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偶像及神(何十三2~十四8)
(何十三2~十四8) 「就是照自己的聪明制造偶像。」(何十三2) 「以法莲必说: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我一耶和华回答他,也必顾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树;你的果子从我而得。」(何十四8) 第一处经文引自耶和华神第三次的话。神第二次的谈话,重点是「迦南」以及先知插入的话,描述以法莲的罪,之后就是神第三次说话。整个谈话是一篇爱的信息,宣告仅管百姓有难处与罪愆,但爱最终将得胜;结尾是一个大挑战:「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接着就是保罗所引证的名句:「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呢?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呢?」且宣告说:「在我眼前絶无后悔之事」,这并不是说祂不在意为罪懊悔的灵魂,而是说祂下定决心复兴归向祂的百姓,且绝不后悔。 这个信息一开始就宣告他们的罪。「照自己的聪明制造偶像。」这是远离神之后所启示出来的宗敎行为。在前一个默想里(何四17),我们处理偶像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只稍作讨论,思考它的原因、过程及咒诅。 第二处经文引自神对以色列最后一次的谈话。先知在他插入的话中预先告知,神对这个犯罪的国家无可避免的审判即将临到,并呼吁这个国家归向耶和华。然后他再继续传讲神的信息,当他预告将来有一天指望之门及复兴成就时,他的讲章就停在一个希望的企盼中。那篇信息包含两个动作——神的行动及其结果。 首先,我们先简单地思想一下拜偶像的原因、过程及所引致的咒诅。 拜偶像的原因是甚么呢?在人类历史中,人为何会制造偶像呢?偶像是人性对宗敎呼召的一个虚假的回应。其原因是神的异象遭到遮蔽。 这是甚么意思呢?在拜偶像的事上,为何会出现这个原因呢?人类为何会制造偶像呢?这个答案非常明显。人类被造时,本质上就需要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每个人都将其生命力奉献给某样东西。亨利凡戴克博士(Dr. Henry Van Dyke)在他所写的支配的情感(The Ruling Passion)书中说道,每一种值得记载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支配的情感,可能是音乐、艺术、生意、亲人或家庭。他宣称这种支配的情感是人生命的泉源,如果我们要研究人的性格,便会进入一个神秘领域,直到我们明白支配的情感是生命的奥秘。我并没有完全引用作者的话,只提及整段文章很吸引人的精华。我个人则会把这段话前面「值得记载的」这五个字去掉。每一个生命中,都有一个支配的情感。人类没有这个就不能存活,就如手表的主发条若被取出,就无法走动一样。这就是拜偶像的原因。 现在请注意拜偶像的过程。「就是照自己的聪明制造偶像」这些话点明了他们制造偶像。当人失去了神的认知时,他们必须去制造一个神,他们就照着自己的聪明制造偶像。他们照着自己的想法,试着构思神的观念。我们可以从北国以色列的历史中找到一个例子,也就是何西阿传达神的信息的时期。他们的偶像崇拜是甚么形式呢?因着国家的分裂,所以偶像崇拜也分为两种形式。所罗门过世时,国家分裂为二。耶罗波安成为北国的王,罗波安为南国的王。耶罗波安为了政治的原故,设立一个新的敬拜中心。他并没有否认耶和华,可是却按着自己的聪明制造了一个耶和华神的像,那就是牛犊的意义。这是以色列拜偶像的第一步行动,是照着自己的聪明,制造出来的虚假的神的形像。 现在我们来到亚哈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无神的化身,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敬拜可以代表神的东西,而是用别的神来代替这位真神。这就是第二种形式:「照自己的聪明制造偶像。」 偶像崇拜的咒诅在其过程中是固有的。当人制造偶像时,他们制造像自己的偶像,结果招来灾祸。从诗篇一百十五篇可看出这点,在诗中诗人描述这样的偶像,以及敬拜他们的结局: 「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有鼻却不能闻,有手却不能模,有脚却不能走,有喉咙也不能出声。造他的要和他一样;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这显然是个恶性循环。人制造像自己的偶像,是不完美、玷污、低俗的,而人就愈来愈像自己所制造的偶像。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咒诅。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处经文,以及预言的结尾那充满希望的信息。在此,我们从偶像转向神。 从第四节开始,我们听见神自己的声音;在信息中,我们可看到两个动作,一个形容耶和华神的行动,另一个说出这个行动的结果。第一个可从不停地重复「我必」这两个字看出,第二个则可从不停地重复「他必」或「他们必」看出。 这就是神的行动: 「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甘心爱他们;因为我的怒气向他们转消。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开放,如利巴嫩的树木扎根。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香柏树。曾住在他荫下的必归回,发旺如五谷,开花如葡萄树。他的香气如黎巴嫩的酒。以法莲必说: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我一—耶和华回答他,也必顾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树;你的果子从我而得。」 我们先来研究整篇信息,再来思考以法莲最后所说的话。 这番话中,第一件事是神说「我必」。「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换句话说,就是我必医治他们变节的病。这并不是说,我必医治他们因着背道而受的伤。这是事实,可是却是次要的。我必医治他们变节的疾病。 神要如何回复这个问题,可从下一个断言中得到解答:「我必甘心爱他们。」甘心的意思是出于我自己的意志及我的心,与他们或他们的功过毫无关系。我爱他们并非是为了响应他们的爱。尽管他们悖逆,我还是爱他们。容我很虔敬的说:我必爱他们,因为我禁不住要爱他们。这就是神的本心。因着神性情里面那至极的爱,祂一开始就说「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我必医治他们变节的疾病。 接下来的话非常动人:「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这是先知在整个预言的过程中,第三次使用甘露这个比喻。神对着同样的百性说:「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犹大啊,我可向你怎样做呢?因为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 现在这个比喻再度出现。「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在这里我们必须根据它的特性来翻译。在前面使用这个比喻时,总有修饰的字语出现。「早晨的甘露」;「速散的甘露」,这里没有修饰的字眼出现。这个比喻必须根据永恒的神性来翻译,与祂在一起永远都是早晨,即或不然,也是中午的甘露,或夜晚的甘露。「我必如甘露。」 接着我们来到结果的描述。因为神对他来说如同甘露一样,所以他必如百合花绽放,百合花代表美丽与纯洁。这个国家因着神的同在如同甘露般,创造出丰饶的爱的能力,而满有百合花般美丽与纯洁的特性。 随后因着一阵美好快速如诗般的动作,预表百合花这个比喻稍微有所折损,因为百合花根不深,所以很快雕谢了;「如利巴嫩的树木扎根」,不仅是美丽纯洁,也是稳定。利巴嫩的同义词是香柏树。这首诗很完美的进行。先知看见百合花的美丽与纯洁,就说以法莲必像百合花开放,可是这不是全部。以法莲的根将如同利巴嫩的香柏树般。 不过这个比喻又变了。「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百合花、香柏树、橄榄树;百合花代表美丽与纯洁;香柏树的根可以深入地底下,接触到地下水泉;而橄榄树的树干华美地伸展着,永远长青。 把这些象征的字全部放在一起。美丽、纯洁、能力、忠诚;再看看这个国家以前的样子,丑陋、污秽、畸形、软弱、摇摆,因着炎热而雕零,结不出果子。耶和华神说:「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因此必有最高大最高贵的成就。 接下来「他们」——这次不再是「他」了;不再是工具,不再是以色列,而是「曾住在他荫下的」,就是那些在这个国家复兴影响之下的人,「必归回,发旺如五谷,开花如葡萄树」;接着是「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酒」。 只有透过基督才能实现这样的光景。当耶稣在圣殿里说道:「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时,这个国家做为地上的一个民族果真被弃绝了。紧接着当主单独与祂的门徒同在时,祂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只有借着祂才能生发出美丽、荣耀、能力及果实,与祂联结的就如同葡萄树的枝子一般。 这一切在合宜的次序之后,领我们进入我所引用的第二个经文。它记录了以法莲因着神在爱中的行动所说的话。「以法莲必说」,因着神的爱,以法莲的堕落得着医治;因为神成为甘露,以法莲如百合花开放,如利巴嫩的香柏树扎根,如同橄榄树,以法莲现在发声说话。「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以法莲完全脱离偶像。这带来甚么改变呢?只要偶像一出现,就与它脱离关系,这带来甚么改变呢?甚么使大衮摔到地上呢?甚么能使一个人心里,或一个国家根除偶像崇拜,以致能说:「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以法莲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我回答他,也必顾念他。」这就是秘诀。我已回应祂,看见祂,顺服
祂。 尤有甚者,「也必顾念他。」这个意思是持续不断的默想。以法莲已经与偶像无关,因为他已再一次看见神;他看见祂,回应祂,顺服祂,并且来到生命中的一个地步,能说,今后这就是我的态度,我必顾念祂。因为以法莲这样的回答,抱着持续不断仰望神的态度,所以能说,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苏格兰的察摩尔博士(Dr. Chalmers) 曾为这句话做了一个新释:「新的爱情释放出来的能力。」何等了不起啊!「我回答他,也必顾念他。」「我与偶像还有甚么关涉呢?」偶像崇拜要得着医治,在于重新看见神。 继续往下看,「我如青翠的松树。」以法莲在这里使用一个比喻,是一个新的比喻。他并没有用百合花或利巴嫩的香柏树,或橄榄树作比喻。也许我们可以断言,没有人确切知道松树在这里指的是甚么树。我个人认为指的是柏树。总之,它指的是一棵恒常保持翠绿及结果子的树。 现在我们看到最高峰及包含一切的字眼。「你的果子从我而得。」这使我们想起前一个默想:「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这些话是对以色列的抱怨:茂盛的葡萄树,却结不出神所要的果子。正如以赛亚所言:「我指望结好葡萄,怎么倒结了野葡萄呢?」这个国家所受的指控是,它是一棵茂盛的葡萄树,可是却无法结出神所要的果子,反倒结出自己的果子。末了时这个国家说:「你的果子从我而得。」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比:自我中心、忘记神,因拜偶像而招致毁灭的百姓,以及以神为中心、纪念神、尊荣神的百姓。 何西阿的预言以一个挑战为结束: 「谁是智慧人,可以明白这些事;谁是通达人,可以道这一切;因为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义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却在其上跌倒。」 请注意「智慧人」及「通达人」这两个词。「智慧」希伯来文的意思是聪明。可是光是智慧是不够的。谁是通达人呢?通达的意思是根据聪明来行事。它的意思是行为与信念是一致的。 聪明又通达的人必拥有某些信念。第一个是「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这句话可以总括一切。接下来就可看见「义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却在其上跌倒」。 神的道又正直又真实,我们或行走或跌倒,都取决于我们与神的道的关系。 现在可以来总结一下我们对何西阿敎导的了解。它宣告罪使我们远离神,弄瞎我们的双眼,以致于我们失去对神的异象。它非常清楚地透露神的心意及圣洁。祂的爱亘古不变,可是绝不脱离道德要求。 我们比何西阿更能看清楚这个真理,我们对神的认识远超过何西阿。因为可从耶稣身上看见祂。我们这样看祂时,就比以往更认识到,祂从不与罪妥协,可是我们知道祂不停留在祭坛上,为的是要医治我们背道的罪。 如果我们对偶像崇拜有罪恶感,那么甚么能医治我们呢?那就是,看见祂如同祂在耶稣里一样。 「你的灵启非与祂会过?你的心曾否被祂所夺?是否认祂为人中第一人,欢喜拣选那上好福分?世界的一切虚荣珍宝,尽都是偶像,使人颠倒;镀过金,使人不容易淡泊,浸过蜜,使人真难超脱。是甚么会使地上偶像,失去它那美丽的模样?并不是灰心,失望或劝怒,乃是无价之宝的一现!并不是甚么本分催促,就会使偶像化为灰土;乃是祂荣耀,美丽的喷吐,并祂慈爱,温柔的流露。有谁愿熄灭他的灯光,若非早晨的日已在望?又有谁愿意收藏他寒衣,若非炎夏的风已与起?惟有彼得所见的泪眼,司提反所仰望的荣脸,陪着马里亚同哭的慈心,会使我脱离属地吸引。哦,求你大爱将我吸引,直到你自己充满这心;
我们蒙救赎,是你的同伴,与偶像还有甚么相干?」 -- 摩根《何西阿书──神的泪影》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