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返回上级目录】

 

第十章  国度就是耶和华

 

「为父亲居丧的日子近了」

  还记得吗?当以扫的福气被弟弟夺去时,他说:「为我父亲居丧的日子近了,到那时候,我要杀我的兄弟雅各。」(创二十七41)这是他心里的话,被他母亲听到了,于是赶快打发雅各逃走。这反映了以东深处逼迫雅各的心态。

  为什么以扫敢逼迫雅各呢?父亲在时他不敢做,但因为父亲居丧的日子近了,他知道只要等父亲一过世,他就可以任意在他弟.兄身上施加暴力。这里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许多时候,以东为什么可以在我们的肉体中任意妄为,并且把我们钉在十字架上?为什么能使我们受苦,使神的儿女相咬相吞?原因就像以扫所说的:「为我父亲居丧的日子近了,到那时候,我要杀我的兄弟雅各。」所以敢动刀杀弟兄姐妹的,正表示在他的感觉里面,神已经不在了,所以他敢起来做分裂的工作。人如果看见耶和华的日子,真看见神的荣耀,那么任何事你都有勇气去做,惟独分裂的事,你绝对不敢妄为。

  在教会历史中曾有一些人,他们是最会擘饼的,但因着在教会里的难处,他们之间有了猜忌,使得有些人就跑到另外一处擘饼,以致后来有一位弟兄这样形容他们:「这些弟兄们,是最忙于擘饼的;但他们却忽略了,他们是在擘人的心。」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不被一些弟兄姐妹所接纳时,就可以另起炉灶来擘饼;然而,就在他们忙于擘饼之际,同时也擘了弟兄姐妹们的心。这正是以东所做的。以东什么时候敢做这种事呢?当他为父亲居丧的日子。

  今天,有许多人说:「神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严格说来,就是以东所说的话。如果失去神的同在,只看见以扫,只注重一些团体的利益,那么为着这些利益,你可以把弟兄姐妹撕碎,可以把神的儿女分开。这是耶路撒冷遭难时,以东的态度。

 

「其实耶和华仍在那里」

  请看以西结书三十五5-6节和第10节。第10节中的「二国」是指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括号内圣经加上「其实耶和华仍在那里」,这句话非常宝贵,因为以扫认为父亲将要过去,而他眼中只看见雅各的失败,所以就紧紧地抓往这个把柄,不放过他的弟兄;结果我们看到他的失败到一个地步,竟忘记了神在那里,也忘记了他的父母仍然在世。作父母者最痛心的事之一,是子女当着他们的面,一方虐待另一方。有时做哥哥的说:「我是管教我的弟弟。」但是,如果父亲还在的话,父亲自会负起管教的责任。而以东正有这样的难处,艾萨克的眼睛虽然瞎了,其实耶和华仍在那里。所以,你就明白圣灵为什么要以「耶和华的日子」与「耶路撒冷的日子」来做对比?因为在耶路撒冷的日子,以东以为神已经离开他们了;以东认为,如果神仍旧与他们同在,那么以色列人何以被掳,并且被掳至巴比伦呢?耶路撒冷是神的城,又怎么会一块石头不留在一块石头上,不被拆毁呢?这证明神不与他们同在了。因为神不与他们同在,所以他敢加增他们的难处;但其实耶和华仍在那里。

  我们如果稍微知道何为主的同在与主的荣耀,就不敢妄为有违神的旨意。然而,我们里面的肉体是如何搅扰神的见证啊!以西结书三十五11:「所以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照你的怒气,和你从仇恨中向他们所发的嫉妒待你;我审判你的时候,必将自己显明在他们中间。」主一面施行审判,一面也把祂自己显明在以东中间。艾萨克虽然不在了,但神的荣耀还在这里,何时神的荣耀显现,所有的以东都要枯萎。

 

教会充满以东的灵

  很可惜,今天在神的儿女中到处充满了以东的灵。圣经上没有任何一个真理是私人专利的;许多时候,人把一些真理和立场视为专利,乃是源于以东的原则。就时间来说,以东先出母胎而有长子的地位,但神所在意的却是长子的名分(不是地位)。有长子地位的人能够做一件事:逼迫自己的兄弟。愿主怜悯我们,让我们看见,在神儿女中间不能有这样的灵——以东的灵,因为这种灵会叫神的儿女以教会合一的真理为口号,实际却作分裂的工作;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多少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地位着迷,以为一次对永远都对,好像以色列人一样,自诩说:「这是耶和华的殿,这是耶和华的殿……。」却没有想到,至终那殿竟会一块石头不留在一块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主在这里特别藉以东对我们说话:为什么以东能起来做这样的事?因为他们以为这条路是「我」先走的,这个真理是「我」先看见的,因此「我」有启示,我是对的、是领路的。为此缘故,在教会历史中,无论是英国或其他地方,都发生过类似分裂的事;许多令人痛心的事实所以发生,就是以东的灵在作祟。人以为神不在了,就一直注意他自己所建立的东西,以及他所熟悉的团体;为了团体的利益,他宁可分裂神的儿女。

  在伦敦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有一些弟兄从伦敦到一个地方去,而这个地方不能接纳某件事情,这些弟兄为了与伦敦保持合一,于是拆毁了当地的合一;于是,他们把所有弟兄姐妹的心都擘碎了。这是以东,是我们要认识的。其实许多时候,浪子是愿意回家的,但问题是:回到谁的家?人回到父家是天经地义的,而此时如果长子的光景正确,那么回父家就是回哥哥家;然而、如果哥哥的光景像以东一样,那么回哥哥家就不等于回父家了。我们常常有一种灵,如同浪子哥哥的灵(见路十五28-30):自认是正统的,从来没有迷失漂流过,是在田间辛勤耕耘的,永远处在绝对「对」的地位上。此外还有一种灵就是:不能容纳兄弟的灵。感谢主,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回到父家里,因为父亲能够接纳长子所不能接纳的。

  父亲的心就是耶和华的日子所代表的。在此我们必须谨慎,因为当主的祝福多了以后,我们很可能会像长子一样,渐渐地把父亲包围起来,并且看守他的产业和尊荣;凡是我们看不惯而父亲已经接纳的,就可能会把他排挤在外。这是浪子的哥哥所代表的,也就是以东所代表的。或许有人会说:「不要把食物给浪子,否则会推迟他回家的日子,那就便伤父亲的心了!」其实这句话既对也不对,要看是谁说的。如果是父亲说的,就没有错;若是长子说的,则是他疑嫉的心态。浪子要回谁的家?幸好不是回哥哥的家,而是父家。

 

人人要回父的家

  让我们记得:教会是父神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回到父的家——教会。有一点是你我必须警醒的;何时你将一个对的地位和立场当作专利,就会有一个危险:因着自认经历神的祝福太丰富,心里便产生一种藐视的灵,于是眼中再也没有「其他的」弟兄姐妹。何以落到如此的地步呢?因为我们没有看见神的荣耀,而仍自以为活在耶路撒冷里。让我们不要争论谁是在耶路撒冷的,而要省察自己今天是在那里?耶和华的日子是唯一的一条路。当神的荣耀显现,父亲还在的时候,愿所有作大哥的、自以为是以东的,不要作家里的警察,因为取缔违章建筑并不是我们的责任。

  今天,我们不能因弟兄的失败和软弱、就起来逼迫他们。我们实在不懂合一,因为我们可能以爱为口号做一件可恨的事,也可能用合一的口号去做分裂的事;我们的难处在那里?在于我们已经失去了主的笑容,没有主的荣耀。

 

回到神心意的唯一途径

  何谓主的帐幕?帐幕刚被立起时,根据圣经记载,神的荣耀充满整个帐幕;那荣耀大到一个地步,连摩西也站立不住;这就是教会。何谓教会?就是神的荣光大到一个地步,使你不见一人,只见基督。今天我们都要披麻蒙灰,因为神的荣耀不在了;因着我们高举人,看一位弟兄过于所当看的,于是就落在失去荣耀的光景里。为此缘故,神命定要有耶和华的日子,就是祂要将自己显明在以东中间,恢复祂荣耀的日子。这是唯一回到神心意的路。

  我们若没有受审判,当我们里面的以东起来的时候,将不会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什么;我们仍旧聚会,但十有九次是处在反应中,好像为了反对某人、某团体在那儿聚会似的;这样的聚会没有永远的价值,更不是圣经中所说的恢复。圣经里面的恢复是你仍旧遭受逼迫,遇见艰难;然而无论多少艰难、逼迫、侮蔑,我们仍有唯一的一条非走不可的路——合主心意的道路;这路就是耶和华的日子。

 

恢复神的荣耀(俄17)

  感谢主的怜悯,祂没有撇下我们为孤儿,仍旧留在我们中间,要借着十字架在我们身上作一件事,就是把神的荣耀带回我们中间。这叫做神荣耀的恢复。耶和华的日子是指神的荣耀在我们中间复现说的。俄巴底亚书17节:「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以东虽然阻挡以色列人逃脱,但有一些爱主的人仍从巴比伦混乱的光景中逃走,这就是神恢复的工作之一。这些人成为余民,是少数的人;逃脱之后,神就把恢复的责任放在他们身上。

  「那山也必成为圣」。「那山」是指锡安山。锡安山在圣经中代表得胜者。这里的得胜者并非指个人,乃是团体的得胜者。耶路撒冷是团体的,锡安也是团体的(有新耶路撒冷,没有新锡安)。锡安在神面前代表永远满足神心意的一面:以扫可以猖狂,但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有时我们似乎会疑惑;持续这得胜的见证有什么益处呢?让我们记得,一代很快地将要过去,主并不是非用我们不可;锡安山逃脱的人中若有你和我,那么感谢主,因为这是祂特别的怜悯,我们才没有倒毙旷野,才能与祂恢复的工作有分。这山有一个特点,就是:圣。这表示它是被分别出来的。并不是我们高于其他弟兄姐妹,所不同的是:你是被分别出来走在神旨意里面的。

  「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这产业乃是长子的名分,是迦南所代表的。因着雅各的失败,失去了合一的见证,连带教会荣耀的见证也失去了;然而有一天,这一切在神的计划中都要一一地恢复,雅各家必要得回那原有的产业。

 

燃起生命之火(俄18

  俄巴底亚书第18节,雅各家为什么成为大火呢?笔者我曾经看过一分这样的记录:在某处有一个大鸟巢,一天这鸟巢突然起火了,据专家后来调查发现,起火的原因是晨间的露水滴在鸟巢里,经阳光一折射,整个鸟巢就燃烧起来。对我们而言,我们是永远不会起火的,雅各家不会起大火,约瑟家也不会有火焰;但当耶和华的日子来到,公义的太阳一出现,只要我们里面有一点点的露水,那时你我自然会燃烧起来,烧着这个世界。这火就是生命的火,它能使以扫家如同碎秸化为灰烬。

  许多时候我们不火热,原因是我们里面没有生命的火。如施洗约翰所说的,将来有一位要来的(指我们的主),祂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祂的场,把麦子收在会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这碎秸就是糠所代表的,我们里面的以东所代表的肉体就如碎秸或糠秕一样,有一天都要被烧净;这也是指十字架的工作说的。十字架要在我们身上点火;这十字架所代表的火要烧尽以东所代表的碎秸和糠秕。所以何时有恢复,在那些逃脱的人身上,你便能看见主的同在;并且露水经过太阳的反照,你将看见这些人身上的火。烧着的火能使人痛悔、叫人惭愧。今天,教会里面所以充满以东的灵,就是因为缺乏这些里面有火的人。

  「在雅各家有大火,约瑟家有火焰。」这预言是指着将来,而不仅指犹大国的复国。北边的以色列国,有十个支派早在亚述时先后被掳;南方犹大国,则到了巴比伦时才被掳去。当我们讲恢复时,一般只想到南方以耶路撒冷为范围的犹大国(雅各家就是代表犹大国的);但是到了最后,代表以色列国的约瑟家也要回来。就预言来说,将来以东复兴的时候,神是借着谁来对付和审判他们呢?就是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现在,无论北国与南国的人通通要归回,这是非常荣耀的日子。许多时候,我们以为合一的见证,乃是指我们所熟悉或者与我们有相同见解的那一些人;其实不然,乃是指所有的以色列人,只要是神从埃及拯救出来的,统统都要归回。

  神团体的见证永远不是单指某一些人,乃是包括所有失落的神的儿女们。圣灵工作的结果,不只雅各家有火,在约瑟家也有火;这火不是雅各家的专利,只要是神的儿女、雅各的后裔、十二支派、接受羔羊宝血的;只要是神从埃及领出来的、都要被圣灵点燃。在地上的人来看,他们原先好像分散了,但最后必如圣经所说,两根杖必如一根杖,不再是南国、北国,最后都要合而为一。这是圣经让我们看见,教会合一的最后光景,也是神最终必要达到的见证。

  难怪倪柝声弟兄曾说道:「什么叫合一呢?合一就是审判。」何处有火、何处才有合一:因为火会烧痛人的肉体叫人不敢没有合一。当人定以东的罪时,请记得:「雅各家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以扫家必如碎秸……。」整个以东将在这光景中被熔化。这是属灵的路,不是人的办法;是耶和华说的,不是人的理想。

 

必从以扫山收复南地(俄19-20

  俄巴底亚书19-20节:「南地的人必得以扫山,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也得以法莲地和撒玛利亚地;便雅悯人必得基列。在迦南人中被掳的以色列众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中被掳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

  以色列人必从以扫山收复南地。历史可以证明,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后,巴比伦就将他们所有的南地交给了以东人,于是南地便被以东占领且瓜分。在这种情况下,圣灵要如何工作呢?当耶和华的日子,圣灵要从以扫山收复那块失去的版图。神应许给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本应享受所有的好处;但事实不然,它一块被非利士人割去了,又一块被以扫占领了。我们曾说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非常相像,他们都是离开埃及的,也都是进到迦南的;但有一点却不一样:以色列人经过两道水(红海和约但河),而非利士人则未经过这两道水。所以,非利士人是指属灵的假冒;外面看来很属灵、有追求,但里面则缺少十字架的工作。

  从属灵的意义来看,非利士人虽然让我们失去了靠地中海的那块低地,但将来终要完全收回,并且也要收回以法莲地。以法莲地就是撒玛利亚地。当北国以色列被掳至亚述以后,亚述人同时也把别处的人掳到撒玛利亚来,所艾萨克玛利亚人便成了混杂人;这就是以色列人不与他们来往的原因。四处都是亚述国从别处掳来的外邦人,结果他们就落在撒玛利亚人手下,这块地同时也失去了。但感谢主,他们已收复以法莲地,就是撒玛利亚地;同时也收复了基列,就是便雅悯所在之地。

  20节中所提「被掳的以色列众人」,是指北方以色列国说的。被掳的以色列众人,重新得着迦南地,直到撒勒法。若读约书亚记,你会知道迦南地最北之处就是撒勒法。所以你看,这个版图是恢复到从前最早的版图。此乃根据神永远的旨意,因为当初是神把这块迦南美地赐给他们的。

  「在西法拉中被掳的耶路撒冷人」,是指从南方被掳的犹大国。西法拉是什么地方呢?有许多人说是西班牙或其他地方;但根据考证的人说,西法拉很可能就是小亚细亚的撒狄。启示录中指出,小亚细亚有七个教会,其中一个就是撒狄。圣经告诉我们,有一些人被掳到撒狄去了;考古学家发现,在撒狄这个地方的确曾找到分散出去的犹太人遣迹。真叫人难以想象!离以色列如此遥远的撒狄,甚至纽约、伦敦,那些被分散的以色列人,将来都要归回耶路撒冷得南地的城邑。今天,以色列人拼命想实现这个预言,所以他们四处移民,但事实上这段经文至今尚未应验。

  这块版图的收回代表什么意义呢?当初是神将这块迦南地赐给我们的,迦南地代表属灵的祝福和丰富,是指着上好的福分和长子的名分说的。它代表基督的丰满、荣耀和安息,不仅指个人,也指整个团体。许多时候,我们虽然拥有这块地,却没有享用它;我们本来在圣灵里面都是合一的,后来却被非利士人、以东人或撒玛利亚人瓜分了。然而当「耶和华的日子」所有失去、分散的都要得回。

 

在锡安要设立神的宝座(俄21)

  某次有人旅行到一处名胜,在那儿看到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但奇怪的是,这幢房子的窗户从早到晚都是关着的,门也锁得紧紧的。后来才打听到,原来这幢房子的主人是一对夫妇,由于他们很爱惜这幢房子,怕阳光射人室内会损坏墙上的壁纸,同时还担心访客从正门进入时会踩坏地毯,所以他们就把窗户繁闭、大门锁住,甚至连客厅及任何地方都不敢使用。这对夫妇守着偌大的华厦,限制自己只能在厨房里活动;事实上他们虽拥有这幢房子,但也等于没有!因为他们无法享受这幢房子的舒适与方便。这就和今天基督徒的光景一样,我们本该拥有整个迦南地,但现今的光景却是何等可怜!

  有的弟兄姐妹说:「我们不需要讲合一了,因为在地上讲合一是不可能的;除非到了天上,在天上我们没有冤家。」但问题在这里,到今天主仍旧在为我们的合一祷告。我们不能接受这种失败主义者的论调,如果今天不可能,神为什么还把俄巴底亚书给我们?就是因为以东在我们里面作祟,神的儿女才四分五裂;但等到神的荣耀一显现,神便要恢复祂的见证。只要是追求主的,主一点也不放松;你要看见在地上有一些神的儿女,的的确确为主作了荣耀的见证。不只这样,而且必有拯救者上到锡安山。拯救者一面是指得胜者(如所罗巴伯),在教会里不乏这样的人;但最主要的还是指主自己。有一天,我们的主要上到锡安山,并且要在那里审判以扫山。当我们的主这样做时,祂就要建立祂的国度。

  约珥书告诉我们,神的宝座是在锡安山。我们的主为什么要回到锡安?为什么在地上要得着一些见证人,得着一些团体的得胜者?因为神要在那里设立祂的宝座,而.神的宝座大到一个地步,是单一的得胜者所无法承担的。因着有一些团体的得胜者,使得我们的神要登那座山,在那里设立祂的宝座,从那里审判以扫山。

  虽然今天我们里面有以东的灵,在我们弟兄身上也发现以东的影子;但真正起来审判以东的是我们的主。我们只要负起一个责任:我们肯不肯回应主的呼召,当听见得胜者的呼召就回到祂的旨意中,并让主回到钖安山设立祂的宝座?在圣经中,锡安山与以扫山是相对的;审判的结果,神的国度便出现了。我们知道,教会与国度有很大的关系,神是借着得胜者——教会,把祂的国度带进来的。所以教会是方法,国度是目的。因此,我们更看见主确实作王了。

国度就归耶和华(俄21)

  整本圣经中难得如俄巴底亚书如此美丽。它说「国度说归耶和华了」,结果就是以扫山受到审判。圣灵最后把这两座山放在我们面前:一座是高耸入云的以扫山,一座是群山中最小、最矮的锡安山。

  笔者初次访问耶路撒冷的锡安山时,心里感觉十分兴奋且激动。诗篇二十四篇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就是手洁心清的人。」我心里想:我正在登耶和华的山,我终于来到锡安山了。等我真正上达山顶时,刚好有一位修道士从修道院出来,于是我趋前问他:「这里是否为圣经里的锡安山?」他却告诉我不然,原来这只是后人为了可登「耶和华的山」而取名的。修道士说:「真正圣经中的锡安山,你要一往下看,再往下看,山谷中有一块小丘,那就是了。」耶路撒冷城并不大,但爬起来却十分费力,好不容易爬到高峰了,你以为终于站在锡安山上,而实不然。就在此时,主开我的眼睛,让我看见什么叫做锡安山。

  许多时候我们讲锡安山,总是把它当以扫山来描述;既高且大,直上云霄,在间搭窝,盛气凌人。但是,我们如果真的起来为主作见证,主的见证真在我们身上的话,我们的那座山不是以扫山所代表的,乃是锡安山所代表:是最小的山,也是最卑微的山。难怪众山要流归这山;如果这座山很高,众山又如何流归于它呢?难怪这座山要成为见证吸引的中心。什么时候主把我们带到尽头,把我们倒空再倒空,这就是人看见钖安山的时候。这座谦卑、温柔、渺小的小山,成了见证吸引的中心。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伟大、属灵;所有属灵的资源都是自大堆积起来的,那是以扫山所代表的。何时你觉得渺小看不见自己,只看见主,何时你就看见主所登的锡安山,这是主所恢复的荣耀见证。主在地上要得着一个团体,它不是抬头往上看随处可见的,而是低头直往下找,好不容易才发现的。这是教会的见证。

  求主怜悯我们,在末了时,愿主得着祂该得着的。这样的一座山,拯救者要上到那里,然后审判又高又大的以扫山;当以扫山一受审判,国度就归耶和华了。这时我们可以说:「这是我主耶稣基督的国。」这里只看见耶和华的国,这就是国度归耶和华。

  求主借着本书向我们的心灵深处说话。我们若在弟兄姐妹身上看见这些难处,愿这些话提醒他们;如果现在我们没有以东的难处,求主保守我们,叫我们永不会有这些难处。我们也要为此祷告。今天的日子,一面是耶路撒冷的日子,一面也是耶和华的日子。主要带领祂的儿女收复所有失去的版图,那些被分散的儿女都要回来,不论是北国、南国,不论认识、不认识的,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以法莲支派、约瑟家,他们都要回来。这合一的见证如此重大,乃是主最后要完成的。

── 陈希曾《见证的失落与回归──俄巴底亚书剪影》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