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神的怜悯(何十一~十二1)

【返回上级目录】

(何十一~十二 1)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絶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何十一 8)

这里开始何西阿预言的最后的一部分。本卷书最后四章都在强调一个主题,就是神的爱。何西阿在北国以色列衰退堕落的黑暗时期中说预言,因着家中所发生的悲剧, 他被带进神的交通中,由于这个悲剧,也就是因爱而受创的悲剧,他能明白神的心意。我们从头到尾都明白这个事实,只是在这最后乐章中,它显得特别突出。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思想过在何西阿严厉指责的篇幅中,一些不同的要点,也听到先知不停的呼吁百姓归向神。而最后四章最主要的内容是神的爱。我已经说过了,这部分在预言中从头到尾都重复出现,可是来到转变性结尾时,这篇信息最伟大而奇妙的信息重点就放在爱的方面。

这几章的文学技巧非常吸引人,贯穿其中的是一个精彩的轮述。先知像神一样说话,换句话说,他是神的代言人。耶和华神透过他说话;然后他为自己说话。当然他是出于神的引导而说的,可是看得出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听得出是神的声音,然后是先知的声音。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整个行动的过程。何西阿做为神的代言人,为神说了四次的话,其中有三次,他插入了自己的评论。先知用低姿态来插入他所说的话,相对强调出为神所说的话。他与神之间没有不和谐之处,可是他心里的感觉却显明出来。他一边宣讲由神来的信息,一边却明显的讶异于自己竟能宣讲这信息,因为在他三次揷入自己的话语中,他全然为百姓认罪。神诉说祂的慈爱,先知惊讶之余插入,描述百姓所犯的罪。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轮述。神的话由第十一章开始,一直到第十二章第一节结束。接着先知突然为自己说话,由第十二章第二节开始,直到第六节结束。随即,由十二章七节到十一节,是神说话。然后,十二节一直到十三章第一节,何西阿发言。十三章第二节起,神继续说话,祂的话持续到十四节。接着,十三章十五节到十四章三节,我们再次听见先知的声音。十四章四节开始直到最后,神的声音结束了一切。

这就是轮述。先是神说话,接着是先知说话;神继续说话,先知也继续说话;神又说话,先知也说话;然后神的话结束了一切。从头到尾,神的话充满了爱的负担,而先知的话则满了百姓配不上这爱的感觉。我们可以意识到神圣的爱所发出的高亢音符,以及何西阿感受到罪而发出那种低沉的哀歌。

这个充满爱的信息由第十一章开始,至第十二章第一节结束。提到这些悖逆变节的百姓,耶和华神诉说祂对着他们的大爱;然后再回头诉说这个民族一开始就蒙爱,并追溯这段历史所展现出那爱的过程及行动。我们的经文中爆发出这样的呼喊: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絶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在这节经文中,我们可看到四个问题。然而,希伯来文圣经却有一点不同。我们读到: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絶你?」第二个「怎能」希伯来文圣经并未出现。接着,

「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第二个问题的「怎能」亦未出现在希伯来文圣经。翻译者加入这两个「怎能」纯是为了语音的优美,而我也不敢确定这样的修改是否有帮助。希伯来文圣经是这样写的: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呢?以色列啊,我该放弃你吗?」

这是第一个对句。

「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我该使你如洗扁吗?」

这是第二个对句。

押玛和洗扁是平原上的两个城市,所多玛和蛾摩拉被毁灭时,它们也跟着被毁灭。先知在这里不提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市,原因我们暂时不提。

当平原上那个幽暗的城市被毁灭时「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我该使你如洗扁吗?」洗扁是另一个因罪恶而被扫除的城市。接下来是一个伟大的回答。

「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这节经文的专门背景,含意极深。首先,我们来思想这些问题所蕴含令人惊讶的本质;其次,对这些问题的解释;第三,所宣讲出来的答案。

如果我们记得这位发言者,以及祂说话的对象,那么我们立刻就可看清这些问题惊人的本质。我们听见神一直地强调祂自己。我把圣经里每一个意指神的「我」用红笔圏起来°让我来读读由这个不停重复的「我」所开头的简短句子。

首先是肯定句:

「我爱他……   我原敎导以法莲行走……    

我抱着他们……我医治他们……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      

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

我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接着是问句:「我怎能舍弃你?」

最后是宣告:

「我必不……我必不……    我是神……是圣者…… 

我必不……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

看起来非常机械化,可是却让我们看见神的本质。请注意神提到祂的百姓所用的这些话里,含有大量的比喻。首先我们可以看见父亲的比喻。

「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我原敎导以法莲行走。」「我用膀臂抱着他们。」

这个意思是,我待他们如同褓姆一样。

「我医治他们。」

在这里可以看见为父为母的心——爱,敎导他们走路,喂养,医治。随后我们看见另一个比喻。不再是父亲,而是丈夫。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

如果我们记得这本预言书的前半部,我们就能明白这节经文的意思。何西阿明白它的意思。他曾被命令去爱一个伤透他心的女人,再把她带回家来。神借着丈夫的比喻说话。

「我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

之后,出现的或许是最动人的比喻。

「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在这些话中,神形容自己如同牧人一般。这是一幅牛群在夜晚回家的图画,经过白天劳累的工作,神举起它们的夹板,放松它们的两腮。因此,神一路启示祂自己;祂是父亲、丈夫、牧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被描述的这些百姓。有四个简短的句子谈到他们。「他们越发走开。」「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他们不肯归向我。」「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

在这里,这些人和他们的行为之间的对比非常鲜明。可以看得出来,神持续的爱他们,他们却藐视祂的爱。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借着约束人类行为的律法,而所有的律法就是公义、公平和公正的律法。照着律法的标准就是放弃他们,弃绝他们。如果有人心里抗议这样的声明,我要问这样的抗议是从那里生出来的?不必放弃他们的这种感觉是由那里来的呢?我必须说,当我看见这位充满爱的主,敎导他们走路,用温柔的照顾喂养他们,医治他们,成为他们的父亲、丈夫和牧人;再看看这些百姓,确实,持续而绝对的悖逆;我必须说只有一个办法来对待他们:放弃。可是我这种看法却遭来抗议。我再重复我的问题——为甚么会有这种抗议呢?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位神,就绝对不会抗议。基督敎有些副产品是我们生活中最精彩的东西。如果我们去的是神的光照耀不到人的地方,而获得的结果比我们的统计所显示的来得大;然后我们来到过去或现在的文明,诉说这个故事,他们却将神临到我们及改,我们整个人生看法的启示摒除在外,那么我们除了放弃这些百姓以外别无他法。

在这里我们可直接面对面碰到一些令人惊奇的事。神说:「我怎能舍弃他们呢?」他们离开我。尽管我为他们做了那么多,他们还是不认识我。我差遣先知到他们那里去,可是他们拒绝回转。他们下定决心要堕落。这些都是事实,可是「我怎能舍弃他们呢?」

甚么拦阻神的心施行审判,不管那是甚么,必定都是为了神不改变的心,因为我们听见这些话重复了三次:「我必不……我必不……我必不……」他们年幼时,我就爱他们,敎导他们行走,用膀臂抱着他们,医治他们,牵引他们回来,喂养他们;而他们过去背弃我,现在也即将背弃我;他们坚持要堕落;可是「我怎能舍弃他们呢?我必不……我必不……我必不……。」

那么是甚么拦住神的心呢?答案就在这节经文:「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是不是以色列有甚么特别之处使神说:「我怎能舍弃他们呢?」如果以我的眼光看以色列,我一定会说,绝对不是。不是以色列,而是神。然而我看到神里面有一份在以色列身上看不到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似乎已经褪色,甚至被除去。祂曾经看到这些可能性,祂一向如此。神总是看到人生的可能性,就是十字架的意义。不管我们对入性有甚么看法,神都认为值得为我们死。祂看见这个可能性,也看见以色列的可能性,看见那位蒙祂所爱,呼召出埃及,怀抱喂养的男孩的可能性。当我看着这些人时,我实在看不出任何可能性,你呢?这就是令人惊奇的事。因为神是神,所以祂看见我,也看见我的可能性;尽管我所有的堕落悖逆,藐视祂的爱,祂仍说:

「我不能舍弃你。我必不……我必不……我必不……!」

整个的秘诀就在下面一句话:「我回心转意。」这句话含意相当深远。表面的意思是转向、转交;可是使用时,这个指的是变动、骚乱。请听!神说我的心陷入混乱。我的心被激动到极深之处。我的心!再一次,祂说:「我的怜爱大大发动。」「怜爱」这两个字并没有忧愁或同情的意思。我有时候想,在我们所使用的词汇中,只有两个字能正确地传达它的意思,那就是安慰,不只是安慰的能力,更是安慰的行动。不只是同情和忧伤而已。那是因着同情和忧伤,而发出行动。「我的怜爱大大发动。」这句话看起来像是奇怪的字眼。如果我们回到第八章5节,可以读到:

「撒玛利亚啊,耶和华已经丢弃你的牛犊; 我的怒气向拜牛犊的人发作。」

现在祂却说:「我的怜爱大大发勤。」可是却不是同样的话。「我的怜爱大大发动」,也就是,深深地被激动;「我的怒气发作」,也就是使之燃烧。「发动」这两个字用在祂的怜悯上时,意指「感染」。「我的怜爱被惑染。」 然而,这里指的并非是狭意,而是我的怜爱抽搐,深深地被激动。有人说这是把神人性化了,用人的比喻来谈论神。我不反对,的确是这样,因为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把神呈现出来。只有当我们以祂指定的方式来思想祂,也就是把祂当成人时,我们才能明白认识祂。神成为肉身是祂对自己最后的诠释,从人的角度来对人谈论祂自己,使人能明白有关神的真理。在这里,神以人身的地位,宣告祂激动不已。「我的怜爱大大发动。」这就是祂无法放弃这些百姓的原因。在这里,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神的爱不只是情绪化的流露,感情外显会逐渐消失过去;这样的爱会变成一种痛苦,变成一个悲剧。斐伯(Faber)说得对:

「没有一个地方比天堂更能感受到地上的痛苦。」

约翰华生(John Watson),他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依安麦克兰(Ian Maclaren),是《菠妮荆棘丛林》(The Bonnie Brier Bush)这本书的作者。他有一次曾说到:「神是宇宙中主要的受苦者。」他说对了。这是受苦的神,祂受苦是因着祂的爱。这个爱在痛苦中,并非是因为祂所爱的人毁谤祂,而是他们中伤自己,折磨自己,蹭踏自己。神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神,我怎能放弃你们呢?

然而不要忘了,「怎能」这两个字说出了事情的困难。我怎能放弃你呢?单是公义就会说,悖逆接受惩罚是应该的;可是我怎能这样做呢?是怜悯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必不。」

现在请安静一会儿。神怎能说出「我必不」呢?请让我们倾听。「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连。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

在这里所有的头脑知识都要瓦解;这里有些事有点奇怪。我一直都在谈论祂的爱。祂所谈的却是自己一颗激动的心,以及受到极深的感动而发出的怜悯,而祂说我必不舍弃你们;这是甚么原因呢?是因为祂的心及怜悯吗?是的,可是继续读下去。「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我是「你们中间的圣者」。神道德要求的标准并没有降低。这位圣者可以充满了怜悯,并维持圣洁,因为祂是神,而非世人。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我们从何西阿书能读到的就是这么多了。虽非易事,却让我们充满疑问,希奇,承认自己实在不明白。似乎在这一页圣经中,以及整本旧约,神的荣耀不断的出现,可是从未很清楚地彰显出来。令人惊异神奇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公义及怜悯交织在一起。奇妙的是,先知的洞见让他能够写下这样的事。这一定是由启示而来的,否则就是能欺骗人心的最美丽的幻像。当神不顾我们的罪,说道:我怎能舍弃你呢?我的心受到激动,我的怜悯大大发动,但我是圣洁的;我怎能舍弃呢?可是当祂又说,我必不舍弃你,我必不,我必不时,我们面对的是全然属神的一些可能性。即使如此,这一定是个伟大的字眼,可以让我们的心颤抖、受激励。

可是圣经并没有停在何西阿书。何西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拯救。我不知道是由谁命名的,父亲、母亲,或者双方,都有可能;可是他们给这小男孩取名叫何西阿,这个名字中伴随着哭泣、叹息及欢唱。日子满足时,耶稣,祂的名字就叫做耶和华及何西阿来到世上。所以,在日期满足时,荣耀的光辉破云而出,完全彰显出来;而我们至少可以在耶稣身上看见,神如何的公正,并成为罪人靠着称义的对象。

这样成就的方法,何西阿并没有看见。在跟神交通中,他认识的事实是,神的性情似乎充满矛盾,所以他传讲这样的信息,发出这样的话语;可是最后,这位神荣耀所发的光辉及神本体的真相来到世上,在祂里面我们看见公义及平安共存,神是公正的以及是人靠着称义的对象。

透过祂,神公义的要求可以得着满足,这公义与我们性情原是相背的。透过祂,圣洁的荣耀可以持续;因为祂对人类的救赎并非是出于同情,以致看不见罪;而是一种能力,可以除去罪,释放我们脱离它的辖制。透过祂,蒙爱的入被赎回、复苏、更新。而闪耀在先知书中那震撼人心的光芒,焦点整个集中于耶稣身上。神对你我说:「我怎能舍弃你?我必不……我必不……我必不……。」

可是神怎么做得到呢?「因我是神,并非世人。」藉这耶稣,祂已为我们开了一条道路,使罪人可以面见祂的形像、荣形及旨意。这个福音照亮了整部何西阿书,它完满的光辉则闪耀在基督身上。

我们可以把历史的陈迹留在背后,而回到现实中。那就是神。祂为什么要提供赎价、救赎之道与更新之法呢?答案就是:「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摩根《何西阿书──神的泪影》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