刑相反;更是将它抓住、带着它、将它逐出,为犯罪的灵魂打开一条大道,可以回到神的心中与神的家中。

最后,注意一下神的启示,以及继起之职责之启示。谈到神的启示,只需提起一件事,那就是你常唱的:「惊人大爱!」如果我们对于神的爱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惊叹,求神赦免我们:

「震惊立在即稣所赐的爱前,哦!何等奇妙!」「惊人大爱,何能如此!」

这就是我们所唱的诗歌:

「爱既如此惊人,」

——哦!继续下去!唱完它——

「如此神圣,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神的这个启示,也是职责的启示。认识了神的所是,我们里面就得与祂相称。「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人若说他爱他的弟兄,却只是在理论上说说就满意了,他就是悖逆的人。这是具有攸关生死之重要性的。何西阿!你去找歌篾,并要爱她,像我爱这百姓一样。把你在我身上所看见的这些事,实行在你自己与人的关系上,当何西阿这么作的时候,他就更完全地了解神的心。

光知道神是爱,是不够的。我们若是知道了,祂就呼召我们,要我们在与人交往上活出与那爱相称的生活来。那正是乔纳失败之处。乔纳不愿到尼尼微去,因为他太认识神了。他绝对知道:如果他真的到尼尼微去传道,而尼尼微人悔改了,神就必赦免他们。他认识神,他知道神可能会赦免尼尼微,而他却不要尼尼微得赦免,他不要到那里去。但感谢神,因为耶和华的话再次临到他:「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乔纳。」耶和华的话此时可能正第二次临到我们当中某个人身上。你已经对这位神略有所知了;哦!去罢!去爱那不忠的男女,在外面的某个人,是你可以用半价和一天的食物买回来的,去爱他们,去服事他们,去买他们,去把他们召聚进来。去为某个不忠的人把你的生命倾倒;你将乘驾着你牺牲的翅膀,上升到与神的交通中,就像何西阿一样。

­­-- 摩根《何西阿书──神的泪影》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