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七章 耶路撒冷的日子(一) 现在我们要看第四段,由11-14节。在这一段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日子」:「耶路撒冷拈阄的日子」、「你弟兄遭难的日子」、「犹太人被灭的日子」、「他们遭难的日子」……等。中文这段经节,「日子」共提了八次,而原文则有十次。因此毫无疑问,第四段是以「日子」为中心的。在神的眼光中,有一件事情祂永远不会忘记:就是以东和耶路撒冷的关系。以东之所以受责罚、被审判,主要是与神的见证有关。我们知道以东有偶像,但这里的重点不在偶像,而在于他与耶路撒冷遭难的关联。 前面曾经说过,旧约历史中至少四次提到耶路撒冷遭难,而且每一次多少都与以东发生关系。就预表来说,以东确实曾一再使神的见证遭遇拦阻。然而有人断定俄巴底亚写这卷书大概是在约兰的时候。那时以东已经独立,俄巴底亚亲眼看见以东如何带给耶路撒冷搅扰;并且当耶路撒冷遭难时,以东人如何加增他们的苦楚。所以当俄巴底亚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好像是讲已经发生过的事;但根据文法,这里似乎是说到现在的事。 俄巴底亚是先知,他以先知的灵来看这件事,凡以东对耶路撒冷遭难时所有的搅扰,是应该贯穿历史的每一事件。所以我们会发现,虽然俄巴底亚是记载约兰当时所发生的事,但也可以说是世世代代,当神的见证发生难处时,以东都必须负起一部分的责任。这就是神要审判以东的原因。所以11-14节特别让我们看见,这里的以东不仅叫人犯罪,并且也污染了人心,叫人贪爱世界、活在自己里面。这些都是神审判的重点。 要摸着神的心意 由于俄巴底亚书整卷的重点是10-14节,所以许多读圣经的人,不知不觉便十分注意它。这正好是神的心意;因为在神的眼中,没有一样比耶路撒冷所代表的意义更为重要。她代表神的见证,关系神在地上所要完成的旨意。到底什么事叫神的旨意不能成就呢?是我们里面的以东,也就是以东所代表的肉体——「属灵」的肉体。 为要进入俄巴底亚的感觉中,如今我们不能只读字句,还要进入他的灵里;因为俄巴底亚是站在神的一面,来发表圣灵的感觉。 没有任何东西像耶路撒冷那样摸着神。当耶路撒冷遭难时,整座城被火烧毁,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整个耶路撒冷完全沦陷;这件事彻底地摸着神的心。所以,当你在俄巴底亚的感觉里读这段话时,必会发现这些话都非常的尖锐,一句接着一句;如果我们真的进入这感觉里面,就能得着圣灵藉俄巴底亚向我们所说的话。「你兄弟遭难的日子,你不当瞪眼看着他们受苦;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说狂傲的话;我民遭灾的日子,你不当进他们的城门。……你不当站在岔路口,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剪除他们中间逃脱的。他们遭难的日子,你不当将他们剩下的人交付仇敌。」我们要摸着那个灵才可以;如果没有摸着那个灵,就没摸着神的心意,我们就不能明白这段圣经。 把琴挂在柳枝头 (一)成了远离家乡的人 有一篇诗篇,可以充分地形容俄巴底亚的感觉。诗篇一三七1-5:「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袒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罢!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这段诗篇是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时写的。有一首诗歌:「自伯大尼」,即引用诗篇一百三十七篇的感觉。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一位弟兄,他把自己比作一个被掳远离故乡的人,因为想念主的回来,所以就借这篇诗的感觉,引「我把琴挂在柳枝头」诗句,来发抒他的感情。为何要把琴挂在柳枝头呢?那是因为离乡背井的亡国俘虏,那有心情弹唱故国歌曲!现在,他们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他们的感觉就像诗人所说的:每次追想钖安的时候,就哭了,因为他们如今都成了远离家乡的人。神待他们如同一棵树,将他们从耶路撒冷连根拔起,栽到遥远的巴比伦来。他们在巴比伦并没有失去自由,仍旧能够建立家园,可以栽种葡萄园;只有一件事使他们无法感到满足,那就是他们已经远离家乡。 (二)时间能冲淡一切 锡安在圣经中代表得胜者。圣经中有新耶路撒冷,但没有新锡安,因为锡安永远是新的;而耶路撒冷会旧,因此有旧、新耶路撒冷之别。锡安代表神在那些信祂名的人身上,所要达到最中心的旨意;现在,这些人因着不忠心的缘故,神就把他们从耶路撒冷拔出。以至于他们在巴比伦,每次想到神中心的旨意,忍不住就哭了。他们没有安息,虽然他们在这里的日子过得很好。而巴比伦人也实在善待他们,所以经过七十年后,原先有好几百万人出来,却只有五万人肯回去。经过一代的耕耘,他们的家业已经奠定,因此无论老的或新的一代,大多宁愿留在巴比伦。老的一代无心再回到耶路撒冷的废墟里重建旧家园,而年轻的一代则对耶路撒冷毫无印象。所以,时间的确能冲淡人们对锡安的感觉。就好像起初我们对神的旨意十分敏锐,能够看见祂对教会有荣耀的旨意;但什么时候我们里面的光景被掳到巴比伦,亦即被掳到混乱中,慢慢地我们也会从巴比伦那混乱的光景中得到安慰;因此神中心的旨意就逐渐被淡忘了。 然而,这里有少数的一些人,是诗篇一三七篇所描写的。这些人虽然有过耕耘,有过葡萄园,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心一直不能满足。 大部分的以色列人在巴比伦仍旧敬拜神,「会堂」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建立的。那时只要有十个人,不管是属于什么公会或职业,都可以在自己的会堂敬拜;每逢礼拜六,他们仍旧聚在一起读主的话,但只有一件事他们不能作,那就是献祭,这是唯一的遗憾。在混乱的光景中,以色列人敬拜神和读主话语的权利并未被剥夺,同时主的光照样照亮他们,难怪经过了七十年,他们便不愿回去。只有这少数的一些人,被圣灵感动,愿意回到耶路撒冷。就着人的天性来说,我们虽曾见过主的亮光,但经过长时间环境的熬炼,恐怕斗志早已被消磨殆尽;当一代过去之后,也许再也没有人愿意回到耶路撒冷的废墟了。但是感谢主,在他们之中还有一些人,是锡安所代表的得胜者;他们身居巴比伦,处于混乱的光景中,他们的里面不能满足。 当今天教会荒凉的时候,许多基督徒因着有一些属灵的储蓄,还能够帮助神的儿女,使他们在混乱的光景中得着满足,然而慢慢地这个光会变得暗淡。只有如同诗篇一三七篇的作者,会在异乡的河畔思念故园,唱着:「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荣耀的教会 「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原文没有「遭难」的字眼。「耶路撒冷的日子,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耶和华啊!求你纪念这仇!」(诗一三七7)这可以代表俄巴底亚的感觉。这些被掳至巴比伦的人,永远不会忘记耶路撒冷的日子,就是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的日子。哦!但愿这个感觉也成为我们的感觉,这篇诗篇真是主对我们深处说的话。 (一)一个团体的见证 耶路撒冷的圣殿代表神的同在;耶路撒冷城代表神的见证。耶路撒冷城—荣美的城、大君王的京城,看见的人都要说:「神在他们中间,因为他们常常活在祂面前。」只要神同在,我们在外面自然就能为神作见证。当以色列人归回耶路撒冷以后,做了两件事:以斯拉恢复圣殿,尼赫迈亚恢复城墙。这让我们看见恢复的意义:第一、是恢复神的同在,第二、是恢复神的见证。因着以色列人不忠心、拜偶像,在主之外另有贪恋的缘故,他们的光景就迫使神的荣耀离开他们,结果他们失去了这个见证。这个见证是指团体说的,因为神是以所有子民来做祂的居所;等到他们属灵的光景正常了,外面的见证与里面的实际一配合,在地上的人就能借着这个团体看见一座圣殿和一座圣城,此圣殿将告诉我们神的同在,而那圣城必彰显神的荣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神要在地上得着一个团体的见证。 (二)教会的使命 当人们开始认识神,知道一点神的荣耀,并将他们过去所拜的偶像与神的荣耀一相比,就会觉得非常羞愧。神的见证是祂交付给以色列人在地上的使命,所以当以色列人属灵的光景荒凉,他们彼此相咬相吞的时候,神就要拆毁地上看得见的东西,免得他们自己欺骗自己。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圣城一块石头都不留在一块石头上。 据说,杰里迈亚躲在各各他的山洞里而,亲眼看见整座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烧毁。当火在外面烧的时候,那天上的火就烧在杰里迈亚的骨头里面;所以,杰里迈亚便泪眼汪汪地写了杰里迈亚哀歌。杰里迈亚代表了所有真正爱慕神旨意的属地和属天的子民。感谢主,因着基督的宝血将教会买赎了回来;祂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成为蒙召的会众——就是教会,并且要使教会享受神的同在,像圣殿所代表的一样,然后祂要借着这个教会产生荣耀的见证。那时基督的荣美不仅在个人身上得以发挥,也在团体身上获得彰显,于是教会便完成了祂的使命,成为一个荣耀的教会。 (三)都是跟随主的人 什么是荣耀的教会?当神的荣耀充满全教会时,在那荣光之下,连神的大仆人摩西也站立不住,可见神的荣耀大到何等的地步!何时教会被神的荣耀充满,何时人就站立不住;在这荣耀里,你只能看见基督,你的眼睛只看见主、只看见元首,这是一个荣耀的教会。哦!这是教会的见证。神乃是借着祂儿女在地上彼此相爱,使世人认出他们是跟随主的门徒。但愿在我们身上也有这个相同的标记——我们都是跟随主的人。 分散的百姓 (一)在混乱中分散 历世历代以来,神不断地呼召祂的儿女们,亦即呼召祂属天的教会起来作荣耀团体的见证;但是很可惜,教会失败了,居然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辙;这些人本来像雅各布一样,都渴慕属灵的福分,羡慕长子的名分、双倍的祝福;他们不以次好的为满足,而只要那上好的。过去,因着他们忠心地跟随主,神就把见证的担子放在他们身上;然而曾几何时,他们一再软弱以致失败,结果重演了以色列史上耶路撒冷遭难的悲剧。 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巴比伦是「混乱」的意思。从那时候开始,他们都混乱了。本来他们的光是明亮的,现在都模糊了。如今有一人这样说,有人那样说;当人落到混乱中,百姓就开始分散了。那被掳的几百万以色列人,就从巴比伦散居各地;有些到了英国,有些到了美国,或到印度,或到埃及……,他们像皮球一样,在世界各地被抛来抛去。今天属地子民的光景,就可以说出属天子民的光景。今天我们不是看见教会或神的儿女也落在同样的光景中吗?今日岂不是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吗?有谁对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感触最深呢?谁像俄巴底亚这样,像诗篇一三七篇的作者这样? (二)我们是被掳的那些人 主曾经祝福以色列,但以色列的历史却叫我们看见,耶路撒冷一再地遭难。雅各布不是代表要得长子名分的那些人吗?他们不是要得到上好的吗?结果怎历失败了呢?正如诗篇一三七篇所描述的,我们不能忘记耶路撒冷,不能忘记神的见证,更不能忘记神的托付;诗人说:「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纪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哦!耶路撒冷或神的旨意,特别是团体的见证,才是我们最喜乐的,才是我们生活的目标。我们不能因有一次团体的见证遭难,被掳到混乱里,就从那里永远被分散;我们不能!因为有一天主还要召聚这些迷失的羊回来。 今天我们所经历的光景,就如以色列人所经历的一样,所以我们不要笑别人,因我们就是被掳的那些人。有些人很有本事,敢称呼某些人是落在巴比伦里的人;但是他们忘记自己也是被掳的人。耶路撒冷的遭难,就是我们的遭难:如果我们能进入这种感觉里,相信我们读这卷书就更在主的光中了。 (三)——而再地分散 几年前曾遇见一位弟兄,他一见面就叹口气说:「非常可惜,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弟兄姐妹,可说已经四分五裂了!」他说这话时,里面的感触是很深的。本来,一群蒙主祝福的弟兄姐妹
,相聚且彼此相爱,过着在地好像在天一样的生活,相信所有尝过这滋味的人,都可以作荣耀的见证;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人失去了忠心,于是就渐渐产生混乱,以致最后被分散四处。这个分散,不是一次的分散,乃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分散。 有时,我们不禁会问:神的儿女们不应彼此相爱吗?主临终时不是为我们的合一祷告吗?那么现在,这个合一有可能实现吗?这问题是否让你里面产生很深的感触?今天,我们只看见所认识的弟兄姐妹分散了,但可曾记得:当初我们所以会聚在一起,正是因为早先我们曾看见整个教会和神儿女分裂的光景?所以,为了答应主的呼召,许多弟兄姐妹
流着泪、甚至把血洒上,把他们的头颅和性命摆上,无论付出任何代价,就是单单为着主荣耀的见证;而主为要纪念这心愿,祂的祝福也是何等的丰富!什么时候我们的眼目从某个人或某一个团体转移到主的身上时,神就要来做一件事,扩充我们的境界;因为神的见证,永远是为着所有儿女的。因此,得胜者并不是为着个人而得胜,乃是为着团体而得胜。现在祂要带领有心的儿女回到当初,叫他们真认识神的见证! 前不久读到一首弟兄会之人所写的诗歌,内容是这样的: 「神啊!你呼召那些人回来吧!你呼唤他们回来吧!回到当初荣耀的日子,回到当初简单的日子,回到当初弟兄相爱的日子。」 一百五十年前,在英国有一个非常荣耀的属灵运动,就是弟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有许多人见证说他们就好像回到五旬节一样,五旬节的能力也在他们中间:那实在是一个荣耀的光景!可惜,好景不常,过了二十年就开始四分五裂了;于是有呼声说:「神哪!让我们回到当初!」若神今天也召唤我们回来有分于恢复的工作,我们要回到那里呢?是不是一个弟兄运动的人,仍旧回到弟兄会的光景?不是的!神的目的是要人回到訑当初的旨意里。 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混乱光景叫我们心痛,那是因为我们仍然有血有肉。我们亲眼看见所爱的弟兄姐妹相咬相吞、彼此否定;这个光景,可以说明今天教会的光景。如果我们有这个看见,你我就能明白,是谁对耶路撒冷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的?是我们里面的以东。亲爱的基督徒啊!你我可以站在所谓合一的立场,喊相同的口号,讲相同的真理,但是我们可能从来不会对付我们里面的以东。感谢主。如果我们能体会神的心肠,特别是读到诗篇一三七篇时,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耶路撒冷,并且耶路撒冷必成为我们最喜乐的。 ── 陈希曾《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俄巴底亚书剪影》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